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灵信仰比较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1986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泰山娘娘与海神娘娘是山东地内最广泛的神灵信仰,是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代表。本文通过对二者神灵信仰的源流、历史及信仰内容的比较,进而揭示了两种文化的内涵,显现两种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山东;泰山娘娘;海神娘娘;地域性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060-023
  
  山东素称“礼仪之邦”,大约四、五万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是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齐鲁大地东临大海,其西部在华北大平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就决定了其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其中山东民间信仰的主要两位女神——泰山娘娘与海神娘娘便是这悠久历史文化的产物,一位是内陆文化的代表,一位是海洋文化的代表。
  
  一、神灵信仰概况
  
  泰山娘娘又称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泰山圣母,其信仰由来已久:据《岱览》载,始皇即帝位三年(公元前219)东封泰山时,丞相李斯在岱顶发现了一女神石像。尊之“神州姥姥”并进行祭祀。自唐代开始。视泰山娘娘为奉祀主神的泰山香社活动就有了一定规模,宋真宗时封泰山娘娘为碧霞元君后,泰山香社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自明代中期开始兴盛的北方民间秘密宗教将泰山娘娘改为无生老母,这也促使了泰山娘娘信仰的巩固和传播,更有甚者。到了万历十四年(1586年)时,发生了因岱顶碧霞宫进香者人满为患,发生骚乱而导致践踏,亡61人伤者不计其数的事件。人们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一般来说,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初三来上香的,主要是河北沧州、衡水、河南商丘、山东鲁西北的香客居多,尤其以河北东光县、山东德州的香客为最;春香和秋香期间,主要是鲁中、鲁西北和鲁西南、鲁南的香客,以春香为多。”可见,在山东地区泰山娘娘在多数内陆的民众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泰山娘娘信仰的世俗化最终形成以泰山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趋势。除了泰山顶上的碧霞元君庙,还有泰安城西校场街西侧之行宫。阿县碧霞行宫建于嘉靖(1522-1566)间,济南府历城县碧霞宫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长山县天仙宫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以前,邹县娘娘庙重修于明天启二年(1622),曹州府朝城县东岳行宫建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曹县碧霞元君行宫一建于明正德间(1506-1521),一建于明嘉靖间,城武县泰山庙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济宁州济宁县樊东岳庙,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71),州治东北碧霞元君庙明嘉靖时建,临清州夏津县城东碧霞宫建于明隆庆间(1567-1572)……
  可见,山东的泰山娘娘信仰始于公元11世纪初,公元16世纪中期以后,泰山娘娘信仰最终在山东内陆地区民间信仰中取得了优势地位,大大超过了其他神灵。所以民间不但修建了许多泰山娘娘庙,并以农历四月初八为其君庙会,每逢会期“四方以进香来谒元君者,辄号泣如赤子久离父母膝下者”。
  海神娘娘。也称天妃、天后、妈祖。妈祖从福建湄州屿进驻大陆莆田、仙游等县后,又向南北发展,一条沿水路向南到广东沿海地区;另一条沿海岸线向北传播,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等沿海地区。自从妈祖被升格为皇家敕封的“国家级”海神之后,妈祖信仰也就传播到了山东沿海地区。
  宋末元初,妈祖文化由湄洲岛开始向胶东沿海地区渗透。尤其在元朝建都北京后,胶东掀起了首波崇尚妈祖热。那时,元祖在京大兴土木,东南沿海一带的皇粮辎重皆靠漕运沿海北上,船队船民常常在胶东沿海地区避风给养,登陆拜庙上香。时间长了,他们便在渔村、港口、海岛遍立妈祖分灵庙,这里的人称妈祖为海神娘娘。叫妈祖庙为娘娘庙。
  天后宫的建成是妈祖信仰传播的标志。山东地区的天后宫大都建于明清时期:牟平县天后宫建于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青岛天后宫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文登县天后宫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烟台天后宫建于光绪十年(1884);荣成石岛天后宫建于光绪年间,厘岛天后宫建于道光年间;即墨县天后宫将于明代;日照天后宫建于光绪年间……。
  可见,山东地区的海神娘娘信仰虽起于宋元,但兴盛于明清,略晚于泰山娘娘的兴盛时期。因为这一时期航运发达,水上作业是山东沿海主要的经济来源,形成了海洋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类型就有什么样的神灵类型,海边的人们需要的是能抑制风浪、免除水患的水神,所以具备这些“功能”海神娘娘备受尊崇,长盛不衰。
  
