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赛外热内冷场面大项目多机会少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1月6日,在历时4个月之后,天英汇创业创新大赛在广州天河区的羊城创意园落下帷幕。大赛吸引报名项目超过1200个,入场风投超过一个亿。
  在一片“资本寒冬”的论调声中,创业大赛却选择“逆市”而行,依然保持层出不穷的状态。在过去一个月,广州举办了至少七场大型创业大赛。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创业大赛呈现外热内冷的趋势,尽管规模越来越大,政府部门也热衷组织,参赛项目也不在少数,但真正通过创业大赛得到投资的项目少之又少。从最近几场创业大赛的数据来看,参加一场创业大赛,被各类投资机构看中的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一。
  天英汇创业创新大赛带有官方背景。它由天河区政府、广州科创委和创新创业平台黑马会共同举办。天河区财政为此次比赛的获奖者提供190万元创业奖励。尽管大赛吸引报名项目超过1200个,但最终进入决赛的项目只有10个。那么,对追求曝光率和创投资源的参赛者而言,在所谓的“资本寒冬”里,混创业大赛还有用吗?
  “优秀的创业项目,永远不缺投资人,而对于专业的投资人,资本也永远没有寒冬。”出席“天英汇”现场的许洪波,是创大创始人,他在多个创业大赛的场合都坚称,创业没有所谓“寒冬论”的说法。
  他告诉记者,他最近转让手上一个项目,吸引了16家投资公司来争抢。“对好的项目来说,永远不缺市场”,市场“退烧”只会让挣快钱的人退出,这是对泡沫的挤压,让创业者和投资机构都回归理性。
  来自丰厚资本的投资人杨守彬持相似观点:“创投领域不分冬天和春天,只分好项目和不好的项目。”他认为,资本火爆的时期,80%的项目本来不应该拿到融资,“所谓的‘资本春天’,只是很多不该拿到融资的项目都拿到了融资,现在,它们被筛掉了。”
  对投资人而言,创业大赛无疑是发现好项目、汇集好项目的不错平台,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短时间内各种资源的最大融合。不过,这些响应者众的大赛,要想获得奖项却如同过独木桥。
  在天英汇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中,报名项目超过1200个,最终入围的项目团队只有10个。对获奖的“宠儿”而言,除了顺利拿到风投资金和创业奖金外,还可以享受广州市科创委和天河区政府扶持创业者的配套政策,比如税收减免、房租补贴、融资担保等优惠。
  许洪波所在的创大孵化营也在上个月举办了一场名为“中国好创业”的大赛,吸引了超过1000支创业团队报名,最终18支队伍闯入半决赛,只有精明购等少数几个项目有投资机构表达意愿。
  参加一场创业大赛,被各类投资机构看中的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一。创业赛场呈现出外热内冷的趋势。一方面,投资机构越来越保守了,另一方面,参赛的项目虽多,但优质的项目依然稀少。
   HOT外热
  赛事大了,项目多了
  特意从澳洲赶回广州参加一场创业大赛的JEMMA没有感觉到寒冬的存在,相反,她被国内高涨的创业热情吓了一跳。“这次回来,感觉创业热特别疯狂,好像你见十个人,几乎都是创业者或投资人,能找到一个圈外的,已经很特别了。”
  这不是JEMMA第一次因为创业回到国内。2014年,从投资银行辞职走上创业路的她,因为项目的原因经常在澳洲中国两地跑。
  “之前每次回来都会接触到一些创业者,但感觉没这么集中。”JEMMA说。
  在广州,仅2015年12月一个月时间内,就有七场像这样的大型创业大赛上演。
  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暨第二届两岸四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大学城开幕,报名参赛总数达535项,较上年同比增长203%;
  12月6日,由创大加速器、环球创大主办的2015中国好创业大赛——“微信创业时代2 .0”在琶洲举行,吸引了超过1000支创业团队报名;
  12月20至21日,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州赛区)总决赛在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举行,广州市报名参赛队伍达到619家。
  2016年1月4日,首届汇桔杯南粤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落幕,超过1200个创业项目与团队报名参赛。
  1月6日,天英汇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根据主办方公布的数据,报名参赛项目达1262个,大赛评委团来自全国50家创投机构,入场风险投资超过一个亿。
  ……
  几乎每十天就有一场大型赛事,动辄上千的参赛项目。对投资人而言,创业大赛无疑是发现好项目、汇集好项目的时机,但实际上,从记者掌握的数据来看,想要从这些响应者众的大赛中突围最终获奖,几率不到百分之一。
  政府助力,吸引人才
  政府的助力无疑在给各种创业大赛热潮加温。实际上,不少创业赛事都有官方举办的背景。
  出现在天英汇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舞台的,就有三名政府官员:天河区委书记林道平、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冯军和广州市科创委副主任王桂林。
