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人逸事》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k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分析:《亡人逸事》是孙犁先生在晚年时期所写的一篇缅怀亡妻的散文,这时距离他的妻子去世已有十二年之久,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我们在品读这篇文章时发现作者文笔看似枯淡无味,实则字字饱含深情,这也是孙犁老先生晚年作品的一大特点:散文重“理”而非“诗”,外枯而中膏,学生由于年龄和人生阅历的局限性,对文中作者隐藏的深情较难深刻体会,需要教师补充知识、选取较好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学习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咀嚼文字感受亡妻的人物形象;
  品读作者对亡妻饱含的深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課前几分钟播放《最浪漫的事》这首歌)刚才课前给大家播放的这首歌叫《最浪漫的事》,歌中深情吟唱着“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天下有情人最美好的愿望,而我们今天将要一起聆听的却是一位老人娓娓道来的伤心往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
  二、知人论世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作家,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白洋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后改为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12岁在安平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1937年冬抗日战争爆发,他加入抗战工作,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他的著名短篇小说《荷花淀》《风云初记》等,开启了中国“诗化小说”的先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积累中没有孙犁先生的知识,这段简单的人物介绍,有助于学生们对作者有大致的了解。)
  三、解读文题
  (ppt展示为:深秋时节,片片落叶随风飘逝,画面的最右侧逐字打出“亡人逸事”)亡人,即亡妻
  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文中指的是妻子生前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是解读文章的一把钥匙,也是走进作者情感世界的一条秘密通道,ppt配上深秋落叶图,帮助学生迅速走进一种悲凉的情境中。)
  四、初读感知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分成四部分,为每一部分取一个小标题,概括出亡妻的不同的人生阶段。
  天作之合——缘定 看戏相识——初识
  婚后持家——持家 临别问布——临别
  2.课文用四部分记叙了妻子的一生,从未嫁的姑娘到婚后持家再到临终,课文没有写妻子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用了一些琐碎的生活小事,文中有段文字,其中一个词也可以解释逸事,或者说和它相对应。
  明确:“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记述如上。”
  断片,即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细微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写人物时往往最直接体现在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个印象上,细节是真实的、外显的、具体可感的。
  (设计意图:本篇散文不同于以往的名家名作,它没有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情,作者撷取了亡妻生前的点点滴滴,将亡妻的一颦一笑用淡淡的文字展现出来,而串起这串珍珠的则是本文结尾处的这句提纲挈领的话——“因此选择一些使人不太感伤的断片,记述如上。”这句话其实也是告诉了读者文章的写作手法——细节描写,至此,课堂便顺理成章地进入下一环节。)
  3.请同学们按照从_____中,我读出了一个_____的亡妻形象,自己再读文本,思考问题,四人为一小组,前后桌合作讨论。
  细节1: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赏析:雨天的相遇本来只是一种偶然,但是在亡妻的口中,在作者的笔下却有一种神秘的色彩。这说明妻子对这段姻缘十分看重,对丈夫的依恋都体现在这句话里。而对于作者,半个世纪过去了,对妻子的音容笑貌仍记忆犹新,也表明他对旧式婚姻和妻子的肯定。
  细节2:我看到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赏析:“盯”说明妻子很想知道自己未来的丈夫是什么样子的,而“一眼”又写出了亡妻的腼腆, “跳”、“走”、“钻”形象地写出了妻子的青春活力、端庄与轻灵。
  细节3:“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
  赏析:这个细节说明妻子的礼教观念很重,不肯单独跟着丈夫走。但是作者没有贬义,反而通过这样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细节表现出妻子的质朴、自重。
  细节4:两次“哭”
  向自己娘家哭诉和与婆婆一起去摘北瓜背瓜摔倒哭泣。
  赏析:妻子在家不干重活,比较娇气,娇气中透出初嫁新娘的可爱,娇嗔。背瓜细节中的哭让我们看到了妻子由于缺乏经验在婆婆面前摔倒的委屈、难堪心理。
  细节5:
  ◇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妻子带着孩子下场下地,走很远的路去集市卖线卖布。
  ◇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
  赏析:妻子从一个娇嗔的娇惯的姑娘,成长为一个为家庭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勤劳坚强的贤妻良母。
  细节6: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文章以“一丝幸福的笑容”做结尾,使读者看到了一个辛勤一生,温柔善良而又知足的中国女性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们的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展示,才能激活学生们的头脑,语文本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教师只有不过分地干预、灌输,学生才能成长得更快速。)   通过上面的细节分析,请你概括一下,作者的亡妻是一个怎样的人?
  亡妻是一位娇嗔腼腆、端庄质朴、吃苦耐劳、 勤劳慈爱、淳朴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
  教师总结:孙犁的妻子没有文化,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一直用自己的善良、勤劳、坚韧、宽容承担起家中的所有重担,默默无闻地支持包容丈夫,她就像孫犁案头供奉的一盆朴实无华的贞石,虽然不名贵奇特,却悦目可人;就像孙犁最喜欢的一颗清静淡雅的白菜花,虽无冽郁的香气,却耀眼光明,传统女性的美在她身上得以充分的体现。
  五、细读品情
  “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包含了作者对亡妻怎样的情感?
