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叙事性散文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南师大陈妙云教授曾说:“评卷场上,议论文一统天下,千人一面,文章已没了个性。考生只知道推理判断,满脑子充斥着抽象的概念,导致封闭禁锢思维……叙事性散文忠于活生生的现实,我手写我心,这有利于打破封闭状态,克服思维定势,拓展写作的运思及表现空间……”如此看来,高考考场上,写叙事性散文是个不错的选择。
  按叙述内容或情节有无连贯性来分,叙事性散文又可分为事件式的散文,如杨朔的《荔枝蜜》,另一种则是片段式的叙事散文。
  一、事件式叙事散文
  先阅读作家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一篇被选入中学课本的短小精悍的叙事散文。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阅读启示:
  从上文我们可知,事件式的叙事性散文写作要注意以下方面。
  1.确立主题。如上文的“对老辈人的孝顺与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而考试时依据材料得出的立意就是主题。
  2.要有一个主要事件贯穿全文,即要围绕主题选择一个恰当的事件,如上文的“散步”,杨朔《荔枝蜜》“听老场长介绍蜜蜂酿蜜的过程从而感受到其精神的可贵”。
  3.注意以主题或情感为线索贯穿全文的描写之中,重点描述事件过程中能反映主题的人物语言、行动等,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感受,即要抓住一点散发出去,抓住能反映主题的某一片段着重谈其中的感受,或抒发内心的一刹那的情感,如上文最后一个句子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知道,一般的记叙文常以情节的曲折起伏获胜,常通过设计情节来引人入胜,从而达到揭示主题的目的。如果上文写成一般的记叙文可能就有对母亲的误会或有情节的转折巧合等在里面。
  4.表现手法多采用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由此及彼等等,如《荔枝蜜》就是采用欲扬先抑、由此及彼的手法,由“不喜欢蜜蜂”到“喜欢赞叹蜜蜂的伟大”,再到“希望变成蜜蜂”,最后“歌颂农民”。
  5.表达上常描述与抒情相结合。
  二、片段式叙事散文
  这种散文选材广泛,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说五千年前,可言九万年后。它们可以是几个或数个不连贯的材料,但只要符合主题就可以入文,而且不管材料如何宽泛,都是集中表达一个主题,或服从于一个主题。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片段式的叙事散文的写作程序。
  首先紧扣试题材料确定作文的立意,即主题。
  其次围绕主题选择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事件不同,人物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古今中外都可有,可时空跨度大。但不管如何,都必须集中表达同一个主题。
  再次,围绕主题可边叙边议,也可先叙后议。也就是围绕主题,每描述一个片段就适当地进行议论,最后又集中揭示主题;或是先集中描述每个片段,最后集中议论,揭示主题。
  片段与片段之间可以用小标题隔开,使每片段分中心更明确。
  主体人称使用可以是“我”,目的是给读者带来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觉得亲切可信,从而受到感染,获得感动。也可以使用“你”,这样便于与文中主人公或与读者直接对话,直接交流感情,直接抒情。
  在议论时,语言运用可适时采用问句以引人深思,适时采用感叹句以直抒胸臆,适时采用对偶以使句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适时采用比喻以形象生动具体逼真,适时采用排比以加强语气强调观点等。这些句子都带有很强的抒情意味,能很大程度地感动读者。
  《求学•高分作文》2010年第9期登载的《小巷里的幸福》其实就是一篇片段式的叙事性散文,文章的主题是“幸福就是懂得热爱生活,纯真与知足”。文章选取了小巷里一家三口各自的日常表现,共三个片段:女人善打理爱养花并乐意与邻居分享,男孩礼貌并乐意与人分享自己的礼物,男人温和知书达理。叙述完三个片段后适时议论:
  我想,无论下班回来有多累,他一到家便会有温暖的感动吧。他的感动来源于他的家庭,他的妻子就是那个小店女人。他的孩子就是那个纯真的小男孩。他的妻子并不美丽,他的孩子不是最聪明的,他的工作也不能带给他富贵的生活,但我想,他一定很幸福。
  幸福,不过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种味道,而这种滋味只有用自己热爱、纯真、知足的心灵才能体会得到。
  这种方法容易使作文内容充实丰富,主题突出,结构完整,容易操作;如各片段之间配以小标题间隔,更会使文章眉目清晰;但围绕主题选材是关键,否则容易杂乱无章。
  三、牛刀小试
  运用片段式方法,以“尊重生命,维护尊严”为话题写篇散文(提纲)。
  主题:减少灾害的损失,控制疾病的侵蚀,杜绝人为的伤害,让每一个生命体都好好地活着才是真正意义上维护尊严,尊重生命。
  选材:相关片段。
  开头:仲春时节,草坪如茵,湖水明净,人们弹琴歌唱,其乐融融。
  过渡:人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自由融洽地生活着。
  片段一:海啸袭来,城市夷为平地,人们恐惧无奈,人群瞬间消失。
  片段二:备受各种疾病折磨而行走在死亡边缘的人们对活着的渴望。
  片段三:战争带来的种族灭绝与其他各种灭绝人性的屠杀。
  过渡:如何才能使各生命体体面而轻松地活着?
