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生存:几多欢喜几多忧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826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小猫放进一间背景全是竖线条的房间里,让它生活一段时间,然后又将它放入一间背景全是横线条的房间里,结果这只小猫走路东倒西歪,连站也站不稳了。这种情况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小猫才能恢复正常,这段时间就被称为适应期。骤然改变了环境,小猫需要适应期,人当然也不例外。在我们进入新环境的适应期中,面临的挑战比小猫要艰巨得多,除了要适应物质环境,还要适应人际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现代生活中,家庭搬迁、异地学习、职业变化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能否快速、安稳地度过适应期,成了衡量一个人生存能力的重要指标。
   在适应期中,人的心理会变得格外敏感,很多人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情,有一些人产生了交际恐惧、忧郁等心理障碍,甚至一点点的挫折就有可能危及脆弱的生命。2003年6月29日至7月5日,一周之内,深圳大学两位学生跳楼自杀。先是一位大一女生,然后是一位建筑系快毕业的男生。造成惨剧的原因无法一一深究,但无法适应新环境、对适应期产生恐惧心理肯定是很重要的一条。大一是一个重要的适应期,从高中考入大学,从小地方的高考状元变成精英集中营的芸芸众生,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变成事必躬亲的独立者,太多的棘手问题蜂拥而至;大四又面临一个重要的适应期,从金字塔走向社会,从单一的学习目的到多变的工作任务,从单纯的同学关系过渡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太多的巨大变化纷至沓来:一不留神,心理疾病就乘虚而入,残酷地夺走了软弱者的信念、热情和生命。
   再把人生缩小了看,整个大学阶段又何尝不是一个适应期呢?大学生从惨绿少年成长为有为青年,从懵懂无知到肩负重担,学习、就业、交友、恋爱,那一次不是生命的初体验,人生的新局面?在这个至关重大的适应期中,成功者如鱼得水,智商和情商同时获得飞跃性的提升,失败者如马加爵,害人害己,自我沉沦,万劫不复。
   解决大学阶段的心理适应问题,教育部已经意识到其严重性和紧迫性。2004年9月,新学期开学,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北京等市属高校的大学生入学后都要进行心理测试,填写专家组专门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高校将根据测评结果对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作进一步心理评估,根据情况给予心理咨询或建议到专门的医疗机构治疗等处理。
   然而,大学过后呢?大学毕业以后也并非一片坦途,适应工作,适应婚姻,适应为人父母,适应衰老,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挑战,而且这时候再也没有人会主动为你提供心理帮助,一切都需要你自己积极面对,灵活调适。适应性生存其实贯彻了人的一生。
   我们不可能永远躲藏在亲人的呵护和宁静的家园中,总有一天要离开熟悉的环境,走向陌生的生活。在适应期中,有的人稍作调整之后就大步向前,有的人长期头昏眼花,跌跌撞撞,有的人甚至从此跌倒,一蹶不振。适应性生存,你能安然面对吗?
   为了帮助大家迅速走出适应期,我们收集了四个案例,处在适应期困惑中的朋友们不妨认真读一读,希望能够给你带来成功的启示。
  
