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性美

来源 :青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ingjie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他以自己丰硕的创作成果为京派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出生于湘西凤凰县,湘西的生活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的他的小说故事里充溢着浓浓的乡土味、乡土情。他的小说创作,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对湘西人原始、自然生命形式的描写,体现了湘西人民的人性美。在他的代表作品《边城》中,充分体现了他在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湘西自然文化中的人性文化。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湘西文化;人性美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曾用笔名还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他出生于行伍世家,身上流淌着汉、苗、土家等民族的血液,湘西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长期被歧视的历史,使他形成了特殊的气质,既富于幻想,又在心灵上积淀着沉痛隐忧。① 他认为“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直切的欲望!”并称自己创造的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② 这种表现人性之“常”的创作宗旨,决定了他的创作疏政治而亲人性,即主要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而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审视和剖析人生。他在创造中正是高扬着这种道德意识去抨击现代异化的人性,讴歌古朴美好的人性。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他以自己丰硕的创作成果为京派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小说创作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相渗透的格局中表现出来的,而都市题材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中表现出来的。他在小说《边城》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突出的表现了人性的美,通过对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们在自然和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翠翠在重复着她母亲的悲剧人生,湘西人们也在一代一代地重复着他们的悲剧人生,表现出作者对民族和个人的深深的担忧。
  通过对沈从文先生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所创作的作品的整体把握,下面我以小说《边城》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小说创作中表现的人性文化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特殊人生经历与特定的自然地域文化造就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作者特殊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特殊的创作风格。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开始接触中外文学作品。在军队生活的那段时间,正是近代中国史上所说最混乱、腐败的军阀时代,当时所见让他看尽人世间的辛酸,人世的黑暗让他产生厌恶的心理,这些对他以后的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他追寻着陶渊明的足迹,去寻找那片充满欢笑与和谐的桃源世界。湘西,作为他所生活的故土,便在他心中构造着那片充满人世间真情的“世外桃源”,三十年代起他心中的“湘西世界”便通过作者的笔端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他的代表作《边城》里得到充分的展现。
  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造就了他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在沈从文的《边城》中,作者通过对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地茶峒的秀丽风光的描写,在那青山绿水,秀丽的自然风光里,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翠翠和她年老的外公,虽然外公年老但是精神依然很好,每天翠翠和外公都守着渡船,为来往的过渡人摆渡,他们是那样的热情。在这里我们看到的只是人们之间的那种和谐,人性的美和古朴的湘西风土人情有机的结合和自然的融合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乡村世界的和谐画面,体现出湘西人们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沈从文的小说里深入细致的刻画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叙述显的平淡自然,但是平淡而不造作,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边城》里描写的人物主要是翠翠、傩送、老船夫、天宝兄弟。在那样如画的世界里,翠翠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心事,老船夫也就有了心事。他知道自己年岁已高,不能再永远这样陪着她,他想为翠翠找一个好的归宿,也可了却他的一桩心事。在这个时候,傩送天宝两兄弟同时喜欢上了翠翠,于是老船夫就试探翠翠的意思,因为在他心里有着一个难以忘却的结——翠翠母亲婚姻的不幸深深的映在老船夫的心头,他希望这个悲剧不要再现在翠翠的身上。
  情窦初开的翠翠,善良而又单纯,每天和老船夫守侯在渡船边。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与外公失散,得到船总儿子傩送的帮助,顺利返回渡口。从此在翠翠的那年轻的少女心里就产生了对傩送的爱慕之情,而这时傩送的哥哥天宝也爱上了翠翠,并派人说媒。此时,王团总却看上了傩送,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并答应以碾坊作为嫁妆,但是对爱痴情的傩送情愿不要碾坊而要渡船。
  当天宝兄弟知道彼此喜欢上同一个人后,就采取当地最古老的办法——“走马路”(唱歌),天宝自知自己的歌唱的不如弟弟,于是就选择了离开。但是,正因为这样,天宝在闯滩中因溺水而死。傩送因为哥哥的死,但又不愿屈从父亲的安排娶王团总的女儿为妻,因为他爱的是翠翠,于是他也选择了离开。终于,疼爱着翠翠并为她的未来担忧的外公经不住重重的打击,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离开了翠翠,剩下她孤身一人守着渡船,深情的等待着傩送归来,而“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
  在边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善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投注在这片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乡村世界里。在作品中,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天宝的豁达大度,傩送对感情的执著,顺顺的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诚质朴等,这些都体现在边城的人们身上,在他们身上都体现着一种人格的魅力,展现着理想人生形式的人性美,作者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刻画,将自己的感情融注在故事情节里,表现出作者对美丽的,充满人性美的桃源般的湘西世界的向往,在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争夺,对于作者来说,正是他所追寻的“世外桃源”。
  