  议论:减少灾害的损失,控制疾病的侵蚀,杜绝人为的伤害,让每一个生命体都好好地活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维护尊严,尊重生命。
  
其他文献
或许你也是这样一个少年,“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一心想外出探险。可是,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人,给你28年两个月19天,你能做什么?也许很多人无法对这个将近一个人三分之一的时间说清楚,丹尼尔笛福可以告诉你,《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将我们的欲望淋漓尽致地尽现纸上。  《鲁滨逊漂流记》一经问世即风靡全球,并且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问世以来,它一版再版,除了《圣经》以外,它是再版
期刊
【魅力评荐】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作者先以童年的回忆讲述自己如何从游戏中的制胜法宝——“急转弯”中总结取胜的经验,由小见大,进一步阐释如何利用好人生的拐弯,走向成功。也许很多同学觉得在写作文的时候无话可写,其实写作的素材往往存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肯观察与思考,相信手上的笔会有更多的内容呈现。    弯道有什么用?  小时候与小伙伴嬉戏时,我很喜欢玩一个“捉鬼”的游戏:游戏里,一个人当“鬼”,其余
期刊
新华每日电讯:权利“落座”才能避免“喋血抢座”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让座却不是年轻人的法定义务,被让座也不是老人的必然权利。自觉让座值得提倡与鼓励,但老年人也没有拿出老人证强迫年轻人让座的权力;年轻人不让座应该受到舆论、公序良俗的谴责,但老年人却也没有直接拿年轻人开骂的权力,更没有直接打人的特权。我们在提倡年轻人主动让座的同时,也应该呼吁落座者积极给予年轻人的道德付出以道德回报。  
期刊
我打小就只在一个城市里生活,偶尔才会外出走走。出去走走,是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想去寻求遇见新鲜的事和别样的人;长待一地,是在外跌跌撞撞后,能回到一个我再熟悉不过的安居之所,想回归平静的安顿心情。  将近二十年后,这样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打着预备独自生活四年的草稿,选择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求学,而后挥别了父母,也暂时告别了那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城市。新的城市高楼林立,马路也很宽敞,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
期刊
3月10日,我国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5.8级地震,25个生命在这场灾难中消逝。  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震级被确定为9.0级,为世界地震观测史上最高震级,此次地震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引发核危机。据全球著名杂志《经济学人》的报道,9级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随后的大海啸几乎将整个城镇抹平。同时,尽管这场海啸发生在日本,但很有可能对全世界形成长
期刊
文人多情,喜愁善感,非常惧怕人生里的孤独,所以,当汉魏之际的文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而活跃于历史舞台时,那种渴求知己、惧怕孤独的特征也就强烈的凸现出来。于是,便有了《古诗十九首》里的千古吟唱:“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这是文人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叹,我似乎也真心地希望:徘徊在小路上,迷茫着,寻到一个知己。这便是一道风情。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
期刊
简介:夏丏尊(1886-1946),教育家,文学家,语文学家。名铸,字勉旖,后(1912年)改字丏尊,号闷庵。浙江上虞人。提倡人格教育和爱的教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被学生称为“妈妈的爱”。中国最早提倡语文教学革新的人。    我觉得普通的文章,其实好坏大部分和态度问题有关,只要能了解文章的态度,文章自然就会好,至少可以不致十分不好。要使文章能适合读者的心情,技巧的研究原是必要的,态度的注
期刊
我站在展厅里,面对着文森特的《向日葵》。他说里面有一朵是我。我问他,他送给我的是哪一朵,他笑而不语。是他签名旁的那一朵吗?与他的笔迹靠得那么近,就像我们的距离。呵,好像是很遥远的事了。我曾用面颊贴在这幅油画上,厚重的油彩散发香甜气息,顷刻间醉人到流泪。我看了一眼文森特,狂躁后须臾的安静,但他的双眸始终呼啸着火焰,将我吞没。我笑了。  它现在被裱起来了,还隔着一堵玻璃墙。我无法亲吻上面的油彩了,无法
期刊
一  他是世界上最后一个人,恍恍惚惚地飘荡在冬天的夜里。  空旷的大道,空气中弥漫着恐怖的气息。雾,在昏暗的灯光下变得神秘。朦胧的视野中,黑暗的区域藏着不为人知的真相。两道旁空寂的桌椅,有些凄凉,冷清。死寂的木色,让人不寒而栗。光秃的枝丫,投下了爪子般的黑影。风影移动。污浊恶臭的河,是女巫的尸骨汤。流水声打破了死寂,却让气氛变得异常恐怖,紧张。月光,带着冷艳的色彩。  惨白的月,没有气息,冷冷地挂
期刊
本期擂台  阅读右边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擂主点拨  这幅名为“议论”的漫画,画的是一件救助落水者的事,涉及三类人:落水者、救助者、议论救助的看客。按常理来说,见有人落水,就应该主动施救。但画面上的这两个看客为什么不伸出援手,还说救助者“这小子在做秀”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