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文本对话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7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就是对话,就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新课标实施以来,对话的观念已深入到课堂和教师的心里。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技能,形成学习习惯,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获得思想启迪,认识世界,提高审美情趣。在语文课堂的对话中,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文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培养能力、养成习惯、提升素养的载体和重要工具,是师生、生生对话的主要媒介。
  而在实际教学中,与文本的对话经常出现这样三种倾向:一是教师完全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带到课堂上,导致授课内容偏难、偏深,学生无法理解和接受;二是师生对教参、教学资料顶礼膜拜,人云亦云,对文本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再造,导致千篇一律、丧失个性;三是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以学生的解读为主,美其名曰“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导致浅读、误读、曲读、偏读。其实,这三类解读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没有依据学情,没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去考虑学生的需要。
  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成长,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环境,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与文本对话应该真正以生为本,基于学生的需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沟通,真正发挥文本的教育功能。这样的对话才是有效的、有价值的,才能最终让学生自主建构,实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基于学生需要的文本对话,笔者以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实施:
  一、基于学生兴趣激发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性、审美性、情感性等特点。从文章体裁来说,它集小说、戏剧、散文等于一体;从文章主题来说,它包含人生、社会、自然的各个层面。一篇篇美文、一段段故事,就如一道道精神的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生活在哪里,语文就在哪里。由此观之,语文应该是神奇的、有趣的、丰美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充满兴趣的。而实际上却非如此,好多语文课是枯燥的、乏味的,学生享受不到语文的乐趣,怎么能做到乐学、好学呢?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基于学生视角,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形式,把一篇篇美文变成一道道风景,让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如诗如乐,让文本散发迷人的魅力。如散文、童话、小说、寓言等作品,文体的特点偏重于叙事,通常以情节取胜,我们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说明文语言风格虽然以平实为主,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美读,让学生爱上它;议论文教学可以增加辩论环节;古诗词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朗读、品悟、揣摩,那么,我们不妨换换方法,通过写故事来挖掘作者在诗词中或者诗词背后的故事,或许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学习戏剧文本,不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总之,与文本对话,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前提。
  二、基于学生价值取向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段话里有两个关键之处:文字材料的多元理解和感受;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告诉我们,对于文本的解读可以呈现多元化,尊重个人的理解和感受,但是价值取向应基于学生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心理。对十几岁的学生来说,什么样的文本价值才是对他们有用的,才能引导他们融入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至关重要的。那种无原则、随心、随意对文本的曲解、误解,不仅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尊重个人的理解和感受,而且违背了文本、作者、编者的本意。虽然“有一个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归根结底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李尔王。
  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仍然习惯于把它的主题定位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上,以此让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而现在的时代,一味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的罪恶和黑暗,学生还能接受吗?我们周围有多少孩子去了所谓的“黑暗的资本主义国家”求学啊!这样对文本的主题的解读,与他们的思想距离有多远呢?对他们的思想引导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与其如此,教师不如把对文本的理解带向温暖的方向,即“人与人之间要宽容”,用若瑟夫的举动去触动他们心底的真诚。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若瑟夫的举动,以此让学生懂得在与人相处时应心怀悲悯;亲人、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之间,应该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这才是学生需要的,树立这样的价值观才符合社会的主流。让学生感悟到这一点,比让他们只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要好得多。
  同样,在教学《孔乙己》《范进中举》时,教师是不是可以少一点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多一点“同情、关爱、温暖”的价值引导,因为这是学生需要的,也是社会需要的。
  三、基于学生情感共鸣
  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是作者的精血凝成,充满了情感的温度。语文教学应该高度重视情感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但是,当下中学生情感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知识越积越多,情感愈来愈少。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要么功利性太强,只重视语文的工具性,重视知识、能力的机械训练,忽略情感的升华;要么在挖掘文本中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时,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接受情况,虽然自己“声泪俱下”,但学生并不一定“领情”,甚至有一些假大空的情感,很难触碰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的心灵不能产生共鸣。   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课文中的“动情点”,以情感人,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从而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让其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