  二、现实与超现实——美丽的湘西桃源世界
  
  《边城》把自然和谐的人生形式推向了极致,边地的美丽景色、淳朴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人物的美好心灵融为一体,表现了边地人们的人性之美。作者在《边城》中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作者将湘西极力渲染成世外桃源,其实也就是沈从文的文化价值寄托。
  沈从文先生在《边城》中用这种新的文化信仰为人们描绘着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自然、自主、自为的生命形态和美好人生,赋予翠翠等湘西人们以象征意义,她们是这种自然人性文化的象征和最完美的模特。翠翠没有接受过传统文化的教化和现代都市文明的浸染,完全是大自然孕育和教化的女儿,翠翠就是湘西健全人性和自主、自为、自然生命形态的活的标本,是一种原始本真的人性生命形式,是沈从文所要创立和张扬的自然人性文化至善至美的模特,作者就是要借她们——这些自然人性的模特,来反对人为的、社会的、道德的文化,反抗社会的黑暗,表现出其对现实生活的愤慨,表现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在《边城》里,作者描写了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地茶峒的秀丽风光。在那里,山清水秀,秀丽的自然风光沐浴着一群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人民,他们是那样的淳朴老实,处处洋溢着一种人性的光辉,那里的人们都有着一种君子的风度,当傩送和哥哥天宝同时爱上翠翠时,天宝表现出那种豁达大度,为了成全弟弟和翠翠,他毅然选择离开去闯滩。当翠翠的外公去世以后,留下翠翠孤身一人时,以前喜欢翠翠母亲的杨马兵毅然担负起了照顾翠翠的责任,他是那样的热诚质朴,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湘西人们淳朴的传统风俗习惯,体现了边地人们的人性之美。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客观地反映生活的真相或本来面目,就是真实性。但是在当时,沈从文笔下的那个充满人性和谐的湘西世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作者借用现实的湘西,加以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塑造出这样一个美丽的和谐世界,表现了一个城市人对家乡或一种远去了的生活的怀念。《边城》寄托了沈从文对故园的本真怀念,然而不能说《边城》中的故乡就一定是本真之所寄,也不能说只有边城这世外桃源才叫真实,否则我们不能理解沈先生年轻时,为什么出走家乡,也不能解释他为什么晚年也终于没有离开城市而回到边城。
  作者正是将现实中的湘西边地进行艺术的加工再塑造,从而展现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充满田园牧歌式的湘西桃园世界,让人无限的神往。
  
