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教育认证是在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简称认证协会)领导下组织开展的,由专门职业协会、学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的,针对高等教育中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凡是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设立的工科本科专业,且属于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的认证专业领域,并已有三届毕业生的,均可自愿申请认证。目前已开展了机械、计算机等14个专业领域(除土建类)的认证工作,截止2013年底,已对274个专业点进行了认证,其中249个获得通过。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不仅可以发现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促进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声誉,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按照职业工程师的要求,取得工程师执业资格,实现“国际学位互认”。 因此,学校、专业重视工程教育认证,按照其理念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十分必要。
  一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1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组成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 [1]。其中通用标准包括7个要素: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各专业在7个要素中的特殊要求,不是单独的指标。
  2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基本特点
  第一,以“产出导向”(Outcome-based)为基本原则,重点看全体学生的产出成就,即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课程体系、师资、支持条件等,这些都是保证和支撑学生产出的,并要求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学生成就评估体系。第二,以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即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学校、专业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内评价机制,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并通过用人单位等社会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使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持续改进的实现有赖于有效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第三, 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Students-centered),将学生作为学校和专业的首要服务对象,紧紧围绕学生的培养,根据对学生的期望设计培养方案,关注全体学生的表现,将学生的满意度作为能否通过认证的重要指标。
  二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七个要素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始终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在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的保障下促进各类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并通过完善的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进行持续改进,最终保证学生达到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该培养体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导向,无论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以能力培养为牵引,同时遵循面向行业企业开放的新观念,及时获取工程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信息,培养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2],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到能力达成为目标的转变。
  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3]。培养目标是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指针,贯穿于培养过程的始终,课程体系的设置、软硬件条件的支持、师资队伍的配备等都是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培养目标既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也要体现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具备的能力和事业发展的预期,避免口号式的描述。必须是明确的、可衡量的、公开的,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定位,明确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人才的主要就业领域与性质、主要的社会竞争优势。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家长、老师、用人单位等了解培养目标,通过走访用人单位、毕业生反馈等方式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定期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修订。
  2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即出口要求,是本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支撑。毕业要求要依据培养目标来制定,即每一项毕业要求要支持培养目标中相应能力的达成,还要覆盖认证标准中所列出的10条基本要求。
  毕业要求对日常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即每项要求不是凭空想象,必须要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承担,同时还要有相应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其达成度。例如毕业要求第一条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和工程职业道德”,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专业课导论以及听取相关报告等教学活动来获得,并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根据试卷及考试成绩进行达成度的评价。
  3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实现的依托,具体包括课程名称、性质、课时、学分、考核形式、课程大纲、教学计划等。课程体系要根据毕业要求进行设置,并满足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及补充标准的要求,其中专业类课程应根据学校自身优势和特点进行设置,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完整,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涵盖通识课程、学科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交叉与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等,使学生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每门课程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具备哪些知识、获得哪些能力,进而支撑毕业要求的哪些能力和培养目标哪些内容的实现。课程体系要全部覆盖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听取他们的建议,才能培养与时俱进的、企业真正需要的毕业生。
