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教育公共服务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难题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qi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师服务”在通州实施的价值和意义
  通州区自2016年初确定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各项事业便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副中心的教育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机遇并存的是对通州区教育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坚持融合创新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016年11月,北京市教委从“城市副中心”定位出发,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思考,选择了通州区作为“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即“双师服务”)的首个试点。为学生们广交良师益友提供了契机,也为学生们获取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更加及时的答疑解惑提供了在线平台。
  通州区“双师服务”开展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通州区31所中学的16125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且有98名市级骨干以上教师作为在线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据不完全统计,通州区第三轮试点上线人数及参与率又发生了较大变化,辅导次数较上学期增加13727次,共计辅导58020次,为6区之最。
  两年来,通州区31所学校由对“双师服务”的不熟悉转为熟悉,由对新事物的排斥,到接受,再到欣赏,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逐步接受这项惠民政策带来的新体验。当然,由于学校之间接受的程度不一致,“双师服务”推广在校际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涌现出以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和宋庄中学为代表的优质学校,上线率达到了90%以上,在学校使用次数、上线率、学生平均使用次数都位居全市前列。
  通州区“双师服务”实施策略
  按照市教委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2018-2020年)(试行)》的通知,通州区教委在组织实施时成立区级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师研修中心),落实文件要求。依据每所中学学生在线学习平均时长、教师评价和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参与在线辅导教师所占比例、平均时长、获得平均积分等指标,综合评选出北京市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优秀集体和个人。各校双师负责人与市教委双师协调小组办公室一起通过大数据平台完成本区中学教师参加在线辅导计划的整体安排和过程监管。
  1.明确考核标准和激励制度,促进项目落地
  通州区不同学校对于“双师服务”项目的落实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区项目组加大对于偏远区域的学校使用要求,明确各校“双师服务”项目指标落地,有效地监督并督促该工作的实施,充分发挥各校“双师服务”责任小组的积极性,通过“双师服务”资源的“智力流转”,弥补各校师资不均衡问题。
  2.明确推进路线,促进校本制度的落地
  项目组鼓励学校探索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各校“双师服务”工作“制度化”的形成,从年级、班主任、参与教师和学生多个角度进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加大校际间的经验交流,使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在更多学校间得到推广。
  3.引导教师、学生、家长积极参与,促进家校共育
  学校老师及时鼓励学生通过双师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重点、中考选科的难点、个人学习兴趣拓展等,通过互助小组学习,分享择师经验。各校组建“家长微信群”,积极动员家长有效监督和督促学生双师学习,为学生的有效使用保驾护航。“双师服务”正是对学生家长日益增长的师资资源均衡需求、学生个性化發展需求下的产物,所以加大项目的宣传很有必要。
  “双师服务”应用成效分析——以L学校为例
  为了更好地论证“双师服务”对区域和学校发展产生的成效,本研究计划选择上线率较高的学校作为实验对象,分析其对区域学生发展的影响。
  1.学校选择依据
  L学校本学期的学生累计接受辅导时长达3000多个小时,人均辅导时长达到5个小时以上,是全区参与率和人均辅导时长最高的学校。由此可见,L学校的学生使用“双师服务”的积极性非常高。根据L学校老师们的反馈,“双师服务”对学生的成绩提升产生了较大帮助作用,一些学生在使用了“双师服务”后成绩有了较大提高。故本研究选择L学校作为研究分析的主体。
  2.双师的使用频次和学生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将L学校初三年级学生在2018年7月数学成绩作为前测分数,以11月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作为后测分数,并筛选出该学校初三学生在本学期开学后到期中考试时间段内使用双师的次数,作为前后测之间每位学生使用双师的频次。对数据分析后,发现使用双师频次较高的班级,较使用双师频次较低的班级,成绩有显著的提高。根据研究规划,L学校的6个班级可划分为三个水平,其中1、2班成绩为一级学业水平班级,3、4班成绩为二级学业水平班级,5、6班成绩较好,为三级学业水平班级,每个水平班级之间分数差异显著,每个水平内的各个班级分数差异不显著。对于三个水平的班级,本学期在期中考试前时间段内使用“双师服务”的频次不同,可以分为使用高频班和使用低频班。
  将该年级学生的成绩转化为Z分数,对前测成绩在同一水平内,使用高频班和使用低频班在前后测之间的进步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双师使用高频班成绩进步显著高于使用低频班。同一学业水平上,无论是一级、二级还是三级,双师辅导次数高的班级成绩进步均比较显著,显著系数分别为0.001、0.016和0.006(见表1)。
  由此,可以推断高频次的“双师服务”使用可能对学生成绩的提升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多鼓励学生使用“双师服务”,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3.使用“双师服务”的学生和不使用“双师服务”的学生成绩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论证“双师服务”对学生成绩的帮助,从这学期开始到期中考试前,对使用过“双师服务”和没有使用过“双师服务”的学生的前后测成绩进行比较。以数学学科为例,发现使用“双师服务”的学生前测和后测都显著高于没有使用“双师服务”的学生,前测和后测差异显著性分别为0.001和0.001,表明成绩好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使用“双师服务”来增强自己的成绩优势(见表2)。
  分析没有参与“双师服务”的学生共37人,其中成绩位于班级排名前50%的学生占22%,而成绩位于班级排名后50%的学生占78%,说明没有用“双师服务”的学生大多是成绩还有待于提升的学生。结合上一段分析可知,成绩好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双师服务”平台,而且成绩一直保持优秀,而相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后进生对于“双师服务”的使用较为不积极。因此,老师们在引导学生们使用“双师服务”时,可以加强对成绩暂时较为落后的学生的关注,以利用“双师服务”实现后进生的转化。
