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怀古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ongshan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一)采石矶  赤乌井  大脚印
  ?
  翠螺伸出一只手
  长江的心就乱了
  几千年吞吐日精月华
  因此这只手比一座山的名气大
  把彩色的魂,托付给
  一座庙,引一泓圣水广济天下
  赤乌井有月无波
  醇香四溢的是一盏茶
  苍苔石阶上的传说很拥挤
  小心抬脚,轻落
  唯恐踩翻古老的脚印
  激荡起陈年的浪花
  ?注:赤乌井又名广济井,位于安徽马鞍山采石公园内,翠螺山南麓、广济寺左。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建广济寺时掘成,故名。相传掘井时采得一斑斓彩石,后凿成香炉供于广济寺内,为镇山之宝,采石之名亦由此而来。
  (二)怪坡
  ?
  既然不符合力学,那就
  用文学解释
  ?
  只不过是一首古老的诗
  比《击壤》《弹歌》还要古老
  不要韵脚,只用符合道的节奏
  所有事务一起弯曲成最优美的弧线
  回归本源,没有形态
  又仿佛具备所有形态
  不求人懂,不屑于让人懂
  或者人,根本无法懂
  河流与岁月都选择一往无前
  我独自丰厚,自成一界
  所以回头才是圆满
  ?
  (三)太白楼
  ?
  马鞍山,于山风骀荡之际
  喝下几杯灵性
  吐出满眼青翠
  一万首诗铺就的台阶
  拾级而上,半路就醉了
  历史硌疼的鸟鸣,也只吟诵了九百篇
  倚楼高歌《将进酒》
  生死契阔有谁堪?醉就要大醉
  醉倒千秋,醉倒爱情,醉倒一江两岸
  ?
  (四)捉月台
  ?
  舍身太悲壯,联壁太形象
  都不如捉月更像一件诗人该做的事
  青苔只能滑倒岁月
  李白比长江还要直,就这么跳下去
  飞溅而起的诗比月光——亮
  一千多年仍旧那么刺眼
  蓦然发现
  长江很干,斑竹很湿
  注:捉月台又称舍身崖、联壁台。
  (五)谒李白墓
  ?
  朝圣,一路尘埃都满怀崇敬
  心,比天上的白云要白
  无数人爬向你的高度
  而你依然高踞云端
  长眠抑或长醉都不重要
  武功剑术终究未能把薄薄的史册刺穿
  那就狠心扔掉
  这把从未出鞘的剑
  事了拂衣去
  飒沓天地间
  有你在前
  千古风流不为官
  ??
  作者简介:杨俊林,笔名青竹,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诗歌学会理事、天津诗词学会理事等,出版诗集《诗意天堂》等三部。多次获得全国奖项,并入选第三届天津诗歌节选集《青青草色》和第三届“鲁黎文学奖”选集《天津诗歌双年选》。2019 年获天津市作协举办的“纵笔讴歌新时代”征文一等奖,2020年中国诗歌春晚授予所创办的静海诗人诗社为全国“十佳诗社”称号。作品常见于《作家报》《中国新诗》《鸭绿江》等。
  (责任编辑 徐梦渔)
其他文献
每次开私家车回乡,都会在“无锡高安亲友群”里大吼一声:“回江西老家去了,有需要带东西的么?”“好哦,帮我带一蛇皮袋高安米粉来”“一蛇皮袋三压椒(辣椒)吧”“带点厚食(豆豉)吧!”……每次,群里都会一阵骚动,带这带那的,但不管带什么,都会以“蛇皮袋”为单位。  这次暑期回江西参加外甥的升学宴,照例在群里吼了一嗓子,结果帮龚总捎回江西去一大袋衣服。回无锡的时候,尾箱更是满满的,各种颜色的蛇皮袋鼓鼓囊囊
期刊
我从不刻意去读书。只是过去上中学时,“啃书”是任务,所以书几乎细细地“吃”过了。  生命似乎有一种宿命的捉弄,初中不愿考师范的我,最终却鬼使神差地上了师专。虽不满于命运,却怀着某种设想的承诺,上了中文专业,读文学书。于是便注定了一生要与书相依相伴。  怕看小说,所以总不刻意寻找小说来读,因为在小说的情节里,我总是不能及时地放下書来吃饭和休息。对我而言,一本小说的结束,就仿佛一次大病初愈,满身疲惫,
期刊
