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给延安人民的“复电”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盛大开国大典。陕西人民也与全国人民一样,沉浸在喜庆氛围中。10月2日下午4时,西安各界20万人冒雨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革命公园广场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会后,举行盛大的游行。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政府及西安市各机关、团体纷纷致电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月3日,延安上萬名群众在延安南关大操场隆重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同时向毛泽东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发出贺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走向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康庄大道。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的人民政府,延安各界人民今天为这个新时代的伟大事件而狂欢庆贺之际,都一致坚决表示,誓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为建设陕北而奋斗。
  10月26日,毛泽东复电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延安的同志们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接到你们的贺函,使我十分愉快和感谢。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的“复电”,激励着陕西人民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以高昂的热情创造新生活,建设新陕西。
  毛泽东的“复电”传到延安和陕北后,老区的干部群众迅速掀起学习和贯彻“复电”的热潮。10月27日,《群众日报》在头版刊发“复电”全文。同时,延安印刷厂职工赶印大批传单,广为散发张贴。陕北驻军也大量印刷,分发给各地军民。11月4日《群众日报》发表题为《遵循毛主席的指示进一步建设陕北》的社论,指出“毛泽东主席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同志们的‘复电’,是陕北人民生活中一件最荣幸也是最具有教育意义的大事。我们除了表示应该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的这一重大指示外,要衷心感谢他对我们的亲切关怀,我们全陕北区180万人民,特向毛主席表示敬意。陕北老区的人民虽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和牺牲,但在新的形势下要克服我们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和不足,继续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和对党忠诚的优良传统及作风,认真学习毛泽东主席的‘复电’,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复电’精神和每一句话广泛深入地贯彻到陕北的每一个角落,使我们全陕北区的人民把电文的精神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中共陕北区党委、陕北行署和陕北军区积极号召全区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要继续保持多年来的艰苦奋斗作风,恢复战争创伤,完成各种建设任务,用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复电’精神。”
  1950年1月,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要求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发扬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1952年7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在《陕西省老根据地1952年下半年与1953年建设计划纲要(草案)》中,明确要求各级“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老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全省干部群众按照这一要求,以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事建设,积极医治战争创伤,巩固人民政权,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使全省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1989年12月,中共陕西省委七届四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决定》,提出从1990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26日,即复电日,定为全省延安精神纪念日。随后在这一天,全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宣讲、座谈、参观、演出等活动。每年全省的党史研究、省社科项目等都有延安时期和延安精神的研究课题,激励更多的理论工作者投身到研究、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的队伍中来,为弘扬践行延安精神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阐明了延安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为新时代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如今,陕西人民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已经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发展到繁荣兴盛、从内陆腹地发展到开放高地、从温饱不足发展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黄土飞扬发展到满目葱茏,从粗放式生长发展到高质量发展,全省各项事业已经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五个扎实”,落实“五项要求”,奋力追赶超越,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其他文献
一个社会的婚姻生态会随着婚姻“市场”上的婚龄性别结构以及社会文化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特定的社会和通婚圈之内,受婚姻挤压的人群可以通过调整婚配策略、改变婚姻行为逻辑等途径,与其所处的环境持续互动,进而达到某种内卷或自洽状态。这种状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婚龄的普遍提前与个体结婚节点的延后、女性自主行为的增加与男性选择空间的限缩、夫妻权力结构的转换与家庭暴力的道义“合理性”、原生家庭经济社会地位重要性的凸显与择偶条件的去家庭化、婚姻支付的上升与择偶标准的下降。
尽管早在辛亥革命之前,陕西个别旅外知识分子如井勿幕等人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但是直到经历了五四运动的震荡之后,陕西籍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地求学的进步青年才
期刊
农地融资担保制度既能满足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要求,实现土地要素的有序流动并提高其配置效率,又能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激活农地资源,促进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然而,实践中存在的交易流转市场不完备、土地评估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着农地融资担保制度的有效实现。针对农地融资担保实现机制的完善,应基于农户、流转受让方以及金融机构三者的立场进行综合制度设计,即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交易市场以促进农地流转及抵押融资,修正承包方同意条款以减轻对于流转受让方权利的过度限制,创新强制管理等模式以及时实现抵押权,
进入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内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乏力、疲劳、烦躁不安的症状,还有不少人都发现自己好像变得“懒”了——浑身没力气,不想吃东西,看到工作就不想做,还时常觉得生活没意思。这种懒洋洋的情况其实严格来说不算是病,而是人体对季节变换产生的身体反应,也被称为“苦夏症”“五月病”,从中医角度说,“夏季对心”,指的是夏季阳气太盛,从而引起心火旺盛导致心烦气躁,泛指初夏时节因压力、
期刊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寻求国家富强、增进人民福祉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不断总结我国贫困治理的经验,不断深化我国贫困治理的思想认识,推进了我国贫困治理的历史进程,走出了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之路。先富带动后富是贫困治理的路径突破,市场经济体制是贫困治理的有效机制,精准扶贫是贫困治理的重要举措。摆脱贫困使中华民族站立起来,摆脱贫困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彻底摆脱贫困使中国全面迈入小康社会。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那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古体诗中,独具一格的咏老诗,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诗的字里行间有的以博大胸臆,激情抒发暮年壮志;有的以富有哲理的思维,正确认识物盛转衰,人生易老的自然规律;有的描写晚霞似锦,各得其乐的夕阳情趣……读了这些诗启迪心扉,发人联想,催人奋进。  老当益壮,雄心永在  这是众多咏老诗中所表现的主旋律,字里行间对老年人的雄心壮志做了生动而又形象的描述。三国时代的曹操
1922年8月,已在武汉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王尚德,受武汉地区党、团组织的委派回陕西发展组织。他在家乡渭南赤水镇创办了赤水农业职业学校,并以此为阵地在进步师生中发展团员,开展建团准备活动。1924年3月,团中央召开二届二次扩大会议,决定在陕西的西安、华县、三原等地建立团组织,武止戈受团中央委派回陕帮助建立团组织,5月30日,武止戈回到渭南赤水职业学校向王尚德传达了团中央指示,6月正式建立了陕西
王尚德(1891-1946),又名王璋峰,陕西渭南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陕西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之一。少年时代在本村私塾读书,1908年前后,考入渭南县城象峰学堂,后转学到西安健本高小,继而考入西安法政专门学校。在西安求学期间,他接触到了宣传新文化的书刊,开阔了政治视野。1918年秋,他怀着追求新知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满腔热忱,考入武昌中华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入武汉地
期刊
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原名刘景桂,字志丹。1922年,抱着复兴中华的愿望,刘志丹考取了陕北23县联合县立中学——榆林中学。在这里,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受党组织选派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学习。  1928年5月,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刘志丹、唐澍等发动渭华起义,组建西北工农革命军,刘志丹担任军事委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深情地说:“魏野畴是老同志,有学问,还有著作,我读过,写得有水平。”这里提到的魏野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著名宣传活动家,西北地区共产主义启蒙运动的先驱,陕西党团组织、皖北工农民主政权和皖北红军的创建人之一。  1898年3月,魏野畴出生在陕西省兴平县一户农民家里,1917年夏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在李大钊等人的影响下,他开始接触新文化、新思想,学习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