   案例一:认识自己
  
   宏罡以家乡理科状元的身份进入名校计算机系,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抱着很大的希望,可是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他只有一门是80多分,其他的都只有60多分。并不是他学习不努力,而是不适应。在中学里,老师总是说:“这是书上有的,我们来仔细看看、吃吃透。”而大学老师说:“这是书上有的,我就不细说了,我们来讲点新的东西吧。”于是宏罡陷入了痛苦中,他每天抱着成堆的材料泡在图书馆中拼命读,可还是赶不上老师上课的进度。期末考试结束,全年级一百多人,他排名是40多名。一个学期下来,宏罡没有参加任何活动,人也瘦了一圈,可成绩还是不理想,他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
   一个偶然的发现使他恍然醒悟。他和同学小王一起突击准备一次临时考试,两人都花了三个小时,小王把四本材料都看完了,他只来得及看完两本,宏罡不由慨叹小王的学习效率。但巧的是,考完了两人的成绩一样,都是68分。宏罡长了一个心眼,把小王的考卷要来,细细琢磨一番,突然开了窍。小王的答案是撒豆成兵,每一题都能答几句,但也都要扣几分;而自己的答案是深耕细作,要么一片空白,零分,要么洋洋洒洒,一分不扣。这一天晚上,宏罡想了很久,终于想通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每个人的学习都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比如小王善于快速阅读,自己善于理解发挥,而那些每次花了一点力气就拿高分的同学一定是善于捕捉考试的重点,但有所得必有所失,小王失之深入,自己缺乏效率,而高分的同学呢,也许只记住了知识,缺少领悟。想通了这一点以后,宏罡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再也不面面俱到死啃书本了,而是把绝大多数精力放在了自己感兴趣的编程学习上,相关的科目门门优秀,其他成绩能过关就行了。这样宏罡的学习成绩只有中等,但同学老师都很佩服他的编程应用能力;没有拿过一次奖学金,但课外接的项目使他衣食不愁;直升研究生没有资格,但三年级的时候,几家著名公司已经纷纷邀请他加盟……
   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认识你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短处,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对自己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这是走出适应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新环境中,原有的社会关系被彻底打乱,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你已经不再是原先的你了,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也就是重新了解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这是一个异常痛苦的过程,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定位的巨大挑战。但是挑战从来就是和机遇成正比的,在适应期中你可以重新对自己定位,在新的环境中发掘新的优点,改正新暴露出来的缺点,只要通过努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你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宏罡的故事让我们获得了这样一个启示:了解自己比刻苦奋斗更重要,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学会追求。
  
  案例二:回忆但不沉溺
  
   小梅和小莉是一对好朋友,高考落榜以后,她们不甘心寂寞的乡村生活,一起到深圳打工闯天下。从农村来到都市,兴奋和新奇很快就被孤独和苦恼取代。繁重的工作,冷漠的人际关系,鄙视的眼光,使她们很不适应,多次抱头痛哭。
   两个人都深深地怀念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但表达的方式却大不相同。小梅没有新的朋友,只要一有空就和同学发短消息,回忆过去的美好,述说现在的苦楚。她几乎每个礼拜都要打电话回家,没说几句就泪眼婆娑,放下电话更是以泪洗面。在节假日到来前很久,小梅就望眼欲穿,时间一到,总是坐最快的一班车回家。她的工资大半都花在电话费和路费上了。小莉也经常和亲友联系,但总是报喜不报忧,她向朋友述说都市的新奇见闻,向父母汇报丰厚的加班收入,经常憧憬自己的美好未来。每次打完电话,她就觉得似乎生活变得美好了许多,自己也充满了为改变命运而继续奋斗的力量。短暂的节假日,小莉一般不回家,她和各地的工友一起逛街、聚餐,甚至学说广东话,在国庆节她还把父母接来玩了几天。
   两年以后,小莉听从父母的安排,和家乡的一个小企业主结了婚,而小梅则跳槽到了一家条件更好的合资厂,继续她的打工生涯。
   小梅和小莉的生活道路到底谁优谁劣孰好孰坏,我们无从评价,但从适应新生活的能力上看,显然小莉要更胜一筹。两个人都是恋旧的人,但不同的是,小梅把过去当作逃避的港湾,一不顺心就靠岸停泊,而小莉则把过去当作力量的源泉,软弱的时候就去汲取支持,回忆但是不沉溺,这一点点差别使小莉更快地走出了适应期的阴影。
   人是怀旧的动物,尤其在不适应新环境的时候,亲切的家乡、熟悉的朋友都会浮现在我们眼前。但是你对待回忆的态度很重要,不要沉溺于过去,那会消耗掉前进的勇气,请努力向前看,快乐地生活,为将来创造更美好的回忆。
  
