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品“佳酿”,细嚼慢咽生语感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pgre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悟,就是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整体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把语感训练作为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重点,让学生将语言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还是要咬文嚼字,细嚼慢咽。
  一、 以读为本,积淀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础,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最佳途径。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精心营造特定的朗读场景,加强朗读方式方法的引领,让学生对音的正误、音调的流畅,词义的内涵,条理的连贯,意境的优美,直到弦外之音都能有所体会。像苏教版六上《草原》一课,文字优美,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教师可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種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二、 推敲品味,顿悟语感
  推敲品味、品词析句是语感顿悟的关键环节,只有推敲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
  1. 巧用比较,随风潜入夜。比较品评是提高语感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字义、文句、标点符号、修辞方法等进行比较、揣摩,“意会”文字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教学《草原》一课,在教“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这一句中的“飞”字时,可启发学生思考:这里的“飞”字可以换成哪些词?而后引导学生将“飞”与这些词作比较,思考哪个词用得更好,为什么?通过反复比较、琢磨,就可以体会到一个“飞”字传神地反映出了牧民迎宾的急切心情,令读者也不禁被牧民的热情好客所打动。
  2. 激发想象,润物细无声。语感的产生是以理解想象为基础的,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形象。因此,可以通过揣摩词语,并且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将文字符号转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引导学生建立“内心视像”,达到见其人、闻其声、临其境的境界。比如,教学《草原》一文,在学习“襟飘带舞”一语时,可以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牧民飞马迎客的热烈场面,让学生根据画面所展示的情境尽情联想,体会到用这个词的许多妙处:写出了蒙古族人民衣着上的风俗特点;衣襟飘扬,绸带飞舞;写出了快马疾驰的速度,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渴盼见到汉族兄弟的心情;“飘”和“舞”,透露出人们的欢乐,渲染了主客相见的欢乐气氛……这样的欣赏、探讨,无疑增强了学生对词语的形象感受能力,训练了语感。
  3. 联系经验,为有源头活水来。单靠翻查字典,是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的,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越见深切。同理,在语感训练中也应善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人物的神态,揣测人物的内心。《草原》一课中的“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中的“洒脱”一词,在词典中的意思是“姿态自然,不拘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可以进一步发问:我们平常在闹市区是怎么骑车的,能无拘无束吗?这样,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再来体会这个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学生就能充分想象在草原行车的那份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从而真正地领会到草原一碧千里,辽阔壮丽的景象。
  三、 情感体验,品味语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培养语感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在语感训练中,要努力寻找文章对学生思想感情的触发点,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使学生的心态化入言语角色,进入文中人物的感情氛围中,积极引导学生敏锐地捕捉文中细腻的情趣,领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教学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时,先理解“回味”的意思,然后教师巧设情境:“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学生进入情感体验,把自己当作牛马,说出自己的感觉:“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真是幸福!”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
  四、 积累语言,加强语感
  1. 多看多记。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比较强,对语言文字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我们应该多创设时机,拓展渠道,引导学生阅读。课外延伸,读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比如,上完《草原》这课,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老舍写的原文《内蒙风光》;以媒体为载体,指导学生通过电视、电脑,在欣赏中形象地感悟语言;开展课前、课尾五分钟阅读或专门开设阅读课,提供看的时间,创设看的氛围。
