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pingk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与教师及文本的情感共鸣。怎样才能完成这一目标呢?作者认为教师应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满怀激情地教学,找准教材的情感点、学生的情感点,并巧妙自然地在二者间架起桥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情感 共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真正的阅读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中心意思、结构及表现技巧,更要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品味,去探究,去发现。在阅读中注入自己全部的生命情感,融入全部的人格和心灵,重构作品的形象和意义。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到课堂中,是否与作品产生情感的共鸣,是学习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然而,学生能否与作品、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关键又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启发、感染学生。
  教师究竟该怎样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要求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自由的、愉快的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都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喜怒哀乐的人,是学习的伙伴,是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和不同的想法。应该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特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不感到压抑,才敢于说话。学生的精神放松了,愉悦了,思维自然就活跃了,情感自然就充沛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文本产生共鸣。
  二、教师的激情投入
  教师的激情投入,首先应表现在语言上。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语调绝不能像一汪平静的池水,而应该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悲伤的时候就要低沉,愉悦的时候就要轻快,感动的时候就要深情,语调的一起一伏都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灵。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前后两部分的感情基调截然不同,前一部分辛辣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具有的是“他信力”“自欺力”,而后一部分则深情赞扬了中国老百姓的“自信力”,怎样让学生尽快地体悟到作者的感情呢?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两部分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语调教学,前一部分用嘲讽讥笑的口吻去读、讲,后一部分用深情赞美的口吻去读、讲,学生们受到我语调的启发、感染,很快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表现在动作上。课堂教学不要求讲台上的教师像演员一样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达到教学目的,然而教师在教学时,都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形体动作来帮助表达。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动作与声音有机地配合起来,哪怕是打一个手势、点一下头、移动一下脚步,面对学生也好,背对学生也罢,处处都显得自然得体、和蔼可亲、充满活力,那么一定会有助于和学生的情感沟通,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另外,老师的眼神在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目光亲切,充满信任,学生就会报以自信的微笑;如果教师的眼睛中充满了欢悦或悲伤的神情,学生就会随之或兴奋或难过;如果教师的目光中充满对问题的疑惑和不解,学生则会马上对这个问题产生疑问并投入到思考中去。总之,教师亲切的灵活而多变的眼神会激起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会让他们满怀感情地与教师与文本对话。
  三、在教材情感点和学生情感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教师不仅要找准、挖掘教材的情感点,更要深入了解学生,找准他们的情感点,想方设法引导他们走进作品的世界、作家的心灵。
  1.联系生活,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基本前提。
  例如,《岳阳楼记》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其中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历来为人们所推崇。然而,毕竟学生的年龄尚小,文章的时代距我们太远,学生对这句千古名言感触不深,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讨论: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周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吗?这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有的想到了焦裕禄,有的想到了抗“非典”时期的白衣天使,有的想到了抗洪抢险的解放军官兵……我看到此时学生的眼中都充满了感动和崇敬。
  2.知己知彼,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才能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找准教材的切入点。教师要挖掘出教材中隐含的可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那部分,并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期在上课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我特意挑选了葫芦丝之《四季歌》播放给学生听,并且轻轻地问:“同学们,你们听到大自然在对我们说什么?”
  学生们聆听从遥远的地方飘来的声音,如沐浴在山林、徜徉在溪河,回响山地叮咛、水地欢唱……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对本篇课文的兴趣更高了。
  其次,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例如演课本剧、进行“知识竞赛”等能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到学习中来。此外,音乐、图片、录像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恰当地运用也能起到很好的“煽情”作用。
  总之,语文课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用情感的共鸣。语文老师不仅要做知识渊博的学者,更要做感情丰富并会煽情的人,还要善于在教材和学生间架设桥梁,要让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江苏近5年高考英语卷完形填空题的统计与分析,研究两种思维解题策略及在具体语篇中的运用,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Based on the
本研究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中国与瑞典高中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两国的高中生在作息时间、课内外学习、学习兴趣、作业考试、校外休闲活动和心理状态等
刻苦研学,立志航空报国rn1920年9月24日,陈士橹出生于浙江东阳.抗战时期,日军的狂轰滥炸激起了青年陈士橹航空报国的强烈愿望:“要是我们也有飞机、有空军,日本人就不敢这么
期刊
摘 要: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要经过教师的理解和转化,才能在学生身上表现出课程改革带来的效果,教师的基本素质、理论基础、教学能力等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行了探讨,论述了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途径,以期对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体育教师 业务精湛 身心
摘 要: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活动有两大系统,即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但它们作用不同: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而且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际生活中经常产生两大误区:普遍认为解决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就解决了课堂教学问题和对学生的教育问题,而忽视了教师的主体作用,即只重视操作系统而忽视动力系统。调动教师的内动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首要的问题。而内动力的激发主要靠教师本身,但作为教师工作的直接环境学校也
摘 要: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语境研究,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体系外,还要考虑语境对翻译的规约和影响。本文借助语境的研究理论,就《士兵之家》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话语语境和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 语境 《士兵之家》 话语语境 文化语境 译本比较  1.引言  《士兵之家》(Soldier’s Home)是美国
虽然我国已经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国内国际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正处于转型与变迁中,这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重大而深
摘 要: 信息传播时代的艺术设计不再是一种技术性的操作,更多的是在考虑视觉化和形象化设计的前提下,从受众群体的心理出发,考虑受众的视觉感受、兴趣爱好等,设计出艺术与适用相结合的作品。本文用具体的实例分析受众心理对艺术设计从创作到流通过程的影响,解决如何在艺术设计中考虑艺术性与适用性结合的问题上找到突破点。  关键词: 受众心理 大众文化 艺术性 适用性  大众对作品的兴趣与需求是检验艺术设计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