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角度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8c4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辅以其他文学批评理论,通过分析林语堂和亚瑟韦利的《道德经》英译本,试图阐述译者在文学翻译中不同时期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本文认为,译者在翻译的各个阶段中分别扮演了:阅读者、研究者和创作者的角色。
  【关键词】道德经;译者;阅读者
  一、引言
  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活跃的力量。历来中西译论中都少不了对于译者的评述;但是这些评述中大多是探讨译者应当具备的能力及视野。而本文则是从实际译作出发,结合接受美学理论来探讨译者在翻译中的不同身份任务。翻译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欣赏阅读,分析阅读,文本再现。因此,译者的三个角色分别是:阅读者,研究者和创作者。
  二、译者作为阅读者
  阅读是翻译的首要阶段,是理解文本的过程。阅读行为包含了两个参与者:文本和译者。他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形成了译者对文本的理解。
  文学文本和我们所熟知的文学作品不同。伊塞尔指出文学作品有两极:艺术极和美学极。前者所指涉的是作者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和后者意味着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构建出来的作品。而文学作品既不等同于前者,也不等同于后者,它居于两者之中。因此,整篇论文中所谈到的文学文本均是指尚未被读者所阅读的作品。
  那么,在文学文本中有什么?伊塞尔认为文本具备一定的现实性,不过这种现实性并不是已存现实世界的反映,而是一个在文本宇宙中构建出来的全新世界。接受美学借用英伽登的图式理论,将文学文本视为一个充满意义空白的图式结构,拥有不同的层级,在每个层级都存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便是文学文本的“召唤结构”,产生“动力性”,吸引读者参与到文本叙述的事件中,并为他们提供解释和阐释的自由。
  《道德经》是为世人所熟知的中国哲学典籍,区区五千字,却蕴含了深奥难解的内涵。它在上述的各个层面上体现出文本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首先是语音语调层。汉语是表意文字。同一种拼音,带有不同声调所组成的字会有截然不同之意。此外,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读音,不同的意思;这都对理解原文构成了困难。其次,在语义构建层面上,中文语法中没有明显严格的规定限制主语宾语,单复数,时态和人称;向来以意合成句。第三个层面是文学修辞格。《道德经》虽是哲学典籍,却少不了文学性。诗性的语言中使用了多种文学修辞格。如比喻(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隐喻(上善若水),对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修辞问句(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第四个层面是意境意象层。在《道德经》中多次出现“圣人”,“有道者”,这都是独具中国文化意义的词语,且在不同章节中,有不同的所指。最后是思想感情层。它涵盖了作者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这是理解文学文本的的关键以及难点所在。
  三、译者作为研究者
  译者,作为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理解原作。但是,这仅仅只是翻译的第一步。译者不应当满足于对文本的粗浅欣赏,还应当对原文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因此,译者还应该是研究者,确定所要翻译的内容,以及所要采用的翻译策略。
  亚瑟韦利具备多年翻译经验,形成了独有的文学理念。他拒绝维多利亚式的诗歌,译诗时打破传统抑扬格五音步,大胆在译诗中采用自由体。对于翻译,他认为,翻译所求绝对不是对等,而是风格上的一致。文学翻译应坚持“文学性”,也就是说译作应能够让译语读者读懂。在所译《道德经》的序言中,他说到,他所极力呈现的是“历史性翻译”而不是“经书式翻译”。前者所追求的是文本原本之意,后者所表达则是文本于后世之价值。因此,在翻译中,他将重心放置于原意而不是其文学性,辛苦考究文字,使用了大量注释,只为让读者明白原文真正意义。
  林语堂则有所不同。他学贯中西,对翻译有其独到见解。他提出的翻译三原则:“忠实,通顺,美”,在翻译中也是贯彻始终。他所在乎的不仅仅是内容,意涵,还有原文的美感。
  四、译者作为创作者
  原作是文学作品,那么译作也应当是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艺美学经验,而文学的功能是激发人的思维,想像和认识,沟通人们的心灵。而完成这一功能的往往是意象。翻译就是去解码意象,再重新构建意象。
  在具体的翻译中,能够看到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于文本不同的理解,对两位译者所带来的影响。
  ●《道德经》
  林语堂将其译作命名为《老子的智慧》,因为在书中,他不仅翻译了五千字道德经,还运用了庄子的思想来进一步解释老子的言语。亚瑟韦利则是翻译为《道与德:道德经研究以及在中国思想上的地位》,其中也表明了他对于道和德的理解。
  ●道
  “道”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也是道家思想的基石。在书中出现多达76次,而且在不同的语句中甚至有不同的意思。林语堂和亚瑟韦利对于这一字有着不同的理解。林语堂将其视为宇宙的力量,万事万物的源头,因而将其音译为“tao”。亚瑟韦利将其理解为道路,天路,因而译为“the way”。
  ●德
  “德”是此书中的另一个关键词。在书中出现了44次。道与德是不可分割的。道是模糊的,难以捉摸的,但当运用于现实事务中,便可称之为德。林语堂按照翻译道的方法,将其译为“teh(character)”,留待读者去填补其中之意。韦利将其译为“the power”,为读者表现出了道与德的关系。
  五、结语
  通过对两位译者的《道德经》译本分析,本文认为译者在不同的翻译阶段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为阅读者,阅读文学文本,译者结合自身的经历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构建中。而后作为研究者,译者深入探究文本。最后作为创作者,译者重新构建一部文学作品,实现文学功能。
  参考文献:
  [1]Holub,Robert C.(1984).Reception Theory:A Critical Introduction[M].London:Routledge.
