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建筑业逐渐出现技工日益缺乏的苗头,现有建筑技工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处于不足状态,企业和工人自身的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大量技工由未曾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农民工转变而来。因此,重视建筑类职业学校作用,加强建筑技工规模系统培养,有利于为建筑施工一线积蓄后备力量,提高建筑业工人整体技能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全产。
关键词:建筑业;技工;短缺;培养
一、建筑行业一线用工情况分析
(一)建筑工人数量益显短缺,对工人持证上岗的要求降
低。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强、高处室外作业多、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性,目前中国建筑业还停留在劳动力密集、体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较少的行业,建筑工人大都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的条件下工作。因此,真正有能力且具一技之长的智力型大中专毕业生人大多不愿意在建筑生产一线工作,城镇居民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愿意选择此行业,所以从事建筑施工一线的从业门槛比较低,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工,他们主要来源于贫困、偏僻地区,文化程度低、没有技能、年龄老化。据我们在工地的调研来看,一般施工项目很难招揽年轻工人,即使招来也难以留下,即便是来源于贫困、偏僻地区的农民工也不愿长期在建筑业务工,一旦对城市熟悉下来、找到机会就会跳槽 ,使建筑业用工短缺日益明显。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技术工从事施工现场的工作涉及建筑领域的职业工种有100多个,如土木工程建筑、设备安装、机械施工、建筑制品、市政施工、养护及污水处理、古建筑修建、城市园林、城市勘察、测绘、房屋维修等。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工种约占一线作业人员60%以上,再加上油漆工、木工、架子工、防水工四个工种,总计占一线作业人员的80%左右。但目前建筑业施工一线工人,除特殊工种如防水、电焊工、电工、架子工等国家有强制要求外,通过培训持证的上岗率较低。建筑企业为留住农民工,对持证上岗的要求不得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降低要求,与国家住建部要求的持证上岗率要达到100%有较大差距,即使已经取得了上岗证和技能等级证的农民工,其实际培训的内容和效果与培训目标也未完全一致。
(二)建筑工人质量难以提高,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建筑企业的竞争过程中,高素质、高技术施工工人的引进难度往往比资金、技术、设备的引进难度都要大。从人才结构来看,建筑业技能人才呈金字塔形,即高技能人才少,初、中级技工数量不多,大部分是未经系统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他们大多学历水平不高,掌握技能单一,往往“放下锄头,拿起瓦刀”,直接进入施工一线作业。建筑施工一线工人具有三大特性:一是就业情况具有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二是年龄跨度大,以壮年为主,18岁左右到60岁左右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从学历层次上看,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体[1]。据笔者的一次抽样调查,1000个建筑工人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有
83.9%,平均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有61岁,最小者仅16岁。
目前企业和工人的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2]。一方面,建筑工人干一天活拿一天钱,工人一旦停工就没有收入来源,因此虽然知道培训对自己有益但出于生存考虑也不愿意浪费工作时间,即使把培训放到晚上,由于白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工人对培训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很多建筑工人也都把从事建筑业当成无奈之举,年轻者只是把此工作作为暂时过渡,年长者觉得已无培训必要。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对施工一线工人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人员流动性大,随意性强,建筑企业对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没有直接激励也不敢激励,一些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许多企业担心自己出资培训好的技工会与企业讨价还价索要待遇,认为与其把钱用来培训工人,还不如开高价吸引技术工人,这就使得技术工人越少越抢手,工人越抢手,企业就越不敢培训工人,而越不培训,技工越少,质量越低,形成恶性循环怪圈。
二、对策探讨:发挥建筑职业学校作用,加强青年建筑技工系统培养
