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主题训练与学生答题指导浅谈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高考地理试题的考查大多从某小区域切入,围绕某一主题提供情境材料,层层递进设置问题,要求学生能根据试题中提供的条件,结合区域的地理特征,运用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认识地理事象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条件下,不断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属性——综合性和区域性,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立意要求。同时,如何培养学生根据试题的行为动词、关键词、限制性条件和问题权重进行分析、作答,培养学生的答题思路在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尤显重要。
  一、选取区域主题内容的四点看法
  1.典型性。“主题”选择应是区域特征的聚焦点,与区域内多种地理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能较好地体现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如南欧的“葡萄酒业”闻名世界,这与当地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市场等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典型的地理事物可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深度探究。
  2.现实性。“主题”选择应是区域内对社会发展影响明显,而学生又耳熟能详的热点现实问题,让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并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如工业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
  3.特殊性。区域“主题”选择应有一定的特殊性,能与学生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醒学生理解影响区域地理事物产生原因的具体地理因素,避免思维固化。如恒河三角洲的“深水水稻”、中亚干旱地区的“融雪性洪灾”、“极地地区鲜艳的植被生长”等特殊的区域主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探究性。探究活动起于疑,行于思。区域“主题”应使学生形成问题的探究。如我国华北湿润和半湿润的地区“天漠”的形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等问题,学生很自然地考虑“沙从何来?沙怎么来?沙丘会怎样?”的探究综合思维链。再如“水比油贵”与“白金王国”、非洲绿色长廊与沙漠旅游,学生也很自然就会想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但是又很疑惑北非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为何还会有绿洲?设置探究,一步一步引发思考。
  从总体上看,区域主题的遴选,利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地理视角的形成,如“生物与地理环境”为主题的专题设计,见附件。
  二、学生答题方法简述
  从高三学生答卷中反映的问题看,答非所問、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的现象很多。为了提高学生答题的准确性,对学生的答题进行方法指导很有必要,如审设问——找关键字——看图表——调动知识——建立综合思维——形成答案这样的答题思路。
  例题(2017年山东济宁)《中国国家地理》以一幅红石滩的惊艳图片生动诠释了“中国红石景观”全新概念。红石滩景观是指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通常分布在有冰川融水汇集的河谷中,海拔一般在2000-4000米之间。研究发现,红石上的藻类属“约利橘色藻”,喜低温潮湿,依附生长于没有泥沙附着的“新鲜”“干净”的石块表面。而有泥沙附着的石块上往往有地衣和苔藓生长,不会生长橘色藻。下图为四川主要红石景观分布示意图。
  (1)分析四川西部红石滩景观最为典型的原因。(6分)
  (2)贡嘎山西部新修的盘山公路,好像一条红色的“之”字丝带,称为“红石景观大道”。说明“红石景观大道”的形成原因,并分析“红石景观大道”能否长久存在。(3分)
  (3)有人捡拾红石带走作为景观石,请分析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3分)
  第一步:抓住问题设置,审清题目要求。
  抓住问题设置即研究题目问什么,怎么问的。只有弄清楚题目问什么、怎么问,才知道答什么、怎么答,最终才能确定答题方向和思路。
  1.审题目考点。
  审题目考点,就是明确这道题考哪个知识点。比如第(2)小题:说明“红石景观大道”的形成原因,并分析“红石景观大道”能否长久存在。这道题考的就是生物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审题目行为动词,明确答题要求。
  在高考的地理综合题问题中,行为动词大致有:简述、说出、描述、分析、说明、评价等。简述、说出、描述只要求直接回答结论;分析、说明、评价等则要求分析原因,再得出结论;行为动词不同,其对答案的得分要求也不同。如第(1)小题分析四川西部红石滩景观最为典型的原因;必需对红石滩喜低温潮湿进行原因分析再得出结论:四川西部海拔高,气温低;西南季风遇山地地形作用,气流抬升,多地形雨,所以空气潮湿。即答案必须有因有果才能准确。
  第二步:找出关键字,关注限制性条件/提示性词语,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高考题目中有不少问题的设置本身就对答案的出处有提示,这就要求我们学生要关注一些关键字、提示性词语、限制性条件等,这对能否准确答题起到关键作用。
  如第(2)小题:贡嘎山西部新修的盘山公路,好像一条红色的“之”字丝带,称为“红石景观大道”。说明“红石景观大道”的形成原因,并分析“红石景观大道”能否长久存在。
  仔细审题,其关键字是“之”、“公路”等字,也就是说红石滩景观是沿着公路分布,因此结合红石的形成条件方面来分析。修公路时会切割两侧岩石,露出“新鲜”的岩石表面,利于橘色藻生长。“红石景观大道”不能长久存在,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表面会附着泥沙等,地衣、苔藓将会取代橘色藻,红石景观大道将逐渐消失。
  第三步:紧扣图文材料,充分提取有用信息。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以分布图和材料阅读形式呈现,面对较多的材料,学生提取信息能力是不足的,往往都漏看信息或提取了不相干的信息,题干审视不清,势必会带来解题的盲目性。这就需老师教学中强化指导学生提取图文信息,从而推断出其原因分析。
  如第(1)小题:分析四川西部红石滩景观最为典型的原因。题干里有“藻类”,表明这是一道生物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题;“冰川融水”是自然要素“水源”条件,说明其海拔高,冰川广布;“河谷中,海拔一般在2000-4000米之间”,这是“地形”条件,暗示了有河流的发育,河流中可能会有高山冰雪融水;“喜低温潮湿”这是气候因子里的“热量”和“降水”条件,“低温”推断出海拔高;“潮湿”是因为地处四川西部山地,多地形雨,所以空气潮湿。所以河流既有冰川融水,也有大气降水,为后面的河流、冰川搬运做了铺垫;“新鲜”“干净”的石块表面这是土壤条件,结合前面的分析,学生很快就知道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从而构建了整个思维网络。   第四步:调动知识,建立答案分析的综合思维模型。
  完成了审设问——找关键字——看图表步骤之后,调动已具备的知识网络建立答案分析的综合思维模型,形成最后有逻辑链条的答案是获得高分的关键一步。
  总之,通过精选区域主题案例训练,注重学生的答题指导,最后达到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是高三地理二轮教学的最重要的要求。
  附件
  专题训练——生物与地理环境
  1.生物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见正文例题(2017年山东济宁)。
  练习题(2017年东莞)海草房是我国胶东半岛极富地方特色的民居,主要分布左下图。海草房是在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用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的海草层层叠压铺盖而成,见右下图。
  图中房屋后面甲墙壁长满青苔,请分析其原因。(4分)
  2.地理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例题(2015年深圳市一模)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包括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多列南北走向山脉及其附近地区,是世界上“压得最紧、挤得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如右图。
