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和解制度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obyuan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司法制度,具有自主性、恢复性和缓和性的特点,同时体现公正和效率的价值。我国为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刑事政策和法律基础的保障。但是我国刑事和解在滥用职权现象明显、加害人保障和人人平等原则贯彻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应在立法方面加强监督机制,完善加害人刑事和解的保护制度,以确保实现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
  【关键词】:刑事和解制度;公平公正;和谐社会
  一、刑事和解制度概述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
  刑事和解是我國法律界的一种新颖的刑事理念,这项新型司法体系制度制定的目的是恢复被犯罪而破坏的社会关系,利于被告人重新改造回归社会。为达成和解协议,前提要求获得被害人原諒,主要方式就是赔礼道歉。刑事和解是由和解制度演变而来的,双方达成妥协或协议;双方当事人要解决刑事案件纠纷,要自愿和解,不得违背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刑事和解的特征
  1.自愿性
  刑事和解自愿性是指双方当事人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刑事和解,积极表达自己的意愿,对和解内容进行协商和妥协,并独立承担刑事和解带来的后果。不得违背法律相关的规定,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不得采取威胁、暴力和恐吓等违法方式迫使对方当事人与自己进行和解。双方当事人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得受到司法机关的的恐吓、引诱和暗示。
  2.缓和性
  刑事和解制度缓和性的突出表现在于案件发生后,双方自行协商,加害人可以求得被害人的原谅,主要是通过赔礼道歉等几种途径。刑事和解制度建立的重要原因是为减轻加害人的刑罚,解决两者之间的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纠纷解决办法,刑事和解可以有力打击加害人,缓解被害人的仇恨心理,减轻加害人刑罚,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得以恢复。
  3.恢复性
  刑事和解就是让犯罪人和被害人达成和解的协议,修复被破坏的的社会关系,就被害人而言,得到一定的物质赔偿,对于犯罪人的赔礼道歉,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对加害人而言,正视自己的犯罪行为,弥补被害人的损失,承担应承受的法律后果,积极接受改造,重新回归社会;对社会而言,社会关系得以恢复,形成有序的社会秩序。
  (三)刑事和解的价值
  1.公正价值
  公正含义就是不偏向、不徇私、平等对待任何一方。公正性不仅体现在立法上,相对的,对于执法的公正性也提出了相当的要求。刑事和解的公正性主要体现既要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利益又要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刑事和解制度的核心是保护被害人的利益,在保证被害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要保护加害人和公共利益,两者同时兼顾,保证我国司法体系的公正性。
  2.效率价值
  效率价值指以耗费最少的司法资源为代价,达到最终的实体性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诉讼效率。刑事案件的解决要经过:立案、侦查、起诉、执行几个环节,但是刑事和解制度在实践中,只需要查明案件事实,就可以进行这一制度。第二,提升司法机关的整体效率。大量的刑事案件得以解决,减少诉讼案件的数量,提高我国司法机关的办案效率。
  二、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现状
  1.刑事和解制度的立法现状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刑事和解采取了积极审慎的立法态度,一方面将刑事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从自诉案件扩大到公诉案件,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涉及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财产性犯罪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渎职犯罪也属于刑事和解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又对公诉案件的范围作了严格限定,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2.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状况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践状况分为以下两点:
  第一,刑事和解案件数量逐年攀升。据统计,我国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制度的数量共计为2098个,占据全国比例的65. 75%,其中当事人和解的案件数量为29109件,占有全国的诉讼案件3. 88%。第二,刑事和解制度适用范围呈现收缩的特点。有些地方的刑事和解案件数量减少的趋势,使用的案件范围也呈现收缩的状态。
  (二)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1.滥用职权现象明显
  自由裁量权的扩大导致刑事和解制度中司法腐败的产生。监督工作不到位,就是对犯罪行为的放纵。通过向当事人施加压力的方式,使被害人被迫接受不平等的和解内容,导致腐败现象进一步恶化。刑事诉讼法规定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之后,检察机关可以建议人民法院对案件做出从轻处罚或不起诉的决定。但是,在法律规定中对于此规定的具体内容很模糊,给贪污腐败提供更多的机会。
  2.贫富差距无法实现人人平等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存在最为突出的就是贫富差距悬殊。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穷人和富人的差距较为明显,造成刑事和解结果存在不平等现象。在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况就是在富人和穷人都处于加害方时,富人借助自己的财富优势获得刑事和解的结果,穷人只能承担刑事惩罚,富人减轻、甚至免除处罚。
  三、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监督机制
  刑事和解制度应贯彻公正公平原则,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内部制约机制和外部制约机制进行有效配合,内部机制方面,对拟适用缓刑及免除刑事处罚的案件应经合议庭讨论、庭长审批后,再报请分管院长审批。在外部机制方面,审判过程按照刑事和解的效力,公检法机关对达成和解协议的犯罪人进行从宽处理。法院加强对案情的调查,对违规违纪现象要严肃处理。制定严格有效的监督体制,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建立加害人保护制度
  刑事和解后,对加害人的量刑方面,应充分考虑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和刑事和解加害人对被害人的弥补程度,加害人是否出于自愿和解、赔偿是否达到被害人所要求的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这些均应量刑的考虑。刑事和解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加害人回归社会,与社会接轨。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只靠加害人自己,还要来自社会、国家各方面努力。
  (三)建立健全相应配套制度
  1.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建立国家补偿制度,是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刑事和解案件最为有效措施,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帮助不仅是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彻底摆脱穷人因为经济水平的限制而不能进行刑事和解的困境,防止富人借助经济优势逃避法律的追究,实现适用刑法的平等性目标。
  2.合理估算赔偿金额
  法律没有规定具体的赔偿数额,仅是规定被害人可以通过金钱赔偿达成和解的方式,被害人就会容易出现漫天要价现象,作为加害人为减轻刑罚达成和解,被迫赔偿远远超过损失的部分。加害人可承受的范围内进行赔偿,既要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加害人的民事权利,弥补被害人损失,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促进刑事和解制度发挥最大的作用。
  结论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尽管现在刑事和解制度还依然存在争议,但它依然处于上升和前进的状态,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推动司法体系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虽然它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但却始终无法阻止人们探索的脚步。中国的刑事和解制度也将取得非凡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黄艳芳.南宁市良庆区人民法院. 法院适用刑事和解程序的实证分析[N].广西法治日报,2015-6-2.
