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认为低段的语文拓展课程可以借助绘本来开展。围绕核心素养,精选绘本材料,选择适合低段孩子阅读的绘本;借助绘本学习,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孩子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的空间,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意表达,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绘本;绘本教学;拓展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核心素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鍵词,我们的教学也应当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文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而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么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就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进行拓展延伸,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进行语文拓展课程教学刻不容缓。如何通过语文拓展课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进行新课改革的初衷。低年级的语文拓展课程,我选择了绘本悦读课程,通过绘本悦读,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我想用三句诗来谈谈我与绘本悦读课程的小故事。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底蕴
如何让绘本悦读课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需要我们教育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2016年9月,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从未教过一年级的我,要带领24个小朋友开启新的学习生活。为此,我特意拜读了薛瑞平老师所著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想从薛老师身上取经。通过理论学习,我的内心更充实了。2016年11月,我去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绘本阅读教学。通过充电式的学习,我意识到也可以借助绘本开设语文拓展课程,来提升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为此,我找来“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和《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通过这两本书的阅读,我对绘本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论是现场培训,还是理论学习,我实行语文拓展课程——绘本悦读教学的底气更足了。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有激情
在拓展课程改革的这场热潮中,我们要勇于推波助澜,不管前行途中有多少险滩、暗礁,我们都应义无反顾地投入。
杭州归来,我踌躇满志,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绘本阅读教学之中。一年级孩子该读哪些绘本?怎样借助绘本阅读提升孩子的孩子素养?这两个问号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经过千挑万选,我选择了《好神奇的小石头》这本绘本。朱自强先生如此评论这绘本:封面中间有一个个的洞,这些洞“别有洞天”——洞虽然只有一个,就是小石头的形状,可是,随着小石头的转身,这个形状就神奇地变成了新事物。作家在不停转身的小石头上,简单地添上几笔,石头就变成了小老鼠、小刺猬、小企鹅……就是这看似简单的寥寥几笔,却叩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从而在润物细无声处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我在自己班里上了一节绘本阅读课。课堂上,小朋友看着小石头不停地变变变,一个个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地去猜测:变成了什么?课堂上小手林立,气氛十分活跃。通过猜测想象、模仿表达、创意创作等活动,展现了孩子们惊人的创造想象力,发展了孩子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思考、表达、创作等综合能力。同时,我还发起了“大家一起读绘本”的活动,每个小朋友买5本绘本,大家轮流一起读。通过这样的绘本阅读引领,孩子们阅读绘本的兴趣高涨。
三、领异标新二月花——有创新
成功不是复制的,创新才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如何才能让绘本阅读教学有自己的特色?我精心设计了让孩子创作绘本的活动,孩子天性爱创造,天生是个艺术家,他们喜欢写写画画,这种天性,可以在绘本学习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阅读《好神奇的小石头》之后,就带着孩子们进行了绘本的再创作: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的小石头还会变成什么呢?我们学做小诗人来写一写。
孩子们有的编创成:“小白云,真可爱,飘到东来飘到西。”“小蜜蜂,去采蜜,飞到东来飞到西。”……
创作完毕,我又趁热打铁:孩子们,既然这么会变魔术,就让我们拿出画笔也来变一变魔术吧。同时再配上你们自己写的儿歌就更棒了。虽然孩子们创作充满稚气,但我们要尤其珍惜孩子们这些最原始最纯真的创作。每一笔都是来自孩子们心灵的语言,每一幅画都是童眼里的美好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一笔一画中,学生的想象在升腾,思维的逻辑性在加强,表达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提升。
我把孩子们创作的作品,整理成一本绘本。告诉孩子:“我们自己也能创作绘本了!你们一个个都是作家、画家,真了不起!我们给我们自己创作的绘本来取一个名字吧。”孩子们雀跃不已,纷纷出主意。有的说取名叫“会变魔法的小石头”,有的说“好厉害的小石头”,还有的说“小石头变变变”。最后,小朋友们一致选取了《小石头变变变》。师生共同完成了绘本的封面。我们把孩子们绘制的绘本,放在班级的书架上,大家轮流阅读,创作得到了更好地共享。我还鼓励孩子把自己创作的绘本推荐给家人或其他小朋友,也许在推荐的过程中,他们又有了新的创造。