  政府不仅希望能借创业大赛找到更多好项目,更希望能招揽更多的创业者落户。
  林道平就在大赛上重点推介了天河的创业环境。他介绍,天河区专门设立2亿元政府创投基金,并设立4亿-6亿研发经费支持。在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和五山、石牌高校区的周边,筹划有约200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平台,到去年为止,已有55万平方米可以投入使用。
  林道平介绍,“广州种子期、初创期的企业,创投机构我们补5%,被投企业种子期、初创期补10%,总共15%。我们的政策去年7月出台,到9月就补了1 .8个亿。”他邀请参赛项目、团队落户天河,落户广州。
  政府多种配套扶持政策、各类扶持基金的投入无疑让这把火烧得更旺了起来。广州青年创业中心创业部中心主任陈建霖表示,政府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出发点是吸引人才,同时,选拔出更多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社会扶持,形成人才和项目的双向培养。   对于创业大赛上项目成功率很低的情况,陈建霖觉得很正常,“其实创业大赛更多的是培养创业者各方面创业素质,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在他们未来的创业路上都是很有关系的。”
   COOL内冷
  投资方开始念紧箍咒
  对于投资人来说,1000多个创业项目集中的创业大赛,无疑是寻求投资对象的良机。“寻求项目的渠道越来越多,需要一个专业机构帮我们进行前期的遴选,节省资金和资源。”
  参赛评委之一、广东文投创工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合伙人李希说,短期内确立投资意向不容易,主要看行业方向和创业团体,而举办这样的创业大赛可以通过短暂的路演、评委的提问,弄清楚创业者的产品逻辑和商业逻辑,这将对项目的投资意向产生重要影响。
  可赛事越多、项目越多、外表看起来越热闹,投资方们的态度相较而言就越谨慎。
  “过去半年里,在股权投资领域资金过热,现在所谓的资本寒冬实则是理性降温。”第四象限孵化器创始人曾峥指出,现在创业团队数量过热,大量毕业生尚未经过职业历练与打磨即着手创业,难以带领团队顺利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身商业模式不够好的创业团队在创业资本泡沫中经历了虚假繁荣后,在资本寒冬中容易“感冒、发烧”,“打铁还需自身硬”。
  为此,各类孵化营开始从最初就对入选的项目有了更多的要求。“创大比较侧重互联网领域,除了项目好以外,对于创始人本身也有更高的要求。”创大创始合伙人何云湘说,创大就格外喜欢“特立独行”的人。“极客、怪胎,往往是这样的人才能在‘千死一生’的惨烈竞争中获胜。”创大孵化了超级课程表、礼物说、兼职猫、PingW est、大家投、闪聘、e家帮等一批创业项目,其中90%拿到了A轮,30%拿到了B轮,几乎每个项目创始人的性格都让人“印象深刻”。
  “第四象限”则强调市场的“边缘性”。“投资领域里的第一象限是被BA T这类巨头占领的成熟市场,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发展空间较小;第四象限是相对边缘市场,不被行业巨头们重视,反而更适合初创企业团队从中寻找机会。”启赋资本董事长傅哲宽说。
  真正的好项目凤毛麟角
  除了投资方的谨慎,真正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凤毛麟角,这也是每场创业大赛上最终收获“真金白银”投资不多的原因。
  “我认为盲目的投资和盲目的创业是对社会资本极大的考验。所谓大众创业,可能更多是广义,中国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创新。”中国青年天使会会长麦刚,从2005年就开始创业的他却在创业赛场一再吹冷风,“我们这游戏充满风险和不确定。”
  同样表态的还有东方富海董事长陈玮,他曾经公开表态,并不赞成大学生创业。这次来到广州的大赛中,他又强调了这一观点。“成功真的是很小概率的事,中国创业企业失败率高达80%.”“我们这行80%的钱来自民间,大家都希望在短时间内可以赚钱,造成现在整个社会对成功的追求过于浮躁。”
  以“中国好创业”为例,这场大赛号称吸引了超过1000支创业团队报名,超过100家V C和投资机构到场观赛,在18个杀入半决赛的项目中,也只有精明购、爱分享、F5(未来商店)、加速度、考拉学院等几个项目有投资机构伸出了橄榄枝。
  “我是达人”项目创始人曾耀天曾以选手身份参加过不少创业大赛,他直言,想通过参赛找到投资人的机会微乎其微。“参加比赛更多的只是进入这个圈子的一个机遇,增加你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即便是那些已经吸引了投资方的参赛项目,真正因为赛场表现而吸引投资的也很少。
其他文献
说起宗教慈善,人们大多会想到施粥济困、修桥补路、助学济困这类传统的慈善形式,但在广东,有一群人希望在传统的佛教慈善中加入现代的公益元素。  2016年元旦,广东四会六祖寺,2016智慧节暨天柱公益慈善活动月启动盛典在这里举行。今年的智慧节活动将持续4个月,除了在元旦当天举办的六祖寺公益慈善年会外,还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陆续举办“公益市集”和“大学生公益创新大赛”等一系列公益活动。  “智慧节”源
