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木游戏中实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200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玩具”,也是幼儿的基本学习材料之一,因其使用方法灵活多样,深受不同年龄幼儿的喜爱。本案例中,我们就完整看到了幼儿自主学习、创造的过程。但也因为这一“灵活多变”的特性,积木区的组织与指导困扰着许多教师。宋老师提供的案例向我们展现了教师如何通过观察儿童在积木区的搭建行为,介入幼儿的游戏,实现积木游戏的教学价值。或许可以带给我们大家一些思考和启示。
  通过“计划”支持幼儿的行动
  幼儿进入大班以后,游戏之前制订一份“行动计划”尤为重要。本案例中,教师“为了能让幼儿产生合作搭建的愿望”,参与了幼兒制订计划的过程,以提问为支持,引发幼儿之间的讨论和协商。讨论中,当幼儿第一次有了“想搭一个不一样的”想法时,教师及时抓住时机,首先为幼儿呈现了真实的高架桥图片,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高架桥,及时为幼儿补充了经验。然后,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将计划表征出来,为促进幼儿符号表征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当游戏快结束时,幼儿认为任务已经完成的时候,教师又一次提醒幼儿对照计划。此时,教师“发现幼儿基本还是两两或独自完成搭建”,从而推断“幼儿大体上是倾向于和对同样事情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的”。因此,教师就为他们创造合作探索、学习和支持的氛围,比如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就为幼儿提供一个思考建筑物之间的关联、彼此合作的契机,也为接下来的主题建构活动奠定了基础。
  制订一个行动计划,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一过程不仅让幼儿学习讨论与协商,学会接纳别人的意见,还能帮助幼儿理解计划的意义,明白计划与接下来的行动之间的关联,促使幼儿不仅会“动手”,还要会“动脑”,养成行动之前要想一想的学习习惯。
  通过“发现”帮助幼儿
  拓展经验、解决问题
  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幼儿找到了搭建斜坡的规律——搭建上坡时支撑的积木越来越高,下坡时支撑的积木越来越矮。幼儿能顺利完成坡道的建设,也和教师之前在班级里开展的集体探究活动“斜坡”有关系。这说明,区域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可以形成循环与互补。有效整合集体教学和区域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整体性经验,实现经验的扩展与改造的有机统一。
  本案例中,幼儿遇到的困难并不在“斜坡”,而在于“缝隙”。当幼儿多次尝试失败后向教师求助,教师并没有给幼儿提供直接的答案,而是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注意细节、发现问题,并通过进一步追问,促使幼儿开始思考是什么导致“缝隙”出现。最后,幼儿决定从高架桥的下坡处开始一边检查一边弥合缝隙,终于自己解决了问题。
  幼儿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适时介入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会为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提供思考的线索。幼儿如果能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学到的东西就会更有意义。
  另外,当发现幼儿此次搭建的这个房子确实“和之前的房子不一样”,最大的特点是“圆角”代替了“直角”,教师马上意识到幼儿开始关注建构作品的艺术美,尝试结构的多种可能性来表征出不同造型的房子,表现出独特的审美,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创造。在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这一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扩展经验,为幼儿提供观察、欣赏“天坛”“故宫”“教堂”等风格和造型各异的建筑物,帮助幼儿建构更为丰富的造型结构经验,还可以引发幼儿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物进行讨论,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人类生活与建筑环境的关系。
  在建构活动中,大班幼儿往往更多关注建构作品的高度、造型,容易忽略连接处的细节。引导幼儿注意问题、关注细节,有助于幼儿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认识到各积木连接处的紧密直接影响到建构物整体的稳定和平衡,可以促使幼儿在生活中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物体保持平衡和稳定的方法,认识和体会系统中力的相互作用。
  大班幼儿热衷于讨论自己的建构物,教师如果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分享讨论的开放机会,鼓励幼儿描述和解释幼儿自己的行为,除了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元认知”能力。
  本案例中,在幼儿分享回顾时,一名幼儿说:“高架桥的斜坡连不上,我们从最高的地方开始检查,发现每一个斜坡连接都不能有缝,最后一个大的缝,我找到一块积木把它正好填上,这个桥面就变平了!”他不仅说清楚了问题,还讲明了自己用了什么方法,是怎么解决的问题,说明这名幼儿有着非常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并不是每名幼儿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对于幼儿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问幼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你用了什么好办法?”通过问题支架,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表述的逻辑顺序,逐步学会有逻辑地表达。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认真倾听幼儿的陈述,适时帮助幼儿补充不完整的描述。对于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或者胆怯的幼儿,教师可以允许幼儿说不出来,画出来。当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在纸上,再借助绘画表达时,描述往往会变得顺畅。或者也可以像本案例中的教师,鼓励幼儿到现场,边操作边描述,也会降低幼儿的紧张感。
