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品德教育现状调查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品德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道德影响,以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幼儿品德教育是幼儿完善人格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幸福。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同时《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强调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那么,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品德教育现状又是如何呢?笔者利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法以及现场观察法对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品德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5份,问卷有效率为75%。对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家长进行了访谈,分析了教师的相关教育活动资料,并有选择地进行了现场观察纪录。通过调查发现,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品德教育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集体教学活动的德育价值一般
  
  集体活动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部分幼儿教师认为在语言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可以渗透品德教育,但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尤其是数学活动、体育活动等渗透品德教育就有点牵强附会,感觉教学内容与品德教育难以融合,并且多为生硬说教,德育效果低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59%的教师认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德育价值一般,只有5%的教师认识到集体教学活动的高德育价值(见图)。
  


  
  二、区域活动中德育缺失
  
  调查发现,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材料,而缺乏必要的情境创设,区域活动只发挥了供幼儿操作的作用,并没有充分挖掘区域活动中的德育资源,导致区域活动中德育缺失。
  资料2:
  X(笔者):您所在的幼儿园是通过什么途径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的?
  T(教师):一般通过课堂,像社会课和语言课都是很好的进行品德教育的途径。
  X:您在区域活动中是如何渗透品德教育的?取得的效果如何?
  T:区域活动中很少渗透品德教育,一般在活动之前强调一下规则和注意点,再给幼儿足够的活动材料,让他们自己在娃娃家扮演各种角色,或者在图书角放一些对幼儿有教育意义的连环画给他们看,我们在一旁观察指导。
  (资料来源:笔者对南通市某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对话)
  
  三、日常生活活动中单纯说教,忽视道德行为的练习
  
  教师能够认识到日常生活活动的德育价值,但往往多为单纯说教,忽视道德行为的练习。在说教的过程中,幼儿处于被动、服从的位置。幼儿不能真正理解教师的想法,说教内容没有真正能深入到幼儿心灵,对幼儿道德行为的影响也很少,直接导致幼儿有道德认知,而无道德行为。通过观察发现,不少教师不考虑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和特殊的认知心理,以训话替代品德教育,甚至有些教师由于个人工作、生活以及琐事的烦恼而懒得“多费口舌”,或干脆认为“幼儿不懂事,对他们没道理可讲”,从而以责令、惩罚代替说服,使幼儿因惧怕而被迫服从。结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幼儿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使德育工作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资料3:
  X: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渗透品德教育的?取得的效果如何?
  T:我们可以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大多用口头强调。例如说在晨间谈话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还有,我们幼儿园很注重幼儿的常规培养,一般从小班就建立了很好的常规。但是说到品德教育,取得的效果不理想,他们有时并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一知半解。
  (资料来源:笔者对南通市某幼儿园教师的访谈对话)
  
  四、家园德育脱节
  
  目前,在幼儿园品德教育中,德育目标“假、大、空”, 追求“圣人”教育,家长现实功利,重知轻德,家园教育不一致,甚至有的家长认为“人善人欺”,出现家庭教育的“道德流失”现象,幼儿在园和在家处于两种标准之中,很难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家长的品德教育方式以说教为主,有些家长言行不一,缺乏榜样作用。调查发现有72.73%的家长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以说教为主;14.29%的家长会在说教时辅以榜样示范;还有1.3%的家长会任其发展,认为“树大自直”,采取放纵态度;只有11.69%的家长采用比较科学的方式,以讲故事,情感诱导的方式教育孩子。家园合作中家长缺乏主动性,教师缺乏对家长的正确引导,没有将幼儿园的教育延伸到家庭,使得幼儿园和家庭的品德教育脱节。
  此外,社会不良现象给幼儿园德育实施带来负面影响。从现实生活来看,由于社区幼儿活动设施、资源的缺乏,不少幼儿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然而,电视荧屏上充斥着不利儿童成长的画面,尽管幼儿园通过各种活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但是这些负面的东西对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影响还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在幼儿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时,社会公众场合中一些不文明行为也对幼儿教育带来影响。因为学前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模仿,耳濡目染的童年印象必将影响幼儿以后的道德行为。
  
