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的几个本质问题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在研读高中数学教学同行的研究成果及有关数学课程专家对数学教学的论述时,发现不同表述的背后常常指向一些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求得这些问题的解答,那我们对高中数学及其教学的理解可能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本质问题 思考
  笔者从教多年以来,沉浸于日常教学的一些工作当中,为应试压力与日常任务所累,常常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思考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数学教学中会不断地产生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零散,但将它们综合起来考虑时,却发现很多问题的根本都与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分不开,在笔者看来这些问题就是关系到数学本质的问题。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求得这些问题的解答,那我们对高中数学及其教学的理解可能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与此同时,我们在研读高中数学教学同行的研究成果及有关数学课程专家对数学教学的论述时,发现不同表述背后常常指向一些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因此在笔者看来,思考哪些问题是本质问题,对它们又应该如何回答,是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笔者根据浅显的教学经验与不成熟的思考,认为以下一些问题也许能够看作是与高中数学及其教学相关的本质问题。
  一、数学是什么
  教了这么多年的数学,至今才想起研究这个问题。虽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而不深入思考,那就不能认为我们对数学有了真正的认识。比如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的这一段表述,其中就有着这样几个关键词:空间形式、数量关系、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科学语言、有效工具等。如果对于这些关键词没有内化于心的理解,我们就不能说读懂了这句话。那这些关键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妨来简单探究一下。
  笔者认为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说白了就是形与数,形包括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平面图形与体,而数则是涵盖了数与运算法则等内容,作为高中的数学老师都比较熟悉这两点,就不赘述了。那自然规律为何?社会规律又是什么?看起来这些与数学没有任何关系,可事实上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工具性学科,其价值往往就是体现在其能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分析工具,自然科学自不必说,离开了数学,自然科学就如同没有轮子的马车;而数学之于社会科学的作用则显得有趣,但今天的社会发展告诉我们,许多社会事物、经济规律都是通过数学运算来提供决策支持的。至于有效与工具两个关键词,从前面的简述也可窥见一斑。因此,任何一段话展开来,都有丰富的内涵。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并不能完全由课程标准中的这段话来概括,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获得数学的内涵。
  比如说我们认同“数学是哲学”这一判断。根据课程专家的研究,自从哲学诞生那天起,数学几乎就如影随形。哲学的发源地古希腊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人几乎都是数学家,在今天,很多高等院校也开有数学哲学系,笔者熟悉的郑毓信教授正是令人佩服的数学哲学研究专家。因此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学与哲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也都普遍认为,通过数学的学习能够培养和改善学生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有人打了一个简单的比方,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的是简单的数与形的关系,而到了高中以后大量的包括复数、函数、概率等数学知识将学生领入了一个丰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看”到了许多,“体会”到了许多,有了这样的熏陶,他们会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感觉到简单事物背后的规律性,同时将这些思维迁移到社会事物当中时,他们就会多了一双智慧的眼睛。
  二、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
  在教学中笔者常常想,我们的数学教育(学)是不是只是为了让学生考得一个好的分数呢?直觉与理智都告诉我们不是,那我们的数学教育又是为了什么呢?这就涉及追求高中数学教育的价值问题了。
  高中学生的特点在于他们已经喜欢上了理性思维,他们更希望通过理性的眼睛来看世界。而课程标准更是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数学有重要的作用”,并没有告诉我们“重要的作用是什么”,于是我们还要继续探究。
  在笔者看来,高中数学教育的价值,也就是这个“重要的作用”至少包括两点内容。一是数学教育能够促使人们去发现新的东西,亦即创新。数学与创新有什么关系?在笔者看来关系很大。比如说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遇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求而不解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是数学问题,也是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的问题。将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形成的品质延伸到创新当中去,学生就会形成一题多解中的创新思维、多题一解中的综合思维、求而不解却不放弃中的坚韧品质,而这些都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二是数学教育能够丰富人的内涵。在对数学史的浅读和对现代数学故事的品读中,笔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数学家身上好像有一种特殊的气场,这种气场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虽然我的感觉不一定代表所有人的感觉,但在实际教学中面对那些长成大人的高中学生,我还是有意识地给他们渗透这种意识,尽量让我们的学生也多多少少具有一点这样的气质。比如说二次函数解题方法的睿智、韦达定理的精练、曲线方程的对称美等,这些知识当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史,而当我们引领学生读史以明智时,学生就会生成这样一种气质,从而使得内涵得以丰富。
  三、高中数学的特质是什么?
  从教这么多年,我们可曾思考过高中数学与其他课程有着什么样的区别?数学何以成为数学?也许有人觉得这个问题是多余的——数学与其他课程的区别摆在那儿还用说吗?也许有人觉得这个问题是简单的——数学的特质在于数学自身,用不着寻找。可在笔者看来,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表面的,真正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我们看到的后面,需要我们去探索与研究。
  就以高中数学的特质而言,经过研究我们才发现,原来高中数学具有很多有意思的特质。比如说我们常常说到的数学的抽象性,数学为什么抽象,不仅仅是因为其思维对象是数与形,更在于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抽象的,图形之间的规律也是抽象的,数学方法是抽象的,数学思维是抽象的。因为抽象,所以未入门的学生不喜欢,也因为抽象,所以入了门的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再比如数学的简洁性,众所周知,许多自然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是极其简洁的,我们甚至有时无法想象为什么那么复杂的自然规律竟然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学表达式,譬如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竟然就是个F=am!
  凡此种种,高中数学的特质将我们和学生一起引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当然,关于高中数学的本质问题远非这三个,笔者此处只是以自己的浅显思考作抛砖引玉之用,希望随后能够看到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英语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学习外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在计算机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并使用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随着教学设施的逐步完善,多媒体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日益展现出它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多媒体 效率  近年来,依托于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网络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普及,在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大幅度变革的同
愉快教学的实质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自觉体验现代数学思想,激发自主学习兴趣。愉快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愉悦中求
摘 要:政治课程的生命线是理论联系实际。现行高中政治课堂有多种教学模式,常见的有情景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等。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校利用中学生求新求异、追逐时尚的特点,用电视新闻专题栏目的形式进行政治课堂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电视专栏 热点话题 课堂教学  我校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11年9月,我校开始进行高中小班化
《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Earth Science: Geology,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Universe》)是由美国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一本美国高中地理教材,供9~12年级学生使用。全书分为8个单元,共31章。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多样的实验,分为探索实验、迷你实验,技能实验和地学实验,共124个实验。本文主要分析迷你实验的特点。  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知识上的相遇,还包括情感、智慧、心灵的相遇。对话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个人独白、包办课堂的现象,将思考权、话语权、主动权交给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效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应用和整合有利于促进校长培训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加快校长培训工作现代化的进程。本文试从教育信息化和教育信息资源内涵的解读入手,结合实际工作,探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该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让学生"乐
音乐课程本身的特性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使初中音乐课程实践具有了开展随机通达教学的可能。笔者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拟通过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精神、提供多维切入学习的情