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实践与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时代、新背景下,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的角色需求,2016年9月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要求学生拥有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而具备的个人修养、品格和能力。结合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成为各个学科教师创建有效课堂,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的重点所在。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任课教师,将核心素养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是教学内容的必然要求,道德与法治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利载体。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以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意义研究,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意识,研究目前道德与法制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结合掌握的理论的教学经验,提出适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升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品格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教学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实践探究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社会公德,养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热爱生命、健康生活,并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遵法、守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与他人。而建立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结合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健康生活态度和明确的法制观念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1.有利于落实教育的改革要求
  我国教育改革经历了长时间的改革,在试探和研究中,已形成自己的体系。结合我国政策方针和经济发展的政策路线,人才培养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界要求学校和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深化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为了落实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道德与品质学科核心素养刻不容缓。
  2.有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教育是推动我国教育的助推器,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激励教师创新,有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初中阶段是学生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性格、品质决定这学生未来的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是学生学会辨别是非、管理自我。落实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培养,可以把学习转变为实践,就是将书本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思想和生活,指导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和领悟其中的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学生个人的成长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解决社会需要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成为社会有需求的人才。学校、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就是为了两点,第一是可以回报社会,第二是可以发展自身。将两点融合在一起,就是在贡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发展。学生通过在本门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可以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并且,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与其它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认可度,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价值。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为了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们开展了积极地探讨和实践。笔者了解到,有些班级组建起来小组探究学习,有的课堂分步骤按环节讲课,有的课堂将“反思”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实际,学习课程、体会思想。这些实践虽然对提高学生认知和自我约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容缺少系统梳理
  在课堂上虽然开展了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是学科本身内涵较宽泛,并且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抽象,知识点的系统性比较弱。学生的探究大多是自主探究,缺少适合的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的问题比较肤浅,得出的答案相对简单。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后得到的知识,领悟的情感和学习的道德法制内容是以碎片记忆形式存储的,得不到关联和贯通,教师缺少准确的引导,学生的自主缺少目标,导致内容理解不到位、不深刻。
  (二)教学目标领悟不深刻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存在两个主体,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上追求短、平、快,只关注学生本学科知识是否记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有知识,却缺少表达和学习的能力。另一个主体是学生,由于受到外部影响,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忽视了学习这门学科的根本目的,甚至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条条框框太多,太多的东西要记,感觉很烦。由此可见,如何树立学生正确的课程学习观念,端正对待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
  (三)实践活动缺少新意
  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与生活和实践结合,学生的实践感悟不足,缺少学习意识。虽然在教材中设置了学生实践板块,再加之教师的运用,完成了实践课程。但是,效果不盡如人意。实践环节一成不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成为了固定模式,并且与其他学科的实践形式大同小异,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缺少兴趣,教师设计的实践环节脱离实际与现实生活,学生体验感和真实性下降,这种环节会降低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四)重视教材内容,忽视情感培养
  教材内容在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应当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教材内容教学是否落到实处,忽视了学生情感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教学中过度强调教学方式和技巧,没有将其融入在情感体验中。例如,教材中有些内容和章节不是考试重点,就一带而过,但是,却是很好的人文教育素材。教师为了讲课进度和篇幅设置安排授课时间比例,缺少课外延伸,学生的情感本应从章节中受到升华却被教师忽略。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教师修养,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育改革中,教師是课堂教育改革的研究者和落实者。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和情感密切相关的学科,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道德素养和理论水平,才能让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因此,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当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教学研究,方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例如,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学习和分享最新教学理念和思想,达到互相提高。此外,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交流学习的机会,使教师可以观摩优秀实践课程,丰富实践内容和活动。
  (二)评价方式多元化,帮助学生认知
  传统的学生评价多是基于学生成绩的,一门学科考试分数高,就说明学生学科优秀。但是,道德与法治科目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区别,就如现在人们总是说“有些人只有高学历,没有高修养”一样,成绩的好坏只能评定一个学生学习能力或是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决定学生的素质与修养。因此,本学科需要多样的测评机制来规范学生的道德与对法治的认识。一方面,要摆脱标准答案式的测评,在测评中具体描述测评标准,尺度可以是有弹性的,多维考察的。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活动进行考察,重视学生社会活动中所做的事情,积极提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实践落到实处。例如,将学生参与的爱心捐助、志愿者活动计入考核范围,结合互查问卷,从侧面了解学生行为等方式,多客体、多角度进行综合测评。让学生意识到,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课本内容,取得高分是不能取得最终成绩的,这一部分成绩只占总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行为获得。
  (三)案例教学,增加学生感悟