  三、对社会的强烈反思,《边城》中体现人性的美
  
  “反思性在哲学上指的是我思主体对思考本身的思考,在社会理论中,反思性指的是涉及到理论自身,即所有知识都可以从社会方面加以解释。” ③ 《边城》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世界,正是作者自身对当时社会的反思,从而体现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小说所欲表现的却是一种理想、一种健全的人生形式。”《边城》里塑造的“古朴而又绚丽的风俗画卷中,铺衍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爱情故事。”但是“作者无意开掘这一爱情故事的悲剧内涵,刻画悲剧性格,而是意在创造出一支理想化的田园牧歌。” ④ 从文学理论知识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看待沈从文所创造的《边城》,在边城里呈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美好、和谐的关系,正是与现实形成的鲜明的对比,作者要通过手中的笔,来塑造心中那个美丽的世界,来寄托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作者通过对这样一个无限美好的世界的展现,让人们不得不反思当时的社会现实:在那样一个充满了战争的军阀割据的年代,怎么会有如此清净的湘西世界?
  在《边城》里描写乡村中人们的生活,反映了湘西下层人们的生活,作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侮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礼”的美德。它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民俗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表现出人性的美。
  人性的美是对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的体现。“生活如果是诗,那么可以说,“苗族”作家沈从文坎坷的一生,真正浸透了苗族的诗意。他拱卫的最高理想并不像有些评论家说的那样,是什么象牙之塔,而是个人主义、性爱和宗教构成的“原始”王国。从政治上说,沈从文向往的也不是现代民主政治,而是“原始的无为而治”。” ⑤ 在《边城》里作者充满了幻想,富于浪漫气息,湘西是沈从文的故乡,也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对湘西山水、湘西的人们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他自己称自己为乡下人,从而表现出他作为一个乡土文学作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乡情。
  在边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善良,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天宝的豁达大度,傩送对感情的执著,顺顺的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诚质朴等。都融会在这片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乡村世界里。在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湘西人们的纯朴、真诚和豁达。正是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反思。在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时候,边地的美好生活图景只是作者的一种幻想,表现出作者自身的情感,从而反映边城人们的悲哀,鞭策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
  
  四、结束语
  
  在小说《边城》里“出于对过去人生形式追忆的茫然和对现实人生形式探索的失落,沈从文在想象中用理想之光烛照湘西人生历史图景,再造了完美的人生形式,以《边城》和《长河》唱出了理想的生命之歌。《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柱石。它通过一个古朴曲折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追求。” ⑥ 小说中沈从文正是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小说《边城》正是通过“邻里之爱”来展示这块净土上的人们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从而体现作者对 “现代”、“文明” 的厌恶,寄托他重造民族品德的幻想。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陈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潜心于表现的“于历史似乎毫无关系” ⑦ 的人性之“常”。抨击了现代异化的人性,讴歌了古朴美好的人性,体现出他的“希腊小庙”中所供奉的“人性”之美。
  
