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开放的临床特征及心超结果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n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动脉导管开放的临床特征及心超检查结果数据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72小时内接受心脏B超检查,将存在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儿分为两组:1、自然关闭组2、治疗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心超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LBWI的PDA发生率为71.3%,自然关闭率为43.5%。治疗组患儿平均胎龄为28周,较自然关闭组低,而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呋塞米的使用率,感染的发生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自然关闭组。住院期间治疗组患儿出现心血管症状、喂养不耐受、频繁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肺部渗出增多等症状的比例高,需要机械通气的机会与时间明显增加。自然关闭组平均PDA直径为2.10mm,直径/体重为1.79mm/kg,均显著小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LBWI的PDA发生率高,危害大,有一定机率可自然关闭,临床上需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心超结果等多个方面去权衡,治疗PDA是否可带来益处。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开放;临床特征;心超;自然关闭
  胎儿期动脉导管被动开放是胎儿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动脉导管的功能性关闭过程便开始启动。这一过程依赖于氧气、激肽类等收缩作用和多种前列腺素扩张作用之间的平衡。因早产儿动脉导管平滑肌发育不良,平滑肌对氧分压反应低于成熟儿,对前列腺素敏感性高,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比足月儿明显升高,胎龄越小,体重越低,PDA的发生率越高。胎龄小于29周或小于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PDA的发生率约为70%【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动脉导管开放引起的临床以及心脏B超参数的变化特点,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新生儿科医务工作者更好的管理VLBWI提供一些参考。
  资料与方法
  讨论
   早产儿出生后,随着日龄的增长,肺动脉压逐渐下降,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引起大量左向右分流,使肺血增多,左心负荷增大,可引起严重临床症状,与早产儿的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反复肺部感染、喂养不耐受、NEC、BPD等有密切联系。本研究中出生3天内心超提示存在PDA的患儿占所有VLBWI的71.3%,而其中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临床干预的患儿约占VLBWI的32%。而在入组的85例患儿中,复查心超后PDA可自然关闭的比例占43.5%。PDA自然关闭组的胎龄与出生体重明显较大,可见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小的早产儿不仅发生PDA的风险大,而且PDA自然关闭的机率明显减小,需药物或手术治疗可能性高。从本文统计结果看,治疗组患儿NRDS的发生率及PS的使用率明显高于自然关闭组,然而PS对动脉导管的关闭并无直接作用,但它可以瞬间改善肺泡表面张力,降低肺血管阻力,从而使左向右的分流明显增加,促进动脉导管的开放【2】,临床中需得到重视。
   多项研究表明【3】【4】,早产儿PDA患者因其产生导管水平的血液分流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增加了发生早产儿IVH、BPD、NEC的发病率,并可能引起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加重,甚至引起早产儿病死率增高。本文统计数据表明治疗组患儿住院期间平均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自然关闭组,其BPD的发生率远高于自然关闭组,可见动脉导管开放后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肺部影响巨大。在IVH、NEC及ROP方面,两组患儿虽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有待更大样本研究印证。
   经过对两组患儿生后2周内临床特点的统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治疗组的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心前区杂音等心血管症状,不良腹部体征,喂养不耐受的状况较自然关闭组明显增多,且可出现频繁呼吸暂停,代谢性酸中毒,肺部渗出增多,需要机械通气的机会明显加大。这些特点与导管水平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我们称之为症状性PDA。临床出现上述表现时,往往提示患儿需要进行针对PDA的治疗。另外,两组对比还提示治疗组患儿呋塞米的使用率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考虑呋塞米能抑制前列腺素分解酶的活性,使前列腺素E2含量升高,从而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也使PDA开放的机会增大。而存在感染的患儿因感染后炎症介质的释放可抑制PDA自然关闭的过程【5】。
   心脏B超在早期诊断PDA及评估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PDA治疗指南中并无统一结论。Kluckow和Evans研究表明导管直径可以1.5mm为分界点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能否自行关闭【6】。而Afiune等【7】研究发现胎龄26-33周的早产儿生后第3天超声心动图测得动脉导管直径在2.2mm以上者,动脉导管不会自行闭合。Iyer和Evans【8】研究表明LA/AO的比值以1.5为界预测PDA预后,特异度及敏感度为95%、80%,灵敏度为79%。在本研究心超结果的对比中,自然关闭组平均PDA直径为2.10mm,直径/体重为1.79mm/kg,均显著小于治疗组,但在LA/AO的比较中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希望该结果可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意义。
   综上,可见VLBWI生后出现PDA的几率很高,且可引起新生儿一系列并发症,危害大,需警惕。但很大一部分PDA并不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且可自然关闭,故临床上需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心超结果等多个方面去权衡,治疗PDA是否可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
  [1]Bancalari E,Claure N,Gonzalez A.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and respiratory outcome in premature infants[J]. Biol Neonate,2005,88(3): 192-201.