  案例三:用比较带来好心态
  
   大学毕业以后,湖南娃陈桦没有和任何一个单位签约,他的户口被打回了原籍农村,人却去了广州。凭着名校毕业的背景和扎实的写作能力,他进了一家新闻媒体当临时记者。由于没有户口,也不是正式工,老记者就有点欺负人,尽是些棘手的采访任务,也没有油水。同时录取的几个年轻人怨声载道,干不了几个月就走马灯似地换人了。可是陈桦稳稳地干了下来,因为他想,大学同学没几个专业对口的,即使进了当地报社的,听说也就是采访采访人大,改改政府编发的文稿,有谁像自己一样站在第一线学本领长见识的?这样一想,陈桦很快就适应了老同事的刁难,赢得了尊重。
   两年后,陈桦应聘到了北京一家大报。城市户口是解决了,可待遇大幅度下降,只有原先的一半。同时从外地引进的几个“人才”都大呼上当,一个个忙着跳槽,只有陈桦默默地适应着新工作。因为他想:进北京多不容易啊,当年自己的二叔在县里也算有钱有势,为了调进北京奔波了十多年,自己一个工作才两年的毛头小伙子,已经打进了京城,在天子脚下工作了,多不容易啊!
   在北京呆了三年,陈桦和几个同事追随报社的一个副总到上海创业,成立了一家网络公司。老总待他们不薄,工资都有了五位数,还答应他们年终分红。艰苦创业阶段,一个旧同事的消息又让人心浮动起来。原来他们刚辞职,报社就搞最后一次福利分房了,每人至少一房一厅,而且很快又转制了,工资整整提高了一倍。本来就是在适应新工作的艰难时刻,又传来这么一个消息,大家都无心工作了,连老总也觉得对不起他们。这时是陈桦的一番话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一套小房子值多少钱?最多40万吧,好好干四五年就有了。再说这房子好拿吗?那是用自由换来的,得卖一辈子命!我们现在辛苦点,争取四十岁就退休!”一番话使众人的心重又平静下来。
   禅家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心在动。适应期最重要的不是物质满足,而是心理满足。只要心态好了,什么都适应了。
   进了新环境,人们难免要和旧环境比。有的人永远和好的比,于是越比越觉得窝囊,越比越是垂头丧气;而有的人能够横比竖比,左比右比,从不利中比出有利,从灰暗的现实比出灿烂的未来。其实现实已经如此,抱怨后悔无济于事,那些善于使用比较技巧的人,总是会通过对自己有利的比较带来心理平衡,使自己成为一个迅速适应环境的强者。陈桦的故事告诉我们,比较背后隐藏着改变自己态度的心理暗示,那些成功者就是比出自信、比出干劲、比出活力的人。
  
  案例四: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容易
  
   琪雯大学毕业去了男友的家乡工作,为了方便住宿,马上就结了婚,可是实在适应不了新婚生活。丈夫小黄一切都好,就是生活习惯太差。他是个汗脚,居然不爱洗袜子。夏天回家一脱鞋,就不用电蚊香了,因为蚊子都被熏跑了。有一回琪雯几天没督促,居然发现丈夫的袜子可以“立”在地上,她二话不说就把它给扔了。也不知道说了多少回,可小黄就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他还喜欢在床上看电视吃东西,床单上到处都是食物碎屑,有一次翻来覆去得慌,琪雯从床上摸出半块饼干、一粒花生和一截麻花,气得当场哭了。
   结婚半个月,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于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琪雯甚至有了离婚的念头。好在妈妈的电话提醒了她,妈妈觉得小黄的人还不错,问琪雯:“两个人各自生活了二十多年,总有一些不同的生活习惯,我知道你的毛病也不少,小黄是怎么对待的?”妈妈的话让琪雯冷静下来,她发现了丈夫的忍让:琪雯怕冷,于是胖胖的丈夫陪着她一起不开空调睡觉;琪雯爱吃榴莲,于是丈夫捏着鼻子陪她过瘾;琪雯要开着灯才能睡着,于是丈夫特地制作了一个黑眼罩,天天戴着睡觉……
   琪雯想通了,原来婚姻就是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总有一个人要改变,而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容易得多。于是琪雯不再抱怨争吵了,而是制定了自己的行动计划:第一,每天丈夫进门后就帮他打水泡脚,自己马上把袜子洗掉。第二,每天早晨起床以后,就铺上旧床单,晚上睡觉前再撤掉……这样虽然辛苦一点,但丈夫舒心了,家庭里的硝烟也逐渐消散了。
   当我们和新环境相遇,总有别扭、矛盾甚至是冲突的地方,要想迅速走出适应期,就一定有一方要改变。是环境改变了来适应你?还是你改变了来适应环境?答案是很明显的。你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地球离开你照样会转,如果你不愿意改变自己而一意孤行的话,那么道路会越走越窄,被别人所淘汰。
   琪雯为了适应婚姻生活而改变了自己,其实适应新的工作必须改变自己,适应新的人事关系也必须改变自己。当你不满意新公司的制度,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的习惯去遵守它;当你看不惯新上司的工作风格,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想法去尊重他;当你不适应新环境的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的观点去找到新的朋友。聪明人会发现,琪雯用爱的行动代替了抱怨争吵,表面上是改变了自己,但其实她也改变了婚姻状况,挽救了爱情。面对非原则问题时,你一定要学会适当地改变自己,只有善于改变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改变别人,最终改变环境。
  
