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由此开始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常说,要在21世纪立足,必须会开车、懂外语、能操作电脑。为了紧跟时代,也为充实自己的生活,我萌发了学习电脑的念头。一开始也没信心:高科技的东西,怕是玩不转哦。等我坐在电脑前,一切都比预想的新鲜,于是我对自己说:“不妨我也时尚一回。”
  开始操作键盘时,往往指东打西;移动鼠标,手也不听使唤,直埋怨自己笨,曾一度失去信心。可是转念一想,别人能学会,我为什么就不能?慢慢地,手指灵活多了,操作起来能得心应手了。学打字,老师开始给我推荐拼音输入法。我是贵州人,普通话说不好,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统统分不清楚,要打的字总是出不来。后来改学五笔,整天把字根表写在手上,走到哪里背到哪里。院子里的青年,街上复印店里的营业员都是我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反复练习汉字拆分,还拿了一本唐诗,每节课输入两首,慢慢地,每分钟从5个字提高到10个字,再到30个字,清脆的响声在心里产生一种欢快无比的感觉。不多久,就能在电脑上写东西了。
  学完办公自动化,老师建议我继续上网“游历世界”。上网使我大开眼界,真是足不出户,世界尽览。形形色色的网站数不胜数,真叫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电子功能妙不可言。用QQ聊天,我可以和在昆明的外孙女网聊,读着她那充满童贞童趣的话,好像我也年轻了许多。打开电子邮箱,不断收到在加拿大的儿子或是远方的战友发来的E-mail,看着这些远方飞来的信息,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有时看书疲倦了,就在网上选几首喜欢的歌,一边品茶一边欣赏,令人心旷神怡。每次和老伴旅游回来,把数码相机里的照片挑一些有保存价值的输入到电脑的相册中,来了亲朋好友,就打开电脑,与之共同分享。
  使用google搜索,电脑便成了一座无所不包的图书馆,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了解天气预报,查询火车时刻,各种信息应有尽有。有时在书上或是报纸上看到一些英语单词,看不懂,就去请教“在线金山词霸”。更奇妙的是,在地址栏内输入我的姓名,竟发现我过去写的不少文章被一些网站收录了,屏幕上把标题都登了出来。
  我喜欢摆弄围棋,黑白世界具有无穷的魅力,一来可以陶冶情操,二来能够改掉我毛毛糙糙的急躁习性,当然还能锻炼缜密严谨的思维,促使我多用脑子。在以前,经常碰到“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情况。现在有了电脑,点击进入联众网站,我便可以和全国各地的棋手尽情对弈了。
  我有一个老战友石金生,在部队时,每逢工作之余,我们总要杀上两盘。他离休后住在遵义,多年没有见面了。但每到双休日,他都会打电话来邀约在网上见面。我常对他说:“你那技术还想跟我下!”他抛过来的话也很直白:“别瞎吹,你来试试看。”于是我们就在网上拼杀起来,杀得难解难分。不知不觉,大半天就过去了,每回都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直到老伴在厨房连喊“吃饭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收兵”。
  前天晨练回来,趁老伴做饭的时候,我打开电脑,准备和在加拿大的儿子在网上通话。突然电信局来了两个年轻人,说是上门为老干部服务,办理半价长途电话优惠。我告诉他们,我打长话无需顾虑通话时间太长,他们说不可能。我就把他们带到电脑桌前,启动skype软件,拿起麦克风呼叫。远在加拿大的儿子立即回应了。接下来我又打开视频,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儿子的影像。就这样,我和儿子通起话来,儿子的声音很大:“爸爸,现在加拿大正是枫叶红的时候,到处一片通红,我在斯坦利公园照了一些照片,发几张给你看。”屏幕上很快出现了一幅幅满山红叶的照片,漂亮极了。我马上找出U盘把图片存下来,并告诉儿子,下午我就到照相馆把照片冲洗出来。两个年轻人看我熟练操作电脑,不禁连声赞叹,问我多大年纪。我回答说,今年已满74岁了。他们相视一笑:“您老是位新潮老人,我们还真跟不上哩!”
  学电脑后,我的精彩生活由此开始!
