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张一军”

来源 :出版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gi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知晓章雪峰是因为“出版史学术网”,这是将近十年前他以一己之力创办的个人网站。现在又读到他著的这部新书《中国出版家·章锡琛》(中国出版家丛书之一,人民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感觉他真是有心有志之人。
  写出版家传记是比较困难的。由于出版家们大多隐身于幕后工作,可供研究与写作传记的个人资料并不丰富,必得有大量相关的工作材料来弥补和填充。这样的特性便让出版人物的传记作品,必定介于传记与非传记之间。这是写作者的苦恼,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好在作者恰当地把握住了这一层,在重点叙写章锡琛的出版事功时,又尽可能从人物性格心理方面去发掘,避免了写出版人物传记见事见物不见人的通病。
  本书最大的长处在于叙事较为清晰。全书五大章厘清了章锡琛人生与事业合一的轨迹,五章的标题《最平凡少年》《商务十五年》《书林张一军》《长夜苦待旦》《霜中一段香》,既有所本,也做了恰当的提炼,很规整。作者研究的重点放在章锡琛的两个主要人生阶段,即商务印书馆的十五年和开明书店的二十七年,这是章锡琛能够称为出版家的事业根基。在陆费逵脱离商务创办中华书局的那一年即1912年,章锡琛进入商务印书馆。他从底层做起,然后进入中层,先在《东方杂志》帮助编刊,后又主编《妇女杂志》。重视这一段的意义在于,通过章锡琛可以了解一个出版人如何与新文化共潮而生的经历,这是一种必要的启示。虽然主编了《妇女杂志》并有不平凡的演出,还引发了思想界有关“新性道德”的交锋,但这时的章锡琛还不是出版家,在商务编刊只是其职业生涯的预演,好戏还在后头。1926年创办开明书店,是章锡琛成为出版家的真正开端。出版家是靠好的出版物烘托起来的,开明的《辞通》《二十五史》《元曲六十种》以及中小学教科书等,使开明成为中国出版业新崛起的力量,达到了“书林张一军”的境地。研究章锡琛这十几年的出版事功,可以了解一个民营中小出版企业如何发展和壮大的历程,这几乎也是整个民国出版业的写照。
  读此书最让人感触也是值得沿着作者的思路去深入思考的,有如下三点:第一,做出版要有功成不居的事业气度。章锡琛在业内外都公认为开明书店创办人的情况下,仍然在多种场合反复言说是众人帮扶下创办起来的,即便是在开明书店店庆20周年介绍店史的讲话中,仍然将功劳归于众人。作为创办人,章锡琛一直都不自任总经理,只短暂地两度担任此职,前后加起来不到六年。在最后一次担任总经理(1934—1937)时,开明书店乃至整个民国出版业达到了历史的高峰。章锡琛的功成不居,让人想起商务元老高梦旦“成事不必在我”的理念,这种气度正是老辈出版人最优秀而又不易达成的品格,是值得当今出版人学习的。第二,出版家个人的命运是由时代决定的。个人的命运与时代高度关联,出版业比其他行业更为明显。章锡琛之于出版,是成也时势,失也时势。他一生主要的事功创办开明书店,就是抓住了新文化运动的时势。章锡琛可以说是出版业的全才,他掌控开明书店的时间实际只有十几年,未能尽其长才。因为抗战的爆发,他滞留上海,开明书店战时总调度之责便历史地落在迁出上海的总管理处与范洗人的肩上,章锡琛从此失去对开明书店的掌控。此时,章锡琛48岁正当壮年,假如开明的正常发展历程不因战争而中断,章锡琛的职业生涯当有更好的演出,这本是他的夙志。第三,世人不知珍视英雄。章锡琛在商务印书馆供职十五年后被商务辞退,作者分析其原因乃是他违反了商务有关竞业限制的规定,在工作范围之内做与商务职责相冲突的事情,即私自在外创办《新女性》雜志。这次辞退给了章锡琛创办开明的机缘,没想到章锡琛创办了开明书店,最后却以被迫离职而告别自己亲手创办的开明。先是战时的1942年,董事会免去其总经理之职,虽然战时滞留沪上的章锡琛已无总经理之实,但被免毕竟是难堪的。作者说,这标志着章锡琛作为出版家的时代已经事实上结束,不为虚论。此后又在同人要求下被迫辞去常务董事之职,如此一来真的与他开创的事业彻底作别了。这恐怕不仅仅是章锡琛个人命运的悲催。它让人感叹的是,世人不知珍视自己的英雄。早年郁达夫曾有名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好在今日的人们不曾忘却这位消失的英雄和伟大的人物,来研究他并为之作传。
  此书大概是国内少有的对章锡琛做系统研究的个人专著。它帮助我们大致了解了章锡琛作为中国为数不太多的出版家的主要事业,幸与不幸,有些分析与论述还是颇有见解的。当然,章锡琛的系统研究还只是一个开始,还可以对人物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方面取得进步,将是根本的突破。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为研究个案,借助文献统计的方式,对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转载的1769篇文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的出版业研究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域化特点;出版业研究机构多样化,但依旧以高校为主体;高校中的教授、副教授成为出版业研究中的主力军;CSSCI来源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是《出版业》的主要转载来源期刊;转载作者学科背景多样,但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转载论