  大学生口述实录:安度入学适应期的“偏方怪招”
  
   吃成个胖子——大一的时候特想家,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的,没劲。后来发现了学校附近的“美食街”,我是北方来的,哪见过这么多美味啊!于是夜自习后一个一个小店地搜索,臭豆干、鸡鸭血汤、小馄饨、酒酿圆子,一个也不放过。后来室友也加入了,一群小姑娘叽叽喳喳扫荡过来,气氛更好。每天吃完了心情特好,晚上这一顿成了新生一年最大的生活乐趣。可是乐极生悲,今年我们寝室的女孩都胖了一圈,我是冠军,重了8斤。再也不敢吃了,不过现在也有新的人生乐趣了,减肥!
   跑吧,兔子!——刚入学我挺郁闷的。中学班主任要我们好好学习,说大学就像花园,而且美女如云,天天打牌喝酒,就像天堂一样。可是到了这破学校,一下子就从云端落了下来。就两幢教学楼、一个操场,五分钟可以跑十个来回。工科学校大多是男生,仅剩的几个女生一个比一个难看,而且眼睛都长在额头上。学习呢?竞争别提有多激烈了!生活没有乐趣啊!后来怎么办呢?就练身体呗。为了高考把身子骨差不多熬残了,现在心里不爽,就苦练一下吧,为今后的革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天在操场上跑一身臭汗,心里就舒畅了。半年跑下来,别人都管我叫“兔子”了。你还别说,“兔子”快吃上窝边草了。班里有个女生天天一块锻炼,眉来眼去地快“勾”上了,嘿嘿……
   玩物丧志——文科学习太轻松了,轻松得让人没法适应。整天游手好闲,都不知道干什么好了!这样下去,迟早要被网络游戏和酗酒斗殴俘虏,与其这样,还不如玩物丧志呢。寝室里有一个老大会弹吉他,有一个老大会下围棋,还有一个老大桌球打得不错。好了,已经够我学习的了。四年大学毕业,咱也是多才多艺的江南才子了。
   自欺欺人——刚入学那段时间,觉得事事不顺心:蚊帐买贵了,自行车漏气了,钢笔丢了……心情很差。我就每天做三件使自己快乐的事情,再把它们记下来,文体模仿金圣叹的《不亦快哉》,比如:思政课一气回信十二封,不亦快哉!晚饭大排一块硕于众人,不亦快哉!看邻班小夫妻吵架,不亦快哉!逃课两节酣睡一晨,不亦快哉!……写了以后,闲来读给室友听听,笑作一堆,心情就好了。那纯粹是自己骗自己。
  
  测试:你的适应能力怎样?
  
