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几种基本观点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中有很多的生物学基本观点。这些观点,有的是教材中明确提出的,有的则隐含在字里行间,需要教师去发掘。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发掘、整合、归纳出了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一、稳态(动态平衡)的观点
  高中生物对于“稳态”这一概念的学习是在《必修三》中,在教材第11页的“科学史话”栏目中提到:“1926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当时,坎农的“稳态”概念的提出,是建立在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的“内环境”概念的基础上,即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是个体水平上的“稳态”。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其实在任何层次的生命活动中,从分子水平一直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都普遍存在着稳态。因此,稳态的观点成为生物学的一大基本核心观点。
  其实,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Ⅰ分子与细胞》中,已经出现了关于“稳态”的描述。在该教材第36页有这样一段话:“活细胞中的这些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段话的实质便是描述了在细胞水平生命活动的“稳态”。所以,“稳态”的概念虽然是在必修3中明确提出,但“稳态”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却是在刚进入高中学习便已经向学生进行了渗透。
  除此以外,教材中体现出“稳态(动态平衡)”的实例还有以下几处:
  必修一:
  (1)第60页。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一旦平衡被打破,细胞则皱缩或者膨胀甚至胀破。
  (2)第89页。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3)第113页。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的纺锤体也是一个处于动态平衡中的结构。组成纺锤体的成分——微管蛋白的组装和去组装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
  (4)第123页。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增殖(新生)与凋亡也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
  (5)第125页。正如教材中提到的,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都是受到“精确的调控之中”,即必修3提到的“基因表达的稳态”。该平衡一旦被打破,则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必修三:
  (6)第19页。神经递质的生成与失活处于动态平衡中。
  (7)第25页。激素的生成与失活处于动态平衡中。
  (8)第67页。在一个成熟的生态环境中,各种群的数量处于动态平衡中。
  (9)第100页。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也是体现了生物圈的稳态。
  二、生命的物质性和运动性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生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生命活动都可以看做是生物分子的运动的体现。生物体能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而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一定的生命物质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生命物质也就没有生命活动。例如,细胞的跨膜运输主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实现,能量供应主要依靠ATP分子实现,肌肉收缩主要依靠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相对运动实现,基因的表达主要依靠DNA-蛋白质(酶)的相互作用实现,等等。
  三、结构-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结构-功能相适应在各个层次的生命现象中都有所体现。
  一是分子水平。如DNA呈双螺旋结构,与它储存大量遗传信息,并要保持稳定性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二是细胞与亚细胞水平。如线粒体的内膜形成嵴的结构,与其附着大量酶,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的功能是相适应的。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核与细胞器退化,腾出更多空间给血红蛋白,与其运输氧气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三是器官水平。如人脑的大脑皮层形成大量的“沟”与“回”的结构,与其储存大量信息以及学习记忆功能是相适应的。
  四是个体水平。如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骨头中空,这些结构特点与其飞行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树立起结构-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物学规律,并对生物学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四、进化、发展的观点
  现在的生物世界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形成的。树立起生物进化的观点,能够帮助学生从发展变化的角度思考、分析生物学现象。例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页提到的:“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这便是从进化的角度对生命现象做出的解释。根据生物进化的观点,现今的生命现象,可以认为是在生物自然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又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23页提到:“人在胚胎时期,要经历有尾的阶段”,从进化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就不难得出解释;即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人类的祖先是有尾的,人类的胚胎发育过程类似于是人类演化史的一个“缩影”。
  生物学的基本观点还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整体性观点、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等等。在教材中都有直接或间接的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充分发掘,都可不失时机地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在谢燕彬看来。合资带给凯维斯的不仅是一笔笔的生意,更有价值的是培训。临床试验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团队必须有序且准确地执行所有程序。
推动创新药物上市,为患者带来福音和希望,这是一件十分崇高神圣的事业,可能这也是朱立红至今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临床研究的原因所在。
高中数学课本共有5册,再加上每册相应的参考书和总复习参考书,加起来足有十几至二十厘米厚,任何一个学生要弄懂学好这么厚的书,都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那就更加困难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厚书读薄,使学生学起数学来更加轻松得法.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 合理利用口诀  口诀朗朗上口,既简练又易记.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在急性胆石性胰腺炎以及有胆胰管梗阻患者中早期行内镜治疗可以减少全身以及部分炎症这一假设的正确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个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赞可夫认为,不管教师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课堂导入的方法  1.复习导入法——明确目的,提问导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新的知识都是从旧的知识中发展而来的,通过复习
演示实验既是教师具体操作和缜密思考的过程,又是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演示实验是教师当堂的示范实验,它不仅体现了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教师本身科学素质、治学态
分析了采用不同粘贴方式和粘贴层数的碳纤维布补强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在正截面承载力和破坏形态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试验研究表明:碳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能力具有良好
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选择议论文文体,原因有三:   (1)高中阶段的写作训练主要以议论文文体为主,这符合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多数学生认为写议论文较容易。   (2)散文要求文学素养高,要写好不容易;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波澜起伏、跌宕有致,避免“记流水账”,必须以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基础,同时应具备观察、积累、感悟的能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写作功力,也是难以出采的。   (3)各中学理科生所占人数比例较高
阐述了俄罗斯民粹思想的内容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俄罗斯民粹思想对中国'乡土作家群'产生的影响.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训练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很难做到情与景、情与文、情与意的融合,难以达到写作要求的高度。下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改实践,谈几点陋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