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戊唑醇悬浮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明确30%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 [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30%戊唑醇悬浮剂(150 ml/hm2)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于7月上旬发病初期用药,间隔7 d,施药3次,30%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有明显防效。 [结论]为花生叶斑病的有效防治及花生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戊唑醇悬浮剂;花生叶斑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0-10556-02
  作者简介何海峰(1982- ),男,河南杞县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学研究。
  花生是开封市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花生连作种植及花生生育后期雨水较多,致使花生叶斑病在局部地方发生日益加重,已成为影响开封市花生产量的主要因素。花生叶斑病是世界性花生病害,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和流行,发病面积和危害程度居第1位。叶斑病在花生各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但发病高峰多出现于生长中后期。一般可减产10%~30%,严重者达50%以上[1]。因此,对花生叶斑病进行防治对于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药剂以多菌灵为主,由于长期单一使用该药剂,已使部分地区病原菌产生抗药性[2]。戊唑醇(Tebuconazol)是一种羟乙基三唑衍生物,属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最先由德国拜耳公司于1986年开发的一种高效、低毒杀菌剂[3]。目前关于戊唑醇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研究报道较少。例如,韩志任等研究表明戊唑醇对花生叶斑病菌的室内EC50为1.85 mg/L,明显高于对照药剂三唑酮和多菌灵,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戊唑醇乳油用量为124.5~250.5 g/hm2时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6309%~77.33%,且对作物安全[4]。姜建兵等研究表明6%戊唑醇微乳剂用量为2.4~3.0 L/hm2时,于发病初期用药1次,隔10 d再用药1次,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达70%以上,且在试验浓度条件下对花生安全[5]。鉴于此,笔者研究了30%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效,旨在为花生叶斑病的有效防治及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田概况试验在河南省开封市杏花营镇刘寺村进行。试验地沙质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花生,冬闲。
  1.2材料供试药剂为30%戊唑醇悬浮剂,由江苏克胜集团生产。供试花生品种为豫花15,采用春播露地种植。
  1.3试验方法共设2种处理,分别是30%戊唑醇悬浮剂150 ml/hm2药剂处理(A)和清水对照(CK)。每小区面积为0007 hm2,3次重复。于花生播后7月16日田间叶斑病发病初期开始第1次施药,此后每7 d施药一次,连续施药3次。采用卫士16型手动喷雾器,对水量450 kg/hm2,进行正反面叶面喷雾至药液滴下为止。
  1.4调查方法
  1.4.1病情调查。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10株,于第1次施药前、第2次施药前、第3次施药前、第3次施药后10 d、收获前各取样一次,共计5次,取其上、中、下部叶片各3片复叶,以每片单叶上病斑占叶片面积百分率分级,依据国际半干旱所(ICRISAT)九级标准分级进行调查,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病情指数=Σ(病级株数×病级)/(调查总株数×9)×100
  1.4.2产量调查。每小区5个样点,每个样点取5 m2,单收、单晒、称取荚果重量,折算小区产量。
  产量损失率(%)=(处理小区产量-对照小区产量)/对照小区产量×100
  1.5数据处理所有试验数据均用DPS软件6.55版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30%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由图1可知,从开始施药到第3次施药前,药剂处理病情指数低于对照处理;在第3次施药后10 d,药剂处理病情指数略高于对照处理;自第3次施药后10 d药剂处理病情指数增速减缓,至收获时低于对照处理。
  由表1可知,第1次调查时病情指数为14.44;第2次调查时,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为18.08,低于对照处理,防治效果为5.30%;此后,药剂处理和对照处理病情指数均逐渐上升;在第3次施药后10 d进行调查,药剂处理病情指数为2965,稍高于对照处理(28.67),防治效果为-14.39%;至
  收获前,对照处理病情指数上升至46.82,药剂处理病情指数为4385,防治效果为8.71%。
  2.2产量调查结果30%戊唑醇悬浮剂处理产量为5 298.57 kg/hm2,对照处理产量为5 247.14 kg/hm2,药剂处理较对照处理产量略高,产量损失率为0.98%。
  3结论
  近年来,受气象条件和连作种植等因素的影响,花生叶斑病在花生产区的发生严重制约了花生产量的提高[1]。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醇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为了更好地预防叶斑病的发生,建议在开封市花生生产上于7月上旬叶斑病发病初期采用30%戊唑醇悬浮剂150 ml/hm2,共施药3次,每次间隔7 d,对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一,刘永惠,陈志德.花生叶斑病研究概述[J].花生学报,2014,43(2):42-46.
  [2] 陈凯,谢宏峰,樊堂群,等.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32-10933.
  [3] 华乃震.杀菌剂戊唑醇的剂型与应用[J].农药,2013,52(11):781-786,809.
  [4] 韩志任,陈召亮,翟茹环,等.戊唑醇对花生叶斑病菌和豇豆锈病菌的毒力及田间药效评价[J].现代农药,2006,5(4):47-49.
  [5] 姜建兵,史明武,韩方胜.6%戊唑醇微乳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效试验[J].现代农药,2006,5(3):54,56.
其他文献
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原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实现了六个方面的创新,这六个方面分别是: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合山电厂抓住机遇,战胜困难,科学发展,赋予了这个有四十多年辉煌历史的老电厂以崭新的内涵,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给中国这块热土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要  [目的] 了解4种硼酸盐饵剂对台湾乳白蚁工蚁的毒效。[方法] 采用选择性取食方法,在室内测定4%硼酸饵剂、4%硼砂饵剂、4%偏硼酸钠饵剂和4%硼酸钠饵剂致死台湾乳白蚁工蚁的效果。[结果] 除对照药物灭蚁灵能在9 d内致死全部的供试白蚁外,4种硼酸盐饵剂致死全部供试白蚁需20~24 d的时间。其中,4%硼酸饵剂对白蚁的致死速度最快,可在20 d内致死所有的供试白蚁;4%偏硼酸钠饵剂对白蚁的致
目的:评估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骨质疏松的椎体不稳定骨折疗效。方法:对21例伴有后柱损伤的椎体压缩>2/3的老年患者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及椎体成形术。对手术前
胎盘正常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前壁、后壁和侧壁,位置高于胎先露部。孕28周后如果胎盘附着于子宫下端,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上述情况如果发生在孕28周前,称为胎盘前置
鱼类在自然生长或人工养殖过程中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饥饿或营养不良,在恢复正常的摄食或投喂后能出现补偿生长现象。综述了多种鱼类在不同饥饿处理后产生的补偿生长效果,可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6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实施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24例(92.37%)一次射频治疗痊愈。2
摘要 [目的]磷酸活化棉秆制备活性炭。[方法]以棉秆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采用一步法制备活性炭,考察了浸渍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活化得率的影响。[结果]棉秆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渍比为1.5,活化温度450 ℃,活化时间60 min。此时,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1 37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63.5 mg/g,活化得率为35.67%。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为1 462
摘要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导致大量城郊失地农民的出现。由于征地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和农民自身素质的低下,城郊失地农民难以顺利就业,给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所以有必要对城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笔者从城郊失地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最终从保障城郊失地农民的各项权利、建立就业培训机制、完善就业服务体系3方面提出促进城郊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城
岩滩水电站扩建工程共装设2台单机容量为3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水轮发电机组和主变压器均布置在右岸地下厂房内。本文综合了主变压器运输、布置及投资三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