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大学的学生并不是按照院系集中住宿的,而是在入学时被随机分配,住在一个宿舍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学生按所在宿舍楼群统一管理,你能想象这种情景吗?仙头大学“住宿学院”制度就是这种管理模式。
什么是“住宿学院”?
近日,记者从汕头大学了解到,在去年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该校将在适当时候全面推广这种制度。从2008年秋季起,汕头大学打破国内现有高校学生集中住宿的管理模式,试行“住宿学院制”,成为国内首所实行“住宿学院制”的高校。
“住宿学院”是对现有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进行的改革。新生入校后,不再是同院系的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而是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随机分配。整栋宿舍楼将被命名为“××住宿学院”,某一住宿学院可能会有包括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人住,宿舍楼也将成为一个“社区”。
“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管理方式要全部改变,实施上也有难度。”汕头大学校长助理李丹称,实行“住宿学院制”将改变现有的全部学生管理方式。
2003年开始,汕头大学试行“混住宿舍”,经过了5年的不断改革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住宿学院制”就是在“混住宿舍”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提升的一种新的大学生活模式。
住宿学院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各住宿学院的名称,可根据各自的文化特色自行构思。住宿学院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符合自身特点的各种活动,从中培养兴趣,发挥特长,陶冶情操,张扬个性,提高综合素质,并逐步形成各住宿学院的特色。李丹教授告诉记者:“按照设计,汕头大学的住宿学院制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的住宿学院有很大不同,汕头大学将会对国际名牌大学实行的‘住宿学院制’进行本土化创新,在‘住宿学院社区’设立管理委员会、党总支委员会、分团委,使“住宿学院”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目前,作为汕头大学“住宿学院”的试点,至诚学院担负主要改革工作。这个学院几乎囊括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入住,宿舍楼变成一个“社区”。至诚书院不提供专业课程教学,仅作为课后的生活社区,但其在打破专业界限后,要把学院打造成“家”,让学生们在社区里得到学习和提升,走出校园时能更快适应社会。
“住宿学院在汕头大学,还处在一个试验阶段,各项具体管理措施和方法还有待细化,但从去年的试点工作来看,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汕头大学校长助理李丹称。
未来,住进“住宿学院”的学生活动,不再是各个学院辅导员分割管理,而是辅导员会进入社区,党支部等组织也会进入社区——大学生将在这个社区里管理自己的生活,例如“校运会”将来也可能会变成“××住宿学院运动会”。
“设立住宿学院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不同学科的交叉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资源。”李丹说,“这样的改革是学校的一个尝试,目的在于培养人,不同学科的交叉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资源。当然,这一改变也使得日常学生的管理工作重点从专业学院转移到了住宿学院。”
专家点评:
王永晖:
美国著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通过直接和间接联系能够获得的资源”,简而言之,有更多更好熟人关系的人(在求职等方面)拥有信息优势。汕头大学“住宿学院制”的尝试,有助于学生扩大交往半径、延伸人际链条、积累社会资本。但更为重要的是,助推学校从培养“专业毕业生”向培养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人”方面转变,由于不同学科的交叉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之相配套的是: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社区)管理将正式划分出两套体系,教学、科研的运行逻辑可能因此变得更加纯粹。
“住宿学院制”的改革,使从容于社会交往、拥有社会资源的学生更优秀。如果有学生个性独立、不善交往甚至从陌生、不断变动的住宿伙伴那里感受到恐惧,有权提出拒绝校方笼统地打乱班级、系(部)学制的住宿管理方式。与此同时,确如部分评论者担忧的那样,在住宿学院尚未完善建立,传统的系(部)、班级框架较松散的过渡时期,很可能会出现管理漏洞,可能会使这项探索被迫终止。这些问题,还需要学校方面及早周全考虑并提出应对方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彭文军:
汕头大学在中国内地首推“住宿学院制”的宿舍管理模式,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高校是社会环境的缩影,而大学生宿舍则是这个缩影的“细胞”。自由组合式的住宿能使这一个个的“细胞”更加天然,更有活力,“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组合,也会更加和谐而充满个性。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生活在一起,有利于他们交流思想、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有利于他们学会如何友善地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和与人沟通,有利于他们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培养兴趣。相信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汕头大学“住宿学院”这朵高校宿舍管理改革的奇葩,将会开放得越来越艳丽。
什么是“住宿学院”?
