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学德育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 :当代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为专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面对新形势,必须遵循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抓好小学德育工作,充分认识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弊端及其危害,摒弃那些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关键词】青少年;德育工作;培养
  1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虽然我们都已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着脱节现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正面灌输和机械训练的较多,而落实到学生具体行动上的较少。言德分离的情况严重存在,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其次是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将德育目标封闭在校园狭小的圈子中,造成了实际上存在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加强德育”的结果往往是弱化了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成分。再次是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很多教师不会综合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不注意他律代替自律,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了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因此,传统的德育教学很难摆脱“灌满水缸”的形式,整个教育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注,学生接受。只注意了人的知识学习,忽视了人格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样其实是忽略了人的主体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道德教育不能没有活动,活动可以起到造声势、广泛发动的作用,一些实地的参观、考察活动能引起学生情趣产生激情,促使他们萌生理想、增强各种情感。
  1.2 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阵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但当前家、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学生思想状况喜忧参半。传统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部分青少年动辄离家出走,动辄打架斗殴,动辄跳楼自杀,可见小学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的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3 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山川上的桥梁。” 德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着脱节现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正面灌输和机械训练的较多,而落实到学生具体行动上的较少。言德分离的情况严重存在,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很多教师不会综合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不注意他律代替自律,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了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因此,要让思品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期待与向往以及师生的快乐天堂。
  2 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2.1 加强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养成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中小学的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品德认识的提高上,而必须让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得养成教育有方向,学生行为有规范,教师执行有力度。同时,制度又是使中小学生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特别强调行为规范训练。也就是说,对中小学生行为训练的要求要具体明确,使他们学得会、做得到、记得住;训练要有规有矩,符合一定的标准:训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训练:训练的内容要有统一安排,应体现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和坡度。要从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入手,从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习惯等具体细微的行为方式的学习和训练开始,坚持把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选择能力、调节能力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劳动能力、交往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等。“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想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德育,走进学生的情感生活圈,必须主动对他们关心,以平等的身份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赖。
  2.2 正确处理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加强小学的德育,关键在于有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我们一方面努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学知识、学理论、学技能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规范的,教师首先要规范,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首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只有认识清楚,才能把做好德育工作作为自觉的要求和行动的指南。其次,还必须在实施德育的内容上具有广度。一方面,在德育常规中我们加强领导,加强管理。在德育框架上,我们努力做到责任到岗、岗位到人。明确以遵纪守法、诚实关心他人、热爱等为小学基础道德内容。一方面,我们注意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使德育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最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以促使和保证人人都能努力成为德育工作者。
  3 小学德育工作的体现途径
  3.1 把认知教育寓于养成教育之中。苏格拉底曾说:“知识即美德。”王充曾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可见,知识与人的品德是分不开的,它们有机结合而构成人的行为方式,提升和规范人的行为本质。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就得使他们掌握丰富的道德知识,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首先,搞好小学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自身道德的建设。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前提,师德建设不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工作,必须长抓不懈。因此,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有一个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的任务。那种板着面孔、把自己当成道德的化身、道德知识传授者的教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要主动走下神圣的讲台,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学生看,向学生敞开心扉;而不是不顾社会大环境一味地唱高调,让学生感觉你总像是戴着面纱,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亲近。   