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五瓶颈,实现新发展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715893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初中学校从事校长工作多年,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日益增多,感到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在其位,谋其政,面对影响学校发展的外因,如何激发内因,变不利为有利,打破制约自身发展的校内外瓶颈,切实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学校的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老教师——不能被遗忘的精神力量
  每个学校,老教师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老教师在学校辛勤耕耘一生,把青春和汗水洒在校园,他们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但在教育教学任务繁重的今天,老教师因为年长体迈、精力不足,大多从教学一线退下来,被学校安排到总务后勤等岗位。其他教师对老教师的看法往往也是“南山放养”。而部分老教师因为自身的高职称、保护性政策,会出现“我行我素”、“特立独行”等现象,这对其他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信念、工作态度言行等往往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老教师的管理和作用发挥是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中年教师——不能熟视无睹的中坚力量
  中年教师工作经验丰富,对学校这个系统有着全面的认识和自己的见解。他们年富力强,不仅在学校是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且在家庭中也是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重担消耗着他们很多的精力,牵动着他们很多的心思。另外,职称评定的压力、学科教学外的工作压力等等,使他们职业倦怠的情绪难免悄然滋长。因此中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激情再塑,是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二。
  三、年轻一代——不能中规中矩的新生力量
  80后乃至90后的新教师,刚步入教师的行列,教育心智不够成熟和稳定,踌躇满志中还带有迷茫彷徨。因多是独生子女,家庭这一拐杖搀扶他们走得太多,新时代的环境又给他们的个性张扬增添了浓重的一笔。要正确地引导他们树立端正的专业态度,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养成稳定的专业精神,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担当起教育教学重担。因此新教师的专业态度与专业技能,是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之三。
  如何打破看起来制约学校发展的三大瓶颈,使学校朝着良性快速发展的方向迈进呢?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应对:
  一、尊重理解,发挥特长,加强精神激励
  1.敬重为先。老教师为学校奉献出了大好的青春年华,功不可没。他们推进和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对学校的感情是丰厚和深沉的。因此,学校在对待老教师的态度上,要求全体师生务必做到的就是“尊重”。在生活上、工作上,学校要主动关心帮助,为其排忧解难,让他们体会到学校的关心和重视。
  2.发挥特长。大多数老教师的内心都渴望站好最后一班岗,学校应针对他们的自身优势,积极搭设舞台,因人而异,让他们幸福地工作。如擅长书法的老教师带几名学生,教授书法;让爱种花养草的老教师管理和修剪学校的花草树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新教师结对帮扶,在优质课评选时组织老教师当评委等。
  3.精神鼓舞。全校性的活动,如合唱比赛、运动会等,鼓励老教师积极参与,让老教师体会到任何时候都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员。对即将退休的老师,可组织全校教师话别会、茶话会,聆听老教师的教学生涯故事,让在校老师体会奉献、责任、感恩,也让老教师充分体会到依依惜别的深情。
  二、重视中坚,任务驱动,重燃工作热情
  为使中年教师更好地定位,促进自己主动发展,学校经常派中年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学习其他优秀学校和优秀教师的做法与经验,使他们自然产生内驱力,确定出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目标。这样,毋须领导的过多说教,他们自己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也因学校重视,中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会大大提高。
  三、搭建舞台,培训引领,激情快乐发展
  1.师德省身。欲入行,先修心。新教师报到,要进行校史教育,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增强自豪感;同时安排优秀教师作师德方面的专题报告,给他们树立身边的典型,熏陶他们立志从教的情感和价值观。此外,要定期组织新教师座谈会,进行师德汇报,并多途径多方式学习教师职业规范,促进其职业思想早日成熟起来,激情投入工作。
  2.实践磨砺。在系统培训中,所有新教师同时在相应岗位上实践锻炼,把培训内容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岗位锻炼首先是学科教学岗位直接锻炼。实施“蓝青工程”,结对帮扶,安排老教师引领其发展;统一组织新教师参加“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检验和促进其课堂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其次是班主任岗位锻炼。要尽可能提供岗位,使新教师学习和实践班级管理的技能,尽快掌握学生管理、正确处理突发事件、与家长沟通等方法,提高综合能力,快速进入角色。
  四、立足地域,结合实际,变劣势为特色
  学校虽地处农村,校舍陈旧,但我们每年投资绿化美化校园,使学校四周树木环抱,成为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的园林学校。校园内建筑物之间用绿化乔木将它们区别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片区和园区;各种植物错落有致,俯仰生姿,走进学校,感受到的是满目绿色、鸟语花香。在优美的环境基础上,学校选用与园圃对应的经典诗词,制成文化牌立于其间,并给各树种悬挂了“铭牌”,从而构筑了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兼具的校园靓丽风景。学校尽管校舍陈旧,却立足实际,特色发展,竹笛、木刻版画、剪纸三大特色项目已在全区小有名气。校舍的悠久岁月,孕育了更深刻的教育内涵,沧桑校舍和艺术特色相结合,却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 要: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通常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作的包容主体思维意蕴的艺术形象。秋作为写作人惯用的一种典型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对抒发写作人独特的内心感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出内蕴深厚的审美意趣。  关键词:秋意象 古典诗词 审美  所谓意象,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 对于秋,文人们似乎情有独钟。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文人骚客以秋
期刊
所谓美术鉴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是这样定义的:“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美术鉴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术批评,是以一定的标准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作的理论分析或价值判断。美术批评是美术欣赏的深化,它在感受的基础上,以理论分析揭示美术作
期刊
初中音乐教学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困”。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它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上,它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教材的内容等有密切关系。要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教师主观方面应多努力、多尝试,改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以实现有效教学。  一、贴近生活,灵活渗透,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体现音乐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笔者认为,音乐教
期刊
教学后记是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本中必写的内容之一。因为是课后才写的东西,所以并不被教师们重视,甚至会有教师把它当成负担而应付了之。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我觉得是因为教师没有从教学后记中有所收获,没有体会到教学后记给自己教学带来的好处。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过课以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一方面它可以为后面的教学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也能为以后再教该内容时提供教情和学情资料。正因为有这样两大好处,
期刊
根据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寓创新意识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把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每个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
期刊
记得叶圣陶说过:“学习国文应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可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其实也是难点之一。作文难,几乎是所有学生的心声。有些同学一听写作文,竟是愁眉苦脸,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东拼西凑、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没有一点新鲜感,使人看得好乏味。碰上推荐优秀作文,那才叫难,一篇修改文,基本上是红笔覆盖,指导老师差不多都成作者
期刊
自主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文化素养。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  一、创设疑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带有探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对学生创新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就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既受智力发展情况的影响,又受其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力、学习方法及教师授课方式等因素的制约,还受社会、学校、家庭等不良因素的诱惑。因而,一个班内势必存在着一些纪律松散、智力较弱、性格较怪的学生。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期刊
随着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儿童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在音乐课中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位置,做学生的
期刊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引领小学科学有效探究呢?课改以来,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准备有效的探究材料或经验,让探究活动有备而来;二、创设有效的探究情境,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