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随着小企业担保业的发展,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然而由于我国的信用担保业还处于初创期,且在担保业务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进行风险管理。本文在分析信用担保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信用担保行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信用担保业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高风险行业,受到来自担保对象、担保机构自身还有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针对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业进行风险管理、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高风险业务,其风险来源多种多样。
在担保业务的实际运作中,信息严重的不对称,从而很可能导致担保企业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使得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担保风险重定性管理,轻定量管理
担保风险客观存在,而担保机构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大多偏重于定性管理,如受保企业的风险评估、资信调查、提出反担保等,但对风险的定量管理措施缺位。这种管理机制会滋生如下问题:一方面,无法对某项担保业务的实际风险作出客观定量的评估,仅仅凭借定性风险管理粗略判断风险大小,无法作出最有效的选择。另一方面,定性判断与人的主观判断相联系,主观性太强,甚至可能出现暗箱操作,无法保证担保对象的合规性和担保风险最小化。
1.2 重保前管理,轻保后管理
风险控制有三种: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实践,会明显发现,担保企业存在重保前管理、轻保后管理的倾向。在接受担保业务时,担保机构会进行比较充分的客户经营管理风险评估、资信调查、偿债能力等,并制定反担保措施,层层审核,直至最后给予担保。这些担保前的控制管理措施确实可以使担保风险最小化,但签订担保合同后的风险控制措施严重缺失,没能有效监督担保对象的经营管理,对担保企业的还贷能力缺乏持续跟踪。而受保企业则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滋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进而使担保风险扩大。
1.3 担保对象的经营管理风险突出
受保企业是担保业务最主要的风险来源。实际上,资信度高、偿债能力强的企业可以较容易地获得贷款,而积极寻求担保的企业一般是资信度相对较低的企业,其经营管理风险则成为最大的担保风险源。在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国际金融危机频发的大形势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亏损破产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的担保风险远高于大型企业,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支持的担保机构无可避免地面临这种高风险。
2 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策略
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小企业信用担保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市场化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贷款银行、受保小企业与信用担保机构之间结成战略联盟,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共同分担、转移、减少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2.1 企业联盟担保机构对信用担保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企业和担保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形成合作关系,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均衡和担保后控制力不足的问题。
2.1.1 联盟担保机构的建立及信息收集的优势
在组建信用担保战略联盟时,企业会基于相互信任原则进行选择,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担保战略联盟包括四大主体,即担保企业、金融机构、受保企业联盟、民间资本投资人。它们之间的运作如下:
①需要寻求贷款的小企业之间,根据地域原则或业务原则,组建受保企业联盟,然后以受保企业联盟整体的名义,在银行共同出资建立企业联盟账户,充当个体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的保证金作用,还可以发挥中小信贷机构的功能为联盟中的单个企业提供贷款。
②企业联盟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组织,无固定的运营场所和员工。该联盟会定期组织各企业法人代表会议,对各个企业的信用进行评审。联盟企业通过联盟代表大会、年终评审进行相互監督、相互促进,有效避免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③开发联盟投资分红机制,吸引民间投资人的投资,增强联盟的实力。联盟中的企业可以号召鼓励联盟内外的投资者以该企业名义向联盟账户存款,增强自身在联盟决策中的力量,同时在年底时向投资人提供分红。
2.1.2 信用联盟担保机构对贷款后企业的控制
由于向银行借款手续繁多,耗时较长,可能会延误商机,加入了企业联盟后,可以向企业联盟申请贷款,能迅速及时的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如果企业恶意违约,那么企业联盟就会通知给企业的开户银行赔偿,并且呼吁其他企业对其进行“公众制裁”。这样,违约企业会因为失去信誉而举步维艰,这样的后果对企业来说是很严重的。通过这样对贷款后企业的控制,就可以避免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后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2 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金融机构在担保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小企业的风险大小无疑也受到商业银行的政策的影响。担保机构的加入能有效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担保机构可以与商业银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结成友好合作关系。
2.2.1 争取与协作银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担保机构在成立初期,就应努力推动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尽量争取与协作银行达成共担风险的共识。通过与银行的业务合作,可以逐步建立二者之间的信用关系,以自身良好的表现打消银行的疑虑,赢得银行的信任,共同分享利益,分担风险,实现双方共赢。
2.2.2 加强与协作银行的沟通,增进了解
加强与合作银行沟通,使银行增进对担保机构的了解。担保机构可以通过情况通报、座谈会、到企业联合调研、定期向银行提供专业资信评级机构出具的资信评级报告等方式增进银行对担保机构的了解,增强银行合作的信心。
2.2.3 防范银行及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
在处理银行、担保机构职能关系以及往来业务时,担保机构与银行既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同时又要保持警惕性,防范银行及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
担保行业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对我国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进行风险管理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庆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翁建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内生性风险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罗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分散与防范[D].西南财经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刘琳(198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会计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与经济。