其次,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发展的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产生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再次,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是小学德育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小学应对目前学生家长多数在外的现状时,应摸索出与时代相适应的联系形式,如建立学生家长通讯簿、校长热线等方式,多与家庭沟通,摸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不良苗头,与家庭一起纠正其不良风气。与此同时,小学要善于利用社会上思想道德风范的先进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要善于运用社会上的反面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只有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形式的联动体系,小学德育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最后,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沃土。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束缚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时期的教师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
  3.2 提高认识,加大家庭、社会和学校德育形成作用的宣传力度,虽然小学生德育状况喜忧参半,但是他们毕竟处于道德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低,思维片面,加之阅历浅,容易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模糊甚至错误观点。教育工作者必须义不容辞地以身示范、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家庭、社会更是重要的主导者。目前,教育常常陷入尴尬,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习5天接受的正确观念,结果在家和社会待2天的时间里,就被家长的错误观念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文化弱化、抵消,甚至使未成型的道德价值观念朝畸形方向发展了,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加强家长正确教育观念引导,消除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同时,加大小学、家庭、社区、群团的协同性和互动性,提高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
  3.3 建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格局,形成齐共管的德育氛围,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既是小学对全体教职工的一项普遍要求,也是小学德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所小学的德育工作开展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的德育氛围,而一个重要的方面,体现广大教职工是否都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是否自觉地努力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小学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德育是小学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作为小学的教职工,人人都应该成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是理所当然的要求,但是如何使“应该成为”转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如何实现这一质的飞跃,这是小学领导者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进行口语能力训练时,要注意为不同水平的同学搭建不同的锻炼平台,使全体同学都能够共同成长。  【关键词】磨刀石;口语表达  俗话说,刀钝石上磨,嘴笨人前学。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关键,在于你能否为学生提供磨刀石和提供什么样的磨刀石,而学生能否有机会上去磨一磨。  1 提供糙刀磨刀石,让普通生有上石的机会。  平时课堂上组织的辩论、演讲、朗诵、表演甚至问题的回答等等,都是优秀生磨刀亮剑的天下,
期刊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四重视四坚持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 阅读教学要重视咬文嚼字,坚持文字训练。  咬文嚼字是阅读教学的基石,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再是简单的朗读课、思品课、表演课等,而是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语言文字,让学生从咬文嚼字入手去培养语感,要坚持文字
期刊
在求数列通项公式时,对外观不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学生解决起来倍感困难,其原因就是陌生有余熟识不足。如何让学生去掉陌生感而又感觉熟识?这就需要追溯知识的来源,对已学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有充分的认识,仔细的观察,用动态、变化发展的观念思考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得到的一点感受。  通过以上几个实例看出,看似很难的问题,其实只要对条件仔细观察,联想已学知识并进行类比、分析,再对形式适当的变
期刊
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对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生发出做好这一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的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信任学生,教
期刊
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是精彩的数学课不可获缺的重要内容。因此许多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花大力气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达到让学生轻松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在小学低段“创设情境”更成为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热闹的教情境中,我们做切片分析时,却发现了部分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究竟如
期刊
[案例起因]  真没想到,刚刚到四年级,元、玉、航、欣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集团”。这个小“集团”显然没少惹祸。学校不让玩单杠,她们几个却背着我,悄悄去玩数日。最终,在开发新的“单杠功能”时,欣的眼睛被踢伤而“行迹败露”。那日,在玉的地上发现了一包化妆品。我敏感的觉察到这是她们新的“阴谋“,在偷偷“暗仿”后,果然在每个人的桌堂里发现了化妆品。不用说,这几个小丫头,肯定又商量好了把妈妈的化妆品“偷”来
期刊
善待自己,是一种自我释放、自我调节、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体现人生价值,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善待自己。善待自己,就是要善待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职业教育而言,教育引导中职学生如何善待自己,体现人生价值是关键。  1 造就自己,就是善待自己。  歌德曾经说过:“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造就自己,就是善待自己,从生存到生活,
期刊
张工是我的学生。  到目前为止,张工还不是工程师。不过在学生聚会时她说了大话:我明年毕业后就考工程师了,大家以后就叫我张工吧!很狂妄吧,这就是张工。  其实,考个工程师也没什么,社会上每年都会产生多少工程师呀!关键是她原来仅仅初中毕业。  毕业后,张工凭着她的一张巧嘴,大胆泼辣的性格和扎实能干的作风,硬是在本地一个知名的公司立足。后来,公司出钱送她到大学进修,这不,明年毕业后就准备考工程师了。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成为当今世界改革的中心内容,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导精神,我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做起。  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教师是关键,因而教学中要
期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战经验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看法。  1 进行由浅入深,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