   第1题 你到一个新的工作或学习环境后,对那里的规章制度是否感到陌生?是否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和上下左右的人相处融洽?
   答案:A 是 答案:B 不太清楚 答案:C 否
   得分:1分 得分:2分 得分:3分
   第2题 你已经习惯用电脑打字,换用笔写字后是否感到别扭?
   答案:A 否 答案:B 不肯定 答案:C 是
   得分:3分 得分:2分 得分:1分
   第3题 你在公司大会议上发言的姿势、表情以及条理性、准确性并不比部门小会议上差,是吗?
   答案:A 是 答案:B 不确定 答案:C 否
   得分:3分 得分:2分 得分:1分
   第4题 如果你上班的时间改变后,尽管做出了努力,可工作效率却不如与你接受相同变化的人高,是吗?
   答案:A 是 答案:B 不是
   答案:C 不太肯定
   得分:1分 得分:3分 得分:2分
   第5题 你在学校里念书时的考试成绩,是不是大考比小考好?联考成绩又比模拟考好?
   答案:A 是 答案:B 不是
   答案:C 差不多
   得分:3分 得分:1分 得分:2分
   第6题 在公司或部门举行会议时,你有好几条不同的意见,当你站起来发言时竟没有说清楚,刚坐下又想起来了,情形是这样吗?
   答案:A 不是 答案:B 有时候是这样
   答案:C 是
   得分:3分 得分:2分 得分:1分
   第7题 你以前上班都是骑自行车,现在由于买了新房路途遥远改坐公交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吗?
   答案:A 没有 答案:B 两种上班方式差不多
   答案:C 还是骑车方便
   得分:3分 得分:2分 得分:1分
   第8题 你外出住旅馆、招待所是否会经常失眠?或者调换一下睡眠位置或枕头也会影响睡眠?
   答案:A 是 答案:B 不是
   答案:C 有时候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得分:1分 得分:3分 得分:2分
   第9题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间,在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小路上行走时,你是否总比同伴们速度快?
   答案:A 是 答案:B 不是
   答案:C 和他们的速度差不多
   得分:3分 得分:1分 得分:2分
   第10题 由于时令的变化,单位上下班的时间也改变了,你能很快适应吗?
   答案:A 很快就能适应 答案:B 比较慢
   答案:C 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得分:2分 得分:3分 得分:1分
   第11题 和不认识的人跳舞时,你的舞步是不是很协调?
   答案:A 是 答案:B 随舞伴的情况不同而有差异 答案:C 不是
   得分:3分 得分:2分 得分:1分
   第12题 你是否只能在安静的环境里读书?而当外界环境喧闹、嘈杂时就容易分心?
   答案:A 是 答案:B 如果是背景音乐,读书效果更好 答案:C 不是
   得分:1分 得分:3分 得分:2分
   第13题 当你专心做某件事是,你是否不愿意有人在旁边观看?
   答案:A 是 答案:B 无所谓 答案:C 不
   得分:1分 得分:2分 得分:3分
   第14题 你平时很少加班加点,偶尔需要加班加点时,效率也不如平时好,是吗?
   答案:A 工作效率比平时低多了
   答案:B 如果工作任务非常紧急,效率很高;如果任务不紧急,效率则较低
   答案:C 和平时差不多
   得分:3分 得分:1分 得分:2分
   第15题 单位里不少同事说某人脾气古怪,不好相处,可你并没有这种感觉,是吗?
   答案:A 是 答案:B 同意同事的观点
   答案:C 接触少,不了解
   得分:3分 得分:1分 得分:2分
  
