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痒是一种保护机制
痒是一种很特殊很复杂的感觉,似乎很难用言语描述,像是有小虫一样的东西在皮肤上轻轻爬过,尤其是在耳朵、鼻子、手心、脚心等这些比较敏感的部位。也有表现为外界在身体某一部位强烈抓挠产生的痒感,如胳肢人的腋窝或挠脚底板。
起初科学家认为痒感和痛感密切相关,较轻的刺激引起痒感,而较强的刺激则引起疼痛。随着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专门传递痒觉的神经细胞,从而将痒和痛区别开。痒觉的产生和其他感觉一样,也要有适宜的刺激和感受器,使之与大脑相连接。2007年,科学家首次在脊髓中发现专门传递痒觉的受体——胃泌素释放肽受体。
当皮肤中的痒觉感受器受到某些刺激时,神经末梢会把信息传递到骨髓,再上传到大脑形成痒觉。当脑神经接收到痒的信息时,便会做出某种反射行为来抵消痒感,比如用手去抓挠,或躲避,或通过哭、笑等方式来抵御。
痒的反射在人类早期就已产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要抵御外族、与猛兽搏斗,在躲避侵害的过程中,肌体进化出对外界事物快速反射的系统,痒觉便是其中的一种。作为一种保护机制,拥有良好的痒反射的人比其他人更有机会存活下来。
大脑的应激反应
痒还是一种应激反射,怕痒的部位通常都是人的要害部位且神经末梢密集,如腋窝和脚心,这些地方一旦被外物接触就意味着潜在的威胁,痒感就会提醒人躲避这种威胁。
所以当有外力人为地挠你痒痒时,你的身体会本能地认为受到攻击或者侵害,会感到紧张或不自在,从而闪躲或缩起来,以保护那个脆弱的地方。当我们发现这不过是朋友间的游戏时,那种应激反应就会消退,紧张的肌肉和神经放松下来,“警报”解除,愉悦感升起,自然就发笑了。
如果我们自己给自己挠痒痒,虽然皮肤上也有刺激,但身体不会感觉被威胁,同时小脑会发出一种信号,让大脑通知身体的其他部分,不要对这种刺激做出反应,这样我们就不会感觉痒了。
科学家们曾做出一个大胆的假设,人们能不能“欺骗”大脑,从而实现自己挠痒自己呢?众多研究者纷纷投入这个有趣的研究,伦敦大学的布莱克摩尔教授用脑磁刺激控制被试的足部运动,以便让被试的手无意识挠到自己的脚,实验结果似乎能达到挠痒自己的效果。但这只是少数几例成功的实验之一。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的范多恩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挠痒自己,他认为这与幻觉和四肢的非正常控制有关。或许在将来,科学家们在探索自我挠痒的方向中会得出更多有趣的结论。
痒也分不同种类吗
有的同学或许会问:挠痒痒的痒和有时皮肤的瘙痒是一样的感觉吗?为什么皮肤痒的时候,自己用手去挠,反而会越挠越痒?
我们已经知道“痒”是一种特殊的提醒、保护机制,它告诉人们有“不好”的东西附着在皮肤表面需要清除,所以人类会有类似抓挠的行为。但是,我们被挠痒痒的时候,并不会产生抓挠的行为,难道痒觉也有不同的分类吗?
是的,痒也分不同种类。有的痒依赖组胺,有的不是。生活中常见的由过敏引起的瘙痒,眼睛里进了灰尘的痒,被蚊子叮了个包之后的痒,这些痒跟人被挠痒痒产生的痒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蚊子叮咬引起的痒是激活了痒基因,再通过神经元将这种感觉传递到大脑,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痒的感觉;而挠痒痒产生的痒是大脑认知上一种更高层次的感觉。实际上,被胳肢的人往往是别人还没碰到之前就会感到“痒”,这是一种由想象引起的痒反应,因此这种痒觉和躯体上的痒并不是一回事。
那为什么皮肤上的痒,越挠越痒呢?原来,用手去挠痒会刺激大脑释放5-羟色胺(5-HT),它本来是缓解因抓挠产生的疼痛,却激活了受体5-HT1A,受体又进一步刺激脊髓中影响痒觉传递的神经元,从而加剧痒感,便导致了越挠越痒的循环。有时当你感到痒的时候,又没法去挠,如果集中精力去想它,还会越想越痒。
挠痒痒带来的舒适
似乎我们都以为腋窝和脚底板是最容易痒的地方,所以胳肢的时候才会选这两个部位。但美国的皮肤学教授吉尔·杨斯波维奇在一次研究中发现,来自脚踝和背部的痒感比来自腋窝和脚底板的痒感更加强烈。
不过,他的实验目的不在于此,这项研究旨在找出挠痒舒适度在减缓瘙痒中所起的作用,“是否不同身体部位的痒强度也不相同呢,我们先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评估,之后调查了舒适度与挠痒之间潜在的相关性。”最后,杨斯波维奇表示,痒觉、疼痛等不愉快的感觉与小神经纤维有关,其中一些特定的神经纤维与舒适度有关,如果人们在不损伤皮肤的情况下诱导产生这种舒适感,那么就可以帮助皮肤病患者减轻痛苦。
德国艺术家波尔库曾制作了一张挠痒床,床上挂着鸵鸟的羽毛,并来回转动,人躺在床上,就可以感受羽毛抚摸过背部产生的又痒又酥麻的感觉,让躯体得到放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拿根羽毛在脚踝处轻抚,体验挠痒带来的舒适与放松。
