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在我们的社会教学课堂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三、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四、补充生动、新鲜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五、挖掘思想内涵,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兴趣。
【关键词】兴趣;发展;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社会》课的教学也不例外。社会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杂科,它的内容涉及知识极为广泛,有以认识社会为主线的常识,以人与人的关系为纽带的知识,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内容,也有以民族精神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这么多生动活泼的知识,我们不去好好地教,让它变成枯燥乏味的内容,那是多大的遗憾。
其实,社会学科也像其它学科反映的内容一样,客体不仅仅是复杂多样的客观世界,也蕴含着丰富的主观世界,可见它应该是一门“活”的学科。然而,很多情况下,我们发现在社会课上,教学缺乏生机,缺乏活力,课上很难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言语的交锋,智慧的闪光,创新的火花。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习惯当听众,如果我们再不重新审视一下社会教学,那又该有多大的悲哀呢!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小学社会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兴趣教育”,主要是突出一个“趣”字,具体有以下五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觉得《社会》课教学也应重视导入这一环节,导入的好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一课时,恰值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南联盟地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天天都在报道这一令世人瞩目的事件。利用这一事件为切入点,以谈论时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注意的是什么事?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学习课文的氛围,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们的话题由此转到了新课上,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很关心时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南联盟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轰炸,给这一地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每天都有房屋倒塌,每天都有人员伤亡,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免受外族的侵略,不仅要国富民强,而且要有雄厚的国防实力做后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展示我国雄厚实力的《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第一课。通过教师富于情感的导入,学生们的心灵也受到了牵动。
二、利用电化教学,提高兴趣
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唤起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特别是在社会课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那么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例如:利用录音,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学生必须掌握的要点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徵、国歌。国旗、国徵可以出示实物,向学生讲解,而理解国歌就比较难了。对歌词的内容,特别是国歌创作的背景,学生都感到比较陌生。教师要结合中国的近代史,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满感情地讲解。然后播放国歌的录音磁带,雄壮的歌声渲染出庄严的场面,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眼前浮现出中国人民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情景,庄严的气氛感染着学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利用投影,再现情景,加深理解。如教学《红军长征》一课。在组织教材第一部分教学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使学生对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和行程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对红军长征中的英勇奋战和克服千险有较深的印象,教师可在这一关键时刻利用电教手段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利用录像,声画并茂、突破难点。录像片画面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声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社会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3.1 故事激趣。社会课中,不仅要学习一些社会常识,还要学习一些历史常识。这些教材的编写具有文字生动、内容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第四册中的课文:《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抗日战争的爆发》等,就可以用此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另外还可以插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增强课文的趣味性,达到激趣的目的。在讲故事时,我注意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作用于学生的听觉:用一颦一笑,激昂慷慨、悲伤忧戚的表情,作用于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2 游戏激趣。社会课中,要求学生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位置、疆域、行政区域、人口、民族、自然环境、文化、革命传统、国家性质、交通旅游等常识。学习这些知识,可利用游戏的形式来教学。如教学《首都北京》一课,课前先组织学生收集好北京文化、政治、国际交往、名胜古迹、改革新貌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好语言,做好准备。上课时,让学生自扮“导游”小姐,向全班同学一部分、一部分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促进。
3.3 实践激趣。《社会》学科的教学以学校小课堂为主阵地传授知识,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它无法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因而《社会》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实践激趣就是指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走向社会进行考察、参观、开展询访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社会》的兴趣。如第二册《社会》的第八单元中,有两篇这样的课文:《在邮电局工作的人们》、《寄信和打电话》。我便在授课前先组织学生去附近的邮局询访,看看在邮电局里有哪些辛勤工作的人们;一封信是怎样从投信人的手里到收信人手里的;信封应该怎样书写;信有哪些种类;能不能私拆别人的信件等等。通过询访,学生们对学习课文的兴趣高涨,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了。
3.4 评价激趣。评价激趣是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正确的回答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进行及时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在评价后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使部分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受到刺激,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四、补充生动、新鲜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喜欢了解一些有关地理、历史以及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如,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好几倍,为什么科学家不先研制氢弹呢?原因是氢弹的爆炸要在原子弹爆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又如,我国的核电站为什么会选择在深圳的大亚湾?为什么会选择在浙江海盐县?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了其中的原因。这两个地点地处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集中,能源消耗极大,但这一地区供电问题,是在这两地建立核电站的主要原因。通过补充这些新鲜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们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还提高了学习兴趣,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五、挖掘思想内涵,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兴趣
在《社会》课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应挖掘每节课中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达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在讲《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向学生们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领会爱国主义精神,我着重讲述了邓稼先为祖国的富强,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险阻,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的动人事迹。学生们听了以后,无不为“两弹之父”邓稼先的事迹所感动。他们兴奋地说:“老师,我们长大以后也要向邓爷爷学习。”告诉他们,只要你们从现在起好好学习,打好基础,长大后同样可以报效祖国,因为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同学们听了以后感到一种自豪感。从同学们热情的目光里看到了兴趣和兴奋,为自己也为学生们感到高兴。
总之,教育不是压抑人,而是发展人;不是让学生死守着三尺讲台,而是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用感情生活产生自己的思考。在我们教学中要以兴趣为起点,为先导,设计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发展,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兴趣中不断提高。
