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获得了2009年~2010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音乐节目。本文从策划、主题、制作过程、创作方式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交响诗《英雄儿女》 音乐专题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在2009年底,委托著名军旅作曲家张千一先生创作了交响诗《英雄儿女》。2010年7月31日晚7点30分,交响诗《英雄儿女》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隆重首演。随后,该剧以音乐专题节目的形式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下称北京音乐广播)中播出,引起强烈反响。该节目以情动人,以乐感人,以理服人,是一部主题思想和音乐思想完美结合的力作。
一、音乐会入笔 交响诗大气
近年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音乐作品不多,如果一个音乐专题节目只用一些老作品,音乐作品的力度不够也没有新意。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这部交响诗《英雄儿女》,虽然时间不到20分钟,但是它以全新的视角描写抗美援朝战争。整个音乐作品大气恢宏,既有熟悉的具有代表性的旋律和歌曲的运用,又有全新创作的张扬旋律,由于音乐作品的基本定位,所以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的风格也一锤定音,呈现出大气恢宏的节目风格。
节目是从播音员(音乐编辑)参加交响诗《英雄儿女》音乐会的首演现场开始描写的,通过音乐会现场演出时的录音和观众激动的掌声进行了场景的描述,然后播音员对这部音乐作品首演进行了时间、地点、事件的交待,语言虽然不多,但是已经把人们带到了《英雄儿女》首演的音乐会的现场,这种创作方式简单、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二、音乐标题清晰 故事强化记忆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又称音诗,属于标题音乐范畴。交响诗形式上不拘一格,并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常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为题材,广泛运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交响诗《英雄儿女》通过四个清晰的小标题“遥远的记忆”“情深谊长”“硝烟战火”“英雄赞歌”描写了一场战争。按照交响诗《英雄儿女》的创作脉络,一个个小标题按部就班地进行详细介绍的方式既符合收听习惯,又对听众有一定引导。作曲家张千一对音乐作品画龙点睛式的介绍,更让这部音乐作品立体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对于一个优秀的专题音乐节目来说,单纯的音乐作品介绍显然是不够的,它不仅缺乏节目的厚度,更缺乏节目的思想内涵。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在节目中加进了大量的真实故事和采访,而且它分层次地安排在不同的标题音乐中出现。例如“遥远的记忆”音乐标题的介绍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和采访。
随着交响诗《英雄儿女》第一部分《遥远的记忆》歌声响起,一位志愿军老战士泪流满面,他就是当年66军588团的指导员。1950年10月22号上午,他们团突然接到紧急命令,马上就登上了飞驰的列车。
【出火车音效
【继续推起交响诗《英雄儿女》第一部分《遥远的记忆》……压混
【出段将军的录音
“仅仅四十八个小时就到朝鲜了,我们在朝鲜一共参加了四次战役,损失也是很大的。我那个团出去的时候是大概一共2200多人,回来了700多人。晚上行军,向敌人山头上走,过一条小河,结果一排炮过来以后,我们一个机枪班就牺牲在这儿了。”
他们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次战役的时候,他们在汉江沿岸阻击敌人,一打就是五十个昼夜。当时的气温在摄氏零下30度,很多战士冻死、战死在战场上。当部队撤离的时候,他们望着阵地都哭了。
【继续推起交响诗《英雄儿女》第一部分《遥远的记忆》……压混
交响诗《英雄儿女》第一部分《遥远的记忆》,当旋律进行到高潮部分的时候,带有号角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赞歌》主题的出现,象征着年轻的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后,在战场上表现出的英勇和悲壮。
【继续推起交响诗《英雄儿女》第一部分《遥远的记忆》……结束
类似这样的故事和采访在每一个标题音乐中都有,而且它是随着音乐的起伏在不断地递进出现,不仅强化了听众对交响诗中的小标题的理解,更让听众通过一个个动容的细节和故事对这部音乐作品有了永生难忘的记忆。
三、内容富含历史 采访挖掘主题
一个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作品内容能否树立的根基。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的内容就是它翔实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真挚情感的完美结合。
为此次创作,作者看了大量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片和书籍,历史中很多的真实故事和战役不仅使作者潸然泪下,而且也让作者心中涌动出一种创作激情。于是伴随着张千一的交响诗《英雄儿女》,很多真实人物的英雄事迹融到节目中。
例如,节目里对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的描写、上甘岭战役的描写、战俘集中营里志愿军战士护卫国旗的描写和采访,都用具体的历史事例和对人物的生动采访表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语言不多,但真实、感人、可信。
【推出交响诗《英雄儿女》第四部分《英雄赞歌》……压混
交响诗《英雄儿女》第四部分《英雄赞歌》最激动人心。这旋律也让我想起了当年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连续43天的争夺战中,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山头上,敌人投射了大量的炸弹和炮弹。当上甘岭战役结束后,阵地上的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山石变成了焦土,尸体和鲜血也覆盖了整个高地。一个坑道里,十几位志愿军战士已经饿死,他们却始终保持着端着冲锋枪要向敌人冲去的姿势。
.......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无论语言、音乐、采访、音效都是通过声音再现的。在广播专题节目中,采访是体现创作者思想和节目思想的手段。《英雄儿女》中就有7段采访的精彩片段,其中最能催人泪下是对战俘张泽石的采访。他声情并貌地讲述志愿军战俘在集中营里的非人生活,以及他们对祖国、对亲人的刻骨思念之情。这段采访很短,但是很精彩,它使节目的内涵在采访中又一次被挖掘。 【出张泽石的歌声《十月一日的红旗》……压混
这是张泽石在音乐会现场激动的歌声。当年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8团的文化干事。这首歌是他们在战俘集中营中创作的。1951年10月1号,张泽石和战友们,用雨衣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巨济岛的战俘营中。美军强令他们降旗,疯狂镇压。
【出音乐……压混
为了护卫国旗,65位战士在狱中为国捐躯,109人身负重伤。这不屈的歌声就是英勇的战士们用生命谱写的爱国之歌啊!
