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单元要素的出现,随文练笔已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常态。然而,不少教师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即他们认为学生阅读后,就一定能写作。而实际情况是,从接触文本到读懂文本,从读懂文本到会写作,这其中还有鸿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体悟文本的时间,强化随文练笔,帮助学生搭建读写思维的阶梯,为学生書面表达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引导,为练笔做好铺垫
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过程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要想深入理解文本,就得进行深度阅读。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内化都需要时间,与文章“碰撞”得越充分,他们能获得的“范本性”素材就越丰富。
以《走月亮》一文的第六自然段为例,作者以“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描写了静谧的夜景。有的教师在学生未能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便让学生匆匆下笔仿写,因此学生的仿写只有形似,没有意境,不能写出自己真切的体悟。教师应在情感表达的背景下引导学生理解“情”和“法”,帮助学生搭建认知经验与文本语言的桥梁。例如,很多学生发现,作者描写的“秋虫”“夜鸟”“鱼儿”都是动物,它们能呈现出动态的画面,反衬出夜的静谧,这与文章表达的主题是息息相关的。理解到这个份上,学生再进行仿写,就能打开思路,写出精彩的片段。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心,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语言。
二、紧扣生活,为练笔选好素材
仿写是语言重组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学生在仿写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学生在联系生活进行仿写时,往往容易偏离文本,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没有选择合适的素材。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小练笔”要求学生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该课文在结构上有一个特点,即每段围绕关键句,呈现总分的结构。其中,课后练习有一道随文练笔题,出示了四幅海洋生物图,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幅,描写画面中的景象,并与同学交流。显然,这个练笔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围绕关键句进行写作。在练笔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表达过于生硬,少了语言的“灵气”。不难看出,学生的问题在于现有的素材无法满足他们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多关注素材,为学生搭建图画与认知的桥梁。教师在引导学生选定了仿写内容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锁定画面,进一步筛选景物,再运用关键句来统领全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珍视体悟,为练笔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课文的情感主题,促使学生深刻把握文本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吃透文本,把握主题,加以体悟,寻找有价值的练笔素材。
例如,在《普罗米修斯》一文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会问:“普罗米修斯被锁在山上时,会有哪些人来劝说?”很多学生没有从文本的感情基调出发,在假设人物时逻辑性不强,破坏了普罗米修斯的原本形象。面对此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进行全新的解读:“为什么普罗米修斯要担着失去自由的危险去为人类盗火?在各种威逼利诱之下,普罗米修斯不变的初心是什么?各种诱惑会是什么?普罗米修斯会怎么应对?”这样的追问让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沉浸在文本的语言世界,全身心投入课堂。学生会从普罗米修斯的回应中寻求答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了这样的体悟,学生的写作内容自然会更合理、丰富。
四、提升认知,丰富练笔维度
在随笔练习中,学生总是受制于惯性思维,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乏味,缺乏思维的活跃度。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某一个层面或维度,而应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例如,《村晚》这首诗的人物形象鲜明,画面优美,故事性较强,以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句为例,很多学生针对“横牛背”“信口吹”展开描写时,缺乏童真童趣,语言表达过于“老成”。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想象诗歌描写的细节。学生的思维一旦打开,就变得活跃起来,写出的作品自然质量更高。(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明志小学)
一、加强引导,为练笔做好铺垫
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过程中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要想深入理解文本,就得进行深度阅读。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内化都需要时间,与文章“碰撞”得越充分,他们能获得的“范本性”素材就越丰富。
以《走月亮》一文的第六自然段为例,作者以“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描写了静谧的夜景。有的教师在学生未能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便让学生匆匆下笔仿写,因此学生的仿写只有形似,没有意境,不能写出自己真切的体悟。教师应在情感表达的背景下引导学生理解“情”和“法”,帮助学生搭建认知经验与文本语言的桥梁。例如,很多学生发现,作者描写的“秋虫”“夜鸟”“鱼儿”都是动物,它们能呈现出动态的画面,反衬出夜的静谧,这与文章表达的主题是息息相关的。理解到这个份上,学生再进行仿写,就能打开思路,写出精彩的片段。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交心,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语言。
二、紧扣生活,为练笔选好素材
仿写是语言重组的过程,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学生在仿写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学生在联系生活进行仿写时,往往容易偏离文本,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没有选择合适的素材。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小练笔”要求学生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该课文在结构上有一个特点,即每段围绕关键句,呈现总分的结构。其中,课后练习有一道随文练笔题,出示了四幅海洋生物图,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幅,描写画面中的景象,并与同学交流。显然,这个练笔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围绕关键句进行写作。在练笔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表达过于生硬,少了语言的“灵气”。不难看出,学生的问题在于现有的素材无法满足他们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多关注素材,为学生搭建图画与认知的桥梁。教师在引导学生选定了仿写内容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锁定画面,进一步筛选景物,再运用关键句来统领全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珍视体悟,为练笔创设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课文的情感主题,促使学生深刻把握文本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吃透文本,把握主题,加以体悟,寻找有价值的练笔素材。
例如,在《普罗米修斯》一文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会问:“普罗米修斯被锁在山上时,会有哪些人来劝说?”很多学生没有从文本的感情基调出发,在假设人物时逻辑性不强,破坏了普罗米修斯的原本形象。面对此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普罗米修斯的形象进行全新的解读:“为什么普罗米修斯要担着失去自由的危险去为人类盗火?在各种威逼利诱之下,普罗米修斯不变的初心是什么?各种诱惑会是什么?普罗米修斯会怎么应对?”这样的追问让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沉浸在文本的语言世界,全身心投入课堂。学生会从普罗米修斯的回应中寻求答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了这样的体悟,学生的写作内容自然会更合理、丰富。
四、提升认知,丰富练笔维度
在随笔练习中,学生总是受制于惯性思维,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乏味,缺乏思维的活跃度。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某一个层面或维度,而应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例如,《村晚》这首诗的人物形象鲜明,画面优美,故事性较强,以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句为例,很多学生针对“横牛背”“信口吹”展开描写时,缺乏童真童趣,语言表达过于“老成”。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想象诗歌描写的细节。学生的思维一旦打开,就变得活跃起来,写出的作品自然质量更高。(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明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