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步得以体现。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每位音乐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着。因此,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生 音乐学习 积极探讨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再完美的课程标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疑问,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课堂,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它不仅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因而教材之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要把教学内容理解透彻。其次,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并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落实;再次,要分析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只有认真仔细的钻研教材,才能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才能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
二、创设情境
学习必须与个人经验建立起联系,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实施建议之一。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促成良好的审美心境。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都是美的形象,自然就会对音乐产生一种期待、期盼、渴望的情绪。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联以及所要探究的知识密切联系的情境,增强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巧妙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教师的引导语言要精、要活、要有诗情画意,无论是场景需要、课堂导入、环节过渡等,要让语言真正成为一种艺术,起到点缀、启发、引导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审美冲动,让“美”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如:《快乐的小熊猫》一课中,教师绘声绘色地导入“美丽的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鸟儿醒了,花儿开了,草儿笑了,森林醒来了。小鸟、蝴蝶忙着早锻炼,小动物们也出来了,看!小兔蹦跳着来了,小熊走着来了,小猴翻着筋斗来了……美丽的森林热闹极了。”等等?????????五年级欣赏课格里格的《晨景》时,针对学生理解此曲有一些难度,我并不直接出示曲目,而以语言描述导入:“天色渐亮,东方露出鱼肚白,远处的海岸雾蔼缭绕,空气中散发着一丝丝清晨的香气…………。”用诗般的语言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接着,教师播放乐曲,要求学生闭目聆听,优美的旋律,加上深情的描述,一下子把他们带入了美的意境中,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对乐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欣赏后,我及时要求学生谈感受,学生们激情很高,有的同学说:“仿佛置身在海面上,看到了诗画般的美景。”有的同学还说:“乐曲把一天的劳累都带走了,心里感到特别的舒畅。”事实表明,这种由声入景、由景生情的引导,使学生初步感知音乐表象,激起学生更深层理解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欣赏真正达到了预定的目的,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再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视觉、听觉、动觉,让他们充分地感受、体验音乐之美,激起他们的审美冲动,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在美好的音乐场景中,让他们创编表演,发展他们的语言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
一个理想的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只有教师的积极努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的进行。
三、正确引导
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习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即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在主动的学习中孩子的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自主探索并非是放任自流,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由于他们的知识与经验都比较少,有时不能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因此在自主探索时不可缺少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教师建设性的指导下,才能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的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而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思维。
例如:在欣赏《牧歌》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收集、查找有关蒙古大草原资料的作业,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开始收集。有蒙古的风俗习惯,还有有关蒙古丰富的物产等。上课时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蒙古的感受,我为同学们展示了蒙古族的服装及各种风情图片等,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亲身体验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和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之后,欣赏歌曲《牧歌》,感受歌曲带来的美丽壮观的意境。学生的热情一再高涨,下课了,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意犹未尽…。
关键词:小学生 音乐学习 积极探讨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再完美的课程标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毫无疑问,我们在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课堂,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关注如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在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钻研教材
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依据,它不仅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因而教材之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要把教学内容理解透彻。其次,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并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有效的落实;再次,要分析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只有认真仔细的钻研教材,才能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才能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有效。
二、创设情境
学习必须与个人经验建立起联系,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实施建议之一。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在音乐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听、视、感、触的环境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感染、陶冶、诱导学生的情感,促成良好的审美心境。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的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都是美的形象,自然就会对音乐产生一种期待、期盼、渴望的情绪。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联以及所要探究的知识密切联系的情境,增强他们参与探究活动的激情,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巧妙的语言来创设情景,教师的引导语言要精、要活、要有诗情画意,无论是场景需要、课堂导入、环节过渡等,要让语言真正成为一种艺术,起到点缀、启发、引导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审美冲动,让“美”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如:《快乐的小熊猫》一课中,教师绘声绘色地导入“美丽的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鸟儿醒了,花儿开了,草儿笑了,森林醒来了。小鸟、蝴蝶忙着早锻炼,小动物们也出来了,看!小兔蹦跳着来了,小熊走着来了,小猴翻着筋斗来了……美丽的森林热闹极了。”等等?????????五年级欣赏课格里格的《晨景》时,针对学生理解此曲有一些难度,我并不直接出示曲目,而以语言描述导入:“天色渐亮,东方露出鱼肚白,远处的海岸雾蔼缭绕,空气中散发着一丝丝清晨的香气…………。”用诗般的语言创设情景来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接着,教师播放乐曲,要求学生闭目聆听,优美的旋律,加上深情的描述,一下子把他们带入了美的意境中,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对乐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欣赏后,我及时要求学生谈感受,学生们激情很高,有的同学说:“仿佛置身在海面上,看到了诗画般的美景。”有的同学还说:“乐曲把一天的劳累都带走了,心里感到特别的舒畅。”事实表明,这种由声入景、由景生情的引导,使学生初步感知音乐表象,激起学生更深层理解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欣赏真正达到了预定的目的,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再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视觉、听觉、动觉,让他们充分地感受、体验音乐之美,激起他们的审美冲动,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在美好的音乐场景中,让他们创编表演,发展他们的语言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
一个理想的情境创设出来了,教学活动就成功了一半,只有教师的积极努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的进行。
三、正确引导
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习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即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喜好、自己的水平,自己的行为方式,独立来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在主动的学习中孩子的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自主探索并非是放任自流,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由于他们的知识与经验都比较少,有时不能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因此在自主探索时不可缺少教师的指导,只有在教师建设性的指导下,才能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观察、操作、思考、探索的能力,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进而促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思维。
例如:在欣赏《牧歌》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收集、查找有关蒙古大草原资料的作业,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开始收集。有蒙古的风俗习惯,还有有关蒙古丰富的物产等。上课时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自己对蒙古的感受,我为同学们展示了蒙古族的服装及各种风情图片等,让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亲身体验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和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之后,欣赏歌曲《牧歌》,感受歌曲带来的美丽壮观的意境。学生的热情一再高涨,下课了,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开教室,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