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在新课程结构中的优化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年教师是新课程的直接承担者和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但目前我国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其原因很复杂,但从青年教师的课程设计来分析,主要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课程结构存在问题。青年教师课堂应以系统理论和教育实践为指导,优化新课程标准,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实现新课程标准和学生潜能的开发有机结合,发挥“新课程标准”的整体功能,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师素质;优化新课程标准;潜能开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种素质培养,更是一种理想和世界观的建立,青年教师是教育主力军,同时也是新课程的直接承担者和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将面临怎样的抉择?本文针对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拟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对青年教师基本素质要求的变化这一视角出发,以系统理论和教育实践为指导,阐述如何优化青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提高青年教师基本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1. 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秉持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堂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中课堂结构改革是核心,增加了课堂活动课程、探究课程、研究型课程。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和发展理念,潜在地规定了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1) 青年教师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专业适应能力。(2) 青年教师要有全面的和更新的教学技能。研究性课程、探究性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冲破学科的限制,变得更全面。比如,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应用问题经常出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各学科的问题,因此,各学科教师身上的技能,都应具备,且要有将它们统和起来的能力。活动课程、研究型课程具有很强的过程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恰当设计,故课程设计技能便也成为青年教师的一种必备技能。(3) 教师要有更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程结构改革使教师面向一系列以前从未面临过的问题,如探究课程的教学、活动课程的实施、研究型课程的设计等,这些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齐冲向青年教师,这就要求青年教师有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但目前我国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 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薄弱,文理分割严重,知识结构不良,且缺乏应有的变通能力,只能依样画葫芦,不能举一反三,知识运用能力差。(2) 教学技能,把握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的能力不足。(3) 是研究意识不强,研究方法简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不强。(4) 教育教学中有部分青年教师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创新能力较差。导致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从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来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3个方面。(1) 课程目标中缺乏对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的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受课程目标、教育目的的制约。现行的课程目标忽略了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2) 新课课程标准部分结构不合理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前一章的习题中出现了后面几章的内容。(3) 教学内容与考试题的脱节。马克思说得十分深刻,“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1]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的养成离不开生活、社会的实践基础,离不开课堂中的磨练。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就得从优化青年教师教育能力、动手设计课堂入手,再结合多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改善教学的软硬环境等手段,一定会大大提高青年教师基本素质。
  2. 青年教师课堂结构的优化
  课堂是教师教育的主要载体,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实现。优化课堂结构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促进青年教师素质和谐全面发展影响深远。
  2.1 课堂结构优化的理论根据。
  教师的课堂结构是指构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各部分之间的组织、排列和配合形成。因此,课堂结构与培养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课堂结构的优劣,决定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课堂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课堂结构优化的基本原则。
  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教师教育课堂结构的优化,必须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1)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在课堂结构优化中,师生应授受科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应重视课堂内容的思想性,结合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防止两者的孤立与脱节。
  (2)授受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在课堂结构优化中,要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课堂结构优化过程中,既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知觉、记忆、想像、思维等智力因素的功能,加强各因素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智力水平,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培养非智力因素落到实处,使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以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4)反馈与调节统一。在课堂结构优化中应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或强化课程设置,实现有效控制。
  (5)全面与个性化相统一。在课堂结构优化中,课堂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的内容和形成要多样化,既满足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普遍需要,又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要求,从而具备一种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竞争的本领。
  2.3 优化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程标准结构上,要注重潜在课堂的建设,加强基础内容学习,设置多类型的课堂、实践性课堂、活动课堂和创新能力课堂。   第1层次——基础性课程。目前,基础性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重复、负担重、效率低的弊端,没有体现基础性课程的基础性特点。从而导致目前大学生普遍呈现单向、线型平面的低功能的知识结构。为了克服基础性课程设置的弊端,首先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拓展思维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习。其次是防止“偏科”,注重各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教师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2层次——实践性课程。学生的能力是在生活、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参与实践。通过实践能力课程实现理论向能力养成的有效过渡。一是研究新课标和新教材,提高教材研究能力。只有加强新课标和新教材研究,才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得到相应知识的深刻思考。二是备课、写教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备课写教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第3层次——活动课程。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源泉和动力。“人的活动是社会及其全部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本原,是人的生命以及作为个性的发展与形成的源泉。”[2]活动课程应围绕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来组织。例如,举办“假如我是班长”(班主任、教师)等类型的演讲,对如何教育学生、管理班级等各抒己见,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做一个小调查,并举办这类优秀调查报告的征文、评奖活动。总之,活动课程可以探索教学改革的途径,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以适应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需要。