(责任编辑:沈茸茸)
痒是一种很特殊很复杂的感觉,似乎很难用言语描述,像是有小虫一样的东西在皮肤上轻轻爬过,尤其是在耳朵、鼻子、手心、脚心等这些比较敏感的部位。也有表现为外界在身体某一部位强烈抓挠产生的痒感,如胳肢人的腋窝或挠脚底板。
起初科学家认为痒感和痛感密切相关,较轻的刺激引起痒感,而较强的刺激则引起疼痛。随着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专门传递痒觉的神经细胞,从而将痒和痛区别开。痒觉的产生和其他感觉一样,也要有适宜的刺激和感受器,使之与大脑相连接。2007年,科学家首次在脊髓中发现专门传递痒觉的受体——胃泌素释放肽受体。
当皮肤中的痒觉感受器受到某些刺激时,神经末梢会把信息传递到骨髓,再上传到大脑形成痒觉。当脑神经接收到痒的信息时,便会做出某种反射行为来抵消痒感,比如用手去抓挠,或躲避,或通过哭、笑等方式来抵御。
痒的反射在人类早期就已产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要抵御外族、与猛兽搏斗,在躲避侵害的过程中,肌体进化出对外界事物快速反射的系统,痒觉便是其中的一种。作为一种保护机制,拥有良好的痒反射的人比其他人更有机会存活下来。
大脑的应激反应
痒还是一种应激反射,怕痒的部位通常都是人的要害部位且神经末梢密集,如腋窝和脚心,这些地方一旦被外物接触就意味着潜在的威胁,痒感就会提醒人躲避这种威胁。
所以当有外力人为地挠你痒痒时,你的身体会本能地认为受到攻击或者侵害,会感到紧张或不自在,从而闪躲或缩起来,以保护那个脆弱的地方。当我们发现这不过是朋友间的游戏时,那种应激反应就会消退,紧张的肌肉和神经放松下来,“警报”解除,愉悦感升起,自然就发笑了。
如果我们自己给自己挠痒痒,虽然皮肤上也有刺激,但身体不会感觉被威胁,同时小脑会发出一种信号,让大脑通知身体的其他部分,不要对这种刺激做出反应,这样我们就不会感觉痒了。
科学家们曾做出一个大胆的假设,人们能不能“欺骗”大脑,从而实现自己挠痒自己呢?众多研究者纷纷投入这个有趣的研究,伦敦大学的布莱克摩尔教授用脑磁刺激控制被试的足部运动,以便让被试的手无意识挠到自己的脚,实验结果似乎能达到挠痒自己的效果。但这只是少数几例成功的实验之一。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的范多恩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挠痒自己,他认为这与幻觉和四肢的非正常控制有关。或许在将来,科学家们在探索自我挠痒的方向中会得出更多有趣的结论。
痒也分不同种类吗
有的同学或许会问:挠痒痒的痒和有时皮肤的瘙痒是一样的感觉吗?为什么皮肤痒的时候,自己用手去挠,反而会越挠越痒?
我们已经知道“痒”是一种特殊的提醒、保护机制,它告诉人们有“不好”的东西附着在皮肤表面需要清除,所以人类会有类似抓挠的行为。但是,我们被挠痒痒的时候,并不会产生抓挠的行为,难道痒觉也有不同的分类吗?
是的,痒也分不同种类。有的痒依赖组胺,有的不是。生活中常见的由过敏引起的瘙痒,眼睛里进了灰尘的痒,被蚊子叮了个包之后的痒,这些痒跟人被挠痒痒产生的痒感是完全不一样的。蚊子叮咬引起的痒是激活了痒基因,再通过神经元将这种感觉传递到大脑,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痒的感觉;而挠痒痒产生的痒是大脑认知上一种更高层次的感觉。实际上,被胳肢的人往往是别人还没碰到之前就会感到“痒”,这是一种由想象引起的痒反应,因此这种痒觉和躯体上的痒并不是一回事。
那为什么皮肤上的痒,越挠越痒呢?原来,用手去挠痒会刺激大脑释放5-羟色胺(5-HT),它本来是缓解因抓挠产生的疼痛,却激活了受体5-HT1A,受体又进一步刺激脊髓中影响痒觉传递的神经元,从而加剧痒感,便导致了越挠越痒的循环。有时当你感到痒的时候,又没法去挠,如果集中精力去想它,还会越想越痒。
挠痒痒带来的舒适
似乎我们都以为腋窝和脚底板是最容易痒的地方,所以胳肢的时候才会选这两个部位。但美国的皮肤学教授吉尔·杨斯波维奇在一次研究中发现,来自脚踝和背部的痒感比来自腋窝和脚底板的痒感更加强烈。
不过,他的实验目的不在于此,这项研究旨在找出挠痒舒适度在减缓瘙痒中所起的作用,“是否不同身体部位的痒强度也不相同呢,我们先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评估,之后调查了舒适度与挠痒之间潜在的相关性。”最后,杨斯波维奇表示,痒觉、疼痛等不愉快的感觉与小神经纤维有关,其中一些特定的神经纤维与舒适度有关,如果人们在不损伤皮肤的情况下诱导产生这种舒适感,那么就可以帮助皮肤病患者减轻痛苦。
德国艺术家波尔库曾制作了一张挠痒床,床上挂着鸵鸟的羽毛,并来回转动,人躺在床上,就可以感受羽毛抚摸过背部产生的又痒又酥麻的感觉,让躯体得到放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拿根羽毛在脚踝处轻抚,体验挠痒带来的舒适与放松。
(责任编辑:沈茸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