  4 师资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大学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吸引优秀师资,关注教师发展,稳定师资队伍。制定合理的职称评聘、岗位考核、奖惩激励等机制,鼓励教师投身教学一线,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工程开发、培训进修、对外交流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4]。由于工程教育的特性,教师除了数量和结构满足教学需要外,还要求一定比例的教师具有工程背景,即不仅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娴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目前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因此,要创造条件安排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和工程单位挂职锻炼,还要积极聘请企业或行业界高水平专家作为兼职教师走进课堂。教师还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明确自身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从规范教学过程的每项活动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5 支持条件
  支持条件的作用是有利于学生达成预期培养目标,包括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计算机、网络、图书资料、教学经费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等,还包括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支持条件是教学过程得以实施的基础,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基础,除要满足教学需要外,还要满足《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以及专业的特殊规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要保证这些资源在本科生教育中得到有效利用。
  6 持续改进
  专业应建立一个完善的持续改进体系,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教学活动实施持续有效地改进。持续改进主要通过各种评估与评价来实现,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制定改进措施之后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价,形成闭环,进入持续改进的循环。评价机制包括:(1)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对主要教学环节设置明确的质量要求,规定每个环节的主要执行者与责任者,并定期进行评估,如学期教学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领导专家和教学督导听课,以及各种专项评估;如教材选用审核、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监控、实验室专项评估、毕业实习专项评估等。这属于校内循环系统,主要评估毕业生每项能力要求的达成度,并根据评价反馈改进培养过程和毕业要求。(2)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用人单位评价制度,邀请校友、家长、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座谈,以及开展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这属于校外循环系统,主要评估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根据评价反馈改进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3)进行课程评价,通过考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实现课内循环,评估每门课程是否达到出口要求,并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活动。
  持续改进除了从教学管理制度上进行规范外,还要在各环节建立规范的文档记录制度。从工程教育的认证标准可以看出,很多地方除了要求建立评价制度外,关键是提供有效“证据”证明确实做了,且进行了整改。如培养目标达成评价记录、课程评价记录、学生指导工作的评价及改进记录等。
  总之,人才培养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工程教育认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的新颖育人理念,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方向。各专业应在深刻领会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协调一致,师资队伍、支持条件支撑充分,持续改进保障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在保证达到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秘书处.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EB/OL].http://ceeaa.heec.edu.cn/column.php?cid=17.
  [2]王光明,刘昭明,郑立文.地方工科院校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初探[J].纺织教育,2012,27(2):111-114.
  [3]邓士军. 论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概念其及关系[J].中国科技博览,2012(3):235-236.
  [4]刘建新,杨林,何兆益.论专业认证背景下交通类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2(4):98-100.
其他文献
广播电台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舆论工具,其根本任务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提高节目质量为生命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电台的财务会
本报讯(记者徐光明)记者近日获悉,景德镇陶瓷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等10所江西高校成为该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江西省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将努力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
期刊
摘要用音乐的特殊功能将母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孩子在快乐中亲近和传承我们祖先留下的经典。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创作“新学堂乐歌”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儿童 新学堂乐歌 意义  中图分类号:C62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血液与骨髓。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具有民族特色的
当前我国动画产业还处于发展和不断摸索的阶段,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国外动画元素,中国动画渐渐迷失了方向,被大量的抄袭和模仿充斥着。如何运用中国式动画角色设计思维,打造出独
1病例报告患者男,18岁。士兵。30min前在野外作业时不慎被毒蜘蛛咬伤左前臂,局部出现灼热和剧烈刺痛感,并伴头晕、恶心等,遂来卫生所就诊。查体:血压100/70mmHg,脉搏90/min。
笔者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一部承担着2013级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英语教学理论,结合我校文理结合和一本二本专业并存的现状,学院决定对2013级新生实施分级教学。  在2013级2577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B级共187人。笔者在教学中发现,B级学生较AC两级具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B级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好学,能很好地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和完成
期刊
培养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地方高校的教育功能定位。在教学与就业的对接过程中,“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青睐,即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
期刊
本文提出用化学腐蚀方法加工切型为x+5°,厚度为0.1mm 以下薄型石英音叉振子。该法是在镜面抛光的晶片双面分别蒸铬和蒸金,经涂胶后,双面可光刻出音叉的外形和电极线条,再经
一季度,在美元指数中期维持强势、市场对于美国是否出台QE3预期波动较大以及印度黄金消费需求锐减30%的几个重要因素影响下,走出了一波冲高回落后盘整的走势。但从长期来看,支持因素依然存在,黄金长期上行趋势并没有明显改观。    刚刚过去的2012年第一季度,黄金价格走势可谓先扬后抑,但总体上属于宽幅震荡,未出现单边行情。季节性需求,尤其是印度需求、美元变动及避险需求,是持续影响金价波动三大核心影响因
近几年来一系列的医患纠纷问题使大众的目光投注到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医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层次的人才后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