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一个人的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著名的动物小说。小说中作者对动物界的弱肉强食进行了描绘,也对在极端条件下人与狗之间的生死相依的情感进行了表达。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巴克遇到了理想的主人,从此因对一个人的爱而生。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巴克;爱
  作者简介:黄燕青(1983-),男,内江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著名的动物小说,作者通过对动物界弱肉强食的描述反映了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体现[1]。自这本小说面世后,研究者们从比较文学、精神分析以及生态学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少有研究者探索在北疆荒原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生死相依的情感。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入手,探讨这两部作品中的爱的主题。
  一、渴望爱
  在没有争斗与饥饿、气候温暖的南方,信任和忠诚是巴克最基本的原则。在那里,它随法官的儿打猎,陪他的女儿散步,与他的孙子嬉戏,时刻守护着这一家人。如果没有园丁曼纽埃尔的出卖,它将像它的父亲一样永远这样幸福下去,直到终老。但被园丁的出卖只是它不幸生活的开端,在被转运的途中,它受尽了虐待,又饿又渴,变得暴躁无比,笼门一打开就狂躁地冲向驯狗人的却被打得遍体鳞伤,但它却无力反抗,从此它便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拿着大棒的人面前它是没有希望的”[2]289。这是它接受的第一次教训,它一辈子也没有忘记。红衣人一次又一次的暴力表演,让巴克深深地认识到“手拿大棒的人就是制定法律的人,就得服从。”[2]290。随后它被带到了北方,从文明的中心扔到了原始的中心,那里全是“混乱和骚动”,生命和肢体无时时刻不受到威胁。在那里它目睹了自己的同伴瞬间被当地的雪橇狗撕成碎片,学到了第二课“只要你倒下,你就完了”。在这个只有大棒跟獠牙而没有爱的地方,红衣人的大棒将“一种更为根本也更为原始的法典敲进了它脑子里”[2]298。
  生存对于巴克来说就是无休止的战斗,因为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如果你不能生存,唯一的选择就只有死亡。巴克就这样为了生存不断忍受挣扎着、反抗着,直到身心俱疲,再也没有利用价值,最终走向死亡。
  二、享受爱
  巴克是幸运的,在濒临死亡之时,它遇到了自己的新主人—约翰·索恩顿。空荡荡的内心渐渐因爱而充实,它得到了在前任主人身上不曾体会过的东西:爱,纯真炽热的爱。从此,生存不再是不择手段地活着而是守候在主人的身旁,享受爱,给予爱[3]。
  当巴克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约翰·索恩顿出现了。索恩顿是巴克的救命恩人,也是一位理想的主人。他性格仁慈善良,照顾狗如同照顾自己的孩子那般贴心。就连他另外的两只小狗斯基特和尼格也似乎具有那种慈祥与宽厚的性格。它们对巴克的到来没有表现出妒忌与敌意,反而十分友好。在巴克养伤期间,斯特基每天早晨会替巴克舔净伤口,尼格也会对它报以善意的微笑。它们时常诱使它做一些非常有趣的游戏,在这顽皮嬉戏之中,巴克度过了养病期,进入了新的生活。“真正充满激情的爱第一次出现在它的心里”[2]332,这是它在圣克拉拉峡谷米勒法官家里不曾体会过的。这是一种崇拜的、狂热的、炽热燃烧的爱。索恩顿就是一片爱的绿洲,在那里它获得了爱,获得了新生。巴克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气,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为爱而生[3]。
  三、守候爱
  对于巴克来说,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是主人的,它要捍卫主人的财产和生命,执行主人的一切命令。只要主人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丝毫威胁,它会誓死捍卫,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对人类的忠贞,似乎成了它自己的比对于自由、同类以及家族的爱还要伟大的法则。
  巴克对索恩顿的感情与日俱增,只要是索恩顿的命令,什么艰巨的活儿它都能干,即使让它跳下悬崖,它也会毫不犹豫。为了索恩顿,巴克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拉着装有一千磅货物的雪橇前行了一百码;为了索恩顿,它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试图咬死冒犯主人的“黑人”伯敦;为了索恩顿,它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湍急的河流营救主人的生命;为了索恩顿,它压抑着自己的本性,在索恩顿和大自然之间选择了前者。索恩顿的惨死让它失去了理智,忘记了鲜血与生命的教训,忘记了“大棒与獠牙法则”。它像魔鬼一般冲向印第安人人群中,疯狂地厮杀那些高贵的“神圣们”,直到他们四处逃窜。索恩顿走了,巴克感到内心极度空虚,这种空虚“是一种不断让它难受的饥饿”,却又无法用食物来填满。最后的纽带已经断了,它对人和人的要求再也没有了责任。但是它对主人的爱却没有因此消失,每年夏天,它都要回到约翰·桑顿死去的地方,“在那里沉思一会儿,嚎叫一番,叫得又悠长又伤心,然后离去”[2]356。
  结束语:
  对爱的描写对推动《野性的呼唤》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巴克没有遇到理想的主人,没有领会到爱的存在,那么它早就在弱肉强食的北疆荒原飞灰湮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但不是每只狗都能够感受爱和享受爱,但一旦它们意识到那种强烈的情感,便会用一生去捍卫,只为一个人的爱而生。
  参考文献:
  [1]杨丽,张营,《野性的呼唤》和《白牙》中的成长叙事主题探究,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3(4):79-81.