近日,记者从汕头大学了解到,在去年进行试点的基础上,今年该校将在适当时候全面推广这种制度。从2008年秋季起,汕头大学打破国内现有高校学生集中住宿的管理模式,试行“住宿学院制”,成为国内首所实行“住宿学院制”的高校。
“住宿学院”是对现有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进行的改革。新生入校后,不再是同院系的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而是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随机分配。整栋宿舍楼将被命名为“××住宿学院”,某一住宿学院可能会有包括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人住,宿舍楼也将成为一个“社区”。
“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管理方式要全部改变,实施上也有难度。”汕头大学校长助理李丹称,实行“住宿学院制”将改变现有的全部学生管理方式。
2003年开始,汕头大学试行“混住宿舍”,经过了5年的不断改革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住宿学院制”就是在“混住宿舍”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提升的一种新的大学生活模式。
住宿学院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各住宿学院的名称,可根据各自的文化特色自行构思。住宿学院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开展符合自身特点的各种活动,从中培养兴趣,发挥特长,陶冶情操,张扬个性,提高综合素质,并逐步形成各住宿学院的特色。李丹教授告诉记者:“按照设计,汕头大学的住宿学院制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的住宿学院有很大不同,汕头大学将会对国际名牌大学实行的‘住宿学院制’进行本土化创新,在‘住宿学院社区’设立管理委员会、党总支委员会、分团委,使“住宿学院”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目前,作为汕头大学“住宿学院”的试点,至诚学院担负主要改革工作。这个学院几乎囊括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入住,宿舍楼变成一个“社区”。至诚书院不提供专业课程教学,仅作为课后的生活社区,但其在打破专业界限后,要把学院打造成“家”,让学生们在社区里得到学习和提升,走出校园时能更快适应社会。
“住宿学院在汕头大学,还处在一个试验阶段,各项具体管理措施和方法还有待细化,但从去年的试点工作来看,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汕头大学校长助理李丹称。
未来,住进“住宿学院”的学生活动,不再是各个学院辅导员分割管理,而是辅导员会进入社区,党支部等组织也会进入社区——大学生将在这个社区里管理自己的生活,例如“校运会”将来也可能会变成“××住宿学院运动会”。
“设立住宿学院的目的,在于‘培养人’,不同学科的交叉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资源。”李丹说,“这样的改革是学校的一个尝试,目的在于培养人,不同学科的交叉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资源。当然,这一改变也使得日常学生的管理工作重点从专业学院转移到了住宿学院。”
专家点评:
王永晖:
美国著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通过直接和间接联系能够获得的资源”,简而言之,有更多更好熟人关系的人(在求职等方面)拥有信息优势。汕头大学“住宿学院制”的尝试,有助于学生扩大交往半径、延伸人际链条、积累社会资本。但更为重要的是,助推学校从培养“专业毕业生”向培养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的“社会人”方面转变,由于不同学科的交叉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之相配套的是: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后勤(社区)管理将正式划分出两套体系,教学、科研的运行逻辑可能因此变得更加纯粹。
“住宿学院制”的改革,使从容于社会交往、拥有社会资源的学生更优秀。如果有学生个性独立、不善交往甚至从陌生、不断变动的住宿伙伴那里感受到恐惧,有权提出拒绝校方笼统地打乱班级、系(部)学制的住宿管理方式。与此同时,确如部分评论者担忧的那样,在住宿学院尚未完善建立,传统的系(部)、班级框架较松散的过渡时期,很可能会出现管理漏洞,可能会使这项探索被迫终止。这些问题,还需要学校方面及早周全考虑并提出应对方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彭文军:
汕头大学在中国内地首推“住宿学院制”的宿舍管理模式,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高校是社会环境的缩影,而大学生宿舍则是这个缩影的“细胞”。自由组合式的住宿能使这一个个的“细胞”更加天然,更有活力,“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组合,也会更加和谐而充满个性。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生活在一起,有利于他们交流思想、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有利于他们学会如何友善地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和与人沟通,有利于他们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培养兴趣。相信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汕头大学“住宿学院”这朵高校宿舍管理改革的奇葩,将会开放得越来越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