【推起音乐……压混
当张泽石和我讲起,1953年秋天,他们在即将返回祖国的船上看到两盒大中华香烟的时候,热泪盈眶。
【出张泽石录音
“祖国的香烟啊,大家一看就流眼泪,一千个日日夜夜的那种盼望,再往前一看,那个山谷里面有一个“祖国怀抱”, 那一瞬间,真是跪下来,好好地亲吻一下这片热土。”
【继续推起音乐人声……渐渐结束
四、创作跳出自我 珍贵音响点睛
就创作而言,越大的题材越难写,也越容易空洞。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实属重大题材,不好写。但是《英雄儿女》的题目表现的是一场战争。节目的结尾运用了著名作家魏巍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精彩片段,以及彭德怀元帅当年总结抗美援朝战争时的讲话录音,不仅让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主题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让这个音乐专题节目有了灵魂一样的眼睛。
著名作家魏巍在描写朝鲜松骨峰战斗中这样写道:战后,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在掩埋他们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太紧,分都分不开,以至于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推起交响诗《英雄儿女》第四部分英雄赞歌……压混
今天,当我们带着无限的崇敬,用《英雄儿女》交响诗,再来讴歌父辈的时候,仿佛又听到了彭德怀总司令当年向全世界宣告:
【出历史珍贵音响资料——彭德怀元帅总结抗美援朝战争时的讲话录音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加混响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继续推起交响诗《英雄儿女》第四部分《英雄赞歌》人声合唱……结束
总之,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是一部主题思想和音乐思想完美结合的广播音乐专题节目,它也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用真情奉献给听众的又一部优秀的精文化精品。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
(本文编辑:肖婧为)
关键词:交响诗《英雄儿女》 音乐专题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60周年纪念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在2009年底,委托著名军旅作曲家张千一先生创作了交响诗《英雄儿女》。2010年7月31日晚7点30分,交响诗《英雄儿女》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隆重首演。随后,该剧以音乐专题节目的形式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下称北京音乐广播)中播出,引起强烈反响。该节目以情动人,以乐感人,以理服人,是一部主题思想和音乐思想完美结合的力作。
一、音乐会入笔 交响诗大气
近年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音乐作品不多,如果一个音乐专题节目只用一些老作品,音乐作品的力度不够也没有新意。作曲家张千一创作的这部交响诗《英雄儿女》,虽然时间不到20分钟,但是它以全新的视角描写抗美援朝战争。整个音乐作品大气恢宏,既有熟悉的具有代表性的旋律和歌曲的运用,又有全新创作的张扬旋律,由于音乐作品的基本定位,所以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的风格也一锤定音,呈现出大气恢宏的节目风格。
节目是从播音员(音乐编辑)参加交响诗《英雄儿女》音乐会的首演现场开始描写的,通过音乐会现场演出时的录音和观众激动的掌声进行了场景的描述,然后播音员对这部音乐作品首演进行了时间、地点、事件的交待,语言虽然不多,但是已经把人们带到了《英雄儿女》首演的音乐会的现场,这种创作方式简单、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二、音乐标题清晰 故事强化记忆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管弦乐曲,又称音诗,属于标题音乐范畴。交响诗形式上不拘一格,并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常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为题材,广泛运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表现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交响诗《英雄儿女》通过四个清晰的小标题“遥远的记忆”“情深谊长”“硝烟战火”“英雄赞歌”描写了一场战争。按照交响诗《英雄儿女》的创作脉络,一个个小标题按部就班地进行详细介绍的方式既符合收听习惯,又对听众有一定引导。作曲家张千一对音乐作品画龙点睛式的介绍,更让这部音乐作品立体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对于一个优秀的专题音乐节目来说,单纯的音乐作品介绍显然是不够的,它不仅缺乏节目的厚度,更缺乏节目的思想内涵。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在节目中加进了大量的真实故事和采访,而且它分层次地安排在不同的标题音乐中出现。例如“遥远的记忆”音乐标题的介绍中,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和采访。
随着交响诗《英雄儿女》第一部分《遥远的记忆》歌声响起,一位志愿军老战士泪流满面,他就是当年66军588团的指导员。1950年10月22号上午,他们团突然接到紧急命令,马上就登上了飞驰的列车。
【出火车音效
【继续推起交响诗《英雄儿女》第一部分《遥远的记忆》……压混
【出段将军的录音
“仅仅四十八个小时就到朝鲜了,我们在朝鲜一共参加了四次战役,损失也是很大的。我那个团出去的时候是大概一共2200多人,回来了700多人。晚上行军,向敌人山头上走,过一条小河,结果一排炮过来以后,我们一个机枪班就牺牲在这儿了。”