  分析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练习题(2017年山西太原二模)地球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下图中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林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茂密,透光率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下图为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
  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6分)
  3.地理环境影响生物形态
  例题(2017年深圳市二模)瓦尔德斯半島(见右下图)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625k㎡。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
  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8分)
  练习题(2018年山东临沂市)我国某高中学校的师生2017年2月20日去火地岛研学旅行,以下是他们的游记摘要: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火地岛国家公园里的原始森林,很多树木匍匐在地,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醉汉树”或“醉汉林”,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一样,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左下图示意火地岛位置范围;右下图为火地岛上的小木屋和火地岛南部的“醉汉树”。
其他文献
【摘要】提倡小班额,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小班额作为行动的纲领来构建和管理班级,尽可能让学生参与班级的建设和管理活动,使学生都能“动起来”,人人都有参与锻炼的机会,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关键词】小班额;文化构建;班级管理  小班额的优质教育,它不仅仅需要教学方面的改进,更需要班级文化的构建和班级管理方面的改进。我对小班额的文化构建和班级管理已有一些经验,现写出来既是对小班额的构建和管
【摘要】新课标的深入改革,要求小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要在教学课堂中渗透素养,让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社会责任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应具备多元化的核心素质。  【关键词】新型教师观;转变观念;以德育人;美学素养;和谐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改革,小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可是,有人也许要问了,教学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怎么可以随心所欲?的确是的,在治学方面,怎可儿戏?那么,我所指的随心所欲是什么呢?  一、教学素材随心所欲选  生活处处皆语文。天上飞过的鸟,地上窜出的狗,枝上传出的歌,水里漂浮的花……嘴里说的话,心里想的事,眼里藏的喜悦,脸上漾的笑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语文素材,都可以顺手拈来
【摘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生长发育、体力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增强学生体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营造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校园氛围。本文将结合当前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践,探讨如何在大课间活动方面有所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活动能效,为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可行建议。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实践  当前,少年儿童的体质问题已经引
【摘要】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安全感,胆小、敏感、自卑、倔强和缺乏自信心。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班主任对单亲孩子要深入了解,摸清底细,家校合作,有的放矢地改善单亲孩子的心理背景,用真心、爱心感化单亲孩子。  【关键词】单亲;子女;教育;问题  当前,我国的离婚率日渐上升,出现的单亲孩子也就越来越多,单亲孩子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没有完整的家庭,缺少父爱或母爱。单亲
小学一年级是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幼小衔接”期。“幼小衔接”指的是儿童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之间的衔接,就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小学时期是儿童开始学校生活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与适应情况应该引起学校、老师、家长的重视。笔者担任过初中教学、小学六个年级的循环教学、小学班主任等工作,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本文通
【摘要】校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学校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因此校长应该清楚定位,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如校长应以升旗仪式为依托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和培养;校长可以主题活动为载体进行道德行为培养;校长应以传统节日为特色进行道德行为习惯教育和培养;校长应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校长;德育;道德行为  道德
【摘要】体育与健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是小学身体心理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模式中,体育教学方法陈旧,激发教学方法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并不知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重要性。这种观念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评分制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与健康心理。  【关键词】体育健康;体育活动;教学方法;评分制  每个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表扬:小学
【摘要】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作出反应的一种教学行为,正确、积极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和学习进程,对学生的阅读与运用能够起到调节、催化、促进等作用。本文从“导向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生成性评价”“延伸性评价”四方面浅谈如何优化评价策略,促进阅读与运用有效结合。  【关键词】评价策略;阅读与运用;有效结合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
生活中医生是救死扶伤、拯救生命的代表。那么同样作为教育界的“大夫”——班主任应如何“医治”好自己班中“受伤”的学困生呢?本文就如何以爱心“医治”学困生,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先天因素外最重要的后天因素即缺少足以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的关爱,这些爱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学校的,有的来自家长的,有来自班主任老师的。学困生是指在长期缺少爱的关怀下而形成的学习成绩差、自制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