  案例是生活中发生的,源于生活也是对生活的指导。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法律部分的学习是最容易感到枯燥的,一条条法律内容和条例,使得课堂呆板乏味,将案例引入法制教学是避免沉闷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学习的法律内容,设计、选择案例,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对案例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最近一直受到热议的“高铁男”开展道德法制教育。教师可以将拦住动车门阻止动车正常启动的中年女教师,占他人座位不起身还振振有词的博士男等案例利用视频和报道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评价一下这些人触犯了哪些规章制度,在道德方面又是什么表现。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有话可说,产生对这些行为的愤慨与抵触,使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如果有条件,可以要求专业人士参加课堂教学,为学生普法,通过专业人士的讲解,能够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升自身素养,预防违法犯罪。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案例中,能够加深自身感悟,以他人之行为给自己敲响警钟,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四)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入学生生活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担当的综合型人才,这种人具有使命感,具有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怀、敢于创新的实践勇气。时事国情是道德与法学科教学和考试的一部分内容,学生通过时事国情的学习,能够促进自身在社会中的融合,是实现本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也是作为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政治素养。在目前教学中,学生初三接触时事政治,学习压力比较大,教师“就事论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轨,导致学习时事政治时兴趣不高。同时,针对时事国情的内容教学方式,大多采取突击主题教学,以摘抄新闻和时事消息为重点,准备考试。时事国情的学习变成了一种纯为了考试而涉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学习的动力。因此,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将教材、国情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时事国情教学要把教材和生活融入其中是因为,学生为了考试十分重视教材的学习,同时将生活融入教学能够让学生更真切的认识内容,减少距离感。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与教材相符合的时事内容进行教学。例如:“二孩”政策的出台,很多家庭都希望拥有第二个孩子,但是,初中生正处在叛逆时期,习惯了全家以自己为中心的感觉,有的孩子十分排斥父母要二胎,甚至放出狠话。教师将可以将教材中家庭部分的内容与“二孩”政策结合,为学生讲解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增强学生家庭观念,修正学生偏颇的心理,通过政策讲解和教材内容,完善学生心理。使学生既了解了时事,又能见课本中“家庭”部分的内容得以升华,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不会因为增添成员受到冷落,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有负责家庭和谐的责任,增强学生家庭责任感。通过这种方式,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事态度。
  2.借助时事,增加学生体验感
  时事教学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之中,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够帮助学生增加体验感。为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结合时事或借助国庆、“九一八”等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自2014年,每年的9月30日,都是烈士纪念日,教师可以借助烈士纪念日,组织学生学习,了解烈士纪念日的由来,参观英烈纪念馆,让学生在庄严肃穆的环境中增加爱国情怀。又例如,结合时事“宪法日”的出台,让学生们学习宪法,了解法治国家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学习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升华,同时又会作用于生活。
  综上所述,课本上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突击进行记忆和学习,但是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核心素养也不是能够通过考试成绩反应出来的,教师应当增强自身修养,转变教学理念,增加交流合作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时事辅助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借助案例分析,增加法治教学的趣味性,加法学生发言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还在不断的完善,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利用自己的力量为研究领域提供一些参考,我相信,通过各界学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一定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会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秦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8(27):41.
  [2]盛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运用——以七年级《友谊的天空》单元教学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7):52.
  [3]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358-359.
  [4]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
  [5]王玉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7.
  [6]王有鹏.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104-106.
  作者简介:邓维娜,湛江市第十中学副校长,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第十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高中地理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视野的重要科目。随着教育的发展,网络的应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网络课程相比于传统课程,更形象,更生动,更立体,更丰富,可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旨在对网络课程的辅助教学作用进行研究,以更好的促进高中地理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网络课程有效性   引言  網络课程对高中地理的学习意义重大。高中教师要重视网络课程对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广,数学学科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同学们核心素养的养成,核心素养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此篇文章就是论述同学们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我们该如何去通过新课改计划去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计划,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技能,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培养途径  数学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所以说它是一门很重要的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为了今天我们更好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应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更多的养分,前提是我们首先要正确全面的认识他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影响时代进程、社会发展的人物,我们应当全面的认识他们。一方面,任何历史活动和事件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另一方面,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行为风格乃至生活习性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怎样全
【内容摘要】物理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實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重视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要多元化开展实验教学,有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性 提高措施   在初中教学阶段,物理科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初中物理的知识内容基本上都是理论知识、规律以及公式,而这些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课堂各种教学理论越来越多,而问题教学法更能将新课标的要求体现出来,和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相符。创设问题情境,即教师立足于教学法目标探寻和教学内容相符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眼球的材料,用生动的语言和简单易懂的提出各种问题,进而将新的问题提出、发现并展开积极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 问题情境 兴趣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到:要着重培养能力,
【内容摘要】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比较传统的手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财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这种民间传统工艺仅需要剪刀和纸这两个工具就可以完成,但是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这种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就由此延续至今,成为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抹亮色。但是因为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却开始出现没落的现象,为了我国民间剪纸艺术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将民间剪纸艺术渗
【内容摘要】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大多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在化学的课堂授课当中注意对绿色化学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渗透,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理解当前许多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因素,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感觉到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强化高中生对化学的认识。本文主要对于高中的化学授课过程中对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作简要讨论。  【关键词】高中化学 绿色化学 教学策略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绿色化学
【内容摘要】“一案到底”教学法是指在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中,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线,利用“一案”创设多个教学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引导学习者通过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进而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素质的课堂教学方法。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本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为实施内容,浅谈“一案到底”教学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效。  【关键词】一案到底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往往是作为化学理论教学的附属物而存在的,更多关注的是结果的验证,而并不是学生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习到什么。基于这种培养理念,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主要从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这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和实验发展息息相关的学习,实验对化学学科来说是必不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刻而深刻。如何引导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探索传统文化在中国课程中的意义,是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学习汉语课程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传统文化 渗透  引言  在推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