目前我国高职以上层次的建筑类院校,主要培养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人才,培养建筑一线技工的主要力量则是各建筑类中等职业学校,但是这样的学校屈指可数,其每年培养建筑技工的数量有限,建筑施工一线大量的技工主要由未曾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农民工转变而来,还有大量工人停留在普工层次。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将大量采用,施工项目对工人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企业需大量地在生产与管理第一线既受过中、高等教育,又能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用型技工人才。因此,发挥建筑职业院校作用,加强青年建筑技工规模系统培养,对为建筑施工一线积蓄后备力量,提高建筑业工人整体技能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全产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一)建筑类职业学校要有战略发展意识。首先,要做到知已知彼,办学之前和办学过程中审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外有敏捷的市场知觉,密切关注建筑用工市场供给变化、及时根据已有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条件强化优势或创造新的特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参加权威评估并努力获得评估机构和社会的认可,为学校创造品牌打下基础。对内,对自身条件加以正确分析评估,使学校的物质条件和无形资源,如办学水平和知名度、师资、专业特色等做到均衡配置不失偏颇,不盲目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开办所谓的高收益热门专业或培训项目,保证良好的办学基础条件,学校所具有的仪器、图书、教师等各项指标都能达到规定标准。
(二)建筑类职业院校可多途径招聘、培养教师。首先学校根据所设专业,减少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引进教师的数量,从行业中聘请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行业精英为专、兼职教师;二是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有志于从事职业教育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培訓后充实到教师队伍;三是聘请有思想有实践的教育专家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顾问。四是和企业合作,聘请企业内长期从事企业内训工作的培训师到学校讲课,组织学生到员工培训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培训。
(三)建筑类职业院校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性。职业院校学生往往其学习基础不牢,中学阶段学业成绩不良,不爱死背理论,但喜爱动手操作,学习的自信心不够。根据这些特点,学校不能够以对待普通高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转而教育技、职校学生,也不能盲目照搬其他普通高校和高职的教学计划、大纲,不加选择地使用教材,而应按本校学员的具体要求按需施教。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上,使所教的技能或知识具有可接受性,还要有能够容纳一定数量学员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确保每个学员有足够的实习实训时间和师资、设备。
参考文献:
[1] 陈贵业.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一一以南宁市为例.中国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2
[2] 尚宇梅.用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我国建筑业技工短缺的原因.集团经济研究[J].2006/12
关键词:建筑业;技工;短缺;培养
一、建筑行业一线用工情况分析
(一)建筑工人数量益显短缺,对工人持证上岗的要求降
低。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强、高处室外作业多、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特性,目前中国建筑业还停留在劳动力密集、体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较少的行业,建筑工人大都在环境恶劣、加班时间长、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的条件下工作。因此,真正有能力且具一技之长的智力型大中专毕业生人大多不愿意在建筑生产一线工作,城镇居民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愿意选择此行业,所以从事建筑施工一线的从业门槛比较低,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工,他们主要来源于贫困、偏僻地区,文化程度低、没有技能、年龄老化。据我们在工地的调研来看,一般施工项目很难招揽年轻工人,即使招来也难以留下,即便是来源于贫困、偏僻地区的农民工也不愿长期在建筑业务工,一旦对城市熟悉下来、找到机会就会跳槽 ,使建筑业用工短缺日益明显。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技术工从事施工现场的工作涉及建筑领域的职业工种有100多个,如土木工程建筑、设备安装、机械施工、建筑制品、市政施工、养护及污水处理、古建筑修建、城市园林、城市勘察、测绘、房屋维修等。在实际建筑施工中,砌筑工,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工种约占一线作业人员60%以上,再加上油漆工、木工、架子工、防水工四个工种,总计占一线作业人员的80%左右。但目前建筑业施工一线工人,除特殊工种如防水、电焊工、电工、架子工等国家有强制要求外,通过培训持证的上岗率较低。建筑企业为留住农民工,对持证上岗的要求不得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降低要求,与国家住建部要求的持证上岗率要达到100%有较大差距,即使已经取得了上岗证和技能等级证的农民工,其实际培训的内容和效果与培训目标也未完全一致。