  第4层次——创新能力课程。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3]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相得益彰,如果教师拘泥于传统的机械性教学思维,就会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而失去生命。
  3. 潜能的开发
  教师教育中直间或间接地起影响那些潜在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因素,是对学生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教学方式。它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环境、课堂学习气氛、教师人格、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组织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潜能的开发,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得到“文化心理层”某些内容的改变,从而使学生心理结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出现改变。
  潜能的开发虽然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但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4]因此,在教师教学中,潜能的开发对教师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教师教育中重视的课堂设计而忽视潜能的开发,强调掌握学科知识而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个人需要和兴趣,课程设计中的“偏”现象,在学生身上留下了鲜明的特征,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我国学生在逻辑、记忆等方面较擅长,而在创意、感情、交往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显得薄弱。所以,我们在优化课堂结构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发展,使学生个体的智商和情商和谐发展,成为善于学习、善于合作和善于创造的人。
  优化新课程标准和潜能的开发有机结合,发挥“新课程标准”的整体功能,有利于促进教师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新课程标准的优化,使课程结构更加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灵活、学生更容易接受,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更有针对性,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师基本素质的形成。其次,潜能的开发,确立教师教育的主体文化,使学校的环境、人际关系、校园文化等社会学、文化学的因素为教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最后,将新课程标准和潜能开发结合成一个整体,各自的优势和缺点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弥补,必然构成一个“新课程标准”的有机整体。这种有机整体是合乎规律地组成的,是没有内耗的整体,因而能发挥最大的功能,促进教师基本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79
  [2] 瞿葆奎.教育学文集 课外校外活动(第1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
  [3] 况平和.让学生从学习重负中解放出来——沙塔洛夫教学法评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87
  [4] 靳玉乐.潜在课程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186
  收稿日期:2013-03-24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中首先引入L等差数列组集合与L等差数列组集合合数集的概念,把素数的分布提到优化的L等差数列组集合中来,以便研究素数分布的规律性;并提出数学计算式计算L等差数列组集合合数。  【关键词】L等差数列组集合; L等差数列组集合合数集;优化的L等差数列组集合  1. L等差数列组集合与L等差数列组集合合数集概念的引入  先把等差数列5+2(N-1)展开后,以每15个数为一组划分这个数列若干段,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应体现真实的生本思想。关注生本,不是表象上的全员参与、热热闹闹,而是真正蹲下身来了解学情、解读教材,以学生的需求用好教材、选准方法,用心生成,真实教学,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认知、体验、感悟、升华。  【关键词】语文教学;关注学情;贴近需求;真实呈现  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的大讨论中,有一种声音一直十分高亢,那就是:以人为本。课堂中的“人”包括两种,一指教师,二是学生。实际
期刊
【摘要】高效课堂的生成需要新课程理念的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与变通,还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民主科学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何促成高效学习存在诸多问题,但也有很多可以改变的契机,本文试图从教学实际发生的问题着手,浅谈自己的体会和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管理;教师角色定位  1. 高效课堂的涵义高效课堂的概念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
期刊
1. 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劝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
期刊
【摘要】教学评价是优化常态课堂教学重要因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优化课堂评价的前提,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关注学习情感的有效性,重视课后师生教与学的反思,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课堂上引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机制,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能使课堂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数学习惯于采取“题海战术”,那种不顾学生的心理的教法已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只能使学生每天疲于应付大量的题目,只来得及做,而没有时间思考与总结,如何能够让初中数学课“活”起来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发展的空间,使学生善于创新,乐于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索;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
期刊
【摘 要】要使批评教育取得成功,作为教师应具备精湛的批评技能。多与学生沟通,理解学生,要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点”。中学生的成长,就像一棵“小苗”,需要我们辛勤的“园丁”为它浇水、施肥、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关键词】批评;技能;沟通;闪光点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成功的批评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自己的不良行为,可使被批评者提高认识,改正自身的过失。高尔基说过“谁爱孩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情景和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英语。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境;教学  1. 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体。”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促使教学过程
期刊
“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上得来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日愈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 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的思维活动是由客观存在所引起的,是从具体的感性认
期刊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  1. 在音乐中欣赏美 2. 在环境中鉴赏美  3. 在教材中感悟美 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