  2. 强调诵读。在教学《草原》一文的第1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由读句子,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教师也范读,并且有意将“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读成“铺”,以培养学生注意听的习惯和感悟语言的能力。随后,看大屏幕上的提示,背诵第1自然段,再给无声的草原风景视频配音。这样,由画面到语言,由朗读到背诵,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一种闲情野趣、怡然自得的境界,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较好地表现出来了。
  五、 巧设训练,升华语感
  培养语感,要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眼看、脑想、耳听、嘴说、手动,将语感训练同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语感在理解中加强,在运用中提高。
  1. 画一画。教学《草原》一课的第1自然段,指导学生理解“渲染”“勾勒”时,请学生上黑板用简笔画画草原美景图,既理清了写景的顺序和景物特点,又认识到“渲染”是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勾勒”是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进而让学生在画中感受到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画后,再让学生朗读这一段内容。学生在“读——画——读”的自我学习体验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到了作者细致观察,抓特点写作的方法,并且直观地领略到了草原的美,学生的朗读自然也就乐在其中了。
  2. 演一演。在教学蒙古人民热情招待客人这部分时,让学生以同桌为搭挡演一演,“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想象表演“我们”和蒙古朋友分别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置身于情境中的同学们,内在情感和动机得到了有效地激发,,培养了语感,提升了表达能力。
  3. 写一写。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即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如讲第1自然段写景部分,感悟作者“细致观察,按照顺序,抓住特点,动静结合,适当联想”的写作方法后,再让学生模仿这一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我们江南水乡或者你曾游览过的某个地方的美景。
  语文课堂的教益作用需要靠“品”来陶冶性情,体验感觉,历练内功。让我们教给学生咬文嚼字、品读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品味出语言的语意美、语境美、语情美,让我们引导他们潜心涵泳、诵读品味,获取对语言文字深层意蕴的领悟,提升语感,品出“佳酿”。
其他文献
进入中年级,尤其是起到由低到中过渡阶段的三年级,有些老师往往会望习作教学而兴叹,感觉“习作教学难,难于上青天”。的确,习作教学因其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之大而显得那样的重要;因
目的: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07月~2016年07月收治的140例老年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处理方式把患者分为两组,70例硬
一、 因材施教,求“适”解  1. 寻求“适性”的解读路径。我们解读文本,就是在协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与“文本、教师、同伴、教材编者”产生对话的切口与“最佳的路径”。苏教版四上《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课堂上如果仅仅围绕学生读懂的——“九色鹿的善良、调达的背信弃义”去理解,那么所进行的辩论是低效的。教什么才能让学生真正“辩”起来?我认为可以从九色鹿是善良的,调达则背信弃义,构成人性审视的视角,使学生
记得六年级开学初,班长创了一个QQ群,班上40多名同学一个都不少,我也被邀请加入。作为现代学生,能与时俱进,通过网络表达自我、与他人交流,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能力。不久,我发现这个QQ群功能强大,还设有QQ群论坛,可以自定义版块,可以自由发帖、回帖。于是,我充分采集大家的意见,在QQ群论坛开辟了“童言童语” “诗心诗情”“征文竞赛”“小说连载”“故事接龙”等栏目,师生总动员,搞起了“创意表达”发
创新语用新教法--评王崧舟老师教《去年的树》  童话课文教童真,  去年的树寓意深。  阅读写作巧融合,  表情达意育智能。  创新语用新教法,  开辟语境学语文。  
目的:了解干眼症临床表现,分析病因.方法:对眼科门诊就诊的180例干眼症患者问卷调查,进行泪液分泌功能测定(schimer)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等眼科相关检查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写下水文的习惯,要尝试在习作教学中多写下水文,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让指导更有针对性。其次,我们需要在撰写前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找准让学生能够接受的角度来撰写下水文,拉近文章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为进一步的指导、引领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 穿越时光,“我”就是儿童  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大、完美的化身。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更充分地发挥下水文的
一、 示范授法。学生刚学习修改习作时,常会不知从何入手,示范引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开学初,我们遵照单元训练重点,每次选几篇学生习作作为范例,指导修改,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掌握修改习作的基本方法。我们的做法是:学生每一次习作写好后,我们先找出存在共性的两三篇典型范文,然后用投影逐一映示,师生一起对范文进行合作修改,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修改习作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技能。  在示范修改过程中,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必须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小学语文
据昨天召开的国家工业会议上获悉,黄金工业将以年68%的比率增长,根据目标调整了第九个五年计划(199—2000)的产量。载至2000年,黄金年产量应达到150吨,1996至2000年总产量应达到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