回望绘本悦读之路,有初尝成功的喜悦,有萦绕心头的莫名感动,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但我坚信,绘本悦读的路上,不仅仅只有我们教育人蜗行摸索的身影,更有孩子们的欢歌笑语相伴。
(编辑:陈岑)
【关键词】绘本;绘本教学;拓展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核心素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鍵词,我们的教学也应当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文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而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么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就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进行拓展延伸,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进行语文拓展课程教学刻不容缓。如何通过语文拓展课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进行新课改革的初衷。低年级的语文拓展课程,我选择了绘本悦读课程,通过绘本悦读,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我想用三句诗来谈谈我与绘本悦读课程的小故事。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底蕴
如何让绘本悦读课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这需要我们教育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
2016年9月,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从未教过一年级的我,要带领24个小朋友开启新的学习生活。为此,我特意拜读了薛瑞平老师所著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想从薛老师身上取经。通过理论学习,我的内心更充实了。2016年11月,我去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绘本阅读教学。通过充电式的学习,我意识到也可以借助绘本开设语文拓展课程,来提升孩子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为此,我找来“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和《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通过这两本书的阅读,我对绘本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无论是现场培训,还是理论学习,我实行语文拓展课程——绘本悦读教学的底气更足了。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有激情
在拓展课程改革的这场热潮中,我们要勇于推波助澜,不管前行途中有多少险滩、暗礁,我们都应义无反顾地投入。
杭州归来,我踌躇满志,不遗余力地投入到绘本阅读教学之中。一年级孩子该读哪些绘本?怎样借助绘本阅读提升孩子的孩子素养?这两个问号一直萦绕在我心头。经过千挑万选,我选择了《好神奇的小石头》这本绘本。朱自强先生如此评论这绘本:封面中间有一个个的洞,这些洞“别有洞天”——洞虽然只有一个,就是小石头的形状,可是,随着小石头的转身,这个形状就神奇地变成了新事物。作家在不停转身的小石头上,简单地添上几笔,石头就变成了小老鼠、小刺猬、小企鹅……就是这看似简单的寥寥几笔,却叩开了孩子们想象的大门,从而在润物细无声处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我在自己班里上了一节绘本阅读课。课堂上,小朋友看着小石头不停地变变变,一个个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地去猜测:变成了什么?课堂上小手林立,气氛十分活跃。通过猜测想象、模仿表达、创意创作等活动,展现了孩子们惊人的创造想象力,发展了孩子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思考、表达、创作等综合能力。同时,我还发起了“大家一起读绘本”的活动,每个小朋友买5本绘本,大家轮流一起读。通过这样的绘本阅读引领,孩子们阅读绘本的兴趣高涨。
三、领异标新二月花——有创新
成功不是复制的,创新才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如何才能让绘本阅读教学有自己的特色?我精心设计了让孩子创作绘本的活动,孩子天性爱创造,天生是个艺术家,他们喜欢写写画画,这种天性,可以在绘本学习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阅读《好神奇的小石头》之后,就带着孩子们进行了绘本的再创作: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的小石头还会变成什么呢?我们学做小诗人来写一写。
孩子们有的编创成:“小白云,真可爱,飘到东来飘到西。”“小蜜蜂,去采蜜,飞到东来飞到西。”……
创作完毕,我又趁热打铁:孩子们,既然这么会变魔术,就让我们拿出画笔也来变一变魔术吧。同时再配上你们自己写的儿歌就更棒了。虽然孩子们创作充满稚气,但我们要尤其珍惜孩子们这些最原始最纯真的创作。每一笔都是来自孩子们心灵的语言,每一幅画都是童眼里的美好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一笔一画中,学生的想象在升腾,思维的逻辑性在加强,表达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提升。
我把孩子们创作的作品,整理成一本绘本。告诉孩子:“我们自己也能创作绘本了!你们一个个都是作家、画家,真了不起!我们给我们自己创作的绘本来取一个名字吧。”孩子们雀跃不已,纷纷出主意。有的说取名叫“会变魔法的小石头”,有的说“好厉害的小石头”,还有的说“小石头变变变”。最后,小朋友们一致选取了《小石头变变变》。师生共同完成了绘本的封面。我们把孩子们绘制的绘本,放在班级的书架上,大家轮流阅读,创作得到了更好地共享。我还鼓励孩子把自己创作的绘本推荐给家人或其他小朋友,也许在推荐的过程中,他们又有了新的创造。
回望绘本悦读之路,有初尝成功的喜悦,有萦绕心头的莫名感动,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但我坚信,绘本悦读的路上,不仅仅只有我们教育人蜗行摸索的身影,更有孩子们的欢歌笑语相伴。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