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面对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作文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他们在作文时有话可说,使他(她)们对作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关键词]兴趣;素材;阅读;提高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文字把自己所看到、想到和听到的表达出来。因此,如果要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 就得让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基于这些我谈一谈我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精心创设情景,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考虑:
1、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指导观察,积累素材
我们常常看到,作文课上许多学生搜肠刮肚,一筹莫展,最后由于“师命不敢违”,勉强东拼西凑出交差之作,应付了事,教师读来,深感空洞乏味,如何打破这种僵局,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我除了采取事先布置写作范围这种权宜之计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挖掘生活,广泛猎取生活素材,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是写作的源泉,而学生之所以作文时无话可说,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在对生活素材的选取上受到很大的局限;二是对身边的人、事、景物不留心观察、感悟,视而不见。针对这些原因,首先引导学生以健康、广泛的志趣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多方 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多元性,自然、社会、学校、家庭、课余生活、文化体育、亲情友谊,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国内外要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阅读创作的源泉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把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多读课外书籍,看多了自然而然地就能提高写作能力,做到厚积薄发,得心应手。
四、 重视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好了,才能写得好。
1、让学生大胆地说。堂上设各种奖励,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答对的获“准确奖”;大声回答的获“声音响亮奖”;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能陈述理由的获“勇敢奖”;平时少举手,这堂课举手多了,获“进步奖”,目的是让大家都开口说。这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甚高。多制造机会让学生大胆说话,如举行朗诵比赛、故事会,让人人都会有机会当众说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2、让学生说规范的话。我们地处冀南方言区,学生平时说话,习作中经常出现方言。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将方言翻译成普通话。例如:每次习作,我总会把出现的方言记下来,评讲时念给大家听,常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然后,让大家来一次口头翻译,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另外,因受语言环境的影响,生活中很多常用的语言,学生不会用普通话来表达,生活中很多事情及现象学生不会用普通话来叙述,也就更不会在练习中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因此,学生仅在堂上使用普通话还不够,必须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使他们的词汇更丰富,才会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我要求学生课内、课外都要用普通话跟老师、同学交流,还在班里成立了推普小组,推普小组的成员由外地来的同学组成,同学们平时说话遇到不会表达的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请教推普小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习作中出现的方言减少了,使用的语言准确、丰富多了。
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一点一滴,从激发兴趣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扎实基础,逐步升级。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和学生一起去经历,去体验。
[关键词]兴趣;素材;阅读;提高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文字把自己所看到、想到和听到的表达出来。因此,如果要让学生写出一篇好作文, 就得让他们写起作文来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基于这些我谈一谈我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精心创设情景,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考虑:
1、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不要轻易规定作文命题,束缚儿童的个性。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形成儿童写作能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缤纷的世界,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3、紧密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指导观察,积累素材
我们常常看到,作文课上许多学生搜肠刮肚,一筹莫展,最后由于“师命不敢违”,勉强东拼西凑出交差之作,应付了事,教师读来,深感空洞乏味,如何打破这种僵局,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我除了采取事先布置写作范围这种权宜之计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深入挖掘生活,广泛猎取生活素材,积累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是写作的源泉,而学生之所以作文时无话可说,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生活范围狭窄,在对生活素材的选取上受到很大的局限;二是对身边的人、事、景物不留心观察、感悟,视而不见。针对这些原因,首先引导学生以健康、广泛的志趣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多方 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多元性,自然、社会、学校、家庭、课余生活、文化体育、亲情友谊,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国内外要事,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阅读创作的源泉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把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多读课外书籍,看多了自然而然地就能提高写作能力,做到厚积薄发,得心应手。
四、 重视说话训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说”好了,才能写得好。
1、让学生大胆地说。堂上设各种奖励,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答对的获“准确奖”;大声回答的获“声音响亮奖”;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能陈述理由的获“勇敢奖”;平时少举手,这堂课举手多了,获“进步奖”,目的是让大家都开口说。这样,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甚高。多制造机会让学生大胆说话,如举行朗诵比赛、故事会,让人人都会有机会当众说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
2、让学生说规范的话。我们地处冀南方言区,学生平时说话,习作中经常出现方言。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将方言翻译成普通话。例如:每次习作,我总会把出现的方言记下来,评讲时念给大家听,常常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然后,让大家来一次口头翻译,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另外,因受语言环境的影响,生活中很多常用的语言,学生不会用普通话来表达,生活中很多事情及现象学生不会用普通话来叙述,也就更不会在练习中运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因此,学生仅在堂上使用普通话还不够,必须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使他们的词汇更丰富,才会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我要求学生课内、课外都要用普通话跟老师、同学交流,还在班里成立了推普小组,推普小组的成员由外地来的同学组成,同学们平时说话遇到不会表达的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请教推普小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习作中出现的方言减少了,使用的语言准确、丰富多了。
作文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一点一滴,从激发兴趣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扎实基础,逐步升级。整个作文训练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和学生一起去经历,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