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别-苏鲁印支造山带连接枢纽的形成时代——来自宁陕断裂带同构造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的限定

来源 :岩石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ndanlidd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新的研究表明,南秦岭勉略缝合带可以经宁陕左行走滑断裂带与大别苏鲁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连。对于这个模型,两带间的"连接枢纽"—宁陕走滑断层的活动时间是关键问题之一。研究显示宁陕断裂带是南秦岭中的一条走向近E-W的走滑剪切带,早期为左行韧性剪切变形,晚期叠加了左行脆性剪切变形。对带内千糜岩化石英片岩中的两期同构造花岗岩脉的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和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研究,获得早期面理化细粒花岗岩的年龄为214.4±1.1Ma(MSWD=1.3),εHf(t)主要集中在-8.58~-0.29之间,tDM2=2.45~1.62Ga;晚期钾长花岗岩脉的年龄212.8±1.6Ma(MSWD=2.1),εHf(t)=-5.79~2.07,tDM2=2.53~1.49Ga。同位素数据表明两期花岗岩脉具有相同的岩浆源区,是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晚期钾长花岗岩脉是早期花岗岩演化的产物。两期同构造花岗岩脉年龄的确定,表明宁陕左行走滑断层至少从晚三叠世中期之前就已经开始活动,而不是前人认为的早-中侏罗世或晚三叠末。尤其是宁陕左行走滑断裂带与勉略缝合带具有相同的左行韧性走滑叠加晚期脆性走滑的构造样式和活动时间,表明二者的形成可能都与古特提斯洋的斜向俯冲或者扬子板块的顺时针旋转有关。本研究成果为南秦岭的"古特提斯洋缝合带"——勉略缝合带向东经宁陕断裂带与大陆俯冲和深俯冲形成的耀岭河-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相接提供了关键的年代学证据。
其他文献
东昆仑东段发育了一条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以花岗质岩石为主的巨型弧岩浆岩。本文对东昆仑东段的中三叠世乌妥花岗岩体开展了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
经1990-1994连续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在水稻上种群数量各代没有明显的代别界限,而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联系。稻飞虱的发生程度取决于迁入量,迁入量越大,主害代虫量越大。褐飞虱可划分
长江中下游地区34万公顷的江、湖、洲三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茂盛,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遍布,一直是我国血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988年以来,安徽农业大学彭镇
鉴于锦屏一级水电站库区移民盐源县古柏农场安置区干旱缺水,特配套修建老沟水库水利工程,工程主要包括跨沟引水工程、水库及附属建筑物工程、输水干渠工程等三个部分,在输水
介绍了拖拉机动力与传动控制单片机系统的结构原理,给出了主程序、制劝油门控制、键盘监控中断程序流程。该系统硬件设计合理、简单、软件则强调了抗干扰与容错设计。
对影响棉花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灭菌方法以0.1%的氯化汞消毒10分钟灭菌较为彻底;培养方式以花药固体培养较易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同基因型的诱导效应不同,亚洲棉
用常规镜检法确证蚕种的带毒现象是不可能的;带毒蚕种催青,可在已1胚子发育前后(戊3—已1—已2)镜检到成熟态微粒子原虫孢子;现行家蚕品种微粒子病蚕无“斑点蚕”的特殊症状;发育大小开
本文通过对安徽产6种绞股蓝成熟叶片(其中4种包括雌、雄)叶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和4种成熟叶片横切面解剖结构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绞股蓝叶表皮细胞形状
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粮以大豆生产为主.1997年在该地区的砂姜黑土上进行了大豆五个施硫水平(S0~S4,相当于0、30、60、90和120 kg/ha)的两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硫促进大豆生长,
通过实验测试,生产小度和生产应用等研究结果表明:试剂1有促进红茶发酵过程中酯配件经还原体系的进行,缩短发酵时间和提高品质的作用,试剂2有抑制红茶发酵过程中醌酚氧化还原体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