  [2]杰克伦敦著(孙法理译),海狼、野性的呼唤,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3]宋丽君,从《野性的呼唤》和《白牙》中探究爱与生存,邢台学院学报,2012(9):93-95.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1  豫让这仇,原本不必报的这么苦。  大导林兆华此次联合编剧徐瑛所改编的话剧《刺客》,以两个扣将其系住:一是豫让为何绞尽脑汁执意行刺,面对新主旧主,他如何选择忠孝;二则是赵襄子身为堂堂一代君王却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最终为何放过豫让。这两个扣使本来简单的故事有了内在的张力,也凭此提供给观者一个换个角度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01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1]  苏轼革新词风使得词的创作领域更加开阔、审美意味更加丰富,这种丰富性尤体现在他的词作中。苏词因其文学造诣、渊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汪曾祺称“《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边城》是一部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心情的怀旧。”如果说痛惜的怀旧是因为出入都市文明的作者想要以回忆自己的童年的美好来逃避现实的污浊,并在这个
乐享台湾
期刊
摘 要:纵览当今书坛,书家们选择最多的书体不是篆书、楷书、隶书,而是行草书,这就不难判定。当今“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是随意率真的行草书体,至于个人风格、装潢形式等都是围绕在这个圈中旋转的。  关键词:语言符号;时代精神;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1  在全世界人们所使用的文字中,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唯一被称为艺术的文
什么留住了我,什么留住了风中的麦垛。  风中的院门沙沙作响,老家的黄狗趴在田地间看时光流,那时候的阳光和风,在村庄中留下空气的影子,唯有故土黄昏长,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在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都在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  于是,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  唯有故土黄
摘 要:在鲁迅的很多作品中,思想启蒙一直是很多读者关注的焦点。从《呐喊》的自序里,我们就可以窥探出鲁迅先生当初选择弃医从文背后的原因,他要唤醒那些体格健全、思想愚昧的民众,他要作为思想启蒙的前驱者,站在文化革命的最前线。但是同时鲁迅又对启蒙带有深深的怀疑,在他的笔下许多革命者都失败了,作者如此设置结局,却足够引发读者对社会深层次原因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鲁迅;思想启蒙;《呐喊》;《彷徨》  作
摘 要:床作为一个特殊意象在《在切瑟尔海滩上》多次出现。那张雪白而狭窄的四柱大床不仅是一个男女主人公赤诚相对,最终爆发冲突的场所。同时也是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中产阶级社会中无处不在的严肃道德传统的对青年的束缚和压抑之下,男女主人公渴望释放感官欲望的象征。本文通过对“床”意象的解析,阐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青年心理的本相。  关键词:床;意象;心理;欲望;禁忌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曾几何时,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曾几何时,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我看见他妻子被人调戏却力求息事宁人背后的无奈,我触摸到他被发配到沧州却委曲求全的眼泪,而最后,我只听得他在梁山上,对世事感慨的怒吼,回声打在每一块山石上,也敲击在我们每一位为正义喝彩的人的心上。  《水浒传》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对人的思想、行为变化的精准刻画上,还在于对人物的高度理想化中又有几分真实,
作者简介:吴广义(1947-),辽宁沈阳人。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包头师专,包头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及文学院院长等职务,并兼任中国屈原学会理事,内蒙古社科联及包头社科联专家评委,包头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著作《解读道德经》(获内蒙社科政府二等奖)、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河北教育出版社),《大学语文》(远方出版社),《先秦文学论集》(远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