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著名大学里,有一批造诣深厚的中国学者,他们勤奋努力,才华横溢,成绩斐然,活跃在世界科研的前沿和墨西哥教书育人的舞台上,他们是中国——墨西哥科学合作和学术交流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大多数获得了终身教授职位,融入了墨西哥的主流社会。
石油化学家王金安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不满50岁的王金安出生在河南南召一个农民的家庭。1995年5月获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6月,王金安被墨西哥国立理工学院的“优秀人才计划”聘为特聘教授。现为该院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委员会委员。被墨西哥政府授予墨西哥国家级研究员称号和墨西哥石油研究院科学顾问,享受墨西哥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王金安博士当选墨西哥科学院院士。
清洁低碳能源的探索者
2009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在经过艰苦的谈判后, 与会的世界各国领袖,为在全球范围内降低碳排放,抑制全球温度上升达成共识。人们从世界各经济体之间谈判艰苦程度不难发现。低碳排放不仅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粗放式发展经济的模式转变,同时也能制约发达国家毫无节制地消费人类共同的不可再生资源和改变他们奢侈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近年来王金安一直致力于清洁低碳能源的前瞻性研究。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利用墨西哥丰富而廉价的天然气资源,借助于催化技术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清洁氢燃料。利用这一技术,还可以同时获得宝贵的纳米碳材料。他的研究计划立即得到墨西哥国家科技理事会、墨西哥城科技研究院和墨西哥理工学院的联合支持。有了充足的研究经费,目前他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经申报4项专利。
王金安领导的研究小组一方面致力于开发新能源技术,另一方面致力于传统含碳能源清洁化的研究。研究催化氧化和吸附相结合的技术,使成品油中硫的含量降至百万分之十以下, 以获得超纯净的清洁柴油和汽油,满足了最新环境标准的要求。
王金安和中国科学家有着多年的科研合作,受中国科技部“九七三计划”、墨西哥石油总公司和墨西哥国家科技理事会的资助,他开发超强酸固体催化剂,研究低碳烷烃的异构化,以提高汽油燃烧的抗暴性能。
王金安致力于环境污染控制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工作已20多年。涵盖了污水处理、电镀废液的净化、汽车尾气污染物催化净化以及石油炼制中催化裂化过程排放二氧化硫的催化转化研究。
王金安说:“这个世界充满了矛盾,人们发展高科技是为了享受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比如家庭轿车,它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但同时也产生高污染,反过来又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的工作就是解决矛盾,科学的努力就是要寻找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新途径。”
王金安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0多项,主持并完成20多项研究课题。他是近30种国际学术杂志的审稿人,应邀担任国际学术杂志《今日催化》和《先进材料研究》以及《美国材料研究协会》客座 编辑。王金安作为大会共同主席,组织了2007年中国-墨西哥科技合作学术会议,从2008年起,连续担任第一届至第五届国际催化新材料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早在16世纪,中国人就在太平洋上开辟了通向墨西哥和拉美其他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纺织和刺绣工艺传入墨西哥。墨西哥的玉米、棉花等产品也相继传入中国,开启了两国长达400多年的商业贸易往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和拉美国家在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蓬勃发展。
在上个世纪70代初中墨建交之后,中墨科学技术交流广泛开展,一批中国青年博士先后来到墨西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0多年来,王金安在中墨科技交流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致力于推动两国学术界的合作和交流,组织中墨科技合作会议, 筹建联合实验室, 并已与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江汉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他作为海外合作科学家,积极参与中国科技部“九七三计划”、“八六三计划”和中国石化总公司的研究课题。他每年都邀请中国学者到其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并定期回国到合作单位访问交流。表现了他的拳拳报国之心。他说:“我从小学到博士,都是在中国接受系统的教育,是祖国培养了我。又是祖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有机会走出国门,来到国外深造学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是始终都怀着一颗报恩之心,和国内的大学同仁进行合作的。”
2007年,王金安和墨西哥总统科学顾问奥科达维欧.诺瓦若博士,前世界卫生组织执行总干事、时任墨西哥卫生部长的海苏斯.顾马戴博士在墨西哥城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一届中墨科技合作会议,就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萨斯(SRAS)病毒的传播及控制、生物制药技术等重大课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标志着中墨科技合作跃上了新的台阶。参会的中墨科学家之间都建立了长期合作计划。王金安作为优秀的海外学者和留学生代表,曾先后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时代冲浪弄潮儿