期刊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项目才会在寒冬之下,依旧能吸引大咖们的青睐?  垂直领域项目还大有空间  “当前重度垂直领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机会正在上升,比如有个小马保险项目很受评委欢迎,说明资源型的创业相比于纯技术型团队有显著优势。还有一个从平安保险出来的高富帅,对整个保险行业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许洪波认为,传统行业向互联网+演进的模式将是下一轮创业大潮的宠儿。  易一天使董事长曹日晖坦言,当下挑选项目不再
期刊
在互联网浪潮下,诸如“创新”之类的名词被高频率提起,公益领域也是如此——近年来,人们在线上线下多个平台热议公益创新的相关话题。  传统的公益慈善该如何与创新元素相结合?目前,实务者已经先行一步,如广东省天柱慈善基金会,他们希望通过自身在公益项目的实际操作经验来探索创新方向。  在广东省天柱文化慈善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天柱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詹树兴看来,传统的宗教慈善要想跟现代的公益活动相结合,最重要的
期刊
参加一场创业大赛,参赛者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段时间几乎路演到吐,以至于整套路演我张口就来,完全倒背如流。”金华佗创始人戴韵峰也曾通过参赛拿到过风投,他坦言参赛并不是件轻松事。成功率这么低,单纯陪跑的参赛有意义吗?参赛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展示自己,求投资机构注意  “上班约”团队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融资目标是400万。创始人李永龙毫不隐晦自己参赛的收获,“天英汇”令他获得六七家
期刊
贝利尼国际声乐比赛虽不为大众所熟悉,却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准,迄今已走过40多年的历程。这一颇为“高冷”的比赛不仅是世界十大国际声乐比赛之一,还在2010年之后获得了文化部的认可和推荐,堪称世界级的美声“青歌赛”,吸引着国内众多的美声歌唱家。中国著名的男高音王传越、王红星等都曾登上该比赛的舞台,并获得金奖。  不过,与许多身为职业歌唱演员的选手不同,周亚男是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的一名青年教师。她从16岁
期刊
2011年初,我来到中山大学,就在这个校园发起了免费午餐,我还记得在草坪上和一些同学分享,我说我看到贵州山区的孩子饥饿,很不忍心,觉得要改变,但很多朋友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算我帮助不了一万个孩子,但我可以帮助一个孩子,所以我发起了免费午餐的活动。  当时我邀请了11个记者去了山里,这11个记者后来成为了免费午餐的发起人。报道出去以后,很轰动,但很快又陷入了瓶颈,接下来的传播就
期刊
一夜时间,百度因为被指出卖血友病吧而置身于道德审判的网络法庭。据悉,一些网友在知乎持续发帖举报百度,除血友吧外,还涉及不孕不育吧、糖尿病吧、癫痫吧等热门疾病吧被引入商业合作的情况。在3259个健康保健类吧中,有网友统计称近40%的热门疾病吧已被卖。不过,这一数据并未得到百度方面的证实。但百度方面在面临舆论排山倒海式的炮轰时,已宣布“不允许引入商业合作,并将引入权威的国际医疗社会组织进驻病种贴吧”。
期刊
广州两位在地铁站内结伴行乞16年的盲人梁伯和伍婆婆,最近引来了街坊和媒体的关注。两人并非夫妇,结识于盲人工厂,十几年来形影不离,游走在广州地铁东山口站。近两三年来梁伯常常落单,只因85岁的伍婆婆身体不好,需要住院,梁伯只能一个人出来行乞。他们的故事经媒体披露后,东山口地铁站里涌来一波又一波想帮助梁伯的人潮。面对突如其来的涌动爱心,梁伯表示行乞只是一种“自力更生”。  外人可能很难理解,梁伯和伍婆婆
期刊
广州近期有两个会议令公益圈瞩目,一个是“首届自行车生态大会”,以“探讨实现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可能性和现实挑战”为主题;另一个是“首届流溪河协同治理研讨会”,以“共商协同治理的理念、策略和方法”为主题。  只看会议名称和主题,很容易让人认为是政府相关部门发起的,或者是行业大机构发起的会议;不过,这两个会议的发起方,分别是拜客广州和流溪生态中心,两个广州本土的社会组织。和我以前参加过的环保相关会议不同,
期刊
从生理上说,这种罐装空气对人的健康并没有太大作用。有些人吸了这种空气感觉好也不奇怪,因为更多是一种心理作用。  ——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郑劲平教授  前两年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个笑话:有国内网友在海外购物的箱子里发现了防撞的真空袋,只见他同事帮忙打开快递后拿着那袋子猛吸,蒙圈了问他干吗?然后同事把袋子给他看,上面写着made in Canada。  听起来有些讽刺,但眼下这个笑话似乎正随着加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