我叫孟飞,现在是一名汽车销售公司的经理,今天正好是初春的一个阴雨天。搬一桌,拿一椅,置于阳台。沏壶茶,等待雨的来临,别有一番味道。  雨如期而来,起先风声萧萧,再来细雨蒙蒙,不一会儿,雨花便模糊了窗外的街景。  街道上的汽车纷纷打开雾灯,一束束光影在雨雾的摇曳下川流不息,光影流连中似乎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雨天的父亲骑车载我在风雨中驰行。  幼时的我体弱多病,本就清贫的家境,又抹一缕艰辛。  每
期刊
站在连绵西去的汨罗江大堤上,看江水静静西去。江边几渔夫席地而坐,一边呡着酒,一边谈天说地,那些泊在柳荫下的渔舟,摇摇荡荡,自由自在地任阳光翻晒。日上三竿,阳光透过淡定的云层,钻出来漫步茫茫的草地,小草们放出青春的光芒。充满禅意的湿地,仰止间如流动在江边的绿瀑,横空三千里;对岸的玉笥山松劲桂翠,白鹭婷婷,布谷和鸣。透过丛林可隐约窥覬屈子祠的遗风。在饱览风光之余,便有一种思绪自由飞翔,一种远离尘埃的平
期刊
生养在浙北杭嘉湖平原,看山、读山是一种奢望。放眼望去,眼前尽是坦途,广袤的田野里农作物四季飘香,虽然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在景致上,总觉得单调了一些。  我渴望着到山里走走,走累了,可以坐在那或许还湿漉漉的台阶上,静静地去品味大山的深沉,大山的凝重,大山的宽广。于是,我去了道教圣地武当山,去了惊险的恩施大峡谷,也去了大山博物馆张家界。但到那里,我只敬佩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自然
期刊
水莲花  风,吹皱河面,水莲轻摇,露出一只无桨的小船。船隐于一丛灰白中若隐若现。突然,隐约间,一两声婴儿啼哭在江面随风飘荡。  水莲的故事就从这飘摇的小船开始了。  何嫂捡到水莲时,水生才三岁。他父亲在水生两岁时就病逝了,何嫂领着水生替人家浆洗缝补勉强过日子。水莲在襁褓里的那双黑葡萄般的眼睛还是让何嫂暂时忘记了活着的艰难,毅然把这个羸弱的小生命带回了家。水生长成帅小伙的时候,水莲也出落成了一朵标致
期刊
清明节过去了才敢想父亲  怕泪水惊扰了坟前的黄土  惹起他无端的担心  他一直把儿女当成庄稼  呵护得很仔细  ?  父亲自幼多病  就像清明节自来多雨  秋天的落叶  是医生对父亲肺部病灶的借喻  所以,我常常把秋天当成父亲  生命原本分为四季  我成熟在秋天里  ?  有时,生活把我当成苔藓碾压  我也会跟父亲说  我长成了麦粒  不是草籽  ?
期刊
屋外不远是一处花坛,以前每到春天的时候,林洋总喜欢带着朵儿在它周围走走。那时节,花开得五颜六色,林洋一个也叫不上来名字。朵儿却像一只蝴蝶在花坛周围疯跑着,小孩子总是在循着花香或者说春天的气息去澎湃着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激情。  几天前,林洋来到蛋糕房上班,换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刚刚接待完一个顾客,蛋糕房里走进了几个戴红袖章的人,他们叫走了店长在说着什么。不一会儿,店长也把林洋叫了过去。  “昨天下午
期刊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基辛格《论中国》  “我是武汉,我从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成为全国的焦点,我很抱歉以这种方式‘出名’”,这是武汉的自述,因为她生病了。2020年2月25日,武汉大学的早樱绽放如往昔,可樱花大道却寂寥许多。这个庚子年春节有些特殊,口罩成为最火的年货,“宅”成了最流行的姿势,云拜年则成了彼此心照不宣的默契。在这场“战疫”之下,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
期刊
以入定之心,摸遍每一块石头  于意念所达之处  读取石英砂岩的每一页  将时间忽略  只留日月精华为髓  山风浩荡之际  鸟鸣跌落一声叹息  用亿万年写一部历史  足以令所有伟大黯然失色  我读懂一粒尘埃将万物封印  我見过千年的树,却未见过千年的人  我读懂所有坚持  并以千姿百态给出明喻  我读懂所有岑寂  岑寂绝不是死去  只不过尘世间无人可与  或者无物可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