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家因长期在深奥的科学领域从事艰苦的探索和创造性工作,多是慎思寡言的学者。然而,王金安却开朗豪爽,幽默诙谐。他不仅在科学界名声斐然,而且还积极参与当地华人华侨社团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他是墨西哥中国人基金会的创建人之一,旅墨华人学者留学生联谊会的顾问以及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开朗的性格与他从小就积极参与学校组织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小学到大学,他一直是学生会干部。他说:“这些经历是一笔财富,参与学生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样,在科学研究中,也要讲究团体协作精神。对于重大的前沿研究课题,需要一个团体或几个团体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王金安博览群书。在他办公室的书橱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除了他的专业书籍外,还有从国内带来的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名著、人物传记和唐诗宋词。王金安坚信读书使人睿智,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
王金安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相濡以沫的妻子陈丽芳博士,是他的大学同窗同学,现在也是墨西哥国立理工学院石油化学工程系终身教授、国家级研究员。他们和其他华人家庭一样,对孩子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有两个儿子,王金安每天五点半起床,给孩子们准备早餐,要开车接送孩子上学。妻子负责孩子们课后的中文学习以及各种课外活动。假期他们送孩子们回国学习中文。17岁的长子王之器掌握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今年已被美国著名大学录取。次子乔治喜欢乒乓球,多次获得墨西哥乒乓球全国少年冠军。
陈丽芳告诉我,当年大学期间,激情澎拜的王金安,几乎每周都要写首诗给她。是诗感动了她,大学一年级就双双坠入了爱河。如今,王金安依然对诗情有独钟。去年圣诞节,他们全家到墨西哥伊斯达巴海滨度假。面对美丽的海滨、迷人夜晚,诗意盎然的王金安写下了下面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愉快心情和对家人浓浓的爱:
青山如黛潮如雪,歌满山城花满街。
嬉踏细浪拾螺贝,笑掬白沙筑城阙。
王金安喜欢游泳,尤其喜欢在大海里游泳。面对两米多高的巨浪,儿子王之器有些胆怯。王金安拍拍儿子说:“巨浪看上去挺可怕,但你仔细看,在巨浪形成的前方一两米处的深水区,比较平静。如果到达那个安全区域,就可在近海畅游。”略显瘦弱的王之器在父亲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向翻涌的浪尖扑去,成功地突破浪区,父子俩在大海里畅游。
这也印证了王金安最喜欢的那句颇具哲理的话,“人生如弄潮。弄者,驾驭也。只有掌握了潮起潮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驾驭它,享受它”。
人生的确如此。
愿王金安能像在大海里弄潮冲浪一样,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并为中墨科技交流做出更大贡献。
石油化学家王金安院士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不满50岁的王金安出生在河南南召一个农民的家庭。1995年5月获华东理工大学石油加工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6月,王金安被墨西哥国立理工学院的“优秀人才计划”聘为特聘教授。现为该院化学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委员会委员。被墨西哥政府授予墨西哥国家级研究员称号和墨西哥石油研究院科学顾问,享受墨西哥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王金安博士当选墨西哥科学院院士。
清洁低碳能源的探索者
2009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在经过艰苦的谈判后, 与会的世界各国领袖,为在全球范围内降低碳排放,抑制全球温度上升达成共识。人们从世界各经济体之间谈判艰苦程度不难发现。低碳排放不仅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粗放式发展经济的模式转变,同时也能制约发达国家毫无节制地消费人类共同的不可再生资源和改变他们奢侈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近年来王金安一直致力于清洁低碳能源的前瞻性研究。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利用墨西哥丰富而廉价的天然气资源,借助于催化技术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清洁氢燃料。利用这一技术,还可以同时获得宝贵的纳米碳材料。他的研究计划立即得到墨西哥国家科技理事会、墨西哥城科技研究院和墨西哥理工学院的联合支持。有了充足的研究经费,目前他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经申报4项专利。
王金安领导的研究小组一方面致力于开发新能源技术,另一方面致力于传统含碳能源清洁化的研究。研究催化氧化和吸附相结合的技术,使成品油中硫的含量降至百万分之十以下, 以获得超纯净的清洁柴油和汽油,满足了最新环境标准的要求。
王金安和中国科学家有着多年的科研合作,受中国科技部“九七三计划”、墨西哥石油总公司和墨西哥国家科技理事会的资助,他开发超强酸固体催化剂,研究低碳烷烃的异构化,以提高汽油燃烧的抗暴性能。
王金安致力于环境污染控制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工作已20多年。涵盖了污水处理、电镀废液的净化、汽车尾气污染物催化净化以及石油炼制中催化裂化过程排放二氧化硫的催化转化研究。
王金安说:“这个世界充满了矛盾,人们发展高科技是为了享受科技进步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比如家庭轿车,它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但同时也产生高污染,反过来又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的工作就是解决矛盾,科学的努力就是要寻找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新途径。”
