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米芾独创了“米氏云山”山水画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文人画家和院体画家,并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绘画史,在山水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对米芾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简要探究米芾的山水画和绘画美学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米芾;山水画;米点山水;美学思想;二米
五代十国,北方形成了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风格;南方形成了以董、巨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风格。北方山水画从荆浩以后,还出现了关仝、李成、范宽,三人继承了以水墨为主的北方山水画风,世称“三家鼎峙,百代标程”;而在江南山水画这个领域里,董、巨之后,米芾米友仁父子异军突起,开创了云雾迷蒙的“米氏云山”,丰富了江南山水画体系中的表现形式。
一、米芾的生平和习性
米芾(1051年-1107年),湖北襄阳人,一开始名黻,30岁之后改成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米芾和他的画一样,是个非常随心的人。他的个性怪异,玩世不恭,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二、米芾独创“米点山水”及其绘画美学思想
米芾独创了“落茄点”之法,他的山水画绘画风格特征最明显的就是用毛笔侧卧蘸以淡水墨横点。完全突破传统的勾皴擦染体系,自成一派。米芾作画的技法大致如下:在画山石大轮廓的时候,先用毛笔蘸清水润湿画面,然后用适量淡墨渍染,再用稍重的墨浓破淡破出层次,最后用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稍浓一点的横点层层叠压积墨,并且注意画面的留白,随心且恰到好处,笔触感清晰可见。画山的时候,往往在山的上半部分用的墨色略浓而且用笔稍密,山的下半部分则相反,用的墨色会略淡且用笔稍疏,形成明显的层次对比。米芾画中山石不勾轮廓基本都是用横点写出。云气空勾,然后用淡墨渲染。中墨一笔画出树干,叶子用大混点,山脚用淡墨没骨横扫,基本不见皴笔。某些地方用清水冲洗,也是特点之一。
因为米芾在绘画时用毛笔蘸清水湿润画面打底,再在此基础上用淡水墨稍加渍染,不勾勒山石的轮廓线条,加上湿墨点之,墨和水的晕染,使画面浓淡相渗,界限模糊,浑然一体,让画面形成一种湿润感和朦胧美。就算不画云气和雾气,画面也呈现出云雾缭绕的感觉,并且有一种雨后山川的既视感。所以有人称之为“米氏云山”。
以往的说法称米芾的绘画技法特点是来源于董、巨的,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米芾的绘画风格自成一派是师法传统并不只是来自董、巨。米芾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而且还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但是他玩世不恭,恃才傲物,喜欢说一些失实过中的语言和观点。只要是那个时代为人称赞的东西,他都要贬低,他自己推崇的则是别人忽视的一些东西,这与他自命清高,标新立异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审美观的独特。当时不怎么被重视的董、巨山水,米芾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极为推崇,被米芾称为神作,他是董、巨山水的伯乐,是他最先发现并高度推崇董、巨山水的绘画价值。但是米芾与他们的绘画风格联系并不大,董、巨的山水主要是线性皴法中的披麻皴为主要表现手法,而米芾的画面则多是横点,与以往传统表现手法不一样的“米点山水”乃是由米芾独创的。
米芾并不喜欢当时盛行的雄伟险峻的北方山水画派,唯独钟意南方山水的平远之景。而且,米芾也反对当时金碧辉煌、技法工整精细的学院派。他主张的是描绘“有无穷之趣”的山水作品。米芾觉得绘画的作用应该是“自适其志”的,而不是作为一种装饰工具去装饰美化皇室。绘画的整体风貌应该是真意可爱,清润秀丽的,不应该是雄伟壮观,险峰陡崖的。这一点也与庄子的精神不谋而合了。这两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以后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规定了范围。
三、米芾的成就及画史地位
米芾独创的米点山水,因为与众不同,风格别出心裁,在山水画史上非常引人注目。从晋宋以后,山水画中的山石轮廓都是用线条勾勒而出,用青绿填色,之后才慢慢出现各种皴法来表现山石。到了唐末五代,荆浩写了“六要”,强调笔墨的运用,那时的山水画更加注重笔墨在画面构成上的表现。到了宋代,山水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但是绘画技法大多是运用勾、皴、点、染等,画面构成也是笔墨兼有。米芾则打破勾皴擦染的传统画法,自成一派,画面全是侧锋卧笔横点点出,有墨而无笔。山水画一直到五代宋处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后人学习前人,很难有独领风骚之人。米芾则别出心裁,独创了别具一格的绘画表现形式“落茄点”,至此,“米点山水”就以崭新的绘画图式语言出现在了山水画史上,其独特的魅力为中国的绘画史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后世有着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影响。