  二、神灵信仰内容
  
  神灵信仰的对象最主要的是其司职,这构成了信仰的主要内容,
  泰山娘娘的司职最核心的就是掌管生育。封建时代子嗣问题关系到每个人,而“泰”字在《易经·泰卦》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故人们附会为妇女生子之意:又说她“一本乎坤元滋生万物”,就是说这位女神滋生万物,所以民间有把她视为“送子娘娘”。除了保佑生育之外,碧霞元君的其他“功能”与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是息息相关:《东岳碧霞宫碑》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予者愿嗣,……”这样,泰山娘娘把掌生死、主丰歉、婚育、吉凶、灾祸、乃至充满人情味的道教“慈爱”等诸种功能,迅速集于一身。
  妈祖原来仅仅是湄州屿的地方神,但是到山东半岛后,不仅仍具有保护航海的作用,并逐渐演变成主宰婚配、生育和祛病之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无所不管的神祗,其影响也远远超过其他海神。《天妃庙记》载:“庆元四年(1198年)。欧闽诸郡苦雨,唯莆三邑祷之霁且有年,封灵慧助顺妃。”
  泰山娘娘和海神娘娘同时作为善神,但能够得到民间的崇拜原因却是不一样的:泰山娘娘原是山神,但是由于泰山为五岳之首,对于她的崇拜自然就流传开来,向内陆辐射,这种信仰与当时的农业生产相结合,形成了以农业为主的信仰区;而渔民们在出海打鱼、航运的时候会常遇风浪或海中猛兽,他们乞求平安的心理加上海神娘娘的“神力”形成了以渔(船)业为主的信仰区。所以,泰山娘娘信仰和海神娘娘信仰就分别成为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代表。
  
  三、信仰的地域性
  
  泰山娘娘信仰是从泰山为核心向内陆地区辐射的,主要地区有山东内陆的泰安、淄博、临沂、枣庄、菏泽及河北、河南、京津地区等历史上的农业区。
  纵观历史,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儒家伦理在这些地区影响和大,而儒家的伦理挂念是比较注重生育的,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在这些地区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在过去“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农业经济主要依靠的就是人力,因此人口的多少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的繁衍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历代封建王朝更替之时,对这片农业区的争夺都非常激烈,所以由本来“主生”的泰山娘娘在这种情况下功能不断的发展:除了送子之外,还掌管生死、主管收成、保佑平安、免遭刀兵……最后成为一位“全职”女神。   海神娘娘信仰则是有东南沿海传播到山东半岛,主要集中在日照、青岛、威海、烟台等地,这些地区历史上渔业发达、海上交通便利,也曾形成过自己的海神:刘公岛的刘公刘母、威海望岛的郭仙姑、即墨的孙仙姑等。但是随着妈祖的传人,这些地方海神渐渐地融入妈祖,因为本来妈祖在那方影响就非常大,关于她的信仰已经体系化,这是山东其他地方海神所没有的,而且历代封建王朝都将其作为神道设教的工具而不断加以封号,这更是其他海神“望尘莫及”的。但是,由于山东地区的信众对妈祖信仰的不断积累和整合,山东地区的妈祖信仰与南方的妈祖信仰不完全相同,成为地域化后的海神娘娘。
  