【关键词】兴趣;发展;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社会》课的教学也不例外。社会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杂科,它的内容涉及知识极为广泛,有以认识社会为主线的常识,以人与人的关系为纽带的知识,以生活问题为中心的内容,也有以民族精神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这么多生动活泼的知识,我们不去好好地教,让它变成枯燥乏味的内容,那是多大的遗憾。
其实,社会学科也像其它学科反映的内容一样,客体不仅仅是复杂多样的客观世界,也蕴含着丰富的主观世界,可见它应该是一门“活”的学科。然而,很多情况下,我们发现在社会课上,教学缺乏生机,缺乏活力,课上很难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言语的交锋,智慧的闪光,创新的火花。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习惯当听众,如果我们再不重新审视一下社会教学,那又该有多大的悲哀呢!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小学社会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兴趣教育”,主要是突出一个“趣”字,具体有以下五点做法: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堂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觉得《社会》课教学也应重视导入这一环节,导入的好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一课时,恰值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南联盟地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天天都在报道这一令世人瞩目的事件。利用这一事件为切入点,以谈论时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注意的是什么事?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学习课文的氛围,待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们的话题由此转到了新课上,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很关心时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南联盟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轰炸,给这一地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每天都有房屋倒塌,每天都有人员伤亡,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免受外族的侵略,不仅要国富民强,而且要有雄厚的国防实力做后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展示我国雄厚实力的《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第一课。通过教师富于情感的导入,学生们的心灵也受到了牵动。
二、利用电化教学,提高兴趣
电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优化了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唤起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取得了省时高效的教学效益。特别是在社会课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那么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起到化难为易、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
例如:利用录音,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学生必须掌握的要点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徵、国歌。国旗、国徵可以出示实物,向学生讲解,而理解国歌就比较难了。对歌词的内容,特别是国歌创作的背景,学生都感到比较陌生。教师要结合中国的近代史,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满感情地讲解。然后播放国歌的录音磁带,雄壮的歌声渲染出庄严的场面,教室里安静极了!学生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眼前浮现出中国人民共产党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情景,庄严的气氛感染着学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利用投影,再现情景,加深理解。如教学《红军长征》一课。在组织教材第一部分教学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使学生对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和行程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使学生对红军长征中的英勇奋战和克服千险有较深的印象,教师可在这一关键时刻利用电教手段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利用录像,声画并茂、突破难点。录像片画面色彩丰富,真实传神,能充分体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加上扣人心弦的声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社会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三、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3.1 故事激趣。社会课中,不仅要学习一些社会常识,还要学习一些历史常识。这些教材的编写具有文字生动、内容具体、故事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第四册中的课文:《林则徐虎门销烟》、《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抗日战争的爆发》等,就可以用此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另外还可以插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增强课文的趣味性,达到激趣的目的。在讲故事时,我注意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调,作用于学生的听觉:用一颦一笑,激昂慷慨、悲伤忧戚的表情,作用于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2 游戏激趣。社会课中,要求学生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位置、疆域、行政区域、人口、民族、自然环境、文化、革命传统、国家性质、交通旅游等常识。学习这些知识,可利用游戏的形式来教学。如教学《首都北京》一课,课前先组织学生收集好北京文化、政治、国际交往、名胜古迹、改革新貌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好语言,做好准备。上课时,让学生自扮“导游”小姐,向全班同学一部分、一部分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促进。
3.3 实践激趣。《社会》学科的教学以学校小课堂为主阵地传授知识,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它无法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因而《社会》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要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结合起来。实践激趣就是指组织学生走出“小课堂”走向社会进行考察、参观、开展询访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社会》的兴趣。如第二册《社会》的第八单元中,有两篇这样的课文:《在邮电局工作的人们》、《寄信和打电话》。我便在授课前先组织学生去附近的邮局询访,看看在邮电局里有哪些辛勤工作的人们;一封信是怎样从投信人的手里到收信人手里的;信封应该怎样书写;信有哪些种类;能不能私拆别人的信件等等。通过询访,学生们对学习课文的兴趣高涨,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了。
3.4 评价激趣。评价激趣是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正确的回答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进行及时评价要注意方式方法,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在评价后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启发和引导,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使部分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受到刺激,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四、补充生动、新鲜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喜欢了解一些有关地理、历史以及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可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提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如,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大好几倍,为什么科学家不先研制氢弹呢?原因是氢弹的爆炸要在原子弹爆炸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又如,我国的核电站为什么会选择在深圳的大亚湾?为什么会选择在浙江海盐县?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了其中的原因。这两个地点地处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集中,能源消耗极大,但这一地区供电问题,是在这两地建立核电站的主要原因。通过补充这些新鲜的学习内容,使学生们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还提高了学习兴趣,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五、挖掘思想内涵,引发情感,激发学生兴趣
在《社会》课教学中,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单纯地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还应挖掘每节课中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来达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在讲《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向学生们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领会爱国主义精神,我着重讲述了邓稼先为祖国的富强,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险阻,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的动人事迹。学生们听了以后,无不为“两弹之父”邓稼先的事迹所感动。他们兴奋地说:“老师,我们长大以后也要向邓爷爷学习。”告诉他们,只要你们从现在起好好学习,打好基础,长大后同样可以报效祖国,因为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同学们听了以后感到一种自豪感。从同学们热情的目光里看到了兴趣和兴奋,为自己也为学生们感到高兴。
总之,教育不是压抑人,而是发展人;不是让学生死守着三尺讲台,而是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用感情生活产生自己的思考。在我们教学中要以兴趣为起点,为先导,设计一系列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发展,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兴趣中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