王金安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0多项,主持并完成20多项研究课题。他是近30种国际学术杂志的审稿人,应邀担任国际学术杂志《今日催化》和《先进材料研究》以及《美国材料研究协会》客座 编辑。王金安作为大会共同主席,组织了2007年中国-墨西哥科技合作学术会议,从2008年起,连续担任第一届至第五届国际催化新材料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早在16世纪,中国人就在太平洋上开辟了通向墨西哥和拉美其他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纺织和刺绣工艺传入墨西哥。墨西哥的玉米、棉花等产品也相继传入中国,开启了两国长达400多年的商业贸易往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和拉美国家在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蓬勃发展。
在上个世纪70代初中墨建交之后,中墨科学技术交流广泛开展,一批中国青年博士先后来到墨西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0多年来,王金安在中墨科技交流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他致力于推动两国学术界的合作和交流,组织中墨科技合作会议, 筹建联合实验室, 并已与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江汉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他作为海外合作科学家,积极参与中国科技部“九七三计划”、“八六三计划”和中国石化总公司的研究课题。他每年都邀请中国学者到其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并定期回国到合作单位访问交流。表现了他的拳拳报国之心。他说:“我从小学到博士,都是在中国接受系统的教育,是祖国培养了我。又是祖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有机会走出国门,来到国外深造学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是始终都怀着一颗报恩之心,和国内的大学同仁进行合作的。”
2007年,王金安和墨西哥总统科学顾问奥科达维欧.诺瓦若博士,前世界卫生组织执行总干事、时任墨西哥卫生部长的海苏斯.顾马戴博士在墨西哥城共同组织召开了第一届中墨科技合作会议,就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燃料电池技术及应用、萨斯(SRAS)病毒的传播及控制、生物制药技术等重大课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标志着中墨科技合作跃上了新的台阶。参会的中墨科学家之间都建立了长期合作计划。王金安作为优秀的海外学者和留学生代表,曾先后受到国家主席江泽民、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时代冲浪弄潮儿
在人们的印象中,科学家因长期在深奥的科学领域从事艰苦的探索和创造性工作,多是慎思寡言的学者。然而,王金安却开朗豪爽,幽默诙谐。他不仅在科学界名声斐然,而且还积极参与当地华人华侨社团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他是墨西哥中国人基金会的创建人之一,旅墨华人学者留学生联谊会的顾问以及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开朗的性格与他从小就积极参与学校组织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小学到大学,他一直是学生会干部。他说:“这些经历是一笔财富,参与学生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样,在科学研究中,也要讲究团体协作精神。对于重大的前沿研究课题,需要一个团体或几个团体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王金安博览群书。在他办公室的书橱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除了他的专业书籍外,还有从国内带来的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名著、人物传记和唐诗宋词。王金安坚信读书使人睿智,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
王金安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相濡以沫的妻子陈丽芳博士,是他的大学同窗同学,现在也是墨西哥国立理工学院石油化学工程系终身教授、国家级研究员。他们和其他华人家庭一样,对孩子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有两个儿子,王金安每天五点半起床,给孩子们准备早餐,要开车接送孩子上学。妻子负责孩子们课后的中文学习以及各种课外活动。假期他们送孩子们回国学习中文。17岁的长子王之器掌握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今年已被美国著名大学录取。次子乔治喜欢乒乓球,多次获得墨西哥乒乓球全国少年冠军。
陈丽芳告诉我,当年大学期间,激情澎拜的王金安,几乎每周都要写首诗给她。是诗感动了她,大学一年级就双双坠入了爱河。如今,王金安依然对诗情有独钟。去年圣诞节,他们全家到墨西哥伊斯达巴海滨度假。面对美丽的海滨、迷人夜晚,诗意盎然的王金安写下了下面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愉快心情和对家人浓浓的爱:
青山如黛潮如雪,歌满山城花满街。
嬉踏细浪拾螺贝,笑掬白沙筑城阙。
王金安喜欢游泳,尤其喜欢在大海里游泳。面对两米多高的巨浪,儿子王之器有些胆怯。王金安拍拍儿子说:“巨浪看上去挺可怕,但你仔细看,在巨浪形成的前方一两米处的深水区,比较平静。如果到达那个安全区域,就可在近海畅游。”略显瘦弱的王之器在父亲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向翻涌的浪尖扑去,成功地突破浪区,父子俩在大海里畅游。
这也印证了王金安最喜欢的那句颇具哲理的话,“人生如弄潮。弄者,驾驭也。只有掌握了潮起潮落的规律,才能更好地驾驭它,享受它”。
人生的确如此。
愿王金安能像在大海里弄潮冲浪一样,在科学的海洋里畅游,并为中墨科技交流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