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走进初中数学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ui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师摆脱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传统的呆板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新颖有趣。同时由于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操作简单,且具一定的交互性和可控性的特点,能够充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创新研究 仿真实验
  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在不少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下面本人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谈点粗浅的体会和看法。
  一、多媒体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圆柱、圆锥的侧面积的推导,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初中生来说是个难点。以前的教学中,常用一张纸片或实物模型演示,教师要反复地演示、讲解,立体感差的同学,根本不知从何处展开思维,而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个圆柱,沿着一条母线剪开、旋转,其动态过程可反复显示,并保留圆柱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闪烁“圆柱底面圆”和“母线”,使学生注意到“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即它展开的长方形的一边,母线即长方形的另一边”的实质,从而完成“圆柱的侧面积即展开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转化过程,这样较实物模型演示,更能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
  2.创设逼真情境,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课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这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像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突破课堂教学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化抽象为具体,创设开放式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只有遵循教学本身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遵循效益性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标,我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多媒体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固然有其优点,但只有用到实处能发挥出来,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在教学中必须针对数学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选用。
  2.注意使用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适时性
  在课堂教学中,并非整个教学过程都用多媒体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握好该用时才用,用得恰到好处。一般来说,教材中難以用言语表达,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而现场演示条件不足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3.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
  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应该立足“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变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应试教学”,着重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新的技术帮助下,抓住重点,掌握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利用好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先进教学形式,会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但教学中如果不了解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使用规律,使用不当,违背了教学规律,就会事倍功半。因而只有合理运用,做好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多媒体工具(网络、电脑)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完成与教学的整合,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新教育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必须使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和社会要求孩子既要成才,更要成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我们接下来急需探索并解决的。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育必须进一步拓展新的思路与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  关键词:初中 思政教学 德育渗透  政治教学是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科目。它对与学生今
期刊
摘要:在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其思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观察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体育观、审美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真正优化了体育教学,提高了教育水平。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技术 体育运动 审美能力  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框架,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在素质教育的
期刊
概要: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几千年来积淀的结晶,是最具感召力的艺术种类,其内涵非常丰富。学习民间美术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使他们产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感,对中华文明的崇敬感与对祖国和人的历史责任感,并且可以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重新挖掘生活中的美的因素,对我们的美术教学具有很好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民间美术 传统 生活 挖掘
期刊
曾读过一篇文章,说在课堂上,同桌两人窃窃私语。老师怒斥,孩子惶恐地解释:“玩纸时被割破了手。”并举手为证。手上确实有一道细细的口子。老师生气,不是为小动作,而是为撒谎,斥问:“一张纸怎能割破手?纸又不是刀。要不,就再试试,看能割破手吗?”自然,不论那两个孩子如何用力,如何变幻角度,纸都是割不破手的。孩子的撒谎是确凿无疑的。面对孩子涨红的脸、急于辩解的话,老师只是更生气。读到这儿,我也感觉,孩子在撒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改变,同时教师的教学生活也发生了改变。这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情境、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 改变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了首位,让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发散和释放。而新课程的实施关键还是在于教师,随着学生在学习中主体
期刊
在日常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這种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学、讲、练、测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 :学---即课前预习,教师根据课内容制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学科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法制教育。尤以政治学科教学为主载体。  关键词:法制教育 渗透 潜移默化 法律知识 政治教学  政治学科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唱响法制教育的主旋律。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径,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以
期刊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承载孩子教育主体的,除了学校,还有家庭。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的细胞,是每个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因此,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主渠道,构建和谐健康的家庭教育体系,是不可缺少的。  一、言传身教做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与父母接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设计的整合是教学设计的新方法,技术手段的进步,正在引起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教和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设计 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正是顺应了这样的趋势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严肃的问题趣味化,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了快捷途径。根据
期刊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方式,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学习、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问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有研究者发现,一节课中百分之七十左右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这样一个过程:老师提问学生——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老師提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