随着小企业担保业的发展,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然而由于我国的信用担保业还处于初创期,且在担保业务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进行风险管理。本文在分析信用担保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信用担保行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信用担保业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高风险行业,受到来自担保对象、担保机构自身还有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针对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业进行风险管理、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高风险业务,其风险来源多种多样。
在担保业务的实际运作中,信息严重的不对称,从而很可能导致担保企业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使得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担保风险重定性管理,轻定量管理
担保风险客观存在,而担保机构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大多偏重于定性管理,如受保企业的风险评估、资信调查、提出反担保等,但对风险的定量管理措施缺位。这种管理机制会滋生如下问题:一方面,无法对某项担保业务的实际风险作出客观定量的评估,仅仅凭借定性风险管理粗略判断风险大小,无法作出最有效的选择。另一方面,定性判断与人的主观判断相联系,主观性太强,甚至可能出现暗箱操作,无法保证担保对象的合规性和担保风险最小化。
1.2 重保前管理,轻保后管理
风险控制有三种: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实践,会明显发现,担保企业存在重保前管理、轻保后管理的倾向。在接受担保业务时,担保机构会进行比较充分的客户经营管理风险评估、资信调查、偿债能力等,并制定反担保措施,层层审核,直至最后给予担保。这些担保前的控制管理措施确实可以使担保风险最小化,但签订担保合同后的风险控制措施严重缺失,没能有效监督担保对象的经营管理,对担保企业的还贷能力缺乏持续跟踪。而受保企业则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滋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进而使担保风险扩大。
1.3 担保对象的经营管理风险突出
受保企业是担保业务最主要的风险来源。实际上,资信度高、偿债能力强的企业可以较容易地获得贷款,而积极寻求担保的企业一般是资信度相对较低的企业,其经营管理风险则成为最大的担保风险源。在政治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国际金融危机频发的大形势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亏损破产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相比较而言,中小企业的担保风险远高于大型企业,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支持的担保机构无可避免地面临这种高风险。
2 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策略
我国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小企业信用担保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市场化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贷款银行、受保小企业与信用担保机构之间结成战略联盟,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共同分担、转移、减少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2.1 企业联盟担保机构对信用担保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企业和担保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形成合作关系,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均衡和担保后控制力不足的问题。
2.1.1 联盟担保机构的建立及信息收集的优势
在组建信用担保战略联盟时,企业会基于相互信任原则进行选择,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担保战略联盟包括四大主体,即担保企业、金融机构、受保企业联盟、民间资本投资人。它们之间的运作如下:
①需要寻求贷款的小企业之间,根据地域原则或业务原则,组建受保企业联盟,然后以受保企业联盟整体的名义,在银行共同出资建立企业联盟账户,充当个体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的保证金作用,还可以发挥中小信贷机构的功能为联盟中的单个企业提供贷款。
②企业联盟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组织,无固定的运营场所和员工。该联盟会定期组织各企业法人代表会议,对各个企业的信用进行评审。联盟企业通过联盟代表大会、年终评审进行相互監督、相互促进,有效避免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③开发联盟投资分红机制,吸引民间投资人的投资,增强联盟的实力。联盟中的企业可以号召鼓励联盟内外的投资者以该企业名义向联盟账户存款,增强自身在联盟决策中的力量,同时在年底时向投资人提供分红。
2.1.2 信用联盟担保机构对贷款后企业的控制
由于向银行借款手续繁多,耗时较长,可能会延误商机,加入了企业联盟后,可以向企业联盟申请贷款,能迅速及时的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如果企业恶意违约,那么企业联盟就会通知给企业的开户银行赔偿,并且呼吁其他企业对其进行“公众制裁”。这样,违约企业会因为失去信誉而举步维艰,这样的后果对企业来说是很严重的。通过这样对贷款后企业的控制,就可以避免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后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2 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金融机构在担保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小企业的风险大小无疑也受到商业银行的政策的影响。担保机构的加入能有效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担保机构可以与商业银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结成友好合作关系。
2.2.1 争取与协作银行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担保机构在成立初期,就应努力推动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合作,尽量争取与协作银行达成共担风险的共识。通过与银行的业务合作,可以逐步建立二者之间的信用关系,以自身良好的表现打消银行的疑虑,赢得银行的信任,共同分享利益,分担风险,实现双方共赢。
2.2.2 加强与协作银行的沟通,增进了解
加强与合作银行沟通,使银行增进对担保机构的了解。担保机构可以通过情况通报、座谈会、到企业联合调研、定期向银行提供专业资信评级机构出具的资信评级报告等方式增进银行对担保机构的了解,增强银行合作的信心。
2.2.3 防范银行及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
在处理银行、担保机构职能关系以及往来业务时,担保机构与银行既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同时又要保持警惕性,防范银行及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
担保行业对风险的有效管理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对我国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进行风险管理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庆玲.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翁建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内生性风险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罗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分散与防范[D].西南财经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刘琳(198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会计师,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会计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