  四、结论
  
  随着“三教合流”的趋势,泰山娘娘和海神娘娘分别被吸收进佛道神衹中来。
  民间有说法认为泰山娘娘是观世音的化身。而道教则认为她是碧霞元君,道教经典《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中说她有“护国庇民”之职,担“普济保生”之任。而妈祖成佛成道则更加离奇:明代出版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就说其母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个月后生下的妈祖是观音化身。道教《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则称妈祖之前身乃妙行玉女,因太上老君目睹“翻覆舟船,损人性命”便命她“降生人间,救民疾苦”。然而,“民众祭祀它们,并不是以及它们是道教之神或佛教之神才祭祀的,而是因为它们如何灵验,如何有权能,如何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因为自己、家庭或者这个世界一旦怎么样了,就必须在什么时候祭祀等等。祭神的属性并不取决于祭神本身,而取决于参加祭神的民众”。
  但是从两位女神被吸收到佛道信仰体系的过程却能看出国人的一种信仰心理:那就是一个神祇要扩大影响范围,香火千古不绝,那他就必须或儒或道或佛,否则终究是“无门无派”。泰山娘娘和海神娘娘都具有掌握生死、吉凶、灾难、婚育、丰歉和祛病消灾等司职,从民间信仰的功能上说,当内陆的人们找到一种救苦救难的精神寄托的同时,沿海地区的人们也需要一种寄托。所以。当内陆的泰山娘娘香火旺盛并向沿海地区传播时,南方的妈祖带着她保护航海的特殊司职传人山东与当地一部分沿海地区的海神仙姑相结合后在山东沿海地区形成海神娘娘信仰,并与内陆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山东海洋文化的特色——海神娘娘信仰。文化具有适应性,“如果某些习俗在特定环境下更为适应,那么,在相似的条件下,一般都能发现这些相互。联系的文化特质‘束’”。
  泰山娘娘和海神娘娘都是由“人”至“神”的,因为她们综合了民族始祖神、爱神、生育神、生产生活保护神以及“圣人”的特征,以信仰心理产物和精神力量的存在形式,在某些方面寄托了古人和今人于人间难以企及的慰籍、期盼和愿望。山东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民众对两尊神灵的崇拜,也反映了不同地区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她们代表着当地的历史背景、地理风貌、社会形态以及民众的心理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论述了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治学严谨的高贵精神和人文境界。无论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与图书典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毛主席诞辰114周年之际,让我们缅怀毛泽东的伟大业绩,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复兴而奋斗!  关键词:毛泽东;治学严谨;博览群书  中图分类号:A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037-013    毛泽东一生与图书为伴,
期刊
摘要:金融资产交易中的成交量在传统金融理论体系里并没有被纳入为资产定价模型中的参数。很多的研究指出成交量是反映市场参与者心理状态的一个指标,而金融资产在市场七的价格义是市场参与者之间买卖行为的结果。能令资产成交的元素是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而对资产价格产生作用的元素也会影响资产成交的水平。换言之,这说明成交量与资产价格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探讨成交量在资产定价问题中的角色。  关键词:同质预期;相异
期刊
摘要:对冲基金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因应环境转变而千变万化,这就是对冲基金创新之处,也是它有异于传统基金的地方。按照金融创新理论,若对冲基金未能成功继续创新,有可能发展到某一阶段,其创新性和灵活性会因过管治而减弱,与其它传统基金不再存在任何差别,对冲基金会因此而消亡,或被其它更新的投资工具所取代。对冲基金现正处于十字街口,行业正需要新产品,新市场,新治理模式等方案,而本文是对上列的问题作一探讨和分析。
期刊
摘要: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造就自主创新型人才,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又在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高校作为我国高水平技术人员的摇篮,应该努力营造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文环境,促进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营造;创新人才;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80-031    人才产生于良好的文化氛围里,成长于公众理
期刊
摘要:由于受教育价值观、职业特色、历史和现实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功利性、世俗性和趋同性及学校文化体系不健全、内部文化冲突严重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大学精神的培育、学校文化体系的建立、特色文化的打造等方面人手解决现存问题,构建与职业高校发展相匹配、与高等学校文化本质要求相一致、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学校文化。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期刊
摘要:《孟子》是反映战国时期汉语实际面貌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的形容词相当丰富,共有314个。本文根据中华书局1980年版的《十三经注疏》,对《孟子》进行了统计,结果得出18个非定形容词,并分析了这些非定形容词的句法功能,语义指向和表意功能。  关键词:《孟子》;非定形容词;语义指向;表义功能  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050-019   
期刊
栾兆玉 译  摘要:充分尊重李东英先生的原著精神,从朱子的生平轶事说起,谈到朱子的思想概况,着重讨论了朱子的文学观,其基础是“文从道出”,表现出运用道家式自由自在的风格与艺术的创造夸张相结合的观点。  关键词:朱熹:思想;文学观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047-018    一、生平    朱子,名熹,字元晦,号晦奄、晦翁、云古老人等,
期刊
摘要:多校合并组建的高职院校,因合并前各校形成的校园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合并后不可能长期维持多种校园文化并存的状况,而且原有的校园文化也与当前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和整体要求不相适应,重构校园文化就成了合并后面临的一项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重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注重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课堂文化与课余文化、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的统一,抓好整合校区建设、营造文
期刊
摘要:农村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一个症结。费孝通先生江村调查70年来,这个症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虽有不同的表现,但基本内核似乎变化不大,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变农民现状一直是核心问题。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以小见大,开中国江南一个村庄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换”等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来探讨中国基层社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过程,并试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把握中国社会在当代条件下的宏观社会变迁过程以及可能的
期刊
摘要:教师威信是教师充分发挥其教育主导作用的宝贵资源。本文在对教师威信的内涵及作用初步探讨的基础上,归纳出教师威信体现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机理,以及如何维护和提高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教师威信;形成;维护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7)09-0078-030    人们历来看重“威信”一词。古语云:“威信者,天下之结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