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66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来,在藏族先民与青藏高原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藏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次仁切阿”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神秘传说。
  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就以传说中的珠峰五仙女首领福寿仙女的藏文名“扎西次仁玛”取名,象征着对自然变化的敬畏与对祥和生活的祝福。珠穆朗玛峰古称“绒布冈”,据《绒布杂圣志》记载,五位仙女的化身就是珠峰附近五座七千米以上的高峰。
  近年来,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成为全球登山爱好者的雪域故乡。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正是希望将西藏山岳文化,登山精神传递给更多登山爱好者和对西藏文化感兴趣的各地友人。这是西藏首家山岳文化主题博物馆,同时也是喜马拉雅自然风光全景百科全书。
  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私人投资博物馆,2012年开始筹建。以展示山岳文化、喜马拉雅山脉地形地埋、生态物种,西藏传统体育、民俗文化及艺术为主,并展现人类登山运动的历史及相关知识,以延续和提高优秀的山地民族文化,旨在打造一座极具地域特色的综合型博物馆。
  经过3年的筹备,投资近3000万元,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于2015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占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整体建筑延续传统的藏式建筑风格,目前已经正式运营3年时间,在两代馆长的努力经营下,每年都带给参观者不同的升级体验。
  尼玛次仁是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的发起人,也是第一任馆长。作为西藏登山届的领军人物,他从23岁开始与登山运动结缘,曾两次登顶珠峰,并多次组织指挥重大登山活动,在1999年创立西藏登山学校,当时与法国沙木尼国家滑雪登山学校并称为“世界上仅有的两所登山学校”,为西藏登山界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
  他在多年的登山工作中,领悟到藏民族与自然文化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山岳文化对藏族的深远影响,古老藏文化典籍中山脉山峰经常与传说故事有极深的渊源,当代雪域高原更是受世界瞩目的第三极,于是他发心筹建西藏第一座以山岳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在博物馆创立之初,尼玛次仁馆长专注于馆藏展品的收藏、保存及主题陈列。从1999年策划收藏第一件展品开始,历经20年时间,馆内藏品已达到数万余件。丰富的产品囊括从史前到近期的喜马拉雅自然生态实体标本、藏族历史有代表性的民俗文物、年代久远的藏区非遗手工艺术品、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喜马拉雅文化主题书画作品,以及西藏登山文化纪念品和历届奥林匹克相关藏品,其中年代最久远的藏品可追溯到16世纪初。

  1975年中國本土登山运动员在攀登珠峰时,在8700米峭壁岩石处架设的金属梯,被命名为“中国梯”,至今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五大藏区的多种传统体育相关展品,是西藏历史上体育文化项目展品之最。
  截至2019年底,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馆陈列由主题陈列、互动体验区和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全面满足社会各界登山爱好者和对藏地文化爱好者的各种需求。其中主题展示区总面积达到3700多平方米。涵盖三大喜马拉雅自然文化和登山人文文化五大主题常规陈列展。它们分别为喜马拉雅自然展示厅,对喜马拉雅山脉的自然生态图谱进行全景化分享。
  喜马拉雅登山文化展厅,按照时间脉络展现喜马拉雅山脉的登山文化历史和攀登故事。喜马拉雅人文精神展厅,通过西藏传统艺术品,集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山岳文化与藏文化的紧密联系。主配楼的西藏民族文化常规展览,通过还原西藏传统体育项目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展品讲述藏族发展历史。
  2018年,尼珍正式成为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馆长,作为伦敦艺术学院毕业的时尚摄影师,她用自己对藏文化的独特理解,用国际化的视野和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创作了一系列态度鲜明的摄影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西藏元素与当代时尚碰撞的惊喜。
  作为博物馆的第二任馆长,尼珍结合自己年轻的视角,重塑品牌理念,充分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用更有意思的方式诠释西藏山岳文化。
  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从实体博物馆转化成结合现代展示技术的智慧型博物馆。此外,博物馆将极大加强趣味性交流,通过策划一系列符合年轻人定位的现代专题展览,融合时下多元的流行时尚元素,用跨界的创意思维方式,重新演绎博物馆文化,多样性组合博物馆元素,并联合社会艺术家群体和青年创业者共同创制博物馆文创衍生产品。
  全面升级后的西藏次仁切阿雪山博物馆打破传统博物馆的静态经营理念,借助流动的博物馆资源,让馆内文化资源走进大众视野,打造第一个以西藏自然文化为主题的创新创意共享空间。
