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只包括获得知识,而且也包括了情感和兴趣等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培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在教学中,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逐渐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课堂效率。那么,究竟该如何创造高效课堂呢?笔者将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1.创造平等民主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都是需要教师关注的对象,而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和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应在交流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保持好奇心,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并设法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落实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创造出平等、民主的氛围。
2.打造树立学生信心的氛围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要求教师不能歧视学困生。如果教师忽视学困生,他们不但体会不到数学的乐趣,反而会产生自卑感和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渐上升到厌学,甚至逃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越是学困生,教师越要多关心他们,要坚信“人人都有才,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多表扬、鼓励、关心、肯定,让学生不惧怕数学。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充满学习的热情,把“苦学”变为“乐学”,树立信心,勇往直前。
3.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加里宁说过:“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能捕捉一切细微的事情。”学生对教师言行举止的观察有独特的敏感性,因此,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能面带笑容,讲课幽默风趣,适时表杨学生,并体贴关怀学生,这一定会增加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当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时,有的教师会满怀激情地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得快,想的办法好!”当小组代表汇报出正确结论时,有的教师用惊讶的语言伴之以赞赏的目光:“哎哟!太厉害了!能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当学生遇到难题一筹莫展时,教师一个轻抚就能给以自信,一句鼓励便能给以启迪。这些都能让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促使师生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4.创设合作交流、互补共进的氛围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多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交流中,不仅要生生互动,还要师生互动,做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应该注意的是,师生、生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时而平缓时而激烈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学习,吸引每个人都融入到课堂中,使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创新的思维不断发展,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并逐步抽象概括,从而形成方法和结论,然后进行广泛应用的学科。数学如此贴近生活,那么,数学教学也要注意和生活相结合,将生活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笔者的课堂实践证明,数学情境的创设为数学注入了生活的元素,缩短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能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获得了数学探究的体验和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在“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文具店,售货员”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的商品买卖中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1.数学游戏活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稳定性较差,为了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在教学中融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自觉地进入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例如“开火车”“找朋友”“摘桔子”“套圈”“投石子”等游戏。将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寓于充满乐趣与生机的游戏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2.动手操作活动
“智慧出于手指尖上”,这告诉我们想要增加智慧就要多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发挥作用,既可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操作,又能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经过合理的组织调控,让学生不断进入兴奋状态,使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乐趣之中。
四、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且有趣味的练习则会让学生乐学不疲,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新颖有趣入手,真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苦练”为“乐练”。
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可在练习内容的应用性、练习形式的趣味性及练习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创新,设计富有情趣的练习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产生与教师的互动,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完“互质数”的概念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我与谁互质”的练习活动,让每个学生拿着自己的“学号牌”寻找其他同学,找到一个就分析一下两个学号数是否互质,并思考“你的学号数与哪些数互质,有什么规律吗?”在自由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自主参与进来,达到了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的目的。
五、课后延伸——服务生活实践,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感受生活,通过生活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例如在学完“步测”这节课以后,笔者要求学生用步测的方法测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再如在学习完“长方形的面积”之后,要求学生计算家里装修所需要的地板及预算,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看似枯燥,这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把苦闷的学习看做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集中精力于学习中,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金乡县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
一、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数学课堂亦是如此。因此,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1.创造平等民主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都是需要教师关注的对象,而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和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应在交流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保持好奇心,关注他们的细微变化,并设法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落实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创造出平等、民主的氛围。
2.打造树立学生信心的氛围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要求教师不能歧视学困生。如果教师忽视学困生,他们不但体会不到数学的乐趣,反而会产生自卑感和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渐上升到厌学,甚至逃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越是学困生,教师越要多关心他们,要坚信“人人都有才,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多表扬、鼓励、关心、肯定,让学生不惧怕数学。这样一来,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充满学习的热情,把“苦学”变为“乐学”,树立信心,勇往直前。
3.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加里宁说过:“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能捕捉一切细微的事情。”学生对教师言行举止的观察有独特的敏感性,因此,如果教师在上课时能面带笑容,讲课幽默风趣,适时表杨学生,并体贴关怀学生,这一定会增加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当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时,有的教师会满怀激情地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得快,想的办法好!”当小组代表汇报出正确结论时,有的教师用惊讶的语言伴之以赞赏的目光:“哎哟!太厉害了!能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当学生遇到难题一筹莫展时,教师一个轻抚就能给以自信,一句鼓励便能给以启迪。这些都能让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够促使师生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4.创设合作交流、互补共进的氛围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多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交流中,不仅要生生互动,还要师生互动,做到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应该注意的是,师生、生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时而平缓时而激烈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学习,吸引每个人都融入到课堂中,使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创新的思维不断发展,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
二、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并逐步抽象概括,从而形成方法和结论,然后进行广泛应用的学科。数学如此贴近生活,那么,数学教学也要注意和生活相结合,将生活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笔者的课堂实践证明,数学情境的创设为数学注入了生活的元素,缩短了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能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学会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获得了数学探究的体验和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在“元、角、分的认识”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文具店,售货员”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生活的商品买卖中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提高了学习兴趣,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1.数学游戏活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稳定性较差,为了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在教学中融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自觉地进入数学王国,领略数学知识的乐趣,例如“开火车”“找朋友”“摘桔子”“套圈”“投石子”等游戏。将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寓于充满乐趣与生机的游戏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2.动手操作活动
“智慧出于手指尖上”,这告诉我们想要增加智慧就要多实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多种感官发挥作用,既可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操作,又能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经过合理的组织调控,让学生不断进入兴奋状态,使身心沉浸在自主探索的乐趣之中。
四、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
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且有趣味的练习则会让学生乐学不疲,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新颖有趣入手,真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变“苦练”为“乐练”。
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可在练习内容的应用性、练习形式的趣味性及练习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创新,设计富有情趣的练习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产生与教师的互动,从而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完“互质数”的概念之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我与谁互质”的练习活动,让每个学生拿着自己的“学号牌”寻找其他同学,找到一个就分析一下两个学号数是否互质,并思考“你的学号数与哪些数互质,有什么规律吗?”在自由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自主参与进来,达到了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的目的。
五、课后延伸——服务生活实践,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感受生活,通过生活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例如在学完“步测”这节课以后,笔者要求学生用步测的方法测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再如在学习完“长方形的面积”之后,要求学生计算家里装修所需要的地板及预算,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体验数学的价值。
数学看似枯燥,这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情感,把苦闷的学习看做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集中精力于学习中,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金乡县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