其他文献
当赣南大地金灿灿的晚稻迎风飘香的时节,冀中平原已是秋风瑟瑟,苍劲挺拔的青松分外引人瞩目。   穿越时空,回溯70年前的深秋,身为红军战士的他,告别中央苏区的父老乡亲,踏上漫漫征途,不屈不挠、南征北战,迎来了革命胜利,最后扎根在他浴血奋战过的热土。这位老将军,就是享受大军区级领导待遇的原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曾为遵义会议选址并目睹会议召开的见证人——曾美。     红军歌曲动人心 召唤曾美当红军   
期刊
我出生、成长、工作的乐平市,位于鄱阳湖滨、乐安河畔。历史上洪涝灾难频繁,曾经流传这样一首民谣:“百里乐平农民苦,洪涝灾多农民忧,耕地多是望天丘,十年栽种九歉收。”说奇也奇,说巧也巧,在我出生、参加工作、退休的个人三个重要时期,遇到了三次特大洪涝灾害,灾情极为严重。但是,由于社会制度和救灾工作不同,灾害的后果却完全两样。   第一次是在民国24年(1935年),我出世不久。小时常听母亲说,那年乐平发
期刊
在1月份召开的国台办新年首场记者会上,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     陈水扁“台独”狂言不断     今年以来,陈水扁发出一系列震惊两岸、刺激周边的“台独”狂言。他用少有的用词,表达了推动制定台湾“新宪法”,并为此推动“公投”的行动计划,宣称历史会记住他“
期刊
人生中有许多事情可以重新选择,惟有自己的血缘至亲无法选择。从我和弟弟妹妹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身份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农民的烙印,命运便不容选择地将我们与苦难的母亲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从此,踏上了荆棘遍地、坎坷不平的人生征程。     一     我的家乡在沂蒙山腹地,这里四面环山,相当闭塞,土壤多为沙石,像娇贵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都踮着小脚溜了,只有红脸膛的地瓜在这里扎了根,村民们一年到头全靠地瓜干
期刊
她很平凡,只是服务在老干部工作战线上的普通一员。   她又很不平凡,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纯真的爱、厚重的情全部融入了会昌县1500多名离退休干部心中。她以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执著开拓的精神,把会昌县的老干部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她本人也先后赢得了会昌县“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妇女干部”、“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老干部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她,
期刊
这是发生在50多年前的往事。   1953年,我在江西省人民政府的一个部门工作。快到年终了,领导派给我一个任务,要我出差去武宁。武宁在省境内西北角,是个边远山区,当时还不通公路。那天上午,我先从南昌乘火车到涂家埠前面的一个小站,然后下车步行。从那里到武宁还有180多华里路,这条路我以前曾经走过一次,沿途要经过艾城、虬津、白槎、柘林等地。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很冷,路上行人少,不过常会遇到列队放学回
期刊
1949年5月,家乡解放,正逢我高中毕业。解放军路过我的家乡,启发了我投笔从戎的念头。父亲说我是独生子,不愁吃,不愁穿,理应升大学深造,并派人把我送到南昌市“武宁同乡会”我父亲一位同事家膳宿,还附一信,要他督促我报考国立中正大学。不久,他又给我来信,说了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好崽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话,要我好好去报考大学。   就在这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政大学江西分校在南昌招生,
期刊
在江西省核工业新干县二六三地质大队宿舍区,住着一位古稀的长者李水发。他的职称是化学分析工程师,然而他的一生却与作词作曲结下了不解之缘,被当地老表称为“音乐家”,获过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创作优秀专家奖。去年10月中旬,他改词作曲的歌曲《孝顺好咱爸妈》还获得了第七届“世界之春”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演创选萃——中国民歌精品银奖。   雨色秋来寒,风严赣江凉。去年10月26日,笔者慕名走进了李老的家。这是一套布局
期刊
家庭感言:   婆婆在乡下生活了一辈子,而我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别人常说,婆媳关系不好处,更何况是农村的婆婆、城里的媳妇。可我们家却从没有出现过婆媳争吵,反倒是其乐融融,这是因为婆婆和我各有“三招”。   婆婆虽是个农村老人,思想却一点也不封建,她的第一招就是“重男不轻女”。当年我生下了女儿,惟恐婆婆心里有想法,于是吃不香,睡不安。谁知我是庸人自扰,在乡下的婆婆一听说我生了个女孩,赶紧把平时很少出门
期刊
家庭感言:   在家庭中,父母就像一座山,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依然坚挺地屹立。经岁月的洗涤冲刷,虽然山变得苍老了,但大山固有的魅力仍闪耀着生命的光彩。   我家是三代共居的家庭,我和老伴年逾古稀,与儿孙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家庭的和睦不仅直接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晚辈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在几代共居的家庭中,由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老年人与思维超前的晚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