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地自限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n85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庐山归宗寺的智常禅师,是唐朝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嗣弟子,湖北人。他教育学人的方式独树一帜,举凡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都可以成为他教化的活教材。
  一次,智常禅师和众人到菜园摘菜,他忽然拿起树枝,在一棵青菜周围画了一个圆圈,并立标杆作为标记,说:“看好了,任何人都不准动这棵青菜!”说完便离开了。
  菜头师巡菜园时大喜:“把这棵菜拔起来,明天中午煮来吃。”马上有人说:“这是大和尚的旨意,你敢动吗?”菜头师一听,被吓阻了。
  库头师也说:“这菜只是长在那里,有什么意思?不如把它摘了,煮给大家吃吧!”众人群起而攻之:“这是禅师的意思,你敢动吗?”库头师就不敢开口了。
  就这样,不论谁想动那颗菜,都被众人劝阻,它孤独地长在菜园里,没人敢碰。
  过了一段时间,智常禅师又与众人来到菜园,看到菜还在圆圈内,立刻举起手中的拄杖,向两旁的人挥去,并大声喝斥:“你们这群死脑筋的蠢汉,难道就真的划地自限了吗?任由菜生长也不敢取来食用,这里竟然没一个有智能的人。”
  一位禅僧说:“禅师,这是您的圆圈指示,大家不敢违背啊!”
  说话的人又被智常禅师挥打一顿。
  智常禅师说:“一个圈、一句话,就不能改变吗?”
  说罢,他把标杆一脚踢倒,拽起那棵菜,头也不回地走了。
  参禅,没有教条,所谓“男儿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禅师画圈其实是在考验这帮弟子,能否离开语言文字,离开一切诸相,离开一切法则,自己寻找另外一个光天化日,寻找“一朝风月,万古晴空”的境界。可惜,普通人,总被名句文身束缚,无法找寻自己。
  (若子摘自《商道》2013年第10期)
其他文献
多年后我才明白,瓦是有语言的。其实在我们乡下,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的语言,草有草的语言,树有树的语言,牛有牛的语言,燕子自然有燕子的语言,甚至每一道山梁都有它独特的方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如今的孩子们玩具极多,从变形金刚到PSP,从电脑到卡通漫画,可以说应有尽有。我的童年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陪伴我最多的是小人书,电影院和电视机都是极少见到的。唯一的看点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现代社会真成了微世界: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幸福……还有一种“微”却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微机会和小成功。  阿诚,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后来省道拓宽,家里的田地被征用了,他成了失地农民,不得已到镇上的纺织厂打工,一天要工作10个时。阿诚没有技术,没有文化,没有长远眼光,也不可能遇上什么大机会。他以为这辈子不过如此。  此时,纺织厂里急需一种中间钻洞的铁片,原先供应铁片的是一位五金店老板,他觉得利润太薄
这一天一大早,五保户孙德成老汉的小院里突然热闹起来。先是村长来说,你要得好了,乡长说要来看你。不一会儿,乡长的小车就到了。乡长进了院子,瞅都没瞅站在栅栏门口的孙老汉,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读《当代广西》第11期杂志“文化”栏目推荐的《唐诗风物志》一书,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在世风开放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
我独守市井,终归村庄,昔日的土坎和发小的伙伴,让我重温昨天的欢愉,童年的幸福。坎上依旧荒草茂盛,还有东倒西歪的构树,桑树,水桃树。我喜欢这些野旷的树,从小在树下面长大,便深谙树的生命哲学和生长逻辑。  在离乡途中,迷蒙回首的视线里,我犹能听清风抽树枝的声音,看见花瓣洒落的情景,在摇晃中让我流连牵绊。我不忘树荫的庇护,像母亲的张望和不舍的责备,那般柔情,那般温暖。  我看到一丛丛水桃花张着粉红的笑脸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9月13日河南省第二届休闲垂钓大赛在“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嵩县陆浑垂钓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休闲垂钓大赛是由河南省渔业协会主办,来自全省30支代表队,128名选手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