  [2]孙谦. 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的若干思考[N].检察日报,2015-3-15.
  [3]王建晖. 关于新刑事诉讼法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3):31-32.
  [4]尹琳. 关于新刑事诉讼法下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5(7):60-63.
其他文献
【摘要】: “图书漂流”是一种将书本价值最大化,“传递书香,分享知识”的新型传阅方式。一方面,现在社会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当代人多沉迷于手机和网络,但是我们不能忽略高校学生对优质的精神食粮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高校要打造世界级的名校,必然需要营造浓厚的阅读和学习氛围,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本研究将从“图书漂流”活动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其本身的特点、优势出发,根据高校发展需求以及高
期刊
【摘要】:作为社会规范的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将从我国的历史出发,揭露从古至今法与道理之间模式的变换来细细谈论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正确认清法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法治与德治,对我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及作用。  【关键词】:法与道德,法治与德治  一、我国历史变迁下法与道德模式的变化  在封建时代的古时候,我国遵循以亲亲尊尊的血缘为中心纽带的“仁孝”观念的伦理道德传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进入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崛起,雕塑艺术逐渐成为“消费品”,而由此带来的“审美泛化”深刻地作用于雕塑艺术。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向,而其中消费文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消费社会;消费文化;雕塑;“去经典化”  引言  当代中国总体上来说,消费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它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物质享受的需求,而且在文化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消费来认同自己的社
期刊
【摘要】: 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改变了以排水为主的传统建设理念,转而充分利用各个城市组成单元对于雨水截流的作用,以减少雨水汇集而形成洪流危害城市的风险,同时又配备蓄水设施将截流到的雨水储藏起来并加以利用,以缓解城市缺水危机。海绵城市将城市景观与防灾减灾双重目标以一种新颖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释放出城市生态环保的崭新价值,能够有效应对频发的城市型水灾、城市型旱灾、城市水体污染以及城市大气污染等灾害。  【
期刊
【摘要】: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在移动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方面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理论层面对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的若干原则。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建设;个性化服务;移动服务  1 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图书馆  1.1移动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延伸  移动服务是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延伸,是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全新的
期刊
【摘要】:现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构建时期,证据法运行机制与社会控制功能成为法律学者研究重点。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很多社会失范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国证据制度规则缺位有关,而证据法则具有解决社会失范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证据法的运行机制与社会控制功能。  【关键词】:证据法;运行机制;社会控制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
期刊
【摘要】:中国作为文物大国,从1840年左右直到当今,由于战争劫掠、偷盗走私、非法交易等多种原因,使大量的珍贵文物非法流失到海外。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概念界定、我国流失文物追索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以及提出的相应法律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流失文物;追索;法律  一、概述  (一)流失文物  有关流失文物的定义,中华化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海外流失文物专项基金曾指出流失文物是专指1840年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犯罪低龄化的趋势增加,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频繁,未成年人做为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对他们的预防和矫正是整个法律体系中重要一环。但专门针对未成年犯罪的法条散落于各个法条中,没有形成体系,这样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引导未成年人成长。虽然我国在2012年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案件有了专门规定,但仍然有研究的必要,通过进一步细化全面的了解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从而能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 
期刊
【摘要】:我国的法理学从出现到发展至今,经历从幼稚到成熟。既经历了成为外部政治的简单回应,也经历了全部的从其他国家借鉴,终于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法理学。我国的法理学不断地进步。形成自己学科的品格,建立了自己学科的独立性,生成了自己学科的逻辑,逐渐的减少了政治学的影响,将去政治化进行到底,中国法理学新时代的使命是反思与创新,继续的深化改革达到在制度中关怀人、在实践中实现人的价值的理想状态。  【关键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入手,以县域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为对象,探讨县级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价值与规范,旨在研究县级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生态伦理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什么,应样处理这种关系?最后提出几点关于县域生态环境实践活动中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伦理价值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