  [2]林语堂.论翻译[A].罗新璋,翻译论集[C],417-432.北京:商务印书馆.
  [3]孙文琰.(2013).《道德经》亚瑟·威利英译本的生态翻译学三维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4]章国峰.(1993).文学批评的新范式--接受美学[M].海口:海南出版社.
其他文献
王川岳教授说,一种真正的思考,总是将自己的理论置于国际文化大视野中,去思考中国文化身份艺术身份问题,所触及的学术前沿问题往往需要相当的学术勇气和理论眼光,关注现代中国的文化身份书写从文字诞生并被书写时开始,书法就从来不是单纯的艺术现象而是以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出现。  要说中国文化与书法二者的关系,还要参阅王川岳教授的“指纹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指纹。  《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的水墨动画片在国际动画领域有重要的地位,是六十年代中国原创动画中的一朵奇葩,曾经获得很多的国际大奖。现在,以水墨动画形式出现的影视作品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与传统的水墨动画不同的是,它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还有着自身新的特点。中国的水墨动画在电脑技术的帮助下,在将来的发展中,将有更为辉煌的发展与成就。  【关键词】水墨动画;特色;发展趋势  一、中国水墨动画的概述  水墨画是中国的一
期刊
【摘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结合教学实践,教学方法,阐述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法;教学体会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学科,由于随机现象的普遍性决定了该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在工、农、医、经济、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已被高等院校的许多专业列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1.引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学校理工
期刊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个时期。由于不间断的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促使了胡、汉杂居和民族之间的空前的融合,多元化的文化造就了这个思想上自由解放、个性张扬的特定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秦汉以来一直崇尚的儒学产生裂变并逐渐趋向衰微,于是源于老庄的玄学思想流行起来,崇尚思辨、注重审美、向往自然、追求超逸的人生价值观影响着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文人们对玄学的追求
期刊
一、竭力提升学生思维的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设法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认知要求、社会要求和情感要求,其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出与学习任务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的假设,让学生进行选择、利用和强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思维方式上渐入佳境、走向成熟。  例如,在“光电效应”的教学中,做好光电效应演示实验是关键。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锌板由于飞出电子
期刊
【摘要】家族小说中人物众多,但又能找到一些共有的原型,本文主要使用格雷马斯的行动员模型理论来分析四部家族小说中的人物,从而探讨四部家族小说中人物的角色功能。  【关键词】格雷马斯;行动元;行动元模型  一、原理论述  (一)行动元和行动元模型  在《故事形态学》中,普罗普通过分析神奇故事中的变与不变因素,找出了神奇故事中的七种角色和31种功能,得出:在世界众多的神奇故事中,人物各种各样,但是人物的
期刊
解题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反思,它是对解题活动的深层次的思考;是进一步深化、整理和提高的过程;是进一步开发解题智力的过程;是一种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由于中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解数学题,有时由于
期刊
我學出先自顏楷入手,繼學褚遂良、歐楷、二王,再到漢隸、魏碑,來吸取前人古樸而高遠的書法理念。本幅作品以《九成宮》為基本創作取向,由於創作能力尚不成熟,故不摻雜其他書體筆意,儘量與原碑風格一致。  在創作之前,首要是臨摹,臨帖是基本功訓練,創作的靈感從臨帖中來。無論是對臨、默臨、意臨等,其作用都是學習和積累,也可以說是為創作進行的儲備。臨帖時最忌死臨,即在具備一定基礎時不能再去做毫不走樣的模仿。在已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追求健康已成为大众的热门问题。大众健身生活化已成为人们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田径运动在大众健身中的运用与发展等价值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田径运动运用于大众健身的普及程度如何,怎样使其更好地融入全民健身活动中,更好被大众所利用,是所有体育工作者的责任。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田径健身项目会越来越得到关注和重视,并广泛普及开来。  【关键词】田径运动;大众;
期刊
【摘要】从“美”的字形结构出发探讨美的原初义及审美意识的起源,是当代颇具研究价值的创新视角。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字学家对古字“美”的造字法及本义研究的各种观点中探看中国古代先民美意识的起源,以期对“美”有进一步地体悟。  【关键词】“美”字;六书;审美意识;起源  一、引言  随着西方美学思想在中国的流行,中国学者发掘本土美学思想的热情逐渐高涨。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美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