  教师还可以将幼儿的建构作品用照相机或摄像机记录下来,让幼儿互相欣赏引发评议,以促进幼儿之间的经验交流、反思和相互学习。总之,当幼儿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并能描述和解释自己的行动时,说明幼儿理解了他们遇到的问题或现象。只有幼儿真正理解了的东西,才对他们未来的经验建构具有意义和价值。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搭建情况,观察幼儿在遇到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进而,才是幼儿游戏中的参与者、支持者,适时帮助幼儿注意细节、发现问题、不断向困难发起挑战;通过进一步回顾幼儿已经做过的事情,帮助幼儿理解操作的“意义”;鼓励幼儿相互学习,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正如布鲁斯所说:“丰富的积木游戏并不会自然发生,只有在成人的努力下,使自己的行动具有强有力的催化作用,丰富的积木游戏才会发生。”只要教师能认清、重视积木的教育价值,读懂和理解幼儿的游戏,积木便不再只是简单的玩具,而会成为促进幼儿学习、引导幼儿心灵与思想的高质量媒介。
其他文献
设计意图  康定斯基的名画《几个圆圈》完全脱离了自然形态,通过新的、光边的、有规律的圆形,以及色彩、空间和运动来传达美术大师的饱满和愉悦情感。画面上红、黄、蓝、紫的圆形,或间隔、或靠近、或交叉、或重叠在一起,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自由无拘、轻松愉悦”的艺术风格。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整体欣赏、局部欣赏、对比欣赏”这几种美术欣赏形式,帮助小班幼儿感知并感受到了“圆形组合”的色彩美、布局美和情趣美。
【關键词】思维导图 语篇教学 有效性 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把握语篇的结构,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语篇、理解语篇、内化语篇以及创造性地运用语篇。这种以简驭繁的教学方式无形中降低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提高了语篇学习的有效性。  一、思维导图在语篇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借助思维导图,有效预习语篇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预习能力
【摘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维方式,借助具体的形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化隐为显,变得可视、可指、可表述,依托有形,想象变化,使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为有一定的物化支撑而得到有效提升,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形结合 动态变化 空间想象  “数”和“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虽然存在于两个系统中,但又是一一对应的。“数形结合”就是
【摘要】“有氧阅读”告别传统的逐段逐句分析讲解的模式,注重提升阅读教学的“魅力值”,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注重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人文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思想产生共鸣,思维想象力与文学欣赏水平同步提升,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氧”阅读提升 阅读理解力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讲读课文时,教师在上面讲得
以往的每年“六一”儿童节,我园都会组织 “大带小游戏节”活动,即由各班级设计、组织一个游戏活动,全园的幼儿打破班级的界限,由大班幼儿和中小班幼儿结对,自由、自主地到各班级开展游戏。组织“游戏节”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节日的快乐,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互相帮助,体验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乐趣。“游戏节”本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然而常常会有一些“意外”——  几个小班孩子紧紧搂着老师的脖子,
一  从香港中环轮渡码头出来,唐娜来到湾仔轩尼诗道十七号,爱德华八世社会服务大厦,香港善导会的干事接待了她。唐娜瞄一眼这里——香港警察和社区福利人员组成的关怀、辅导矫治中心。她撇了一下嘴,不就是内地的社会治安管理办。  墙上贴着介绍:“协助违法和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回归社会,该机构从1959年建立起,对香港刑满释放人员、涉嫌触犯法纪人士和违法青少年给予关爱,使他们增强生活信心,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我园联合区教研组就幼儿的分享环节开展了为期一学年的实践研究,一方面,借助区教研组的研究力量,突破实践研究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借助这个更加开阔的研讨平台,实践我们对于教研的新认识,拓展教研的新思路,以区园联动带动园本教研质量的提升。回顾这个历程,我们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一个“真”字:  真实地剖析自我——研究教师困惑的真问题;  真切地关注幼儿——寻找表现背后的真需求;  真诚地研究探讨——接纳不同角度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阅读对于每个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性已是众所周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了幼儿阅读的要求,并给予了“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等教育建议。笔者认为,无论是阅读兴趣的激发,还是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该争取一种持久的、经常的、自然的状态,其中阅读环境和条件的创设、阅读氛围的营造又是必要的前提。而我园有着有别于其他幼儿园的特殊性,小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跳山羊”的游戏是一种将冲刺跑与跳跃相结合的全身运动。游戏有幼儿熟悉的跑、跳动作,有吸引幼儿眼球的“酷”动作——冲刺跑到瞬间腾空跳跃。“跳山羊”游戏,对幼儿充满诱惑与挑战,它能有效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与爆发力,强壮体魄;能给予幼儿面对挑战、积极尝试的机会,成就坚强、勇敢的精神。  教学对象分析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奔跑、跳跃能力,但还不能很好地将奔跑跳跃连贯起来
进入名师工作室以来,我们历经4个研究与发展阶段——认清自己、明确方向,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学习观察、夯实基础,全面成长、建立优长……在个人的起点上,朝着名师前行。工作室根据我个人的特点,为我提出的专业发展目标是“发展提升领域专长,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教师们共同研究、共同实践、共同成长”,帮助我坚定了专业成长的信念,明确了专业提升的方向,提高了专业认识的水平,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立起了带领教师们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