  (ppt展示几位大家对孙犁老先生的文章评价)
  但凡识得几个字的人,看孙犁的文章简直没有什么难的,仿佛玄机全无。倘若自己一试,却满不是那个味。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是不会读懂孙犁的。——苏北
  孙犁作品不煽情、不造势、不媚俗,看似很淡,而实际很深。——冯骥才
  教师趁势引导发问:文章看似平淡,但其中的深味,你品读出来了吗?
  材料链接补充(PPT展示)
  材料一:抗日战争改变了孙犁的人生道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孙犁离开家乡投笔从戎。1956年初夏,孙犁不幸病倒,此后是“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近20年的时间不能正常工作,也极少写作。“文革”浩劫期间,他受到残酷迫害,谪居陋室。他几次想到自杀,用孙犁女儿的话讲“是母亲的劝说、激励帮助父亲活了下来”。
  材料二:“自我病后,她伴我至公园,至古董店、书店,顺我之素好,期有助我病速愈。当我疗养期间,她只身数度往返于小汤山、青岛。……此册系亡者伴我,于和平路古旧门市部购得。我于她有惭德。呜呼!死别已五载,偶有梦中之会,无只字悼亡之言,情思两竭,亡者当谅我乎!” ——《书衣文录》
  总结:感激之情、愧疚之情、珍爱之情,五味陈杂,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深的怀念啊。
  六、板书设计(略)
  七、教学反思
  晚年时期的孙犁如菊淡雅,其文亦是如此,所谓大味必淡,整篇散文没有浓烈滚烫的字眼,没有铿锵有力的情感告白,这和孙犁先生早期的作品以及当今文坛上林林总总的散文相比,多了一分独特的韵味和情调,这和作者所倡导的散文创造理念——散文创作不在于“诗”而在于“理”,散文要以理取胜相吻合,文章打动人的地方也恰恰在于它的真——情真、人真,文中用点点滴滴的细节展现了一位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形象,这位伟大的女性形象,学生较易把握,而由于时代的变迁,学生对作者所深含的情感却不容易理解,这里教者要充分补充相关知识,如孙犁的散文创作理念、孙犁的人生事迹的相关补充、上世纪普通夫妇之间的情感表达等等,只有通过不断丰厚文章,挖掘散文字里行间看似平常无奇实则情意满满的词语,才能走进文本的核心。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后勤“新人”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新人”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高校后勤生产关系,提升了高校后勤生产力水平,但由于“新人”自身素质的差异、环境的影响以及各高校改革力度和对后勤重视程度的不同,“新人”的现实表现与前途出路也不尽相同,高校、后勤管理者特别是后勤“新人”需对此进行反思和科学规划。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后勤 “新人”现实表现 前途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7
窗外的那一轮明月,徐徐地升上夜空,照映着人世间的美好。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拿着书本开始做作业,忽然,门铃响了,“这么晚了,是谁啊?爸爸和妈妈不是说去外婆家不回么?”我边走
散文是一种文体,在散文中不仅包含着优美的语言,而且包含着作者的情感,良好的散文教学能够使学生实现对该篇散文的整体把握,从而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散文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去体会散文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本文就以《春》的教学为例,提出几点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学好散文的策略。  一、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
期刊
悲剧性作品具有巨大的教学价值,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启迪学生心理,净化学生品格的有效资源。本文主要从强化作者简介,分析人物形象,创设教学意境,回归现实生活方面,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悲剧性作品的分析和教学策略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强化作者简介,感受悲剧精神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老师过于重视文本教学,受“回归文本”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对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知识介绍。殊不知,强化作者简
期刊
一捆线,一摞鞋底,一根快速穿梭的针,姥姥静静地坐在她孙儿的床边,隔着老花镜不时看看壶里的水是否烧开。记忆中的幼时,姥姥始终是和蔼而有干劲的。她当过童养媳,没有文化的她
这么多年过去了,妈妈还经常说:“来,宝贝,让我看看,你耳朵上那道疤又长平一点儿没有?”哎,妈妈呀!你都看了多少遍?有时我心里虽然极不情愿,但我明白,妈妈是带着爱出发的。那
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交流载体,其直接地表达人的意图与想法,而小学阶段正是人们训练语言听说能力的重要阶段,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课堂上如何从哪些方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首先,要强化语言积累,提高口语水平。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灵活运用自身的表达水平与丰富经验,面对任何话题做到侃侃而谈,但在学习的课堂上,
期刊
某些虚词能够标示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一般疑问句、反问句、倒装句等。可以通过虚词的标示作用,分析和把握文言句式特点。  接下来,笔者举例分析虚词在文言句式中的标示作用。  (一)判断句  断定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②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元史·许仲平义不苟取》)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①句“者”
期刊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因而其语言、动作比起小学生来要略逊色一些。幼儿的语言教学就比较困难,如果方法不当,就会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过,幼儿天真烂漫,充满情感,其求知欲特别强,只要教师找对了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就完全可以搞好其语言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好幼儿的语言教学。  一、引导幼儿识字  研究表明,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一定的识字、写字的能力了。为了让幼儿能够正确地表达、学
期刊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想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提升,帮助他们明确语言内容的运用路径,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明晰妥善的表达方法,注重特定的修辞教学。修辞内容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块内容,一类为语辞,即口头语言;还有一类是文辞,即书面语言。概括来说修辞就是对语辞、文辞进行修饰和选择的一种语言行为,是一种言语活动的方式。  一、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修辞内容未能引起重视:初中生在进行语文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