  参考文献:
  ①(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 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 第203页)
  ②(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42页。)
  ③(周宪 主编的《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文学评论》 [J]2002(5))
  ④(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 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 第211页)
  ⑤(时事出版社出版(美)金介甫 著 符家钦 译《沈从文传》第264页)
  ⑥(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 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册 第207页)
  ⑦(沈从文:《湘行散记.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沈从文文集》第9卷,第254页)
其他文献
1968年12月26日早晨5点一家人早早的就起来了,我忙这打好背包(这种打法当年的知青都会,标准的军人背包)。妈妈一直默默无言,在厨房里做面条,煮鸡蛋,把昨晚烙好的饼用一个白布兜包好。在这期间她一直没说话,一个人默默的流泪。爸爸早已把要带的洗脸盆、毛巾、肥皂、喝水用的缸子(就是军训结束时发的,上面印着林副主席的题词:“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这是我唯一留下的纪念品。)用一个网兜装好,把妈
期刊
“就业难、难就业”成了时下人们一个口头禅,其实,人们在嚷嚷就业难的同时,忽视了“就了业更难”这样一个事实。  就业难和就了业更难,应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难就难在自己没“靠”,说到底,问题还得靠自己解决。乍听这话跟没说一样,要么就听着挺无情、挺残酷的。话怎么说都不当紧,可作为问题,我们却不能不去面对。就业难无非是说人家门槛高、你学历低,人家关系硬、你后门软等等现象,可经过拼搏努力、死缠烂打甚至
期刊
1968年12月31日,早上6点钟,从1966年“文革”开始后就一直住在学校的智和从用课桌搭成的“床”爬起来,把一床四斤重的小面被、一床小的旧蚊帐,几件换洗的旧衣衫,打了一个背包,脚上穿着已经露出脚指头的解放鞋,拿了一个照顾知青下乡而发票新买的小提桶,背上了一个行军壶,挎包里除了有些急用的药品外,放进了二个在饭堂打来的打馒头作为午餐。  集合的喇叭响了,天还没全亮,一些不会打背包的同学乱了起来,随
期刊
有人说,如今的就业环境是坑少萝卜多,管什么理想不理想,先给自己占个坑才是真理,否则冻死了都没地儿埋。也有人说,只要有理想,就业环境再恶劣也不会觉得寒冷,因为你始终能看到前行的方向和希望。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张鸣
期刊
节奏紧张的都市生活让我们向往古人的洒脱,只是,与其在“羡慕而不可得”中焦虑,不如在钢筋混凝土中建构浪漫的精神家园。    传说成人也需要童话,于是有了武侠。只是现实中的我们,行不在江湖,坐不拥江山,有的只是贩夫走卒的琐碎欲望,沦于日常的烦劳之中。偶有闲暇,一些类似于“身不由己”的感慨就滋生出来,于是,开始遥望那些“在别处”的美好生活,比如逍遥自在的古人。    你我都知道,这样的生活的确很美好。 
期刊
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著的人都有隐形翅膀。只是,在现实大海面前,有的人执著着,有的人放弃了,而这一切与每个人的心态、机遇,以及对梦想的认识有关系。    受访人:安妮,女,北京某高校2008年本科毕业生  2008年7月,刚刚毕业的我立志要在北京扎根。然而,7个月后的今天,我却将行李一点点地打包,托运回家。  昨晚,爸爸打电话告诉我,工作的事
期刊
赌博是种奇特的心理现象,喜欢赌博的人,其实是追求刺激。如何才能用最小的代价来寻找最安全的刺激?    我们其实常常赌博。大到在拉斯维加斯的赌桌上一掷千金,小到扔钢儿决定谁请客,其实都是一种赌。    赌博是种社会文化  有人说,赌博是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它甚至比色情行业还要早。这话一点不假。动物也有一种冒险的天性,这种天性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的一种生物本能,似乎人人天生都是冒险
期刊
一、研究的缘起    在开始今天的主题之前,我先介绍一下自己做基金会研究的缘起。有很多人问过我,我原来是研究美国、中美关系和美国外交的,怎么想起来研究美国的公益基金会呢?其实,一开始,我不是从为了研究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的角度来关注美国公益基金会的。我的学术思路,可以说有一个转变过程。我的研究有两条线,一条线是在研究中美关系史和中美文化交流史的过程中,知道洛克菲勒基金会与中国的文化事业有很大关系,北
期刊
在同一个宿舍里,由于缺乏相处的技巧和必要的沟通,使得正常的差异被扭曲,并导致血案发生。    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曾轰动一时的刘娜刺杀同学案。随着庭审的深入,名校女大学生刘娜为自己过激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大学校园最大的优点是有安全感,让人放心,因为这里住的是有一定知识素养的学生和老师。然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血案却发生了。  死者名叫王霞,28岁。犯罪嫌疑人名叫刘娜,23岁。据警方调查
期刊
南来北去的湘江流过长沙百余里后被湘阴县境内的濠河垸分切成两半,一半继续向北,另一半折转向西约二十里与由西而来的资江汇合后再向北流去。轮船由湘江进人资江后嘟嘟嘟嘟喘着粗气逆水而上,前行了二十多里后在一个叫东河坝的闸口停了下来。我们一拨人背着行李欢欣雀跃地下了船,爬上了十多米高的大堤。  当时正是深秋季节,极目远眺,头上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丝丝缕缕的白云,足下一马平川的稻田中零零散散地点缀着树木和农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