   (1-25分)
   你的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你可能是个敏感的人,你对生活中的变化,哪怕是不大的、无关紧要的变化,会感到不习惯、不适应,对一些大的变化还可能牢骚满腹,耿耿于怀。不过,你也不必悲观,适应能力的强弱是可以转化的,转化的条件是充分认识自己,不断有意识地调整、锻炼自己,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6-35分)
   你的心理适应能力中等。你对事物、环境的一般性变化能较快适应,对于生活中事物的较大变化则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对此,应有心理上的准备,并努力锻炼使这个过程缩短。
   (36-45分)
   你的心理适应能力强。你对生活中的千变万化应付自如,在你心目中,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充满变化的,只要自己不断地变化和上升,就能适应外界的变化。这种品质常能使你心安理得、诸事如意,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
其他文献
前两年,在一所私立学校谋生的时候,在我对面办公的张老师,虽说是个老爷儿们,但却像相声演员唐杰忠一样,白白胖胖没有胡子,臀部稍大,走起路来还左右摇晃,用赵本山的话来说就是“缺乏男子汉的阳刚气派,越看越像老太太”。给一个班刚上课不久,学生就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大姑娘。但只是偷着叫。   那所学校的学生大都出身于个体户的家庭,家中有钱,但长期缺乏父母之爱,行为习惯较差,常给老师出难题。一天,张老师
期刊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这句话相信每一个在商海中搏击过的人一定都会有深刻的感受。的确,在商业竞争中,同一行业、同一领域中的竞争对手,大多会视对方为敌人,不是明争暗斗,就是趁火打劫,就算是再有修养,再有胸襟的人,充其量也就是能做到与对方貌合神离、冠冕堂皇地做做表面文章罢了,真正能做到与自己的竞争对手竭诚相待、肝胆相照、共存共荣的,恐怕是凤毛麟角了。   其实,一个真正精明的商人,之所以能够立足商
期刊
一位同事某天对我说:“你曾经说过XXX……”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大约是七八年前,我怎么使劲回想也想不出我是否说过这句话。只好一再抱歉,“如果我当时真这样说,实在不好意思!”事后我心里纳闷,她为什么这么多年还一直记得我这句话?看来我对她的伤害挺大,下次说话一定要注意了。转念我又替她想,说话的人早就跟没事人一样了,而自己一直记着这句话,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败坏情绪不开心,是不是太不值得了?  女儿一回来
期刊
小姊妹花了1500元要跟团去香港shopping了,问我该注意什么。一人出门在外总怕当地人欺生——撇开道德指控,欺生是合理现象,就连在标榜人权的先进国家,异乡观光客也会挨打,何况在买卖上“斩冲头”,简直是小case。我替她列了一张Iist,最后却忘了告诉她,如果说普通话吃了亏不妨亮出两句上海话。   读了四年大学,普通话日臻完美,被北方人评价为:“连你家在南在北都听不出来了。”偶尔一小撮同乡
期刊
您好!  两年以来我经常做一个梦,而且每次醒来都会影响我的心情,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我经常看你们的杂志,很喜欢这个栏目,不知道你们能否帮我分析分析我的梦。  梦中的女主角是我小学时隔壁班的一个女孩。她学习很好,成绩也很优秀。那时我对她并没有什么好感,也许是因为还没进入青春期的原因吧。后来我们进了同一所初中,但还是不在一个班。初二的时候,由于我家搬家就和她成了邻居。我们交往开始多了起来。那时她骑自
期刊
日本人喜欢编排“症候群”。除医学用语外,还有些十分有趣地反映社会现状的“症候群”。几年前我看过纪录片讲“微笑症候群”,前两年听说过有“携带电话症候群”、“抚慰症候群”、“不介意视线症候群”等等。罗列起来,要像一匹布那样长。只说前几日读来的“别伤害我症候群”,即综合征。   是在一个讨论教育和考学的网站,是今年私立中学考学初步结果尘埃落定时。一位家长发了“考上了”的帖子,然后其他家长们跟帖,互
期刊
那天,安捷收到了一家心仪的大型外企的最后一轮面试的通知,激动之余,心情却有点复杂。   和他一样心情复杂的还有睡在他上铺的兄弟成东,他也收到了通知。  室友们用羡慕而又复杂的眼神看了看他们,谁都知道,经过残酷的一轮笔试三轮面试,800多个应聘者中能得以闯入最后一关见老总的,只有两人——而最后,只会留下一人。  寝室里的大哥跑出去买了一瓶白酒,六个相处了三年多的兄弟举起了杯。“来,祝你们明天成功
期刊
三年前,我从一家职业技术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时,尽管手里仅仅握着一张大专文凭,但心里却有一种“今日长缨在手,早日缚住苍龙”的雄心,满脑子想的都是找个一步到位的好工作。   可到各类大大小小的求职市场或人才交流会上一看,和我专业对口的酒店管理岗位,基本要求都是大本学历,有的单位甚至非研究生不要。手握大专学历的我连个报名资格都没有,尽管在校时我比别人更勤奋,在短短三年时间里除了以不低于85分的成
期刊
三姐、八弟:   你们好!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还有一年即将离开校园走入社会。由于现实的形势导致我们要提早出去实习,现在找工作是何其难,更何况我们是要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呢?所以先择业后就业就成为了当今的一种趋势。我的父亲一定要我进入他所在的单位,可是我不喜欢,因为这一进去就是一辈子,我不想天天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下,从小就是因为父母过于“保护,”使我失去了很多出去锻炼自我的机会。  
期刊
人们都说美国人的性格直爽,很容易相处。美国移民局的网页也介绍说:“在我们的文化中,一般人都很直接,比起其他文化的人,他们更会说他的想法或感觉,并且这被认为很正常。坦率和诚实(不是迟钝)被看作是一件好事。人们也享受在友好的模式下辩论问题,并且交流想法……”   的确,与中国人相比,美国人的心理结构比较单纯,使得人与人的交流中,少了许多中国人常见的彼此之间的无端猜疑,也少了许多有害无益的内耗;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