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体育院校专业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是体育院校办学优势的体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并确定了一、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与质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大众教育背景下,我国现代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现实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此类问题,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础和核心,以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为突出重点,力求在专业结构调整、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训练、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如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总目标,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体育院校更是如此。毋庸置疑,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传统的优势专业,其专业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如何提升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既是时代对本专业发展的诉求,也是我国体育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系列数据库、EBSCO数据库等检索工具查阅本研究所需要的文献。以“体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和“评价指标”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归纳与分析,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德尔菲法
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与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问卷。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分别组织专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信度和效度一致性系数分别达到了0.82和0.89。对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共15位专家进行三轮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各层次结构构建判断矩阵,采用EXCEL进行处理,并计算权重系数。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评价体系通常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三部分构成〔1〕。建立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直接目的是指导专业建设并提高质量,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用哪些指标来评价其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水平?哪些指标能够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指标设计与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1.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即整个指标体系既要有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也要有保障指标等多系列、多层次的指标群,其指标体系结构完整、层次清晰。2.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根据核心竞争力的目标需要注重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结合专业的动态发展特点,力求指标具有高灵敏度。3.科学性与适用性,即指标应反映专业建设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特点,且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与适应性,保证指标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2.2评价指标的构建
2.2.1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
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依托各自学校资源,在体育教育专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协调自身的不同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资源,获得个性和优势,在竞争中持续获胜的内核能力〔2〕。从研究文献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资料分析可以看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要素为专业建设理念、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构成。因此,根据主导要素分析、归纳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结构由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理念与目标、人力资本投入、教学与科研、本科教学工程、特色与创新六要素组成。
2.2.2评价指标的筛选
指标是评价的基础和根本。根据综合评价学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理论准备、筛选与检验三个基本程序,本研究即采用理论逻辑分析和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初级框架;再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充分融合广大专家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筛选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然后采用德尔菲法筛选、检验和建构指标体系。
首先,查阅与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新时期社会对体育专业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结合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现状调查,综合专家意见,从专业建设目标与理念、人力资本投入、教学与科研、本科教学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与创新等入手,初步确定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一级指标为:专业建设目标与理念、人力资本投入、教学与科研、本科教学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与创新等六个,二级指标分别为8个、11个、12个、5个、8个和5个,共49个初选二级指标。
其次,通过运用德尔菲法三轮问卷调查,分别对一、二级指标进行修改、删除、合并形成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专业建设理念与目标、人力资本投入、教学与科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与创新等六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30个。
2.3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方法众多,诸如:专家调查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等方法。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各指标的属性以及层次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的方根法对一、二级指标的权重予以确定。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将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级指标分为专业建设理念与目标、人力资本投入等六大要素,首先对六个要素进行两两比较,设计成判断矩阵表;其次,向8位相关专家发放矩阵表,请专家结合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填写矩阵表;再次,回收矩阵表统计分析。限于篇幅,仅以一级指标层次要素计算为例,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计算分析过程如下。 根据层次分析法,在同一层次的各因素,按其优良程度或重要程度可以划分为若干等级,赋予定量值,采用五级定量法,即相等、稍强、强、很强、极强,相应的赋值为1、3、5、7、9,而两因素反过来的对比情况则用倒数值来表示。如表2和图2所示。
图2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计算
以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一级指标要素为例说明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将判断矩阵计算的权重系数代入公式:
其中,λmax是指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计算出一致性系数C.I=0.09,查表得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26,因此,一致性比例C.R.=C.I./R.I.=0.068,由此C.R.<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2.4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一级指标要素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一级指标的排序为:人力资本投入(0.326)、人才培养质量(0.272)、教学与科研(0.170)、本科教学工程(0.102)、专业建设理念与目标(0.088)、特色与创新(0.042)。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投入、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与科研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发展、竞争过程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其保持稳定,并能促使其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的竞争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优势。而人力资本投入、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与科研是涉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的主体,是能够使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优势或潜在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从核心竞争力内外部的影响因素来分析,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是其自身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内因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根本因素,如:人力资本投入是内因根本,专业建设理念与目标是内因的基础;而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特色与创新是在内、外部作用下的产物。因此,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只有整合内外因素,充分发挥内部效能,借助外部因素的诱导与推动,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提供投入资源保障、加大特色培育,逐步形成同类行业无法复制或模仿的独特优势,从而锤炼成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5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二级指标要素分析
从表3、图3可以看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12个二级指标重点要素排序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结构及发展潜力>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教授>第一志愿录取率及分数>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毕业生社会声誉>学科带头人的创新与洞察力>体育人才市场占有率>专业带头人的社会影响力>省级或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应用性与特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性。由此可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投入建设、学生专业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体育市场占有率等是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要素。
体育教育专业是高等体育院校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组织形式,它不仅是高等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专业,其担负着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人力资源的输送〔3〕。其实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内隐的综合能力,是一种专业历史沉淀的文化,在有些方面它不能表现出具体的量化指标,而操作层面的外显指标始终根据市场的需求处于一种调整与被调整的动态变化,如: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方法、生源质量、教师水平以及毕业生声誉等。由此,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根据社会分工并把握体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跟踪社会对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建设保障体系,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遴选并培养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提升科研服务社会的水平。从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析,尽管诸如专业建设的理念、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课程建设的质量、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成果、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教学名师)、杰出校友等要素,不是影响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直接因素,但它们可以作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外显指标,它们能够直接体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效果,也是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撑。
因此,有效地整合并协调各种内外因素,使其最大化地贡献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切实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文勇.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99-1101.