  五、德育环境创设不足
  
  结合主题教学,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挖掘环境中的道德教育资源,让幼儿接受潜移默化的道德熏染,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要求。然而,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比较注重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注意了活动材料的提供,但幼儿园环境的布置与整个主题的实施相脱节,课程化程度低,忽视了通过精神环境创设发挥其潜移默化效能。
  长期以来,幼儿园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过于强调灌输或喊口号,过于依赖专门化的课程。而且,教师所传授的道德教条或命题往往脱离儿童的生活实践,独立于感情上的、具体的情境。而在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更是被简化成各种“命令” ,或干脆被置于不重要的从属地位:对家长来说,孩子学习好才是首要的问题。家园德育中普遍存在“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现象,导致幼儿园德育的低效性。然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和有能力的人,其中道德品质的提高对培养对象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一般知识能够使人有学问,只有道德知识才能教会我们做人,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正如法国教育家蒙田所说:“一个人如果不学会善良这门学问,那么,其它任何学问对他都是有害的。”道德对人生起着统帅和支配作用,在更高层次上指导人的行为,健康的人格不能没有道德知识,不能不接受道德教育。重知识教育而轻能力培养和品德提高是当今教育的两大弊端,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长期下去势必会把教育引向斜路。儿童尚处于人生的初期,发展方向不明,变化规律难以把握,教育培养的任务显得异常艰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重点,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良好的人格不仅表现为身体健康,还表现为精神健康和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能够永远快乐地生活。道德是做人之本,要教给幼儿做人的起码道理,具备良好的人格,教育儿童用健康的精神来指导自己,促进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心灵和身体的和谐统一,全面发展,使他们将来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他文献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但平时孩子们接触大自然时是懵懂的,无目的地,而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世界全面教育宣言》指出:“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的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所蕴
期刊
孩子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他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这说明游戏与幼儿之间有着固定的、天然的联系。游戏是所有人的本能,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天分会被一一激发出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初、最便捷的途径。孩子在游戏中能学到多少知识、发挥出什么样的能力,成年人是怎么想
期刊
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社会各界像关注学校教育那样关注幼儿园教育。多数家长为孩子选择幼儿园,不仅看重幼儿园先进的教学设施,更看重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与保教质量。然而保教质量的提高单靠幼儿园教育本身难以奏效,必须站在新的高度,充分整合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数学教育如何开展,谈了笔者的一些做法和看法。文中阐明让孩子通过趣味学习数学,减少枯燥的集体教育活动,重视渗透性的数学活动。首先,创设环境,为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多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让孩子在一种轻松、自主的氛围中积累一定的数学感性经验。其次,多提一些问题,引发幼儿在生活中去积累经验。通过实践有一定优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字 渗透性 感性经验 潜移默化    在当代,幼儿数学
期刊
摘 要 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主要阐释的是教师的教学和儿童内在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够促进儿童向“最近发展区”发展。把握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便能加速儿童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充分的运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其幼儿园教学实践,以此来促进幼儿不断朝更高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关键词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理论 幼儿园教学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维果斯基的教育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要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晨检是幼儿园保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与幼儿、家长每天接触的第一个窗口,保健老师应遵循“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基本原则。加强对幼儿的晨检,建立严格的晨检制度,是幼儿园了解幼儿健康情况,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晨检可以发现和预防疾病    晨检可以尽早地发现幼儿疾病和疾病的先兆,
期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快速提升,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越来越多,同时,对教育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践行“教育服务”这一理念,是我们幼儿工作者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对幼儿认真细致的观察就是教育服务    爱孩子,就要关注孩子,他的一言一行老师都应该尽收眼底,他的言行体现了年龄特点和个体需求,对此投以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教育服务了。观察孩子的个体变
期刊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以及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有强烈的求知欲。观察力是人们选择接受客观信息的能力。而幼儿是否具有良好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直接影响他们所进行的活动的质量。达尔文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
期刊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幼儿园常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建立新型的幼儿园常规教育,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俗语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里所指的“规矩”“方圆”,则是良好行为规范的泛指。幼儿入园以后,一日活动的安排与家庭不同,它有时间的限制,有场所的规定,有活动的规则和要求。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应该
期刊
摘 要 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学前期的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可以为书面语言的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世界,开阔幼儿视野,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 学前儿童 语言能力 培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社会对人的语言能力的要求将超过任何一个时代。而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