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哲学课堂动起来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长期以来发挥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教育的双重功能。高中阶段的哲学课对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哲学课堂中学生主体思想虽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并不很理想,不能使这门本该对学生身心、能力及各方面素质培养大放异彩的课程发挥其应尽的功效。
  该如何让哲学课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在哲学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呢?哲学课堂的改革刻不容缓,只有让哲学课堂“动起来”,哲学知识的指导作用也才能真正的得到发挥。
  
  一、让哲学课堂动起来的理由
  
  (一)传统哲学课堂是教师的单边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片面的强调教师的教,这就形成了教师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课堂上,教师占有知识是课堂的主宰,教学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生跟着教师学其实是对教师讲授知识的复制。而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这样才能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传统的哲学课堂限制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发展本应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教学目标定在“传递知识”上,学生的课堂行为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必然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高分低能死记硬背的考试工具。只有打破这种局面,让学生参与思考,师生互动,学生的思维才能被调动起来,也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三)传统的评价体系束缚师生手脚
  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只能灌输式的教,学生被动的学。课堂教学评价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为中心,主要看教师讲得如何,把教材讲得如何,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这样的评价体系都从多方面束缚了师生的手脚。
  
  二、如何让哲学课堂动起来
  
  (二)教师备课从学生角度出发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头脑中要有学生,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只有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例如:在讲解“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一节中矛盾的概念时,学生对矛盾这一概念的理解很容易与生活中闹矛盾中的“矛盾”相混淆,而且这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不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小游戏从中让学生找到一些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大和小、多和少、高和低、谦虚和骄傲等等,从这些学生熟知的词汇中让他们理解对立的内涵并理解这种相互对立中的双方失去对方也不能存在,谁也离不开谁彼此依存的统一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哲学中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准备教学既能使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抽象的概念又能使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的双边活动。
  (二)改变教师的“独角戏”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哲学课堂本应该是活泼、生动、丰富多彩的。要想让哲学课堂动起来,教师的角色必然得从一个人的讲述中脱离出来,从单独的讲述者转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哲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学过程应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例如:在讲授“量变与质变”一节中,可以让学生自导自演故事《一钱斩吏》,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理解管仓库的小吏每天都从仓库拿一个钱回家这种变化在短时间内是不明显的,由此理解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渐的不明显的变化叫做量变,但是这个管仓库的小吏每天都从仓库中拿钱日积月累这种变化就是显著地了,哲学上把这种事物显著地根本性质的变化称为质变。这样的讲解更有利于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抽象的理论,并能寓教于乐,效果比普通的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要好的多。伴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间的交往也将发生变化。这样的哲学课堂上学生可以彻底放松,可以说、可以笑、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愤怒、可以倾诉、可以游戏、可以比赛,从教师的“单口相声”变成为“群口相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可以真正发挥出来了。教师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
  (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转向对学生能力的评估
  如果对教师的评价固定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必然导致教师以知识的传授为教学目标,从而新课程理念便无法实施,如果评价学生能够通过组织论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的形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这样既能让学生将平时所学的知识融入其中,又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三、防止课堂“动”的过犹不及
  
  哲学课堂需要师生互动,但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适度原则,教师在转变角色的过程中,需要起到承上启下的引导作用,将学生的思想、语言、表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学生的参与为课堂服务,让学生的思想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升华,如果教师的引导不能按预定思路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学生“动”得太过,将会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
  总之,哲学课堂需要改,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哲学课堂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朗读是一项口头语言的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朗读就是要训练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
期刊
“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把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
期刊
语文课堂的趣味开发一直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突出问题,也是制约语文课堂气氛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如何让课堂充满趣味,焕发生机与活力,很多语文教师都作过若干的探讨,然而因为目前应试教育的“排他性”,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开发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表层,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对语文课堂趣味的开发,还有待于广大语文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下面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开发作一些尝试。  一、拨亮心灯,让学生张开
期刊
让学生学会老师所教的知识并且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让学生有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会,记得快。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有以下一些看法。    一、用精心设计的独特新颖的创意导入新课    在不拘一格、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的开头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段充满哲理或诗意的导语;可以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话或小故事;可以用一处特定的情
期刊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积极的多维、有效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知互动,形成共识、共享、共进的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学通过互动使课堂“鲜活”起来,激发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协同发展,焕发语文教学发展个性和塑造人格的人文特质。  一、师生互动——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心理在充分自由安全的境界中展开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树立“课堂
期刊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人以为,趣味英语教学是激发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近几年我的教学经验证明: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营造氛围,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学氛围环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视野的开扩具有极大的影响。优美、有趣的教学环境能使他们对英语课产生强烈的兴趣,扩展思维,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例如,学校创设英文广播角,可把课间播放的音乐改为英语对话,小故事或
期刊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技能,阅读提高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能力的有力手段,阅读有助于了解英国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阅读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那么,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
期刊
设计并上好一节课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下面是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拓展的教学片断。    实验操作:  ①教师根据图2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回答实验步骤。  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学生观察实验后概括总结出。  ③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怎样写?师生合作   ④怎样冷
期刊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打破传统的讲授、灌输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