其他文献
可可西里,蒙语“青色山梁”——青海省境内、青藏高原上不可或缺的板块,竟然会和“无人区”三个字组成一个固定词汇——可可西里无人区。  从拉萨出发,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驱车到达沱沱河,需要1天多时间;从沱沱河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需要2天时间,因为时速最高只能达15公里每小时。从青藏公路下来,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变化的不仅是行车的速度,还有与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里,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日子。
滑翔伞是世界上最轻便的飞行器,凭借气流,滑翔伞可以盘高飞远。目前滑翔伞飞行直线距离世界纪录为588.27公里,盘升高度世界纪录为8157米。  有着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对滑翔伞飞行爱好者来讲自然有着非凡的魅力。而美丽的圣湖——羊卓雍措(以下简称羊湖),则是在西藏滑翔的首选之地。  “我还会去的。”  这是2019年8月去了西藏羊湖飞滑翔伞的伞友铁妞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羊湖的飞行就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简介:本书是一部有关西藏贵金属的专著。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该书都是该学科中的一部很稀见的著作。此书基于对藏文、俄文和汉文文献的研究,全面地研究了西藏的金银,西藏以金银为中心,西藏使用银币的情况,西藏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史,沙皇掠夺西藏黄金的来龙去脉等等有趣新颖的内容。  推荐:虽然作者布尔努瓦夫人自谦本书只是关于西藏贵金属的“外国史料的一种集合”,但内容很棒, 提供了有趣的细节。作者展现出作为一位经济
然而,这样一个古今罕见,有仪器记录以来中国级数最高的地震,在藏地内外都鲜为人知,除了林芝因靠近震中,一些人还略有耳闻外,似乎仅遗憾地储存在了少数仍在世的老人们记忆中,注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里。今年73岁的外婆来自林芝米林,亲自经历过大地震,从小我就听她无数次说起过那场灾害,至今难忘,也希望能通过自己文字微薄的记录,让这段重要的历史不仅口传于一小部分人,而是能被更多人知晓。  外婆的家乡有个美丽的名字
说起探险,给人感觉往往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印象,在多数人看来,从事探险是令人兴奋的事,充满刺激、挑战和惊险。其实这只是探险的一部分——其意义在于探索未知、追寻文明。  自古以来,人类从未停止探索未知和自然的脚步,从没停止过发现历史、寻找人类记忆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科学实践的探索。早期人类探险,基本都是探索、认知未知地理和自然环境,随着科学进步,探险活动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内容。  探险
2002年,因为工作需要而触影的张洪军,对摄影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拾。将青藏高原作为第二故乡的他,走遍了藏区的山山水水,将壮美的河山记录在他的影像世界里。因了解而热爱,从风光到野生动物,如今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与藏区人文相关的纪实摄影和记录上。  无影无边的“色影”之旅  正如多罗西亚·兰格所说的,摄影教给人们一个重新看世界的方式,透过取景框去定格这个世界,让摄影师们有了上帝之手的再创造能力,这也是
译文:蝙蝠,藏语叫帕旺。有翅膀,牙似鸟嘴,形体似老鼠。 昼伏夜出,肉体存有毒性,据传,鸟类的体内不具毒性,反而影响其他病源的说法。因此 ,鸟类的毒性源于南方,除孔雀和秃鹫外,其余鸟类胆汁都具有毒性。《白甘露》有蝙蝠的肉可以治疗呕吐的说法。  2020年年初,隨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有关病毒源的信息层出不穷,一段时间内,蝙蝠似乎成了第一嫌疑。  这些猜测和推论并非空穴来风,按照2012年中外科学家完
1953年出生于西藏那曲索县亚拉镇永纳村的旦松扎巴,从祖上开始,七八辈都有人行医,并在当地声名显赫。  他父亲益西本杰,从小随祖父和珠达医圣习医,后随修行人热西·山丹行医13年,继承了师傅的独门绝技脉泻疗法,还会治疗许多疑难杂症。  民间藏医亦农亦医。从记事起,旦松扎巴就一边和村民们一样放牧、种田,一边跟随父亲采药、制药、配药。父亲给人看病时,他就在旁边观摩。  学会藏文后,旦松扎巴开始背诵藏医巨
行驶在青藏公路那曲段的自驾车 图/ 张静父子相逢不相识  这要从一份电报说起。在那个年代,缓事发信,急事发报。而发电报,一般又都是家有告急,或突发灾难。因为电报上每发一字,需要五分钱或是六分钱,这五分、六分,能换几个鸡蛋。所以,世界上最简洁的文字是电报,最令人不安的文字,也是电报。  树叶偶尔打着旋地落下来,在清晨的阳光中颤抖着。落叶不是绿色,更多的叶子,是绿色,绿得明亮而纯洁,它们密密麻麻地攀爬
报春花科报春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具粗长须根。叶鳞茎状,鳞片卵形,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先端锐尖,边缘具撕裂状牙齿,下面被黄绿色粉或近于无粉,柄具阔翅,花葶近顶端疏被粉;伞形花序1轮,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花冠淡黄色或乳白色,稀白色或淡红色,冠檐扩展成钟状,裂片阔倒卵形至圆形,冠筒稍长于花萼,花药稍高出花萼,蒴果与花萼等长或略长于花萼。5—6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和毗邻的西藏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