〔3〕汤立许,石爱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70-74.(责任编辑:李远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与质量的矛盾日益凸显。在大众教育背景下,我国现代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现实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教育主管部门针对此类问题,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础和核心,以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为突出重点,力求在专业结构调整、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训练、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如何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大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总目标,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体育院校更是如此。毋庸置疑,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传统的优势专业,其专业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如何提升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既是时代对本专业发展的诉求,也是我国体育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利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系列数据库、EBSCO数据库等检索工具查阅本研究所需要的文献。以“体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和“评价指标”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归纳与分析,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德尔菲法
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与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问卷。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分别组织专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检验,信度和效度一致性系数分别达到了0.82和0.89。对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共15位专家进行三轮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各层次结构构建判断矩阵,采用EXCEL进行处理,并计算权重系数。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评价体系通常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三部分构成〔1〕。建立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直接目的是指导专业建设并提高质量,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用哪些指标来评价其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水平?哪些指标能够促进体育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指标设计与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1.系统性与层次性原则,即整个指标体系既要有投入指标、产出指标,也要有保障指标等多系列、多层次的指标群,其指标体系结构完整、层次清晰。2.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根据核心竞争力的目标需要注重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结合专业的动态发展特点,力求指标具有高灵敏度。3.科学性与适用性,即指标应反映专业建设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本质特点,且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与适应性,保证指标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2.2评价指标的构建
2.2.1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
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依托各自学校资源,在体育教育专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协调自身的不同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资源,获得个性和优势,在竞争中持续获胜的内核能力〔2〕。从研究文献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资料分析可以看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要素为专业建设理念、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构成。因此,根据主导要素分析、归纳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结构由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理念与目标、人力资本投入、教学与科研、本科教学工程、特色与创新六要素组成。
2.2.2评价指标的筛选
指标是评价的基础和根本。根据综合评价学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理论准备、筛选与检验三个基本程序,本研究即采用理论逻辑分析和专家咨询,确定指标体系初级框架;再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充分融合广大专家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筛选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然后采用德尔菲法筛选、检验和建构指标体系。
首先,查阅与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新时期社会对体育专业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结合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现状调查,综合专家意见,从专业建设目标与理念、人力资本投入、教学与科研、本科教学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与创新等入手,初步确定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一级指标为:专业建设目标与理念、人力资本投入、教学与科研、本科教学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与创新等六个,二级指标分别为8个、11个、12个、5个、8个和5个,共49个初选二级指标。
其次,通过运用德尔菲法三轮问卷调查,分别对一、二级指标进行修改、删除、合并形成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专业建设理念与目标、人力资本投入、教学与科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特色与创新等六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30个。
2.3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方法众多,诸如:专家调查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等方法。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各指标的属性以及层次间的关系,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的方根法对一、二级指标的权重予以确定。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将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级指标分为专业建设理念与目标、人力资本投入等六大要素,首先对六个要素进行两两比较,设计成判断矩阵表;其次,向8位相关专家发放矩阵表,请专家结合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填写矩阵表;再次,回收矩阵表统计分析。限于篇幅,仅以一级指标层次要素计算为例,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计算分析过程如下。 根据层次分析法,在同一层次的各因素,按其优良程度或重要程度可以划分为若干等级,赋予定量值,采用五级定量法,即相等、稍强、强、很强、极强,相应的赋值为1、3、5、7、9,而两因素反过来的对比情况则用倒数值来表示。如表2和图2所示。
图2 一级指标判断矩阵计算
以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一级指标要素为例说明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将判断矩阵计算的权重系数代入公式:
其中,λmax是指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计算出一致性系数C.I=0.09,查表得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1.26,因此,一致性比例C.R.=C.I./R.I.=0.068,由此C.R.<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2.4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一级指标要素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一级指标的排序为:人力资本投入(0.326)、人才培养质量(0.272)、教学与科研(0.170)、本科教学工程(0.102)、专业建设理念与目标(0.088)、特色与创新(0.042)。由此可见,人力资本投入、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与科研是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其发展、竞争过程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其保持稳定,并能促使其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的竞争优势,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优势。而人力资本投入、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与科研是涉及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的主体,是能够使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优势或潜在优势的动态平衡系统。从核心竞争力内外部的影响因素来分析,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是其自身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内因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根本因素,如:人力资本投入是内因根本,专业建设理念与目标是内因的基础;而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特色与创新是在内、外部作用下的产物。因此,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只有整合内外因素,充分发挥内部效能,借助外部因素的诱导与推动,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提供投入资源保障、加大特色培育,逐步形成同类行业无法复制或模仿的独特优势,从而锤炼成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5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二级指标要素分析
从表3、图3可以看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12个二级指标重点要素排序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结构及发展潜力>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型教授>第一志愿录取率及分数>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毕业生社会声誉>学科带头人的创新与洞察力>体育人才市场占有率>专业带头人的社会影响力>省级或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应用性与特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性。由此可知,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投入建设、学生专业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体育市场占有率等是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导要素。
体育教育专业是高等体育院校的基本单位或基本组织形式,它不仅是高等体育院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专业,其担负着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人力资源的输送〔3〕。其实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内隐的综合能力,是一种专业历史沉淀的文化,在有些方面它不能表现出具体的量化指标,而操作层面的外显指标始终根据市场的需求处于一种调整与被调整的动态变化,如:专业建设目标与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方法、生源质量、教师水平以及毕业生声誉等。由此,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根据社会分工并把握体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跟踪社会对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需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建设保障体系,打造创新型师资队伍,遴选并培养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提升科研服务社会的水平。从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析,尽管诸如专业建设的理念、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课程建设的质量、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成果、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教学名师)、杰出校友等要素,不是影响高等体育院校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直接因素,但它们可以作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外显指标,它们能够直接体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效果,也是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撑。
因此,有效地整合并协调各种内外因素,使其最大化地贡献于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切实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文勇.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99-1101.
〔3〕汤立许,石爱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面临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70-74.(责任编辑:李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