他们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次战役的时候,他们在汉江沿岸阻击敌人,一打就是五十个昼夜。当时的气温在摄氏零下30度,很多战士冻死、战死在战场上。当部队撤离的时候,他们望着阵地都哭了。
【继续推起交响诗《英雄儿女》第一部分《遥远的记忆》……压混
交响诗《英雄儿女》第一部分《遥远的记忆》,当旋律进行到高潮部分的时候,带有号角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赞歌》主题的出现,象征着年轻的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后,在战场上表现出的英勇和悲壮。
【继续推起交响诗《英雄儿女》第一部分《遥远的记忆》……结束
类似这样的故事和采访在每一个标题音乐中都有,而且它是随着音乐的起伏在不断地递进出现,不仅强化了听众对交响诗中的小标题的理解,更让听众通过一个个动容的细节和故事对这部音乐作品有了永生难忘的记忆。
三、内容富含历史 采访挖掘主题
一个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作品内容能否树立的根基。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的内容就是它翔实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真挚情感的完美结合。
为此次创作,作者看了大量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片和书籍,历史中很多的真实故事和战役不仅使作者潸然泪下,而且也让作者心中涌动出一种创作激情。于是伴随着张千一的交响诗《英雄儿女》,很多真实人物的英雄事迹融到节目中。
例如,节目里对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的描写、上甘岭战役的描写、战俘集中营里志愿军战士护卫国旗的描写和采访,都用具体的历史事例和对人物的生动采访表现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语言不多,但真实、感人、可信。
【推出交响诗《英雄儿女》第四部分《英雄赞歌》……压混
交响诗《英雄儿女》第四部分《英雄赞歌》最激动人心。这旋律也让我想起了当年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在连续43天的争夺战中,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山头上,敌人投射了大量的炸弹和炮弹。当上甘岭战役结束后,阵地上的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山石变成了焦土,尸体和鲜血也覆盖了整个高地。一个坑道里,十几位志愿军战士已经饿死,他们却始终保持着端着冲锋枪要向敌人冲去的姿势。
.......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无论语言、音乐、采访、音效都是通过声音再现的。在广播专题节目中,采访是体现创作者思想和节目思想的手段。《英雄儿女》中就有7段采访的精彩片段,其中最能催人泪下是对战俘张泽石的采访。他声情并貌地讲述志愿军战俘在集中营里的非人生活,以及他们对祖国、对亲人的刻骨思念之情。这段采访很短,但是很精彩,它使节目的内涵在采访中又一次被挖掘。 【出张泽石的歌声《十月一日的红旗》……压混
这是张泽石在音乐会现场激动的歌声。当年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60军180师538团的文化干事。这首歌是他们在战俘集中营中创作的。1951年10月1号,张泽石和战友们,用雨衣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升起在巨济岛的战俘营中。美军强令他们降旗,疯狂镇压。
【出音乐……压混
为了护卫国旗,65位战士在狱中为国捐躯,109人身负重伤。这不屈的歌声就是英勇的战士们用生命谱写的爱国之歌啊!
【推起音乐……压混
当张泽石和我讲起,1953年秋天,他们在即将返回祖国的船上看到两盒大中华香烟的时候,热泪盈眶。
【出张泽石录音
“祖国的香烟啊,大家一看就流眼泪,一千个日日夜夜的那种盼望,再往前一看,那个山谷里面有一个“祖国怀抱”, 那一瞬间,真是跪下来,好好地亲吻一下这片热土。”
【继续推起音乐人声……渐渐结束
四、创作跳出自我 珍贵音响点睛
就创作而言,越大的题材越难写,也越容易空洞。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实属重大题材,不好写。但是《英雄儿女》的题目表现的是一场战争。节目的结尾运用了著名作家魏巍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精彩片段,以及彭德怀元帅当年总结抗美援朝战争时的讲话录音,不仅让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主题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让这个音乐专题节目有了灵魂一样的眼睛。
著名作家魏巍在描写朝鲜松骨峰战斗中这样写道:战后,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在掩埋他们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太紧,分都分不开,以至于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推起交响诗《英雄儿女》第四部分英雄赞歌……压混
今天,当我们带着无限的崇敬,用《英雄儿女》交响诗,再来讴歌父辈的时候,仿佛又听到了彭德怀总司令当年向全世界宣告:
【出历史珍贵音响资料——彭德怀元帅总结抗美援朝战争时的讲话录音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加混响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继续推起交响诗《英雄儿女》第四部分《英雄赞歌》人声合唱……结束
总之,专题音乐节目《英雄儿女》是一部主题思想和音乐思想完美结合的广播音乐专题节目,它也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用真情奉献给听众的又一部优秀的精文化精品。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