  [2]Reller MD, Rice MJ, McDonald RW. Review of studies evaluating ductal patency in the premature infant. J Pediatr. 1993;122(6):S59-62.   [3]Cotton RB, Stahlman MT, Bender Hw, et aI. Randomized trial of early closure of symptomatic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small preterm infants[J]. J Pediatr, 1978,93(4):647-651.
  [4]Gersony WM, Peckham GJ, ElliSon RC, et al. Effects of indomethacin i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results of a national collaborative study[J]. J Pediatr, 1983,102(6):895-906.
  [5]Hamrick SE, Hansmann G.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of the preterm infant. Pediatrics. 2010;125(5):1020-30.
  [6]Kluckow M, Evans N. Early echocardiographic prediction of symptomatic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preterm infa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J Pediatr,1995,127(5) :774.
  [7]Afiune JY, Singer JM, Leone CR. Echocardiographic post-neonatal progress of preterm neonates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J]. J Pediatr( Rio J),2005,81(6):454.
  [8]Iyer P, Evans N. Re-evaluation of the left atrial to aortic root as a marker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1994,70(2) :112-11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 方法:以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变部位、程度及相应CT表现为重点,对2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3例患者,共计25处滑脱,以单发为主(占21例),2个腰椎同时发生滑脱者2例。滑脱分布于L3—L5,主要发生于L4(占17个椎体)。滑脱均未超过Ⅰ度。CT表现有:椎体滑脱所致“夹心征”或“双边征”、椎管变形成“双管状”或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泼尼松与环磷酰胺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单用泼尼松,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分别为(1.90±0.11)g/24h、(75.83±4.67)μ mol/L,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血白蛋白为(37.13±2.25),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期刊
摘要:目的:在对受检人员进行检验时分别使用末梢血和静脉血,并对其检验的准确性进行观察与对比。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间在我中心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共计18例,在征得了受检者本人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与对比研究。将18例受检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例。对照组受检者的血常规检验使用末梢血,观察组受检者则使用静脉血,由检验人员对两组受检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同使用末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方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通络方治疗,治疗12周后,通过彩色超声诊断仪比较两组患者的双侧肾脏肾门处肾动脉及段动脉血流阻力指数。结果: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微型钛板结合加压螺钉在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型钛板结合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优良评分结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断为胃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病理分化程度分为3组,46例低分化组、56例中分化组和50例高分化组。对比低分化组、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入院时及手术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结果:(1)入院时及手术后以低分化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最高(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肩难产进行预测、预防,分析产程过程中的助产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9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2000例孕妇,肩难产17例,对引起肩难产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产程中的助产方法。结果: ①肩难产的高危因素主要有(8例,占47.06%)、妊娠期糖尿病(3例,占17.65%)、第二产程延长(2例,占11.76%)等;②产妇和新生儿均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 肩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AM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常规饲料喂养外,分别给低、中、高剂量组12.5、25.0、50.0 g.kg-1的补阳还五汤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采用负重游泳实验建立大鼠力竭模型。电镜观察骨骼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Real-timePCR法测定骨骼肌AMP
期刊
摘要:过量的氟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可累及机体各组织器官,主要表现在对骨骼、牙齿的伤害,同时对非骨骼组织也有广泛毒性作用,近年来有关氟对雌性生殖毒性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已成为氟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无论从女性人群流行病学研究,还是从雌性动物实验研究都有证据证明氟可作用于雌性生殖过程的不同阶段而表现出生殖毒性。本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后,从氟暴露对雌性生殖内分泌激素、生殖细胞、生育能力等多方面氟对雌性生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和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方法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喹硫平组患者给予喹硫平治疗。随访半年,采用PANSS量表减分率评价疗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治疗后喹硫平组患者总有效率跟阿立哌唑组相当,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