“意过于形”四个字恰当的概括出了米芾绘画作品的特点仅仅是用来抒发一些文人诗词之外的小情趣而已。他的画大多都是用淡淡的水墨先晕染浸湿,再用毛笔侧锋横卧点出。山石的轮廓,空间关系等都只是简单的概括交代。”米点山水“虽然另辟蹊径,但是因为绘画特点的局限性,不能算得上是中国山水画的正宗,在山水画史上只能被归位别派。
四、“二米”的影响
“米氏云山”虽然是米芾独创,但是米芾的成就主要是在书法上,山水画少之又少。米芾在山水画上的成就不如他的长子米友仁成熟。最能体现米氏云山创作手法的存世绘画作品应当是米友仁的代表作品《潇湘奇观图》。米氏云山虽然是别派的存在而没有被沿袭发展,但是他在绘画史上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冲击了当时的正统绘画,它的影响力不仅在于绘画图式语言的前所未有,更在于它的山水画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独具魅力的米氏云山里蕴含的绘画美学思想即“寄兴游心”和“墨戏”,对后来的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建设贡献了一份力。“文人画”尽管历史悠久,但是追根溯源“文人画”是从苏轼、米芾这里开始的。他们不仅有文人画理论,同时还付诸于实践,不管像与不像,绘画只是“借物写心”,玩弄笔墨趣味来抒发“胸中盘郁”。后世理论多来自于此。
总之,米氏云山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人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董其昌“南北宗论”也深受其影响,他的“南宗”说就是以董源和米氏云山的绘画美学思想建立起来的,元代文人用诗、词、文题画最盛兴,一直到明清也是,这便是深受苏轼和米芾的影响,风靡一时,所以“米氏云山”应当在绘画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修订版)[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 徐书城.重评“米点山水”[J].美术史论,1995年第2期
[3] 秦仲文.论米芾父子的画风[J].光明日报,1961.3.
[4]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三联.2018.6.
[5] 李秋喜.米芾与米家山画法[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1
作者简介:
毕小莉(1993.1—),女,汉族,籍贯:河北保定人,湖北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艺术研究,研究方向:山水画。
关键词:米芾;山水画;米点山水;美学思想;二米
五代十国,北方形成了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风格;南方形成了以董、巨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风格。北方山水画从荆浩以后,还出现了关仝、李成、范宽,三人继承了以水墨为主的北方山水画风,世称“三家鼎峙,百代标程”;而在江南山水画这个领域里,董、巨之后,米芾米友仁父子异军突起,开创了云雾迷蒙的“米氏云山”,丰富了江南山水画体系中的表现形式。
一、米芾的生平和习性
米芾(1051年-1107年),湖北襄阳人,一开始名黻,30岁之后改成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米芾和他的画一样,是个非常随心的人。他的个性怪异,玩世不恭,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二、米芾独创“米点山水”及其绘画美学思想
米芾独创了“落茄点”之法,他的山水画绘画风格特征最明显的就是用毛笔侧卧蘸以淡水墨横点。完全突破传统的勾皴擦染体系,自成一派。米芾作画的技法大致如下:在画山石大轮廓的时候,先用毛笔蘸清水润湿画面,然后用适量淡墨渍染,再用稍重的墨浓破淡破出层次,最后用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稍浓一点的横点层层叠压积墨,并且注意画面的留白,随心且恰到好处,笔触感清晰可见。画山的时候,往往在山的上半部分用的墨色略浓而且用笔稍密,山的下半部分则相反,用的墨色会略淡且用笔稍疏,形成明显的层次对比。米芾画中山石不勾轮廓基本都是用横点写出。云气空勾,然后用淡墨渲染。中墨一笔画出树干,叶子用大混点,山脚用淡墨没骨横扫,基本不见皴笔。某些地方用清水冲洗,也是特点之一。
因为米芾在绘画时用毛笔蘸清水湿润画面打底,再在此基础上用淡水墨稍加渍染,不勾勒山石的轮廓线条,加上湿墨点之,墨和水的晕染,使画面浓淡相渗,界限模糊,浑然一体,让画面形成一种湿润感和朦胧美。就算不画云气和雾气,画面也呈现出云雾缭绕的感觉,并且有一种雨后山川的既视感。所以有人称之为“米氏云山”。
