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心里特征和认知规律,挖掘教材,教师用心去设计、规范演示实验,增加化学课堂开放力度,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灵活的学好化学,学生的各种能力会不断提高,为了我们的教学更扎实、高效、学生的成绩更优秀,真心希望我们的教师一定要重视挖掘教材增加开放力度。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新概念 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灵活运用新教材,以教材内容为凭借,但不局限于教材,增加教学开放力度。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情境,逐步渗透化学开放思想,从学习新概念、新知识、演示实验、各种能力等多方面向外延伸或扩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知识不断升华,进而不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更重要提高同学们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学习新概念,增加开放性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化学概念教学,重视化学思想方法渗透,不能仅停留在记住或理解的水平,而要进行开放性引导同学们学习相关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达到灵活应用。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心理特征,挖掘教学内容,设计开放问题,拓展同学们思考空间,指导同学们进行有效学习新概念,从而实现发展同学们智力和各种能力并举。
例如:在教学“气体摩尔体积”时,为了使同学们对概念充分理解,灵活掌握,笔者在揭示之后,可设计以下开放性问题,引导同学们探索:
(一)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和氢气混合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二)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是22.4L;
(三)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
(四)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不可能是22.4L。
笔者设计这样的开放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应用概念,如果同学们能准确辨别这些知识说法正确与否,说明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真正学好了,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对于学困生,笔者要进行适当的点拨或引导,让他们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合作、争论、总结,最终实现同学们掌握化学思想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习新知识,增加开放性
新教材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通过教师挖掘教材内容来学习,更容易掌握学习新知识和方法,也为今后探求未知世界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也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创设教学情境,把教材内容为凭借,营造开放环境,多角度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引导学生巧妙学习新知识,使教材的死内容变成活知识,再把学活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教学氯气的性质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设计一验证—分析,得到结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之后,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将氯气通入下列溶液中各有什么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1.紫色石蕊试液;2.FeCI2溶液;3.碳酸钠溶液;4.硝酸银溶液。笔者这样设计,把知识从氯气和水的反应外延到和溶液的反应,有效增加开放性。
三、复习课教学,增加开放性
新课程理念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位,要求教师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新教材用活,由此是在高中化学复习时,我们教师不是把旧知识的简单回忆和重复,而要把知识灵活巧妙地展示给同学们,激发学生发散思维,那么运用开放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把旧知识变成未知的东西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重新去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再现知识,从而所学知识不断升华。
例如:在高三化学复习氨气的制备时,首先要求学生说出传统的制备氨气方法:铵盐+强碱氨气,属固+固→气型。之后,笔者提出是否用该物还可以制取氨气?这下同学们思维开始活跃起来,积极性倍增,兴趣更浓,同学们根据平衡的知识,知道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平衡,此时,笔者恰当提出问题:若能使这个连锁平衡左移,用浓氨水为原料制备氨气是否能进行呢?同学们经思考后可得出:若能使c(OH-)增大,或加热,或反应(与氨水中的水)放出大量的热,均可使平衡左移,最好两个条件同时达到,另外,学生还得出:直接加热浓氨水、或将浓氨水滴入固体NaOH、Ba(OH)2、KOH、CaO、Na2O等中均可,由液→气、液+固→气型制备氨气从而使视野开阔。笔者这样设计目的是使同学们通过复习知识,从而达到物质开放性制法的有效训练。
四、化学演示实验,增加开放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引导同学们探索实验,重视动手和动脑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规律、心里特点,设置一些联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演示实验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时,由于试管内有空气,同学们不易看到无色气体在试管口变成棕色。笔者引导同学们探索,怎样改进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经过同学们分析、讨论,同学们想出很多合理的方法,如运用吸管作为反应容器;有的同学利用硝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赶走试管中的空气。结果不但实验现象明显,而且他们为自己探索的成功方法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教学效果极佳。
又如:在高三化学复习时,笔者设计这样实验开放问题,引导同学们探索思考:实验室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试剂,但只知道它们是浓硫酸和稀硫酸。
(一)你如何用简便方法鉴别之(要求:自选试剂)?
(二)你如何用简便方法鉴别之(要求:不用试剂)?