(二)建筑工人质量难以提高,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建筑企业的竞争过程中,高素质、高技术施工工人的引进难度往往比资金、技术、设备的引进难度都要大。从人才结构来看,建筑业技能人才呈金字塔形,即高技能人才少,初、中级技工数量不多,大部分是未经系统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他们大多学历水平不高,掌握技能单一,往往“放下锄头,拿起瓦刀”,直接进入施工一线作业。建筑施工一线工人具有三大特性:一是就业情况具有临时性、季节性、流动性;二是年龄跨度大,以壮年为主,18岁左右到60岁左右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从学历层次上看,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体[1]。据笔者的一次抽样调查,1000个建筑工人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有
83.9%,平均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有61岁,最小者仅16岁。
目前企业和工人的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2]。一方面,建筑工人干一天活拿一天钱,工人一旦停工就没有收入来源,因此虽然知道培训对自己有益但出于生存考虑也不愿意浪费工作时间,即使把培训放到晚上,由于白天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工人对培训的接受程度仍然不高。很多建筑工人也都把从事建筑业当成无奈之举,年轻者只是把此工作作为暂时过渡,年长者觉得已无培训必要。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对施工一线工人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人员流动性大,随意性强,建筑企业对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没有直接激励也不敢激励,一些企业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许多企业担心自己出资培训好的技工会与企业讨价还价索要待遇,认为与其把钱用来培训工人,还不如开高价吸引技术工人,这就使得技术工人越少越抢手,工人越抢手,企业就越不敢培训工人,而越不培训,技工越少,质量越低,形成恶性循环怪圈。
二、对策探讨:发挥建筑职业学校作用,加强青年建筑技工系统培养
目前我国高职以上层次的建筑类院校,主要培养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人才,培养建筑一线技工的主要力量则是各建筑类中等职业学校,但是这样的学校屈指可数,其每年培养建筑技工的数量有限,建筑施工一线大量的技工主要由未曾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农民工转变而来,还有大量工人停留在普工层次。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先进技术和工艺设备将大量采用,施工项目对工人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企业需大量地在生产与管理第一线既受过中、高等教育,又能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实用型技工人才。因此,发挥建筑职业院校作用,加强青年建筑技工规模系统培养,对为建筑施工一线积蓄后备力量,提高建筑业工人整体技能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全产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
(一)建筑类职业学校要有战略发展意识。首先,要做到知已知彼,办学之前和办学过程中审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对外有敏捷的市场知觉,密切关注建筑用工市场供给变化、及时根据已有的专业设置和办学条件强化优势或创造新的特色;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参加权威评估并努力获得评估机构和社会的认可,为学校创造品牌打下基础。对内,对自身条件加以正确分析评估,使学校的物质条件和无形资源,如办学水平和知名度、师资、专业特色等做到均衡配置不失偏颇,不盲目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开办所谓的高收益热门专业或培训项目,保证良好的办学基础条件,学校所具有的仪器、图书、教师等各项指标都能达到规定标准。
(二)建筑类职业院校可多途径招聘、培养教师。首先学校根据所设专业,减少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引进教师的数量,从行业中聘请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行业精英为专、兼职教师;二是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有志于从事职业教育的学生,经过一定的培訓后充实到教师队伍;三是聘请有思想有实践的教育专家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顾问。四是和企业合作,聘请企业内长期从事企业内训工作的培训师到学校讲课,组织学生到员工培训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培训。
(三)建筑类职业院校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性。职业院校学生往往其学习基础不牢,中学阶段学业成绩不良,不爱死背理论,但喜爱动手操作,学习的自信心不够。根据这些特点,学校不能够以对待普通高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转而教育技、职校学生,也不能盲目照搬其他普通高校和高职的教学计划、大纲,不加选择地使用教材,而应按本校学员的具体要求按需施教。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上,使所教的技能或知识具有可接受性,还要有能够容纳一定数量学员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确保每个学员有足够的实习实训时间和师资、设备。
参考文献:
[1] 陈贵业.建筑业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一一以南宁市为例.中国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2
[2] 尚宇梅.用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我国建筑业技工短缺的原因.集团经济研究[J].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