以往的说法称米芾的绘画技法特点是来源于董、巨的,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米芾的绘画风格自成一派是师法传统并不只是来自董、巨。米芾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而且还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但是他玩世不恭,恃才傲物,喜欢说一些失实过中的语言和观点。只要是那个时代为人称赞的东西,他都要贬低,他自己推崇的则是别人忽视的一些东西,这与他自命清高,标新立异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审美观的独特。当时不怎么被重视的董、巨山水,米芾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极为推崇,被米芾称为神作,他是董、巨山水的伯乐,是他最先发现并高度推崇董、巨山水的绘画价值。但是米芾与他们的绘画风格联系并不大,董、巨的山水主要是线性皴法中的披麻皴为主要表现手法,而米芾的画面则多是横点,与以往传统表现手法不一样的“米点山水”乃是由米芾独创的。
米芾并不喜欢当时盛行的雄伟险峻的北方山水画派,唯独钟意南方山水的平远之景。而且,米芾也反对当时金碧辉煌、技法工整精细的学院派。他主张的是描绘“有无穷之趣”的山水作品。米芾觉得绘画的作用应该是“自适其志”的,而不是作为一种装饰工具去装饰美化皇室。绘画的整体风貌应该是真意可爱,清润秀丽的,不应该是雄伟壮观,险峰陡崖的。这一点也与庄子的精神不谋而合了。这两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以后的文人画奠定了基础,规定了范围。
三、米芾的成就及画史地位
米芾独创的米点山水,因为与众不同,风格别出心裁,在山水画史上非常引人注目。从晋宋以后,山水画中的山石轮廓都是用线条勾勒而出,用青绿填色,之后才慢慢出现各种皴法来表现山石。到了唐末五代,荆浩写了“六要”,强调笔墨的运用,那时的山水画更加注重笔墨在画面构成上的表现。到了宋代,山水画虽然表现形式不完全一致,但是绘画技法大多是运用勾、皴、点、染等,画面构成也是笔墨兼有。米芾则打破勾皴擦染的传统画法,自成一派,画面全是侧锋卧笔横点点出,有墨而无笔。山水画一直到五代宋处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后人学习前人,很难有独领风骚之人。米芾则别出心裁,独创了别具一格的绘画表现形式“落茄点”,至此,“米点山水”就以崭新的绘画图式语言出现在了山水画史上,其独特的魅力为中国的绘画史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后世有着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影响。
“意过于形”四个字恰当的概括出了米芾绘画作品的特点仅仅是用来抒发一些文人诗词之外的小情趣而已。他的画大多都是用淡淡的水墨先晕染浸湿,再用毛笔侧锋横卧点出。山石的轮廓,空间关系等都只是简单的概括交代。”米点山水“虽然另辟蹊径,但是因为绘画特点的局限性,不能算得上是中国山水画的正宗,在山水画史上只能被归位别派。
四、“二米”的影响
“米氏云山”虽然是米芾独创,但是米芾的成就主要是在书法上,山水画少之又少。米芾在山水画上的成就不如他的长子米友仁成熟。最能体现米氏云山创作手法的存世绘画作品应当是米友仁的代表作品《潇湘奇观图》。米氏云山虽然是别派的存在而没有被沿袭发展,但是他在绘画史上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甚至冲击了当时的正统绘画,它的影响力不仅在于绘画图式语言的前所未有,更在于它的山水画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
独具魅力的米氏云山里蕴含的绘画美学思想即“寄兴游心”和“墨戏”,对后来的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建设贡献了一份力。“文人画”尽管历史悠久,但是追根溯源“文人画”是从苏轼、米芾这里开始的。他们不仅有文人画理论,同时还付诸于实践,不管像与不像,绘画只是“借物写心”,玩弄笔墨趣味来抒发“胸中盘郁”。后世理论多来自于此。
总之,米氏云山中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人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董其昌“南北宗论”也深受其影响,他的“南宗”说就是以董源和米氏云山的绘画美学思想建立起来的,元代文人用诗、词、文题画最盛兴,一直到明清也是,这便是深受苏轼和米芾的影响,风靡一时,所以“米氏云山”应当在绘画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修订版)[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 徐书城.重评“米点山水”[J].美术史论,1995年第2期
[3] 秦仲文.论米芾父子的画风[J].光明日报,1961.3.
[4]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三联.2018.6.
[5] 李秋喜.米芾与米家山画法[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1
作者简介:
毕小莉(1993.1—),女,汉族,籍贯:河北保定人,湖北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艺术研究,研究方向: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