  以《背影》为例,从文本中能读出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父亲送儿子去车站,为儿子找座位,嘱咐儿子路上小心,为儿子买橘子等;父亲对儿子的思念之情:老境中的父亲写信给儿子;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文章结尾的抒情语言;儿子对父亲的愧疚之情:“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文中的这些父子之情,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而且,初中学生的年龄和朱自清当时的年龄相差无几,相似的年龄阶段,对感情的体会应该是有共同之处的。但是,不少教师在讲这一课时,为了所谓的文本还原,把父子之间的矛盾,甚至朱父年轻时的一些荒唐事统统讲出来,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专断、自私、不顾儿女的父亲,这就让学生改变了“三观”,学生还会在情感上得到什么呢?与其如此,我们还不如补充朱自清在散文《冬天》里回忆童年和父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的资料:“冬天的夜晚特别的冷,父亲便起了炉子,煮上白水豆腐。但‘洋炉子’太高,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进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教师还是要给学生一些正能量,让他们由朱父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从而加深与自己父亲的情感融合。
  四、基于学生思维发展
  孙绍振教授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吕叔湘先生也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严重弊端。这两位大师严厉指出了语文教学中的弊病。我们在教学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在教学生一眼就能看穿、一望便知的东西上,或者是一些不需要动脑,纯粹为了提高分数而机械地记忆的知识点、答案上,这就导致了效率的少慢差费。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文本解读应该基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文本解读、教学设计应引导学生从一望而知的内容,向文本内里走一步、再走一步,让教学有点高度、深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的五篇文章为例,《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都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五篇文章题材不同,且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作者及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几乎每篇的主题都是保护自然、爱护动物、树立环保意识。这样的理解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没有深度,没有真正读懂文本和领悟作者内心的情感。深入走进文本,我们就会发现这几篇文章其实各有侧重,我们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内涵:《敬畏自然》,要从字里行间读出“敬畏之心”;《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要读出“沉痛之情”;《大雁归来》,要读出“和谐之境”(自然与万物的和谐境界);《旅鼠之谜》,要读出“自然之奇”;《喂——出来》,要读出“人性之悲”。
  与文本对话深一点,就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一点。与文本对话,基于学生视角,才能更有价值,课堂才更高效。
其他文献
人工强化生态滤床是根据接触氧化滤池及人工湿地净化机理耦合建立的一种创新型污水处理技术。通过试验室装置小试,考察了跌水曝气复氧、滤料种类、滤料堵塞等因素对人工生态
我院自2000~2004年收治的206例食管癌中,有5例病人曾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平均年龄为56岁,男4例,女1例,均因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上消化道穿孔,曾行上腹部手术治疗,其中4
教育需要文化的引领,更需要文化认同。优秀的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要有自觉的文化存在,这种自觉的文化存在的前提便是文化认同。只有得到广大师生认同的文化,才有可能深入推广,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让全校师生发自内心地认同某种文化呢?  一、厘清文化特质,构建校园文化的起点  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文化”现
目的观察紫杉醇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以了解紫杉醇抗癌的可能机理.方法 1~100nmol/L紫杉醇处理HO-8910细胞后,用MTT法测定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TRAP-银染
摘 要  套写、抄袭是中学生写作的常见弊病,严重影响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与健康文风的养成。分析套写、抄袭的常见类型,探讨其成因,找到破解这一困局的自新之路,有助于学生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  关键词  套写 抄袭 常见类型 成因探析 自新之路c  一、套写、抄袭的常见类型  1.愚公移山型。  该类型又叫全文照搬型,即将事先准备好的文章几乎全文照搬,甚至不惜将试卷上的阅读短文照搬过来,可谓“不辞劳苦
目的 观察肺癌患者在接受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心肌酶谱的改变情况。方法 将73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适形放疗组(适形组)37例和常规放疗组(常规组)36例,检测疗前、疗中(照射30Gy-40Gy)、
目的 观察FMD/R-FMD方案治疗老年复发NH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复治的老年NHL患者17例,采用FMD(fludarabine,mitoxantrone and dexamethasone)方案治疗14例,采用Rituximab(美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治疗护士按照静脉输液流程选定穿刺部位并皮肤消毒后,持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30°自静脉上方或侧方穿刺好后,自己感觉穿刺效果很好,但按照流
摘 要 单元复习课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三维目标入手,举例设计了若干教学形式,分析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发挥教师组织引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教学形式 数学复习课 学生主体  单元复习是九年级数学总复习的重要形式,如何上好单元复习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现笔者以我校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作导向,结合“分步递进、分层达标”的课型模式,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什么
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来,作文教学依旧处于困窘的境地。《2015年江苏省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45%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22%的学生认为单元作文体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