引导同学们分析:由于此题是一个开发问题,同学们在小组里探究、讨论,同时根据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很快想出鉴别方法,并且其它小组的同学受到前面小组同学的启发,也得出很多鉴别方法,新意迭出。(答案略)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新概念 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灵活运用新教材,以教材内容为凭借,但不局限于教材,增加教学开放力度。在教学中,创设开放情境,逐步渗透化学开放思想,从学习新概念、新知识、演示实验、各种能力等多方面向外延伸或扩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知识不断升华,进而不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更重要提高同学们创造性思维能力。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学习新概念,增加开放性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化学概念教学,重视化学思想方法渗透,不能仅停留在记住或理解的水平,而要进行开放性引导同学们学习相关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达到灵活应用。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心理特征,挖掘教学内容,设计开放问题,拓展同学们思考空间,指导同学们进行有效学习新概念,从而实现发展同学们智力和各种能力并举。
例如:在教学“气体摩尔体积”时,为了使同学们对概念充分理解,灵活掌握,笔者在揭示之后,可设计以下开放性问题,引导同学们探索:
(一)标准状况下,1mol氧气和氢气混合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二)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是22.4L;
(三)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L;
(四)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不可能是22.4L。
笔者设计这样的开放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应用概念,如果同学们能准确辨别这些知识说法正确与否,说明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真正学好了,达到掌握概念的目的,对于学困生,笔者要进行适当的点拨或引导,让他们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合作、争论、总结,最终实现同学们掌握化学思想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学习新知识,增加开放性
新教材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更重要的是使同学们通过教师挖掘教材内容来学习,更容易掌握学习新知识和方法,也为今后探求未知世界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也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创设教学情境,把教材内容为凭借,营造开放环境,多角度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引导学生巧妙学习新知识,使教材的死内容变成活知识,再把学活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在教学氯气的性质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设计一验证—分析,得到结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之后,接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将氯气通入下列溶液中各有什么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1.紫色石蕊试液;2.FeCI2溶液;3.碳酸钠溶液;4.硝酸银溶液。笔者这样设计,把知识从氯气和水的反应外延到和溶液的反应,有效增加开放性。
三、复习课教学,增加开放性
新课程理念把教师置于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地位,要求教师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探索热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新教材用活,由此是在高中化学复习时,我们教师不是把旧知识的简单回忆和重复,而要把知识灵活巧妙地展示给同学们,激发学生发散思维,那么运用开放性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把旧知识变成未知的东西去探索,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重新去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再现知识,从而所学知识不断升华。
例如:在高三化学复习氨气的制备时,首先要求学生说出传统的制备氨气方法:铵盐+强碱氨气,属固+固→气型。之后,笔者提出是否用该物还可以制取氨气?这下同学们思维开始活跃起来,积极性倍增,兴趣更浓,同学们根据平衡的知识,知道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平衡,此时,笔者恰当提出问题:若能使这个连锁平衡左移,用浓氨水为原料制备氨气是否能进行呢?同学们经思考后可得出:若能使c(OH-)增大,或加热,或反应(与氨水中的水)放出大量的热,均可使平衡左移,最好两个条件同时达到,另外,学生还得出:直接加热浓氨水、或将浓氨水滴入固体NaOH、Ba(OH)2、KOH、CaO、Na2O等中均可,由液→气、液+固→气型制备氨气从而使视野开阔。笔者这样设计目的是使同学们通过复习知识,从而达到物质开放性制法的有效训练。
四、化学演示实验,增加开放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引导同学们探索实验,重视动手和动脑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规律、心里特点,设置一些联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演示实验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时,由于试管内有空气,同学们不易看到无色气体在试管口变成棕色。笔者引导同学们探索,怎样改进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经过同学们分析、讨论,同学们想出很多合理的方法,如运用吸管作为反应容器;有的同学利用硝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赶走试管中的空气。结果不但实验现象明显,而且他们为自己探索的成功方法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教学效果极佳。
又如:在高三化学复习时,笔者设计这样实验开放问题,引导同学们探索思考:实验室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试剂,但只知道它们是浓硫酸和稀硫酸。
(一)你如何用简便方法鉴别之(要求:自选试剂)?
(二)你如何用简便方法鉴别之(要求:不用试剂)?
引导同学们分析:由于此题是一个开发问题,同学们在小组里探究、讨论,同时根据稀、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很快想出鉴别方法,并且其它小组的同学受到前面小组同学的启发,也得出很多鉴别方法,新意迭出。(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