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当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方式及训练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教师在布置初中语文课外作业时应注意适应中考要求、注重记忆与理解的做法并无过错,但应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应根据学生已暴露出来的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寻找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记忆;语文学习;中考;语文素质
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否关系很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并考虑它的取向问题。
目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取向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课外作业牢牢瞄准中考倒是一种普遍现象,直接原因是考分高低对初中毕业生升学影响极大。严酷的现实自然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但学校会布置许多作业,不少家长还给孩子加码。通过从课内到课外的一系列语文训练,让学生适应中考的内容与形式,以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考分,本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将应试作为课外作业的唯一取向,就会产生与语文教学总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所以,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学生。当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方式及训练量等方面就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应试训练,轻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感培养
眼下书店里应试的练习卷品种繁多。平心而论,这些语文练习卷对学生巩固教学内容、提高语言的积累与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只通过多做练习卷一个途径来提高语文水平却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不少学生课外练习卷做了不少,但往往是“求甚解、不好读书”。他们阅读量少,识字量、词汇量少,错别字、病句多,知识面窄,文化积淀太浅。而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对学习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是致命的一击,不利于语言积累、语言实践与语感培养,不利于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重考试分数,轻学生的感受与承受能力
为了提高考试分数,“题海战术”在现阶段仍旧是许多教师应试的常规手段。语文教师也往往布置大量课外练习卷来与数、理、化、外语等其他学科相抗衡,使学生不堪重负。语文课外作业过多也有部分责任。过多的机械操练,使本来充满人性之美的语言文字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泯灭,何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提高?师生双方都辛辛苦苦,但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真要值得我们深思。
三、重对阅读理解分析的训练,轻对生活的关注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写作的指导与训练难见成效,眼睛就只盯住阅读分析题,从课本内到课本外,大量训练语段的分析,而不重视课外练笔,从而导致学生与生活的脱离,写作兴趣下降,语言、思维及表达能力萎缩。
四、重书面形式,轻诵读与写字的训练。
不少学生进了初中后,在家从不诵读课文,往往课文的语言与思想内容尚未熟悉就动手做书面课外作业,从不注重通过诵读好好体味作品的语言、内容与情感,只求与“标准答案”相符。也有不少初中生朗读课文咬音不准、不流利、更缺少感情。相当多的初中学生只求迅速做完书面作业,汉字书写水平比之小学阶段不升反降,这与不重视两种基本技能训练有关。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布置初中语文课外作业时应注意适应中考要求、注重记忆与理解的做法并无过错,但应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并根据已暴露出来的学生语文学习的不足来考虑以下几点,以作弥补。
1.加强积累,注重阅读与背诵
学好语言必须有丰厚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就是诵读。初中生处于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有很大的记忆空间,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积累些可以作为终身发展支柱的人类文明精华,多储存些 “养料”,是很大的智力浪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背诵80篇优秀诗文,并推荐了50篇,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安排。若每学期要求熟背15篇,学生所花时间不多,却受益甚多。要学好语文,光学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阅读中长进。阅读不仅为学生语文能力奠基,而且为一辈子做人奠基。所以,语文教师要带头多读书报,并按《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速度和总量,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类优秀图书报刊,学习从网络搜集处理信息,并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学会做读书摘录,积累、欣赏、学习精彩的语言材料。
2.注重课外练笔
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对象,布置学生课外写观察日记、随笔、读书笔记或进行自由写作,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积累生活素材,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也可要求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写成演讲稿,为在课堂演讲作准备。笔者多年来坚持在每堂课开始时两分钟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演讲,学生们在课前都作了认真准备,这对学生书面、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对生活的关注颇有成效。
3.把写好钢笔字作为初中阶段一项持续进行的课外作业
这既是提高书写这一基本技能的需要,又能适应社会生活需求,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练字要持之以恒,并注意一定的方法。每天教师可要求学生按字帖练三个汉字,每个字先描 20遍,再临帖20遍,从而熟练掌握这几个字笔画特征和字的结构,并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若学生认真训练,教师严格要求,三年下来,学生的字定有明显改观。
4.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的不同,分层布置“人性化”作业
长期以来,语文课外作业都是采用统一要求、统一题目的方式布置下去,无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无视学习能力的局限性、无视接受水平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作业的效果明显不同,导致学生发展的程度高低不一。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并不能从作业中受益,并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其实,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作业的过难过易,缺少层次,是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和优等生的发展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分层方式有:
(1)兴趣分层。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多样的,学生的家庭背景是不同的,学生的兴趣因此而各异。比如,就体育方面来说,有的喜欢篮球,有的喜欢足球,那么我们就可以安排这两种不同爱好的学生去书写自己熟悉的球星的个性特点,以及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球星的描写,达到对人物写作技巧的掌握,很有点殊途同归的味道。 (2)性格分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可能更善于对内心世界的挖掘,那么就可以对这类学生经常进行心理书写欲望的激发,让他们不断地书写独特的心灵世界。比如,多让这些学生写日记,教师做到常改常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可能的不快得到不同程度的释放。而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甚至不愿用日记的方式倾诉,而更愿意直接地表达,那么教师就不必强迫他们写日记,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比如,将演讲作为作业、将辩论作为作业,这对他们人格的培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3)学习能力分层。既然我们承认作业是培养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我们的作业就应该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来布置。比如,在诗词的阅读方面,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理解背诵即可,对诗词进行鉴赏则不做要求;在写作方面,基础差的学生,只要句子基本通顺,少有错字或没有错字,教师就应当多加肯定;而对于中等学生来说,教师还应该要求能表达恰当,在结构方面能有所设计与创新;对于优秀学生,则应在前面的要求之上,提出语言优美且生动的要求。
五、提高课外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控制课外书面作业量
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古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内容在语文课文中都可以找到。其实,这就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延伸,正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这种与生活的联系相当紧密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外作业应该注重一些迁移型习题的设计,使语文课直接与生活挂钩,这不仅是在拓展语文作业的领域,其实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其他学科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从而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除了从语文课本上选取文段进行联系外,应该走出文本走向生活、关注国内外时事、关注身边的琐碎,并运用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对之进行分析。如,每天国际国内都会出现一些重要事件,对于这些事件学生都会或多或少都对自己产生触动,所以,形成的看法可以书写记录。一次的记录不足为道,日积月累将是一笔不小的收获。聪明的语文教师往往能不多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就能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变成“语文课”,使学生有“无处不学语文、无时不学语文”的感觉。
课本知识是有限的,生活却是丰富的。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在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中潜移默化地巩固、深化语文知识,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可以真正将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连。
语文课外作业这种看似普通的教学辅助形式却是不容忽视的,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甚至是终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只有不断深化作业的改革,在作业的改革中探求更多更新的模式,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更有效,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郭秀艳.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J].教育研究,2003(12).
[2]赵健.从学习创新到教学组织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4(7).
[3]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4]吴增基.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吉潭中心校
邮政编码:34220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记忆;语文学习;中考;语文素质
课外作业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与初中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否关系很大。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外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并考虑它的取向问题。
目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取向问题并未得到真正解决,课外作业牢牢瞄准中考倒是一种普遍现象,直接原因是考分高低对初中毕业生升学影响极大。严酷的现实自然对初中语文课外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但学校会布置许多作业,不少家长还给孩子加码。通过从课内到课外的一系列语文训练,让学生适应中考的内容与形式,以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考分,本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将应试作为课外作业的唯一取向,就会产生与语文教学总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所以,最终受影响的还是学生。当前,初中语文课外作业的内容、方式及训练量等方面就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应试训练,轻语言积累、语言实践、语感培养
眼下书店里应试的练习卷品种繁多。平心而论,这些语文练习卷对学生巩固教学内容、提高语言的积累与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只通过多做练习卷一个途径来提高语文水平却是舍本求末的做法。不少学生课外练习卷做了不少,但往往是“求甚解、不好读书”。他们阅读量少,识字量、词汇量少,错别字、病句多,知识面窄,文化积淀太浅。而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对学习掌握语文这一交际工具是致命的一击,不利于语言积累、语言实践与语感培养,不利于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重考试分数,轻学生的感受与承受能力
为了提高考试分数,“题海战术”在现阶段仍旧是许多教师应试的常规手段。语文教师也往往布置大量课外练习卷来与数、理、化、外语等其他学科相抗衡,使学生不堪重负。语文课外作业过多也有部分责任。过多的机械操练,使本来充满人性之美的语言文字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逐渐泯灭,何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提高?师生双方都辛辛苦苦,但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真要值得我们深思。
三、重对阅读理解分析的训练,轻对生活的关注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写作的指导与训练难见成效,眼睛就只盯住阅读分析题,从课本内到课本外,大量训练语段的分析,而不重视课外练笔,从而导致学生与生活的脱离,写作兴趣下降,语言、思维及表达能力萎缩。
四、重书面形式,轻诵读与写字的训练。
不少学生进了初中后,在家从不诵读课文,往往课文的语言与思想内容尚未熟悉就动手做书面课外作业,从不注重通过诵读好好体味作品的语言、内容与情感,只求与“标准答案”相符。也有不少初中生朗读课文咬音不准、不流利、更缺少感情。相当多的初中学生只求迅速做完书面作业,汉字书写水平比之小学阶段不升反降,这与不重视两种基本技能训练有关。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布置初中语文课外作业时应注意适应中考要求、注重记忆与理解的做法并无过错,但应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并根据已暴露出来的学生语文学习的不足来考虑以下几点,以作弥补。
1.加强积累,注重阅读与背诵