期刊
[摘 要] 书籍设计的核心诉求在于有意义信息的有效表达。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布森的直接知觉理论从生态学视角科学地揭示了信息表达的核心特质,即对象中蕴含的行动可能性是如何通过直接的、互动的、动态的方式被给予我们的。这为我们深入理解书籍设计的本质和相应的方法论提供了重要借鉴,即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书籍设计的直接性、立体性、互动性和动态性。  [关键词] 直接知觉 可供性 书籍设计 吉布森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丁晏《曹集诠评》最早版本为金陵书局同治十一年刻本。关于金陵本《曹集诠评》的成书,目前学界谈论最多的是曾国藩对此书的支持,而对具体的刊刻过程及刊刻过程历经的波折,关注较少。正因如此,也忽略了高均儒、莫友芝等人的努力和付出。以全局的视角梳理《曹集诠评》的成书过程,既可以深入了解曾国藩在此书刊刻过程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又能从一波三折的刻书过程体会此书刊刻不易。  [关键词] 丁晏 《曹集诠评
期刊
[摘 要] 以辽宁美术出版社数字出版产品《大耳娃智趣学习宝典》研发实践为例,重点阐述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趋势及战略意义,从开发内容资源、确定自身定位、选择技术支撑、建立全方位发行网络 、培养人才等方面探索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途径。  [关键詞] 数字出版 发展趋势 内容资源 自身定位 技术支撑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7) 01-008
期刊
[摘 要] 欧盟在2019年通过《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其中第15条规定的报刊出版者邻接权备受争议。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背景下,报刊出版者的收入不断降低,其难以在数字环境中持续生存。“二传”提供者的“搭便车”行为使报刊出版者难以获得相应的回报。而根据现行法律制度,报刊出版者往往无法直接要求“二传”提供者向其支付合理的经济补偿。从现实成因和制度成因来看,报刊出版者邻接权具有正当性。正确认识
期刊
顷自“陶都”宜兴讲学归来,展卷浏览《布衣壶宗:顾景舟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备感亲近有致。“粗胚淬火后,把把显峥嵘。貌似泥为骨,敲之金玉声。”这是清代文人郑板桥的五言绝句,单道紫砂壶的美妙和神韵,数百年来,最为民间紫砂壶爱好者们所传颂。  诚然,一抔寻常紫泥经过造器师的一番制作,顿时化身为紫砂壶这般的工艺神器,成为历代文人雅士最为推崇的人间理想注茶器。那么,在此物质与精神的融汇化合
期刊
[摘 要] 作为培养现代公民的重要教育手段,儿童绘本的质量不仅考验出版技术的创新,更能反映我国人文教育理念达到的文明程度。本文依托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藏绘本资源,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原创绘本中角色设置、主题/场景设置、气质展现等方面的性别规训及其新变。研究发现,原创绘本中的性别教育观念在整体上没有体现出现代公民教育中应有的主体性和包容性,仍然根植于性别二元对立的规范性教育。  [
期刊
[摘 要] 延安时期党出版发行的出版物拥有各种类型的阅读对象,分布十分广泛,既包括通过直接阅读出版物的党员干部、革命的知识分子、普通民众、妇女大众等,又包括通过党的宣传工作者的仔细讲解、层层转达、组织讨论乃至广播传达等间接途径阅读的读者,还包括在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敌方军民人等、敌伪及敌占区人民、大后方的军民等其他阅读对象。这些不同的阅读对象,通过出版物这一阵地实现了与作者群体的良性互动,极大地推进了
期刊
[摘 要] 基于对22个新浪机构认证微博一个月的博文发布与反馈情况的调查统计,考察出版社微博的信息内容、发布方式与其实际传播效果的关系。研究发现,原创内容的致效功能显著优于转发性博文,而非营销性的、劝说意图不明显的内容更易吸引受众点赞,形成浅层次的传播效果;在对发布方式致效功能的研究中,发现“工作日效应”的存在。  [关键词] 出版社 微博 传播效果 新媒体 工作日效应  [中图分类号] G235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5家农业高校学报及5家专业学术期刊为例,利用读者地域分布、读者所属单位、被访文献所属学科相关数据,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学报相对专业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呈现地域性、内向性及学科集中度不足等特点,并分析其原因。高校学报要提高影响力和传播力,就当前而言,要通过加强宣传、多渠道传播、精品化、精准化推送以达此目的;从长远发展而言,必须实现专业化转型,方能克服弊端,达到提高传播效率、进而扩大学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