  通州区“双师服务”反思与展望
  在看到“双师服务”给学生学业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作为区域项目的推进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更准确地做好教育评价。通过“双师服务”在副中心试点和应用,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作为互不了解的教师和学生,如何提供有效学生信息,帮助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学生学情,从而帮助教师给学生提供最优辅导方案?我们将通过“双师”后台反映的数据,进一步从学科知识、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历次学生的测试成绩分析学生成长发展的程度,充分体现评价的价值,来帮助教师发现教和学过程中的短板和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我们期待“双师服务”能够扎根城市副中心,结下硕果!
其他文献
互联网思维下用市场机制配置优质资源  记 者:李主任,您好。很高兴地看到,2016年初采访您时,您提到的一些设想,现在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现实。比如去年4月启动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11月启动的双师服务试点。北京市教委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优质的教育资源穿越了学校和区域的边界。您能给我们介绍下这两个项目实施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效吗?  李 奕:是的,当时计划的“教师走网”,已经通过“北京
【摘 要】智能手机正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我校高中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率已达90%以上,如何利用好智能手机的功能,扬长避短,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挖掘其在辅助教师教与学生学等方面的有效作用,是摆在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大课题。本文介绍了我校一些实测有效的应用实例与经验。  【关键词】智能手机;教学;微视频;问卷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
当前,以大数据、数字化、“互联网 ”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带来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创新和变革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管理方式和教育研究方式。北京十一学校(以下简称“十一学校”)在教育科研管理方面,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构建起了教科研网络平台。在项目研究管理、课题管理、学术素养积分统计、成果推广等方面建构起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快捷的交流与对话机制。  本着“服务和管理并重”的理念,依托全国教
“说课”顾名思义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以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教师要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地说明本节课教什么和如何教,运用新课程理念诠释为什么这样教。通俗地讲,就是要说清楚“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的内容一般为一节课,时间为10~15分钟。  按叙述的先后顺序,说课基本流程分为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的运用、教法和学法的选择、教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是学校,学校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进行变革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和人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在教育变革中,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技术应用这三个方面,一直是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也有很多的理论流派和实践案例。但学习空间建设变革的关注度还不够,我以“学习空间”为主题词在CNKI进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下努力建构统整项目课程体系,包含国家基础课程、统整项目课程、氛围浸润课程三个层次,旨在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课程核心是学习内容的融合,聚焦跨学科学习。  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在不同的年级开展一个主题的统整项目课程,课程实施采取集体大课、分组教学以及分科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其中的分科教学则是链接国家分科课程和主题统整课程的教学形态。 
【本刊讯】近日,学信科技向北京昌平区一所普通的打工子弟学校——燕京小天鹅公益学校捐赠了由公司独立研发的课堂反馈系统班级通硬件及手机阅卷、题库软件等产品,让高科技教学设施走入了普通打工子弟学校的课堂,并为师生演示了产品的应用过程。  随后,学信科技带领孩子们走进了名师的“公益讲堂”:三十多个孩子每人手持一台学生机,并且随机分组来进行答题比赛,孩子们跟着老师的节奏或举手抢答,或按键回答,课堂信息及时反
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终端等先进技术设备进入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现状的分析, 2012年我校提出“激活潜质,奠基未来”的育人理念,在此理念的引领下,广大教师提出了因材施教,为有效而教的教风,创设适合环境,改变课堂模式,提供多种实践路径,激活学生潜能,主动超越自我。  实践过程  起步运行:2012年我们采
【本刊讯】2018年10月18日,由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创新教育实践工作委员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共同承办的“2018新时代创新教育實践研训活动暨改革创新育人模式与教育督导专业化研讨会”在北京侨园饭店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以“改革创新育人模式与教育督导专业化”为主题,活动议题涵盖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和未来学校形态;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教育实践;融合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案例分享;新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既构成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也成为新的学习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除了在战略层面重点论述了教育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之外,战术层面强调了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加强品德修养上,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培养奋斗精神上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