学好语言必须有丰厚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就是诵读。初中生处于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有很大的记忆空间,如果在青少年时期不积累些可以作为终身发展支柱的人类文明精华,多储存些 “养料”,是很大的智力浪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背诵80篇优秀诗文,并推荐了50篇,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布置安排。若每学期要求熟背15篇,学生所花时间不多,却受益甚多。要学好语文,光学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阅读中长进。阅读不仅为学生语文能力奠基,而且为一辈子做人奠基。所以,语文教师要带头多读书报,并按《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速度和总量,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类优秀图书报刊,学习从网络搜集处理信息,并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学会做读书摘录,积累、欣赏、学习精彩的语言材料。
2.注重课外练笔
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对象,布置学生课外写观察日记、随笔、读书笔记或进行自由写作,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积累生活素材,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对生活的感受。也可要求学生把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写成演讲稿,为在课堂演讲作准备。笔者多年来坚持在每堂课开始时两分钟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演讲,学生们在课前都作了认真准备,这对学生书面、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对生活的关注颇有成效。
3.把写好钢笔字作为初中阶段一项持续进行的课外作业
这既是提高书写这一基本技能的需要,又能适应社会生活需求,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练字要持之以恒,并注意一定的方法。每天教师可要求学生按字帖练三个汉字,每个字先描 20遍,再临帖20遍,从而熟练掌握这几个字笔画特征和字的结构,并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若学生认真训练,教师严格要求,三年下来,学生的字定有明显改观。
4.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的不同,分层布置“人性化”作业
长期以来,语文课外作业都是采用统一要求、统一题目的方式布置下去,无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无视学习能力的局限性、无视接受水平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作业的效果明显不同,导致学生发展的程度高低不一。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并不能从作业中受益,并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其实,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作业的过难过易,缺少层次,是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和优等生的发展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分层方式有:
(1)兴趣分层。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多样的,学生的家庭背景是不同的,学生的兴趣因此而各异。比如,就体育方面来说,有的喜欢篮球,有的喜欢足球,那么我们就可以安排这两种不同爱好的学生去书写自己熟悉的球星的个性特点,以及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球星的描写,达到对人物写作技巧的掌握,很有点殊途同归的味道。 (2)性格分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可能更善于对内心世界的挖掘,那么就可以对这类学生经常进行心理书写欲望的激发,让他们不断地书写独特的心灵世界。比如,多让这些学生写日记,教师做到常改常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及可能的不快得到不同程度的释放。而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甚至不愿用日记的方式倾诉,而更愿意直接地表达,那么教师就不必强迫他们写日记,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比如,将演讲作为作业、将辩论作为作业,这对他们人格的培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帮助。
(3)学习能力分层。既然我们承认作业是培养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的话,那么我们的作业就应该要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来布置。比如,在诗词的阅读方面,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理解背诵即可,对诗词进行鉴赏则不做要求;在写作方面,基础差的学生,只要句子基本通顺,少有错字或没有错字,教师就应当多加肯定;而对于中等学生来说,教师还应该要求能表达恰当,在结构方面能有所设计与创新;对于优秀学生,则应在前面的要求之上,提出语言优美且生动的要求。
五、提高课外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控制课外书面作业量
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古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内容在语文课文中都可以找到。其实,这就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延伸,正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这种与生活的联系相当紧密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外作业应该注重一些迁移型习题的设计,使语文课直接与生活挂钩,这不仅是在拓展语文作业的领域,其实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其他学科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从而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除了从语文课本上选取文段进行联系外,应该走出文本走向生活、关注国内外时事、关注身边的琐碎,并运用语文课上所学的知识对之进行分析。如,每天国际国内都会出现一些重要事件,对于这些事件学生都会或多或少都对自己产生触动,所以,形成的看法可以书写记录。一次的记录不足为道,日积月累将是一笔不小的收获。聪明的语文教师往往能不多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就能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变成“语文课”,使学生有“无处不学语文、无时不学语文”的感觉。
课本知识是有限的,生活却是丰富的。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在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中潜移默化地巩固、深化语文知识,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可以真正将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连。
语文课外作业这种看似普通的教学辅助形式却是不容忽视的,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甚至是终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只有不断深化作业的改革,在作业的改革中探求更多更新的模式,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更有效,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力量。
参考文献:
[1]郭秀艳.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J].教育研究,2003(12).
[2]赵健.从学习创新到教学组织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4(7).
[3]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4]吴增基.现代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吉潭中心校
邮政编码:3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